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魏文魁 >

第487部分

汉魏文魁-第487部分

小说: 汉魏文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十二部曹,各有所掌。比方说,诸葛亮主工程、水利,为工曹从事;诸葛瑾主民户、农桑,为户曹从事;郭淮主掌胡部及关市事,为市曹从事;孙汶、秦谊、典韦主军政,为左右中兵曹从事……

且说是峻整理好了行装,是勋特意委派荆洚晓率十名亲信部曲卫护,然后亲自送他离开蓟城,至郊外十里依依惜别。是勋反复关照,说兄弟你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事或不协,就赶紧逃回来,千万不要为了立功而置自身于险地。是峻微笑着答应,可是临别之际,却突然想起一事来:

“七兄旧居乐浪,乡中可有相识,可为小弟引导者乎?”你在乐浪郡里有没有熟人啊,可以帮我带个路,牵个线什么的?

是勋听了这问题,心里就不禁“咯噔”一下,暗说坏了,我怎么把这碴儿给忘了……可是都走到这一步了,又不好就此而阻拦是峻,不放他离开。于是只好敷衍:“匆匆已十余岁矣,即有相熟,料亦星散……”我帮不上你的忙,你也别故意去找。

是峻又问了:“昔日叔父罹难,未知葬于何处?弟当前往致祭。”

是勋心说我哪儿知道他葬于何处啊,我就连他有没有全尸,是不是落了土,彻底都不清楚!眼珠一转,赶紧关照:“当日将亡父草草葬下,不敢泄露所在——子高此去,亦千万不可往寻。只恐柳毅知我父冢在彼,以此要挟,反生枝节……”你绝对绝对,不能跟别人提起此事来!

是峻虽然觉得是勋想得有点儿偏,过于小心了,但那终究是人家的爹,他都不在意,自己还能说什么呢?只得表态依从,然后打马而去。

即自蓟县出发,驰往东南,经按次而抵泉州。渔阳郡泉州县,最东南方向的海边,就是后来的天津,不过这年月天津市有一半儿都还沉在海里。就在后世的津塘路附近,恰有一个小小的港口,停着几艘海船,可以载运是峻前往朝鲜半岛。

其实这时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就已经甲于天下了,江东、荆州,甚至益州,都各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水面部队——问题那都是内河舰队,纯字面意义上的“海军”却还并未出现。此前公孙度南收营州,以及东取乐浪,固然调用了大批海船,但那都不是真正的战船,只是做载兵之用罢了。原因也很简单,海上本来就没多少船,相互间碰上的可能性更小,基本上不可能打得起来,那还要战船干嘛?

是勋倒是雄心勃勃,想要创建一支海军出来的,到时候把辽东半岛几个主要港口全都彻底封锁,公孙家丧失了海贸之利,很快便会陷入财政危机。只可惜造军舰太费钱,养海军更费钱,估计真要养起来了,还没等公孙家的财务捉襟见肘,幽州就先破产了……所以他只好大力资助和扶持海商,算是养兵于民——将来真要打起来了,直接把商船改成战舰,水手编成水兵,未见得便弱于辽东之船啊——哪怕算不上海军,总能算海盗吧。

如今直接受幽州州府掌控的海商共有七家,大小海船二十余艘,主要就是从泉州出海,运货前往胶东半岛,跟自家大伯父是仪互通有无。其中还有一家在是勋授意下,又淌了淌从登州而至徐州的沿海航线——目的地是广陵,那儿有陈登在,也是自家人好说话。

从登州而至辽东,甚至前往乐浪,那也是旧有航线的,只是行船较少而已。如今是峻就是走这条路,先跑登州去探望了一下老爹,然后自东牟县启程,倒是难得的一帆风顺,数日后即至长岑。即在长岑县境内换了内河航船,逆列水而上,终于抵达朝鲜。

消息报入郡府的时候,柳毅正在窝火。他各处张挂图形,搜拿氏勋,可是为怕消息走漏,也不敢明写氏勋之名,只说是个江洋大盗,凡禀报其行踪者,受下赏,能杀却或捕得的,受上赏。只可惜忽忽两月有余,竟然一无所获。在列水沿岸查问,倒是也有几家地方缙绅还记得昔年氏家之事,但自氏家破门之后,全都避之唯恐不及。虽说风云变幻,乐浪易主,氏勋真要回来,理论上旧日的罪名也可洗清,但氏勋还真没有去找过他们。

柳毅听取了下人的汇报后,本能地觉得不对——那氏勋孤身一人,若无接应,无投靠,安能肆行此蛮荒之地,甚至为其父修坟立碑?不可能没人见过他啊。干脆把那几家缙绅全都找个借口抄了家,逮起来严刑讯问,结果倒是因此发了一笔小财,可靠谱的消息仍然毫无所得。

正当此际,突然闻报,说幽州治中是峻远航来拜,柳毅便不禁皱起了眉头——我还正找不到合适的门路呢,是宏辅倒先派人来了……若能就此献上氏勋人头,那是多么完美啊,只可惜……(未完待续。。)

第六章、窃玉老贼

柳毅闻听幽州来人,急开中门相迎,把是峻让入内堂。双方分宾主落座,柳毅动问来意——

是峻当然不能直截了当地跟对方讲:“吾今来说汝,背公孙而从朝廷。”然后学足毛遂腔调,当当当把利害关系一摆,按剑质问:“从定乎?”哪里有那么简单的事儿啊。他这回过来,按照是勋的授意,表面上是为了开通商路,跟乐浪商量互通有无的交易的。

是勋幼少时曾居乐浪,他知道乐浪真没啥值得长途贩运的特产,唯一享有盛名的,是乐浪东方的濊貊地产上好檀木,乐浪豪门往往输入,制成檀弓,品质上佳。故而命是峻此去,即用中原的丝绸、瓷器交易檀弓。

柳毅也颇想与是勋交好,即便并无归从朝廷之心,又终不肯背弃公孙氏,终究也是自己的一条退路啊。但他还并不打算承诺什么,只希望与幽州的贸易可以长久,则双方的关系自然拉近,只是……这檀弓的产出终究有限啊,以之交换,连吃下是峻这回两条海船载来的货物都比较困难,更别说此后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再也凑不齐可交易的货品了。

因而他微皱眉头,把自己的实际困难毫不隐晦地告诉是峻——那意思也很明确,我是希望可以长期贸易的,希望双方可以拉近关系的,奈何本地出产有限啊,卿可有何良策教我?

听了柳毅的话,是峻心中暗喜——柳毅不但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反倒上赶着要攀幽州的船。看起来自己此番出使。无惊无险地便可圆满达成使命啦。对于柳毅的担忧。是勋自然明白,故而早就与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商议好对策了——

“乐浪贫瘠,物产不丰,府君若仅食之于土,恐难得温饱也,”按照是勋所说,是峻沉着冷静地给柳毅出主意,“我幽州愿以帛、瓷、銅、铁等为本。于朝鲜设坊,请府君取檀于濊貊,并为我召聚匠人,以制檀弓……”

你只管大批量地进口檀木,并且把制弓匠人全都召集起来就成,我们愿意先输入商品,用作本钱,在朝鲜城内或城外开办一家制弓的作坊,以增加檀弓的产量。如此一来,乐浪可以出口的商品数量必可增加。贵我两家的贸易也得长久,岂不是好?而且是峻还有一层用意。不必明说而柳毅自然理解:既然幽州出本钱开设制弓作坊,那必然要派人前来管理啊,不就等于在乐浪设置了一个联络部门吗?

柳毅大喜,连声称谢,随即便召聚属吏,设下酒宴,盛情款待是峻。酒席宴间,他忍不住就问是峻:“是治中与是使君同姓,得无亲乎?”你们是亲眷吗?是峻坦然相告:“吾乃使君从弟也,登州刺史讳仪者,正家父也。”

柳毅听了这话,心里就不禁“咯噔”一下,顺便再问问“是”姓自何而来。是峻老实回答,说原本姓“氏”,为孔北海所改。

柳子刚至此,已经可以百分百肯定氏勋所言为实,如今雄踞幽州的那位,其实是个西贝货了。他心说假是勋你也真敢,竟然把真的是家人给派到乐浪来了,这要是氏勋还在,三不知跟是峻搭上关系,那可如何得了啊?那么,要不要把真氏勋之事,透露一点点给是峻知道呢?

其实他内心挺矛盾的,倒是没想拆穿假是勋的真面目——还希望靠着那位给自家留条后路呢,好不容易搭上桥梁,岂可遽拆,断己之途?可他要是能够杀死真氏勋,把脑袋往假是勋面前一献,都不必要解释什么,自然市恩于彼——还是大恩。可是逮不着真氏勋,只是预先隐晦地通知,请假是勋当心,这恩德也便有限,说不定还抵不上仇怨呢。

怨从何来?但知晓此事内情,对于假是勋来说,即为大仇,很可能会想要杀人灭口的呀!

那么假装自己从所未闻此事?或许能够瞒得一时,却未必能瞒一世,后患也是相当大的。真氏勋曾在自家为奴,最近自己又到处画影图形,捕拿此人,这风声要是传到假是勋耳朵里,他还能猜不到根由何在吗?更可怕的是,要是万一对方误解了自己的这番良苦用心,还以为奇货可居,自己是打算利用真氏勋来要挟他,那仇怨定然就结得更深了呀!

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事儿呢?既然知道了,就不得不掺和,但有掺和,事成则罢,不成反易结怨。想到这里,柳毅更是把真氏勋恨之入骨——那贼,怎么就认定我可以助他恢复真实身份,非要将内情向我合盘托出呢?至于自己当日好奇心旺盛,反复追问,自取其疚之事,柳毅自然选择性地遗忘了。

想来想去,以后乐浪与幽州将会加大来往,加深关系,那么自己搜捕真氏勋的事情,就未必真能瞒得住,与其被假是勋误会别有用心,还不如先向他透露一二——告难示警,恩虽不厚,总算是表达了自家的善意吧。当然啦,倘若对方派来的是旁人,便可直接请使者传话,可如今派来的就是是家人,为免是峻起疑,还是不告诉他为好……要么,我通过书信警告是勋吧。

柳毅才问完是峻的出身、家族来历后,便突然陷入沉思,半晌不语。是峻觉得挺奇怪,举起酒杯来敬,却连唤了三声,柳子刚方才回过神来。是峻不禁就问啊:“府君何所思也?”柳毅也知道自己方才有些失态,赶紧找借口敷衍:“吾所思者,是使君也。昔使君为朝廷出使辽东,毅与之相谈甚欢,于使君之才、之德,深为钦服。今知治中为使君兄弟,相貌果然仿佛,因就治中而思使君风采,渴盼再会,故此沉吟。”我想你哥了,不成吗?

是峻心说你这话究竟何意了?是想要跟我七兄见上一面,好当面锣、对面鼓地把合作方案给敲定下来吗?你是觉得我分量还不够吧?于是赶紧说:“府君有言,自可告之于峻,峻归与兄言之,必不有负府君之托也。”你跟我说就行了,我也有一定的专断之权。

柳毅却心说这事儿还真不能跟你说,赶紧岔开话题:“因思昔日是使君在公孙将军宴上,受毅之邀,口占一诗,大是佳妙!”环视众人:“惜卿等无缘得见昔日是使君风采,毅今日借酒,乃可一诵也。”当即就把是勋当天做的那首诗给背诵了一遍。

是峻闻之大喜,心说啊呦,这个屌!

是峻有是勋这么个族兄,那真是占了大便宜了,他利用是勋的名头,在许都士人之中是如鱼得水,到处都吃得开啊。要是有人请他赋诗作文,他一定会说:“吾兄珠玉在前,峻又安敢东施效颦?”然后就背一首是勋的诗,虽然不是自己做的,照样引来满堂喝彩。所以是勋但有诗文,是峻是全都要搜集、抄录下来,并且背得滚瓜烂熟。

是勋此前出使辽东,所抄袭、删改的那首高适的《塞上》,回来便先后背诵给诸葛亮和曹操听,对方都一语道破,说结尾不大给力。是勋说那是为了劝谏公孙度,临时想的例子,事起仓促,难免落了下乘,干脆把结尾给改了,重新修订为:

“东出卢龙塞,拥旄驾长车。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遮道呼。辽东兵虽锐,方伯意犹孤。相国乃奋缨,按剑出皇都。总戎扫瀚海,一战断单于。铁甲三十万,骠姚百千余。闻战皆踊跃,虏首割为膴。倚剑立高阜,宇内为三呼!”

这么一修结尾,那就不关公孙度的事儿了,变成了纯粹歌颂曹操武功之盛,人心所向。

是峻在文学上的才能有限,听不出这两个版本孰好孰坏来,只是为自己偶尔搜集到了原版而感到欢欣鼓舞——是勋的这首诗,就从他这儿流传了一个异本下去,后世乃对于这两个版本孰真孰伪,孰佳孰劣,引发了长期的争论,暂且不提。

宴尽而散,柳毅即将是峻安排在郡廨别院,派了几名仆佣,并二韩女服侍。那些仆人出出进进的,正忙着整理行李呢,是峻瞥眼瞧见一老头儿,须发皆白,年岁必在五十开外,于是随口问道:“汝乃随府君自辽东来耶?是乐浪土著耶?”老头毕恭毕敬地答道:“小人即朝鲜土著,前张府君在时,便于府中为佣了。”

“哦?”是峻听了这话,不禁感起兴趣来,当即把身体略一前倾,问他:“张府君何年而殁?因病乎,因老乎?”前任乐浪太守张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