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62部分

锦衣杀明-第62部分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主要是他在后世,对明朝的官僚系统,了解得相当深。明朝的官僚系统,到了万历后期,几乎是完全腐朽了的。各位大员尸位素餐,得过且过,贪腐成风。每个当官的,都将捞银子当做是人生的第一要事。没有银子,什么都别说。自己想要从他们的手里,将银子拿到手,只怕是不容易的。但是目前,徐兴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是走程序了。

……

威镇堡,靠近长街最里面的一个店铺。这个店铺卖些日常的杂货,在威镇堡也算是老字号了。前些天,这间店铺换了主人。原来的主人去了平虏城。新的主人,叫做王启年,据说和徐兴夏有些关系。不过,这个王启年脾气古怪,很少和人接触,基本上是一个人默默活动。威镇堡的军户,也很少和他接触。

王启年从晒谷场回来以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店铺。有点奇怪的是,在打开门进入店铺以后,他又将木板门给关上了,显然是没有做生意的意思。这个生意人进到里面的房间,在一张桌子前面坐下来,拿出笔墨纸砚,准备写信。

沉吟了很久以后,王启年才开始动笔。写信的时候,他的神情,显得非常的专注,非常的虔诚,好像是在给某个非常了不得的大人物写信,不敢有丝毫的亵渎和轻视。如果徐兴夏在这里,他一定会认得抬头的几个字:“臣锦衣卫百户王启年密奏……”

……

宁夏城,总兵官衙门,练武场。

作为宁夏镇的总兵官,李国臻非常喜欢练武。平时只要是有空,他就要到练武场来摆弄一下大刀。他上阵的武器,就是一把特制的大刀,重量超过三十斤。今年四十八岁的他,正当盛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彪悍的气息。身材魁梧,手脚粗大的他,看起来很是威武。事实上,作为一个总兵官,基本的武力还是必须的。否则,你根本就镇不住下面的人。

李国臻的这个总兵官这个官职,可不是世袭得来的。他原来仅仅是世袭的千户而已。但是,他摊上了一个好时候,又摊上了一个好地方。他世袭千户的时候,刚好是啺莘⒍崖业氖焙颉K业恼驹诹顺⒄獗撸示蛦拜叛军作战,深得朝廷的赏识。叛乱平息以后,官职自然是不断的上升了。

“大人,前方密报。”

有人急匆匆的到来,递给李国臻一份密报。

李国臻将大刀放下来,将密报打开,粗略的看了一遍,就回去旁边的书房去了。虽然他是武官,认识的字倒也不少,衙门里面也有自己的书房。毕竟,到了总兵官这个职位,文职的事务也是很多的,你要是大字都不识一斗,也无法做到总兵官这个职位。

“这个徐兴夏,搞那么多事情做什么?”

李国臻皱皱眉头,有些不满的将密报放在桌面上。

在李国臻书房的桌面上,正摆放着两份的战报,都是有关徐兴夏杀死鞑子的。他手上的这份最新密报,同样是关于徐兴夏的。按理说,自己的部下,有这样的战绩,作为上司的应该高兴才是。部下有战绩,上司当然也有功劳,有奖赏下来,上司也能分到一份。可是,李国臻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高兴的意思。相反的,他的脸色,显得有点凝重,还有点不满。

良久,李国臻才将三份战报,都全部放到抽屉里面,锁了起来。然后,他就继续到练武场耍玩大刀,仿佛完全忘记了这回事。如果有心人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李国臻现在舞弄大刀的时候,比刚才凶狠多了,好像内心里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需要发泄出来。

……

宁夏城,巡抚衙门,思过堂。

明朝的很多文官,都喜欢设置一个思过堂。每天在处理完公务的时候,都要到这个思过堂来逗留一会儿。主要的目的,乃是反省自身,看看今天处置的事务,有没有存在什么大的漏洞,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久而久之,思过堂就成了文官的标准配备。

宁夏巡抚衙门内,也有这样的思过堂。此时此刻,巡抚李懋桧就站在思过堂里面,静静的沉思。李懋桧是福建泉州安溪人,万历八年的进士,在目前朝廷的二品大员中,绝对算得上是老资格了。资格比他老的,只有周嘉谟、**星、孙玮等少数几人。

李懋桧的手里,捏着三份战报,都是有关徐兴夏的。本来,前方送来的捷报,作为巡抚大人,应该高兴才是。然而,李懋桧并不高兴。相反的,他的脸色,显得有些阴沉。从思过堂里面出来以后,李懋桧就将三份战报,都全部密封起来,当做不存在了。

……

宁夏城,庆王府,簌玉斋。

庆王朱帅锌正在兴致勃勃的练习书法。朱帅锌是明代的第十代庆王,今年五十多岁。他的父亲,就是原来的宪王朱伸域。原来的庆王,并不受万历皇帝的喜欢,于是,在万历二十三年,作为宪王次子的他,到来宁夏镇,继任庆王。

有人悄悄的进来,递给朱帅锌一份密报。朱帅锌放下毛笔,将密报慢慢的看完,脸上的神色,慢慢的舒展开来,淡淡的说道:“这个徐兴夏,折腾劲儿不小嘛!行,继续折腾吧!”

说罢,拿起毛笔,继续练习书法。

……

宁夏城,庆王府,后花园。

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四月份的天气是非常宜人的。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时不时的,天空中还能看到飞翔的燕子。庆王府乃是纯正的江南庭院风格,亭台楼阁,假山水榭,一应俱全,富贵中透着一丝丝的清幽,奢华中透着一丝丝的脱俗,华丽中透着一丝丝的简约。

在后花园的凉亭里面,有一个美丽而高贵的女子,正在独自弹琴。她身穿一件碧浪丝织就的翠色袖衫长裙,上缀水波纹饰,非但青翠欲滴,且其上水光若隐若现,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彩光芒,美不胜收。袖衫领口略低,微露胸前一抹白皙,及下方淡粉的小衣。为此,她在肩上用一双玉连环扣着一袭薄如蝉翼的轻纱罩衣,略做遮掩,长袖飘飘,有如神仙中人。

这个美丽而高贵的女子,正是庆王妃苏筱筱。宁夏镇的男人,几乎都知道她的美艳。当然,限于她的高贵身份,谁也不敢在公开的场合提到她的名字,那是要犯忌讳的。可是,她越是美丽,越是高贵,就越是令人痴迷。在宁夏镇,有两大美人,一个,就是这位庆王妃。另外一位,则是林家的林夫人。

有侍女到来,悄悄的递给苏筱筱一份密报。苏筱筱将密报看完,雍容华贵的脸庞,没有任何的表情。她慢慢的站起来,走到凉亭的边缘,将密报撕碎了,随手扔到下面的池塘里。一群锦鲤浮上来,将这些碎片全部都吞掉了。

看着水里不断游来游去的鱼儿,苏筱筱微微一笑,坐回去继续独自弹琴。一阵阵清幽的琴声,从后花园慢慢的飘荡出去。直到一曲弹完,苏筱筱才慢慢的站起来,向身边的侍女说道:“向卢公公报告吧。估计锦衣卫那边,已经知道了。咱们东厂,不能落在人后。”

【求收藏!求推荐!有推荐票的兄弟,还请继续支持!距离5000票的目标不是很远了~~~】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锦衣杀明正文【第084章】死者已矣,生者要继续奋战

更新时间:2011…11…250:42:22本章字数:4273

(0084)

威镇堡的夜晚,有点深沉,有点寂寥,有点悲怆。黑夜中,隐约可以听到一丝丝断断续续的哭泣声,空气中还能闻到一丝丝淡淡的香烛的味道。这是战死的三个明军士卒的家人,在为他们的孩子举行葬礼。上半夜,从平虏城运来的三具棺材,也到达了威镇堡。三个战死者经过简单的整容以后,被放入了棺材。

徐兴夏出席了三名死者的葬礼。有关葬礼的费用,也是他私人出的。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再次向其他的军户表明,跟着我徐兴夏,肯定是有出息的。哪怕是不幸战死了,自己的家人,都不会吃亏。第二个,就是向其他表明,牛角墩的士卒,都是我徐兴夏的人,是我徐兴夏的私人武装。

对于徐兴夏来说,这两点都很重要。这意味着,他开始拥有自己的一小撮班底。尽管这些人的素质都不怎么样,距离徐兴夏的要求还很远,但是,从忠诚度的角度来说,这些人都是值得信任的。威镇堡的绝大部分军户,都是支持他徐兴夏的。事实证明,是自己将他们带出了绝境,给他们生路,给他们希望。这对于他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白天的战斗结束以后,徐兴夏并没有太多的欢喜。原因并不是有三个人战死,而是平虏城的明军一直都没有出动。索布德到来的时间,足足有几个时辰,要说平虏城的明军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始至终,平虏城的明军,都没有动静,好像跟着不知道有鞑靼骑兵到来一样。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的上司,已经开始反感他,顾忌他了,甚至是想要借刀杀人除掉他。

从平虏城的明军始终没有出动这件事上,徐兴夏看到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显然,自己的那些上司,永远都不要指望了。包括邓如柏在内,都是唯利是图,尸位素餐的家伙。他们都很顾忌自己要是立下更多的战功,会抢夺他们的位置。自己想要在这样的乱世中好好的生活下去,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不受侵犯,必须依靠自己。

第二天早上,三个死者的尸体,被运出了威镇堡,下葬在附近的树林里面。这片树林,已经埋葬了不少的威镇堡军户。那些被鞑子杀死的军户,一般都是埋葬在这里的。不过,有资格用棺材下葬的,还真是不多。很多的死人,都是简单的用草席捆着,然后就下葬了。毕竟,棺材也是要钱的,一般的穷苦人家,都舍不得这个钱。

牛角墩的士卒,除了负责战斗值班的,其他的人都出席了葬礼。威镇堡的军余,也有很多出席了葬礼。驻守威镇堡的另外两个百户也来了,只有王守禄没有出现。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徐兴夏还专门请人刻了三个石碑,写上死者的名字,以此作为纪念。这样的待遇,是其他的死者从来没有的。其实,他还有很多其他的想法,只是由于时间和条件上的限制,暂时还没有来得及实行。

“孩子,节哀顺变。”徐福庆婉言排解自己的儿子。

“爹,我知道,我没事的。”徐兴夏微微笑了笑,冷静的说道。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想沉淀,现在的徐兴夏,的确已经没有什么思想负担了。有关死者的一切,他都放在了脑后。他的脑海里,只有威镇堡和牛角墩的未来。还有如何应付即将到来的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死者已矣,生者却还要继续奋斗。

三个人的战死,显然没有阻挡住威镇堡军余转为正军的热情。相反的,更加坚定了他们转为正军的决心。杀鞑子,可以建立功勋。万一战死,还可以获得丰厚的抚恤金,这样的好事,当然不能错过。因此,在葬礼结束以后,就有不少人找到徐兴夏,表示要将自己的孩子,补入牛角墩的正军。

“徐百户,你这不是有三个空缺了吗?”

“徐百户,我家的孩子,这些天已经锻炼得不错了。”

“徐百户,你来看看我们家的孩子,比他们强多了,你看。”

……

每个军户都在尽可能的推销自己家的军余,他们的热情,让徐兴夏无法拒绝。军户们参军的热情如此的高涨,如果他还拒绝的话,会严重的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未来战斗的需要,牛角墩的兵员数额,的确需要进一步扩展。于是,徐兴夏就答应下来了。

然而,由于前来请求的人实在是太多,足足超过了两百人,徐兴夏不得不宣布,明天进行临时考核。成绩最好的十人,将会被补入牛角墩。如果成绩不理想,那只好再次等下一轮的考核了。结果,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威镇堡的晒谷场,就重新热闹起来。

那些准备参加考核的军户,一个个都抖擞精神,跃跃欲试。对于他们来说,所有的思想负担,都已经全部放下来了。参军以后,无论是生还是死,对他们的家庭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没有了任何思想负担的他们,显然可以用更加自然的心态,接受考核。

“我宣布,第二轮考核现在开始!”

“考核人员,请按顺序出阵!”

徐兴夏面无表情的说道。

考核还是基本的骑射。距离还是十五丈。最基本的要求,还是五枚箭镞里面,至少有一枚射中箭靶。可能是由于上次考核带来的刺激,那些落选的军余,在回去以后,都想方设法的锻炼骑射,因此,水平倒也提升了不少。最开始参加考核的十几个军余,全部都有一枚以上的箭镞命中了靶子。看来,他们的确是下了一点苦功的。

骑射这项本领,要说难练,那绝对是难练。一个没有马术基础的新手,从头开始练习骑射,没有三五年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