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魏文魁 >

第318部分

汉魏文魁-第318部分

小说: 汉魏文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上第一线去。故而,蓟城被破的那一天,曹丕并没有机会得见甄氏。

甄氏是在袁熙遁出雍奴的消息传来以后,才正式宣布跟丈夫离异的——当然啦,作此决定的乃是他的兄长、当家人甄尧,而非甄氏本人。在这个时代,尤其是贵族之家,男女双方都是有提出离异请求的资格的,虽然还必须得到另一方的同意,否则就必须对簿公堂,但逃离曹家控制范围的袁熙,他同意与否,那还重要吗?

甄尧是个老实人,但同时他也和这时代绝大多数的世家子弟一样,首先必须肩负家族的兴衰荣辱,在此前提下,才能谈得到对主君的忠诚——至于国家、民族,那又是什么了?并没有在太学听是勋宣讲过的人,是根本不会理解类似概念的。此前邺城被破,因为考虑到妹夫袁熙尚在幽州,仍然有可能保护甄氏家族,所以甄尧才率全族跟随袁绍北遁,并从此后忠心耿耿地为袁绍服务。如今袁绍已经死了,袁家几近灭亡,就连袁熙也几乎是空身遁往辽东的,那么,甄家还有什么必要继续乘坐在那条破船上,等着灭顶之灾的到来呢?

所以蓟城告破之后,甄尧被从牢狱中提至曹操面前,他当即就俯首归降了。甄家始祖乃西汉末太保甄邯,自东汉复兴以来,世吏二千石,在冀州的影响力很大,再加上甄尧平庸,离开冀州后大量田产都被曹家没收,故此对于这种可以作为旗号却不会造成实际损害的破落贵族,曹操断没有不纳的道理。曹操当即答应,保留甄家在幽州的产业——冀州就算了,除了老宅可以还给你们,土地我既然吃到了嘴里,那是绝对不会吐出来的——并且表甄尧为郎,让他暂且跟着自己的次子曹丕。

正是通过甄尧,曹丕在曹操东征以后,见到了大他四岁的甄氏,一见而惊为天人。甄尧也觉得,若能趁此机会巴结上曹二公子——虽然只是庶子——则甄家必然能够顺利得脱这场劫难,逐渐振兴起来,因而力促其事。曹丕小孩子心急,不待父命,当晚就留宿在甄家了。据说留守诸臣,包括郭嘉、荀攸等全都前去劝说甚至是责备他,结果遭到愣头青曹丕的顶撞,郭嘉回来以后就气病了。

事后得闻此事,是勋却对传言大不以为然。若是崔琰之类腐儒还则罢了,郭嘉一辈子冷面冷心,曹家内部就没几个人给他好脸色看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岂会如此之差?究其实质,这人还是累病的……或者不如说,他体质不佳。而又用脑过度。日积月累。迟早都会病倒,跟曹丕的胡作妄为绝无关系。

曹操返回幽州以后,闻听此事,当即重责曹丕,亲手打了他二十棍,然后就让次子带着伤滚回许都去。这门亲事我可以认下,但我是什么身份,对方又是什么家世?岂可苟且!等回去以后。再择良辰为你们成婚就是了,你小子着的什么急啊!

等到即将凯旋,商议幽州刺史的人选问题,百僚毕集,其中独独缺了郭嘉。曹操也还在犹豫,是带着郭嘉返回呢,还是就让他暂且留在幽州养病好呢?暂且按下心中的焦虑,曹操询问群臣,留谁镇守幽州为好?

陈群推荐河内温县人常林常伯槐,王粲推荐太原祁县人王凌王彦云。是勋心中并无所属,干脆缄口不言——不过就他看来。这二位无论就名望还是能力来说,估计都未必够格啊。

然后荀公达就站出来说话了:“常伯槐、王彦云皆忠悃之臣,娴于民事,若兖、豫等州,以之为刺,必可称职……”是勋心说你先夸这俩几句,却不提幽州,而说近畿的兖、豫,那肯定后面还有转折啊——果然就听荀攸继续说道:“然幽州事巨,西、北当鲜卑,东接公孙度,袁氏方灭,遗党猖獗,又散布乌丸,制度初立,非他州可比也。若留镇幽之臣,攸以为须具三长……”

说着话开始扳手指头:“其一,非止民政,亦通军事,未必临阵夺旗斩将,而能督导之;其二,熟于边事,外则能知公孙也,内则能御杂胡;其三,为腹心重臣,名闻天下,乃可镇以方面……”

是勋一边儿听,一边儿暗自点头——荀公达说得有理啊。可是听着听着就不对了,他要求那么高,这选择范围就自然缩小,缩来缩去的,怎么缩到自己身上来了?尤其第二条,“外则能知公孙也,内则能御杂胡”,曹家跟公孙家正经打过交道的只有自己一个,而且自己还有在并州抚胡的经历……他这是特意在推荐我吗?

果不其然,荀攸最后揭开谜底:“故攸以为,能当此任者,唯宏辅也,他人必不能办。”当即有几名官吏随声附和——或者认为荀攸所言有理,或者是特意拍荀攸马屁,也或者是为了哄抬是勋——就连王粲也寝了前议,连声说,是宏辅确实比王彦云更合适。

曹操微微点头,于是注目是勋:“宏辅可愿当此任否?”是勋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曹老大又补上了一句:“吾适往探奉孝之病,亦云宏辅可牧幽也。”

啥,连郭嘉也推荐我?是勋闻言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这风向不大对啊。自己此前镇守河东,结果让赵达上了封弹状,荀彧、郭嘉趁机进言,剥夺了自己的兵权,后来守牧朔州,被迫因为朝中舆论而主动辞职,事后探查得知,其中就也有荀、郭二人的功劳。荀彧如今还在许都,暂且发不了话,荀攸对自己的态度一向还算公允,可是怎么郭奉孝突然改变立场了,竟然推荐自己镇守幽州?

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未完待续……)

PS:感谢以下读者给的月票:魔龙幽界、林路、sikuli、空空追梦、守望者之刃、我是大穷鬼、PoT0、有刀没钱、逐日2005、LotoriasThor、令令谢、AraragiShin、提兮、利恩托、猫头鹰快艇、yyw、灰鹰队长、灼眼の空、馒头攻、三石道策、lolicon、frankfang、万里无snow、鹫巢、书友140225163915370、碧瓦飞甍、shipingk88、西门诸葛、子平丹、深闺神鬼、三问公子、lagarto、好兵帅克2009、初晨之子2007、Josegh、微笑的小五、风之速、rs2002、axurawang、鱼呵呵、牧野风、两眼田鸡、coolyang、050902244、三省三思、lmxy、谢闲云野熊、鸿钧的菜鸟师傅、五道tongx、童家二少、木鱼化石、wei_min、卡登洛伊德、我爱AMD、town009、ma123ma、panzer42、duk1、段幂、andyyjy、千魔弑日、穿裤衩的狗、凤鸣江南、太公望002、wdazyh、ansjillghost、davidpei、大pp的熊、东邪黄药师、扣底、江湖燕小六、sxgpaul、十三猫同、ba5bo

第二十七章、恐其有诈

PS:可能会有读者朋友觉得这章水,情节毫无推动,但为了日后的铺开,某些事情还是要先花费笔墨解释清楚的,抱歉。

是勋野心不小,杂念也不少,距离关靖所说的“无私”境界,差了有十万八千里去,但他在曹家阵营内始终与人为善,轻易不愿跟人起冲突——即便早就知道将来会叛变的比如陈宫等角色,也不过尽量敬而远之罢了。然而有人群之处,必有矛盾,有冲突,有倾轧,想躲是躲不过去的,在是勋看来,简直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也不知怎么的,膝盖就中了一箭了……

此前在许都的时候,他聘请关靖当自己的政治斗争老师和参谋,多次与关靖闭门密谈——偶尔也会叫上诸葛亮——分析当前的朝局、党派之争,以及自己遭谤受毁的来由,自己应当摆正的位置,倒是获益匪浅。

曹操集团内部最大的两个政治派别,就是“汝颍派”和“谯沛派”,前者倾向于世家大族,以儒学之士为主,后者倾向寒门庶族,以军功贵族为主。是勋虽然从立场上比较偏向后者,但起初并没有明确加入,算是一个“逍遥派”。只可惜“逍遥派”当不长久,很快就遭受到了来自“汝颍派”方面的暗箭。

他为河东太守,建议曹操收其兵权的,首推荀彧荀文若,而荀彧正是“汝颍派”的领袖人物。后来做并州刺史,掀起舆论风潮,迫使他主动辞职的。事后探查起来。也大多出之于“汝颍派”。这其中当然有纯理念而非功利之争。比方说在并州收揽鲜卑,还认是魏为假子,会对此表示异议和不信任的,当然主要以传统儒士为主——也就是“汝颍派”的基本盘——而军功贵族,对此是不大在意的。

理念之争方便反击,终究是勋挂着郑氏嫡传的头衔,并且在郑门中也具备一定的发言权,想要抢占舆论至高点。对他来说并不为难。后来他便利用谋陷赵达的机会,当着围观群臣之面,把自己御胡的理念仔细阐述了一番,也等于打了某些人的脸。

然而功利之争,就不容易凭借一己之力战而胜之了,而必然要先在政治上拥有足够多的支持者——这是是勋旗帜鲜明加入“谯沛派”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勋一开始想不通,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在党争中即便说不上举足轻重,那也应当是各方争取而非攻讦的目标啊,还做“逍遥派”的时候。“汝颍派”为啥要暗施冷箭,导致自己不得不背靠“谯沛派”呢?还是关靖为他详加分析以后。方才恍然大悟。

“汝颍派”当然不想是勋倒向“谯沛派”的阵营,但他们却明知可能引发是勋的反感,可能会使是勋投向对方怀抱,却又不得不施力打压。无他,因为若不打压,是勋迟早还会是“谯沛派”的人啊。

因为“汝颍派”以传统儒门士大夫为其基础,是勋就其原本的身份、地位而言,是应当偏向“汝颍派”的——当然啦,是宏辅本人对腐朽的世家大族深恶痛绝,这事儿他藏得很深,也就曹操较知根底而已——但若使其长久守牧边地,牢固掌控住了兵权,就很可能变成新的军功贵族,就此成为“谯沛派”的基本盘。

当然啦,“汝颍派”中不是没有掌兵之人,但大多地位不高、影响力有限,只是附庸罢了;“谯沛派”里也不是没有人会搞民政,比如任峻,但立场早就已经站得很稳了。就好比后来的司马懿,他本身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镇守方面,乃是为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去掌握兵权,“汝颍派”乐观其成。问题是勋的立场还没有摆明呢,这时候就去掌了兵,变成新的军功贵族,那必然会为“谯沛派”添砖加瓦啊。

所以荀彧等人反对是勋掌兵,其本意不是要把他推到对方阵营去,恰恰相反,在他们看来,是在“挽救”是勋。你堂堂经学大家、文章魁首,去跟那些臭当兵的掺和个什么劲儿啊!

关靖的分析至此而止,可以说他对政局的认识非常深刻,分析也非常到位。但问题是限于本身的视野,所知也终究有限,某些事情反倒未必有是勋瞧得清楚。是勋通过关靖的提醒,很快便认识到了荀文若对自己的反感,恐怕还存在着另一层面的理由——

想当初董承谋反,挟持天子,荀彧逡巡而不敢攻,结果被是勋支开了——“我来!”几乎是不顾天子安危地当场将董承格杀。当时荀彧未必会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事后再琢磨,却肯定冷汗涔涔:是宏辅之目中无君,竟而一至若是!

历史证明了荀彧是大汉朝的忠臣,或者虽未必忠,却始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跟上曹家篡权的脚步。因而他对于根本上藐视天子的是勋,是会隐隐觉得非常危险的,这般危险人物若再掌军,则是又一曹操也!扶曹操为霸以卫汉室,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不可复制,是勋这种思想倾向若加之于曹操身上,很可能乱了大汉天下,若不加之于曹操身上,更可能乱了曹家的霸业!

再说了,是勋著文、讲学,竭力鼓吹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宣扬国家、民族至上而非君主至上,以荀文若那么聪明的人,不可能瞧不出端底来……

所以荀彧之于是勋,或者不如说“汝颍派”中的有识之士之于是勋,确实是存在着明确的理念冲突的——只是这种事,是勋自己想明白就罢了,没必要去向关靖或者诸葛亮透露。

要说是勋在朝中隐性的大敌,除了荀彧外,还有一个郭嘉。郭嘉就中小家族的出身而论,是应当倾向于“谯沛派”的,就其颍川本籍和为荀彧所荐来看,则应当倾向于“汝颍派”,但实际上他跟原本的是勋一样,都是“逍遥派”,哪一方都不肯沾。

郭奉孝没有什么野心,他的理想很单纯,就想为曹操幕中一参谋,助其统一天下,所以即便不肯明确站队,也没人来惹他——就好比是勋倘若一辈子甘于做个外交官,那也没人会来惹他。因此郭嘉的地位很超然,并且他冷面冷心,事皆秉公而断,根本不怕得罪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勋认为郭奉孝比荀文若更要来得“无私”。

郭嘉扯是勋的后腿,在关靖看起来无足轻重,不必理会。作为曹家的情报头子,他必定要做“孤臣”,而不敢与外界交接往来,那么对于炙手可热的是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