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魏文魁 >

第261部分

汉魏文魁-第261部分

小说: 汉魏文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路无虞,那时候就可以领着你们直接杀往美稷去。你们那些同族马力强劲,来去如风,要是咱们往前面打,却被他们抄了后路,胜算可就渺茫啦。我们汉人用兵跟你们匈奴不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得考虑到物资运输问题,不可能走一路抢一路。再说了,你们那些族人的草场、牲畜,我打赢仗以后都答应赏赐给你们的,这要在打仗过程中就吃个七七八八的,你们过后也会怨我不是?

是勋这张嘴啊,就算没道理的事儿,他都能东转西绕,让人听得似乎有理,更何况那些匈奴人本来就没啥文化知识,更欠缺逻辑思维,所以当场就信了。刺史大人说打美稷,好啊。咱就去打;刺史大人说先修墙再好打美稷。也成。咱这就帮着修。问题是……我们只会搭帐篷,不会修墙啊。

是勋说这事儿简单,我就命门客秦谊秦宜禄负责此事,找些汉人工匠来示范,你们一学就会。这年月的城墙大多为版筑泥砌,烧砖虽然有了,但技术还不过关,成本太高。使用得很少。秦长城就是泥砌的嘛,是勋也没想着要修砖墙——就算有那个技术,他也花不起那钱——筑版的活儿汉人来干,匈奴人就光管挖土、和泥、夯实,主要是力气活儿,用不了什么技术。

是勋教训那些匈奴人:“劳作乃得食也。汝等曩日兴兵抢掠,此亦劳作也,若非驱策坐骑、沙场浴血,其牛羊、谷物,难道从天得降不成?今军未兴。先使汝等筑城,亦劳作也。吾自有粮秣、绢帛赏赐——若不愿作者,则无食也!”

就在是勋、秦谊等人在圜阴境内修建长城——其实那不过是郑浑灵感来源而已,正经说起来,是修一些碉堡,修一座前进基地——的同时,张郃也率领着五千汉军与五千胡骑,自离石北上,一路扫荡过去。

正如诸葛亮所说,黄河滔滔,把整个西河郡一分为二,所以对应两处战场,应当使用不同的策略。张郃的目的,就是要巡行黄河以东,扫荡牧场,把当地的匈奴人全都赶过黄河去。匈奴不是有名长老喜欢在这一带放牧吗?赶的就是他。而且可预见的,他退走以后不会往依鲜卑,也不大可能北蹿雁门,而必然西渡黄河——因为大本营美稷就在河西嘛。

张郃的军事行动执行得挺顺利,袭击了十几个匈奴小族,斩杀百余人,擒获近千人——按照老规矩,全都绑起来送壶口煤矿去了。他最终没找着那位匈奴长老,根据情报所得,对方见机得快,早已遁过黄河,返回美稷去了。张郃趁机以战带练,把那五千匈奴兵逐渐融入汉军阵营中去,还分遣兵马,控制住了黄河上的几个重要渡口。

据说匈奴人渡河别有一法,是把牛皮制成筏子,吹足气以后即可使用。不过这种筏子也就能乘坐一人,外带随身的武器装备,只要不在渡口下水,张郃完全有时间在其登岸之前便赶到封堵,到时候箭如雨下,都不必要射中人,只要射漏了筏子,则乘筏的匈奴兵就必死无疑。

同时,是勋在圜阴以北修基地也挺顺利。他先抢盖了两个碉堡,一个用来置兵,一个用来储粮,打算修成以后再以长墙相连,便于防御。置兵的碉堡不大,长宽也就各百步,但是修得既高而固,虽然只能入住数百兵卒,却可抵拒数千大军。相比之下,储粮的碉堡要大上好几倍,倘若塞人,三五千的都塞不满,但围墙还不到一人高而已,马虽难越,人则易登。

大概是为在省工的同时也加强粮草屯扎点的防御力吧,碉堡外二十步还围了一圈鹿砦。见天儿有从南方过来的车辆,粗布蒙盖,驶入围中。盖城的匈奴兵瞧着直流口水——这得能存多少粮食啊!难道是大人怕拿下美稷以后,咱们第一年还没太多产出,所以特意预备下了,以便后日之赏?他费那么大力气从各地运粮过来,总不成吃不完再运回去吧。

其实诸葛亮所献的计策,虽然细节繁复,原理却可一言以蔽之,就是“诱敌”。为了能够全歼美稷的匈奴,非得将其主力诱向南方不可,示弱既然不易为,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攻敌之所必救、屯敌之所必取。

是勋还怕美稷的匈奴人犯傻,故意在刘靖麾下大肆宣扬,这部分匈奴人还并没有被彻底收服,偶尔逃亡几个,跑到美稷,自然会向长老们禀报,说汉军如何之强,只待修好基地,便会全线来攻。长老们要是脑袋没进水,就必然先下手为强,派兵偷袭,使这基地总也修不完。

当然啦,匈奴还可能渡河反击,直取离石,行“围魏救赵”之计。但一来河东岸有张郃,还控制了几处渡口,涉渡不易;二来是勋这时候不在离石啊,而在前线基地内,与其攻离石,何如攻基地?要是能够将是刺史打跑甚至擒下,那危机不就彻底解除了吗?

果然,大概二月下旬的时候,两座碉堡还没有彻底竣工,中间的城墙还没开始砌,便有探马来报,有敌来袭,只是……“并非匈奴,而是鲜卑!”(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以身为饵

匈奴和鲜卑,虽然都是游牧民族,其实在外表上很容易区分开来。匈奴杂部很多,没有统一的服装,发式也千奇百怪,多数为披发。鲜卑则不同,人皆髠首,亦多索头——也就是说,成年男子会剃掉部分区域的头发,剩下的头发还可能扎辫子,就有点儿象后世的清朝人,只是具体剃哪儿,扎几条辫子,并无一定之规。此外,鲜卑大人喜好穿赭,只要瞧着首领们大多着赤黄色衣衫,那九成九就是鲜卑了。

此时鲜卑势力雄大,尽占草原大漠,东与夫余、濊貊相邻,西接乌孙,全都是他们的牧场。桓帝时曾有檀石槐联合各部,结成一个强大的联盟,给汉朝北疆造成强大压力。好在这时候檀石槐已经挂掉了,其子孙不能服众,各部又再星散,缺乏统一的指挥,为祸稍轻。鲜卑族按其游牧区域和族属,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东部在辽东以北,中部从右北平直到上谷,而正当旧并州以及凉州的,则是西部。其中仅仅是勋的朔州辖区内,就不下十邑,近二十万众,各有大人,见天儿跟匈奴人抢牧场,还时不时地挥师南下,劫掠汉地。

前不久,鲜卑人就又杀奔美稷去了。其实张郃在黄河东侧搜索的那名匈奴长老,还真不是被他吓跑的,而是急着赶回去对敌鲜卑人。随即听说怎么的,汉人也要趁机来攻?长老们当场就吓傻了,赶紧聚集到一起开会商量。商量的结果是,两面受敌。则美稷必不能保。必须先退去一路敌军。才能凝聚主力,打赢另一路。

是勋在圜阴县城以北修建前线基地,迫使匈奴来攻,但匈奴人也不傻,觉出了其中或许有诈。可是有诈归有诈,又不能不去,否则真等他基地建起来了,五千汉军并二万归降的同族一起杀来。则美稷必定岌岌可危。五名长老绞尽脑汁,最终想出一条妙计来,遣人去跟鲜卑谈和,愿意拿出牛羊各一万来,请鲜卑暂且退去。同时,他们还告诉鲜卑人,汉人在圜阴附近修长城,一旦修好,以后咱谁都别想再南下去抢东西啦。而且……一则目前城还没有修好,二则。听说里面存储了不少的粮食、物资,我等无力去取。只好便宜你们了。

鲜卑人比匈奴人更要野蛮,尚未开化,就连组织结构都非常松散,才刚从原始公社迈入奴隶社会,加上距离汉地较远,所以对汉人的花花肠子了解得非常有限。他们一听匈奴使者的话,贪欲一萌,立刻就信了,当即驱动大军南下,来攻是勋的基地。

早有探马报入碉堡。不过堡上虽然插着是勋的认旗,其实是勋并不在其中,他带着自家部曲,远远地躲在后面的圜阴县城呢。堡中实际的主事者,正乃是勋的“影武者”诸葛孔明,他每天化了妆(多贴几根假胡子),穿戴着是勋的衣冠,在城墙上来回巡视。城下工地上的匈奴人远远望见,还以为是刺史一直跟咱们呆在一起哪。

诸葛亮想把匈奴人引诱到圜阴境内,基地附近,然后一方面张郃急渡黄河,以袭其后,一方面大军合围,便有机会将其全歼。此计的关键所在,是要利用这新修的碉堡,尽量牵制住匈奴人的进攻,故此守将危险系数挺大。是勋是不敢来的,可是他要不来,这鱼饵就不够香甜,就怕匈奴人也不肯来;诸葛亮年轻气盛,乃欲一战而名扬天下,所以执意冒充是勋,驻入堡内。

可是他想不到的是,匈奴人没来,鲜卑人倒来了。

当下诸葛亮、郭淮、秦谊三人匆匆登楼而望,只见北方烟尘大起,满满的都是胡骑。秦谊年纪较长,经验丰富,瞧着尘头就大致估算出来:“不下二万骑也。”

诸葛亮和郭淮对视一眼,郭淮皱眉道:“欲致匈奴,反来鲜卑,如今是战是退?”诸葛亮苦笑道:“若退,则堡砦必为敌骑所蹈,一月之功,毁之一旦。不如即于此破灭鲜卑,以威慑匈奴,再论后事。”

郭淮说好,我这就是出去勒束那些匈奴人,跟鲜卑人当面较量一番,我兵虽寡,有几乎完工的两座堡砦为依托,则必可却敌。诸葛亮赶紧扯住他,说别介啊,咱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办理,就仿佛眼前来的不是鲜卑人,而是美稷的匈奴人。

郭淮一瞪眼:“主公欲取美稷,故孔明代其而守,以身饵敌也,今所来非匈奴,即败之亦非主公之意,卿又何必蹈险?卿为主公弟子,若有闪失,淮何面目往见主公?”

诸葛亮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答复道:“今伯济将卒,可御鲜卑,然亦不过击退而已。鲜卑既去,匈奴或不复来,则亮曩日筹谋,尽化流水矣。而若能于此破灭鲜卑,即不能尽吞匈奴,主公亦可趁势北收云中、五原、朔方,则朔州可定。亮虽死何恨?!”

云中郡在西河以北,五原郡在上郡以北,朔方郡在其西侧,如今名义上划归是勋的朔州统辖,可实际全都是鲜卑人的牧场。西部鲜卑近二十万众,估计胜兵不下五万,要是能在这儿打掉三四成,那全收朔州还为难吗?

郭淮心说孔明啊孔明,你不要老把“虽死何恨”挂在嘴头上好吗?就算我比你年纪还轻,也没你那么冒进啊。不过他知道诸葛亮心气既高,性子又拗,当初献计代是勋来镇堡砦,就连是勋都劝不住,更何况如今的自己呢?军情似火,敌来如风,丝毫也延挨不得,这要再多劝两句,估计鲜卑人就已经冲到堡前啦。没有办法,只得深深一揖:“孔明仔细,且留有用之身,以佐主公之业。”说着话一转头,“噔噔噔”就下城去了。

旁边儿秦谊的脸上有点儿发白,也赶紧说一声:“恐伯济仓促间难以勒束胡骑也,且待某去助他。”紧跟着也跑了。

二人下城来召聚那些还在夯土、修城的匈奴人,可是当然来不及让他们立刻穿戴装具、提弓上马,只得吩咐后退,退到堡砦后面一里之地,然后再装备、整列,等待反击。匈奴人训练度不强,乱哄哄的,逃散的速度倒是非常之快,郭淮瞧着直皱眉头,心说等到了后面,一顿饭的时间,我能够把他们重新编组起来吗?这要是时间拖得再长点儿,孔明能够守住堡砦吗?

然而这时候,再担心这些也都晚了,当下只得也跨上战马,与秦宜禄二人一起望后疾驰。

再说诸葛亮,等郭淮、秦谊他们走了以后,又瞟一眼越来越近的烟尘,然后摆手下令:“摇旗。”此时堡中还留了两百精锐,超过半数乃是勋的部曲,还有从张郃军中选拔出来的敢战之士。计划早就已经发布下去了——虽然绝大多数士卒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即便有人取出一面红旗来,朝向储粮之堡奋力摇动。

诸葛亮转头盯着粮堡,少顷,见到其上亦有红旗摇动,表明对方已经接到指令,这才小小地舒了一口气。等再掉过头来,鲜卑骑兵可就来得近了,几乎连最前列人脸上的表情都能瞧得清清楚楚。

诸葛亮双手合拢,望空祷告:“父亲大人在上,叔父大人在上,保佑孩儿此番得保性命,并建奇功,流芳青史,以显我葛氏之名。”随即朝后退了几步,远离开城堞,但两眼却一眨不眨地紧紧盯着汹涌驰来的敌骑。

鲜卑人队列散乱,疾驰而近,直到约摸两箭之地才逐渐放慢战马的速度。这时候他们也都瞧清楚了,对面只有两座堡砦,野外并无守军,而且果然如同匈奴人告诉他们的,一堡小而高,驻守汉兵,一堡广而矮,乃是存放粮草物资之处。那么,先打哪儿呢?是直接攻啊还是先围上啊?众人都不禁转过头,去瞧自家大人。

此番鲜卑来的共有五邑之卒,其中四名大人,因为互相戒备,相距也都有半箭之地,由自家亲信团团卫护。按道理说,四个人就应该聚在一起商量商量,可是目光交错,其中三个直接就领着人奔粮堡去了——咱们来是抢粮食物资的,又不是要来教训汉人。况且就那驻兵的堡子如此之小,有个几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