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柄 >

第603部分

权柄-第603部分

小说: 权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后来呢?”乐布衣连声问道。

“后来他就回去了。当时京里人盛传。他与秦国太后乃是旧相。因此专门下山给侄女儿撑场面来了。虽然这个说法像演义多过事实。但事实上从那以后。懿贵妃地日子便好过了许多。直到薨逝也没人敢当面不敬。”武之隆两手一摊。苦笑道:“可直到十年前神机先生地死讯传出。他也终生再未涉足上京。这段典故也就没有新章了。”

见再也问不出什么来,乐布衣颔首道:“谢兄弟相告,他日等我把事情弄清楚了,定有重礼相谢。”

武之隆不知道这个承诺代表什么,点头笑笑道:“乐兄痴情若斯。实乃我辈典范,能为你做点什么,实在是在下地荣幸。”突然又一拍额头,失声道:“哎呀,险些忘了大事!”说着趋近乐布衣,面色焦急道:“乐兄快快通知王爷,楚国援兵要到了,早晚就在这一两日!”

乐布衣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武之隆又重复了两遍才回过神来。拍拍他的肩膀道:“放心吧,一切尽在掌握。”

武之隆所言非虚,六月秦齐全面开战不久,楚国便向秦国宣战,不仅六十万水军尽出,强攻秦国的江北水城,而且还应赵无咎的请求,派出二十万陆军、十余万民夫入齐作战,准备汇合齐**队。两面夹击秦军。以求毕其功于一役,将强秦打回原形。

诸洪钧这次确实是下血本了。要知道对水军为重的楚国来说,能拿出二十万步军便已经是极限了…………除了包围神京城的羽林军之外,其境内已经没有正规陆军了。

被委以重任的是诸烈的侄子诸能,帅举国之兵出征异国当然不是只靠裙带关系,但楚国上下却免不了如是想,这让诸将军迫切希望能在战争中证明自己。

对于前景,他还是很乐观地,因为历史上楚齐联军就保持着对秦国的全胜,而且这次还是在背后打闷棍,更没有理由失败了。

六月底接到命令后,他便迫不及待的率领早就集结完毕地队伍,乘坐两千余艘大型运兵船,从长江经由洪泽湖,再从颖水河抵达许昌城。诸将军觉着自己已经够神速了,谁知秦齐两国的动作更神速。齐国守军告诉他,两国大军已经在虎牢关前对峙,请速速前去断其后路,增援百胜公。

待情报核实之后,诸能便命令部队昼夜兼程,直取虎牢关……可不能错过这一拨。

当抵达关外五十里处的汜水镇时,他遇上了联军统领、齐国元帅百胜公派来的联络官。双方核对信物和口令后,确认了彼此的身份,齐国联络官向他介绍了前线的情形,并再一次传达百胜公的命令:火速进军,直捣秦军背后!

见自己紧赶慢赶,终于还是赶上了那一波,诸能心里这个激动啊!不过他还知道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轻信的古训,便以大军长途劳顿、需要休整为理由,拒绝了对方,并广派斥候,前去虎牢关查看情况。

楚国的斥候行到关外十里处,便发现了秦国巡逻队地踪迹。唯恐泄露踪迹,斥候们不敢再靠前,只得藏在山间密林中远眺虎牢关……便见关上硝烟四起、尘土飞扬,甚至还能听到一阵阵忽远忽近的喊杀声,显然两军激战正酣,便将消息火速传回中军。

诸能将军在细细盘问斥候之后,也作出了同样的判断,两军正在大打出手!

立功心切的诸能哪里料到,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竟然是秦军为吸引他和二十万楚军进入包围圈,而精心设计的一出大戏!

这些近三十年未经战火的家伙哪知道战争的残酷……所有支持他们做出判断的条件,全都出自秦军地表演!甚至连那所谓的齐国联络官,都是沈冰的手下所扮……

至于真正的联络官,早在半路上被秦**情局截获,威逼利诱之下,吐露了全部详情……不是齐人骨头软,而是秦人太狡诈,顺之者赏金百万,逆之者九族皆亡,让人的气节显得如此软弱。

战争是如此充满迷雾、深不可测,步步陷阱、危机四伏,任何想要成为胜利者的将军,都是要交出高昂学费的…………有的人负担得起,他变成功了;有的人负担不起,他就得连命一道赔上!

待部队吃饱喝足、休整完毕之后,诸能终于在齐国联络官地催促下,命令部队向西挺进。

等楚军抵达虎牢关外十里处地山谷时,天刚蒙蒙亮。楚国大军共十个军团二十余万人马,排着蜿蜒的队伍,浩浩荡荡依次进入了这个名为杀猪谷地山谷,过了这里便豁然开朗,能一览无余虎牢关了。

听说这鬼地方叫杀猪谷,诸能心中不悦,却又不愿把忌讳说出来,这时大雾弥漫,四周白茫茫加灰蒙蒙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什么也听不真切,除了天上扑棱棱的飞鸟,看不到任何活物,气氛压抑的让人窒息。

“真是个鬼地方!”诸能低声骂道,他总觉得这漫天大雾后面暗藏着杀机,便派人前去侦察,不一会儿斥候便回报说,没有发现异常迹象。他这才多少放下心来,命令部队沿着山谷继续前进,赶紧离开这鬼地方。

其实秦军早已在山林中恭候多时,高超的隐蔽技巧,加上夏秋之交、黎明前后的大雾庇护,使楚军的斥候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

当楚国的中军旗帜进入山谷之后,隐藏在道边泥塘中的秦军斥候,便冒死发出了总攻信号………一声震荡山谷的爆竹响!

楚军还没反应过来,便见伏兵四起,凶神恶煞的秦军士兵从大雾后面钻出来,由四面八方向被围困的楚国中军猛扑过去,一场天昏地暗的厮杀开始了!……………………………………………………分割………

第一章,好热啊,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下一章半个小时后吧……

最终卷 【九九归一】 第六七二章 胜

杀猪谷中硝烟四起,喊声震天、兵荒马乱!

南人本就孱弱,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更是乱作一团,不知所措,哪里是血火中淬炼出来的秦国官兵的对手。但见高大彪悍的秦军士兵已经脱掉盔甲、**着上身,高举着长槊、马刀等骑兵用的大号武器,疯狂的杀入楚军阵中。

楚**队还没反应过来,便已经被撂倒一片,待想要结阵反抗时,却已经陷入了埋身肉搏之中。在这种犬牙交错、你中有我的战斗中,秦军身大力大、武力高强、勇猛嗜血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反观那些从未经历过阵仗的楚军士卒,已经被满眼残肢断体、鲜血漫天飞溅的场景,骇得魂不附体,怎能与如狼似虎的对手交战?

只见楚军官兵纷纷抱头鼠窜,在敌兵的刀锋下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秦军毫不费力的便将诸烈的中军分割包围在山谷之中,开始了擒贼擒王的攻击。

其实楚军在山谷中最多不到四万人马,余下的十六万人则被挡在了山谷前后。这些军队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待他们反应过来,准备进去山谷,营救中军时,专为他们准备的大餐也到了。

秦雳率领龙骧骑兵从西面席卷而来,攻击楚军的后队;勾忌率领着黑甲骑兵从关上顺势而下,冲杀楚军的前队。对于几乎没有跟骑兵作战经验的楚**队来说,仅凭着在训练场上学的那三招两式,根本没法应付当世最强的两支骑兵的共同冲击!

对于敌人的水平,秦军士兵的感触最深,他们发现与齐军相比,这些楚军无论从单兵素质还是整体作战能力上,差距都不是一星半点。往往他们攻出一套杀招的第一击,便可将对手直接了账……如果换成齐军士兵,一定会招架住三招两式,然后不是反击将自己杀死。就是在下一个回合被自己杀死,哪有这般轻松?

当然没有人会嫌自己的对手太弱,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能在一系列战争中活下去,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赏了。

好在一边倒地屠杀没有持续多久,在经历了最初的错愕之后。楚军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终于展开了困兽之斗,拚死抵抗!虽然始终挽不回败局,但也将秦军速战速决的想法化为了泡影。

经过两个时辰的激战,雾气早就散去,毒辣辣的太阳重新笼罩了天地,地面上又闷又热,让人艰于呼吸、汗入浆下!这时秦军士兵脱掉盔甲地目的便显现出来,在这种蒸笼般的天气作战。光着身子是更为明智的主意。

我们知道楚国一度是天下最富裕的国家,虽然近些年来风头被秦国所夺,但他们的家底还是十分厚实的。所以楚军上下皆有着甲。不提军官穿的细密的山文甲或者明光铠,即使一般士兵也有皮质铠甲着身。穿着厚厚地盔甲,在这鬼天气下打了这么长时间,大都出汗过度、头晕眼花、四肢乏力、头晕眼花,中暑的都不计其数。

这小小地细节让双方地差距进一步拉大。等石勇带着两个师地兵力进入山谷支援后。终于成为压垮骆驼地最后一根稻草。将楚国地中军一举击破。斩将夺旗!可怜那位雄心壮志地诸能将军。也唱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地挽歌。在敌军擒获自己之前。挥刀自尽了。

秦军将他地头颅割下。用缴获地将旗挑着。传首于楚军各条战线。见领军将领都被斩了。楚军官兵以为除了自己这边。局势已经糜烂到无可挽回了。登时士气全无、全线崩溃!

兵败如山倒!楚国地十余万残兵败将如退潮般脱离战场。丢下七万具同伴地尸体和他们阵亡地主帅。逃回到他们出发地汜水镇上。但终究还是四条腿跑地比较快。随后赶来地大秦骑兵将他们团团围在镇上。不放一个败兵出去。遵照武成王地指示。秦军对这些已成惊弓之鸟地楚军围而不打。以尽量减少不必要地伤亡。

到第三天时。这帮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地楚国官兵。便经受不住饥饿与死亡地威胁。乖乖缴械投降吃大包子去了。

至此。在此次战争中占据天王山位置地第二次虎牢关之战终于落下帷幕。历时正好二十天。在这短短二十天里。秦军以越境作战地三十万主力军为主、以在国内策应地另两个军为辅。共计歼灭齐军四十余万。俘虏二十余万;基本上消灭了齐国地主力部队。还顺手歼灭楚军八万。俘虏十二万。将楚国那点可怜地陆军彻底了账。

两次虎牢关战役是秦雷征战天下过程中最辉煌地胜利。其意义不仅在于将昔日天下第一名将百胜公赵无咎全方位击败。彻底取而代之。更重要地是。从此以后齐国便丧失了三足鼎立地资格。虽然仗着底蕴深厚。不至于一时亡国。但其已经门户洞开。军神陨落、精锐尽丧。已经事实上沦为了秦国予取予求地后花园!

从此以后,秦国一直以来腹背受敌地局面将大大改观,终于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偏安江南的楚国了!在这场堪称一锤定音地战役中,秦雷将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其一曰火器,他不仅独家拥有此等杀器的使用权,还对其用法了若指掌,并没有一味迷信,而是结合常规部队灵活运用,使其成为了战略上的强力支撑,战术上的有力辅助!

其二曰参谋,他当年组建的统帅部参谋处,在十年磨一剑之后,终于可堪大用,对秦雷的战略构想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提供了数种战役方案,每一种方案都包括着整套的作战计划和分析,向他详细分析这计划的优劣所在、敌方可能有的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每一份都以事实为依据,推理严谨,设想周密,实属难得的作战计划……毫不客气的说,他只要随便拿起一份严格照着执行,这一仗都是有赢无输,差别只不过是赢多赢少的问题而已。

虽然秦雷最后时刻公布的作战计划,不同于其中任何一份,但还是能轻易看出,他从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说是集其大成也不夸张。

当得到最后计划时,参谋处立刻马不停蹄的重新论证研究,力争做到每个环节丝丝相扣,战术动作毫厘不差。前前后后共提请修改了三十多处细节,而秦雷也大度的全盘接受,同意了他们的改动。

所以我们看到秦军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动作,终于造成了战略上的胜势,每一步都干净利落、游刃有余,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其中除了秦雷那不可多得的军事才能、秦军官兵的高人一等的各方面素质外,这支强大的参谋队伍,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这一点在秦军上下毫无异议,所以当战后秦雷将统帅部参谋处升格为三军参谋部,并授予其首任部长涂恭淳以上将军衔时,听到的只是一片掌声,很少有人质疑这些白面书生,有什么资格当上将军的。

秦雷的第三个长处,便是训练。他的军队不仅装备好、待遇好,在训练上更是远超齐楚两国的水平。他对军队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强调处理任何突发事件的能力的要求,让这支同样多年未经战争的军队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战斗力,尤其是在处理战场上多变的情况时,更是显得有条不紊,不慌不乱。

正是这种保持和进步,使秦国把军备废弛的齐楚两国远远甩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