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295部分

锦衣杀明-第295部分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马贼脑,叫做高迎祥……徐千户你……六王启年有些奇怪的说道。他能感觉到,徐兴夏似乎对这个高迎祥,很是上心。他的眼神,已经完全将他的内心出卖了。这让王启年感觉到很惊讶。因为,在王启年的印象里,徐兴夏的涵养夫还是很好的,如果不是十分惊天动地的大事,他都不会有这样的反应。

可是,从他掌握到的情报来看,这个高迎祥,明明是个普通的马贼啊!这次只不过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轮到他闹腾起来了而已。从他闹腾起来以后的结果看,似乎快要撑不住了。大量的官军围剿,他就要灭亡了。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能引起徐兴夏的关注呢?不对,不对,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高迎祥?安塞人?贩马的?臂力过人?擅长骑射?有亲戚高桂英、高一、高杰等人?”徐兴夏急切的问道。他的当务之急,就是确定这位高迎祥,是不是真的闯王。如果他是真的闯王,倒是有必要结识一番。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招纳到自己的麾下来。他看中的不是高迎祥的什么才能,也不是他的财富,而是他的一大家子。当然,高迎祥本身拉队伍的能力也是不错的。

话说,在李自成的身边,姓高的人可是一大把如李自成的老婆高桂英,得力干将高一、高杰等。这些人和他们的家眷、亲人什么的,加起来有几千人。如果他们能够迁徙到黑山营,无疑会极大的壮大黑山营的力量。但是这还不是徐兴夏最期待的。徐兴夏最期待的,是希望通过高迎祥的关系,将大量在延绥镇混不下去的军户,全部都吸引到黑山营来,进一步壮大白衣军的实力。

“是啊!咦?大龘人你知道这个人?”王启年有点奇怪的说道。

“我……哈哈!我不知道!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徐兴夏摇头说道,内心却在暗暗的期待。安塞人,贩马出身,臂力过人擅长骑射这不是李自成的老丈人高迎祥是谁?不可能在安塞还有人和高迎祥同名同姓还经营着相同的生意吧?那也巧合得太离谱了。只是,他揭竿起义,不是在十年以后吗?怎么现在就开始闹腾了?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历史的某些进程?

王启年对徐兴夏明显的充满了疑问,却又不好在这里直接询问,只好继续说道:“这个高迎祥,暗中走私马匹,被人拦截双方大打龘出手,事态越闹越大。在对峙的过程中,他射杀了几十名的官军引来大量官军的围攻。他抵挡不住官兵的围追堵截,就一路向西闯过来。路上,时不时的又有他的同伙接应,让官军无及时追捕。三边总督下令各地加强防卫,务求缉捕这个高迎祥。”

有了这样的解释,宁夏镇为什么频繁调动军队的原因,基本上可以确定了。他们是针对高迎祥的,不是针对他徐兴夏。当然,这绝对不是说明上头不想干掉他徐兴夏,而是觉得,在他和高迎祥之间,高迎祥明显好捏一些,就想先干掉高迎祥再说。

当时在陕西地区,有一项很传统的走私生意,那就是贩卖马匹。宁夏镇周围地区,又或者是塞外草原,都有大量的廉价马匹。只要稍徵有点门路,就能以十几两银子的价格,买到一匹不错的战马。如果这些马匹运输到内地,价格可以翻几倍,中间的利润是相当丰厚的。如果是上好的战马,一匹甚至可以赚一百两银子。战马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历朝历代,都是实行专卖的,不允许私人参与。当时的马匹贸易,都掌握在太仆寺的手里。太仆寺是掌管全龘国马政的机构,又属于内府(太监)的管辖范围,权力很大。但是,无论太仆寺的权力有多大,只要贩卖战马的利润高昂,就肯定会有人蜓而走险,私底下悄悄的贩卖马匹,获取暴利的。太仆寺要保证自己的利润,当然要大力的打击马匹走私。这个道理,和贩卖私盐其实是一样的。无论国家的政策,有多么的严厉,只要有丰厚的利润,自然有人键而走险。利润越大,走私的人就越多,其中的黑暗和血腥也越多。以前的黄巢是私盐贩子出身,现在的高迎祥,则是贩马贼出身。既然是走私,自然就少不了对抗。走私者和缉私者之间的斗争,从来都是血淋淋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双方为了利益的争夺,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在激烈的搏杀中,个人的武力非常的重要。好像高迎祥这样的人,就是骑射的好手。他的臂力又比一般人都强,箭微的射程,自然更远。他身边的人,如高一、高杰等人,也都是搏杀的好手。一般的缉私者遇到他,都是大叫倒霉的。但是,所谓上得山多终遇虎,高迎祥的名字,也渐渐的被官府熟习,慢慢的,官府也加大了对他的打击2o度。走私者和缉私者的对抗,不断的升级,越来越激烈。这一次,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连三边总督都话了,估计高迎祥是要完蛋了。他身边的那么点人,不可能有白衣军这么强的战斗力啊!徐兴夏断然说道:“老王,马上安排精锐的人龘员,密切注意这个高迎祥。有他的准确消息,立刻向我通报!”

王启年有点奇怪的说道:“大龘人,有这个必要吗?”他对高迎祥的认知,自然没有徐兴夏深厚。在他看来,高迎祥这样的人,完全不值得徐兴夏出手啊!徐兴夏严肃的说道:“有必要,非常有必要。”

王启年就没有再说什么。既然徐兴夏如此坚持,他照办就是了。至于徐兴夏为什么要这么做,日后有时间再细细的了解吧!徐兴夏想了想,又谨慎的说道:“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能够联系上他,就说我有意思和他见面,咱们可以好好的商谈商谈。”

王启年犹豫着说道:“如果他走投无路,想要转移到这边来呢?”徐兴夏毫不犹豫的说道:“答应他!只要他愿意来,咱们就接纳他!如果他无冲开官府的封锁,我可以去接应他!”

王启年点点头,自信的说道:“好吧!和他取得联系应该不难。”

果然,两天后,徐兴夏就收到了高迎祥的消息。消息是王启年派人送来的,那个高迎祥,就是徐兴夏特别关注的那个,已经被官军包围在了磁窑察附近。高迎祥身边的贩马贼,只有几十人,围剿他的官军,却有大大几千人。幸好,当地的地形地貌非常的复杂,有利于隐藏,他才暂时没有危险。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被逮捕或者杀死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了。对于徐兴夏的援手,高迎祥表示非常感激。他明确表示,只要自己能够度过这次难关,一定唯徐兴夏的马是瞻。徐兴夏叫他向东,他绝对不会向西。徐兴夏叫他往左,他绝对不会往右。虽然他的表态,徐兴夏不会当真。但是,从高迎祥的表态来看,他的处境,的确有点不妙。如果白衣军能够将他解救出来,自身的实力,肯定是可以增强一些的。战乱蚌期,绝对是人多力量大啊!

【求订阅!】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正文【第371章】横扫四海,指日可待

更新时间:2012…3…302:13:00本章字数:7181

这个磁窑寨,位于宁夏镇的东南面,靠近宁夏后卫,周围都是复杂地形。有高原,有沙漠,有戈壁滩,有沟整,有峡谷,有悬崖,有盐碱地,有洞,有风沙……只要是想得出的艰苦地形,这里几乎都有。唯一没有的,就是植被。这里所有的地面,都是光秃秃的,看不到丝毫的绿色。天冷的时候经过这里,感觉还好。如果是天热的时候经过这里,估计会活生生的被热死。

磁窑寨周边地区,还有个特点,就是异常的干旱,没有任何的水源。因为历史上的原因,这里还出产大量的盐巳。一大块一大块的盐巴,就那样直接躺在地表上。可惜都没有人要。由于这里的自然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导致这块地区,基本上没有常住人口。就算有,估计也是一些他走投无路的马贼什么的。

距离磁窑寨最近的城堡,叫做清水营,因为有一个小小的泉眼而得名。这个小小的泉眼,其实就是磁窑寨的致命之处。被围困在磁窑寨里面的人,如果想要补充清水的话,就必须冒险到这里来。否则,就必须向南走很远很远的距离,一直走到石沟城才有水源。这么远的距离,估计早就在路上给渴死了。

高迎样居然会被围困在这里,当真是走入了绝路了。如果没有人及时的伸出援手,他这次的确是完蛋了。官军根本不需要动大规模的进攻,只需要将磁窑寨周围地区围困起来,不让他们找到水源,他们就会被活活的渴死在磁窑寨里面。人体缺水两天就会死亡。可见,留给高迎祥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另外,延绥镇的事情,也基本搞清楚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延绥镇突然换了总兵官。原来的总兵官突然被锦衣卫捉拿,下狱待罪。新来的总兵官却还在路上还没有到任。

结果,就有点乱了。新旧总兵官交替期间,都必然会有人起来闹事的,几乎已经成为各大军镇的惯例。这和高迎祥本人倒是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为突然更换总兵官,延绥镇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混乱,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其中煽动造谣,推波助澜,搞得延绥镇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仿佛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了一样。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军户逃亡。随着局势的逐渐稳定相信逃亡的军户数量会越来越少。如果徐兴夏不是及时的捞到那些逃亡的军户估计在未来的日子里,应该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了。

宁夏镇的军队调动,主要是为了防止高迎样进入宁夏镇。这是三边总督的直接命令,他们必须遵照执行。当然,南边的固原镇,情况也不是很稳定,注宁夏镇的高层,不能不小心提高警惕。他们非常的内心如果宁夏镇的南部又动乱起来,北部又有徐兴夏在虎视眈眈,到时候徐兴夏南下横扫,他们全部都要完蛋。

这绝对不是他们的杞人忧天,而是实实在在的担忧。这年头,钱粮被拖欠得太久,军户们的情绪,都很不稳定。只要受到某些强烈的刺激,又或者是有人故意挑拨的话,他们的情绪就会失控。整个宁夏镇,感觉就好像是一堆熟透的干柴。如果不小心处置,就会爆出冲天大火,到时候,想要遏制下去都难了。

天启朝为什么没有动乱?很简单的原因,就是魏忠贤也知道军户们不能逼迫的太急,必须让他们喘口气,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因此,必须努力保证一定的钱粮供应。魏忠贤采取的办是,以前的欠账暂时拖着。从天启元年开始,每年都尽可能的按时放钱粮,尽可能的做到拖欠时间绝对不过两个月。

这一乎,对于稳定军户们的情绪,还是很有用的。虽然天启皇帝整天做木工,什么事情都不管,什么事情都不会管,但是,在广大军户的心目中,他就是明君。谁给军户们饭吃,谁就是明君,没有比这个更直白的道理了。万历皇帝拖欠钱粮,不是好皇帝。天启皇帝不拖欠钱粮,那就是好皇帝。既然是好皇帝,那就是要拥护的,造反是不应该的。虽然目前还有点不满,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反而是魏忠贤死了以后,朝廷又采取原来的那一套,无限期的拖欠钱粮,结果,前后的反差太大,军户们就不干了。部分军户的钱粮被拖欠了二三十年之久,换谁都受不了啊!只要有人稍微挑拨一下,他们就忍不住要和朝廷翻脸了。他们一致认为,新上台的崇祯皇帝,不是好皇帝,是坏皇帝。既然是坏皇帝,咱们就不跟他过了。结果,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就爆了。

“王夏!”

“刘横!”

“夏可舞!”

徐兴夏迅的叫道。

“到!”

三人急忙立正,肃然答应。

“命令你们的部队!做好战斗准备!长途奔袭!”

徐兴夏果断的说道。他觉得,自己必须立刻将高迎样救出来。如果时间拖延下去,高迎样说不定就死在磁窑寨里面了。至于出兵的理由,很简单啊,协助上级抓捕贩马赋啊!高迎祥不是贩马贼吗?咱们白衣军出动,将他抓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吧?虽然说,没有上级的命令,咱们也得积极主动的为国效力不是?

当然,这次的长途奔袭,和上次的不太一样。这一次,基本上是在宁夏镇的地面上行军,路途也只有三四百里,不是很远。但是,宁夏镇周围的卫所军众多,各地都有,密密麻麻的,编织成一张绵密的蜘蛛网。白衣军的行动,想要瞒过他们,基本上不可能。如果运气不好的,白衣军刚刚到达黄河东岸,大概就有人感觉不对了。

龙骑军、虎龘骑军、鹰骑军三支部队加起来,差不多有两千人。这么大规模的部队行动,是肯定无遮掩过去的。估计宁夏镇的高层,也会很快反应过来,动用各种各样的理由,阻止白衣军进入磁窑寨附近。因为,白衣军的动作必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