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世吉祥 >

第227部分

一世吉祥-第227部分

小说: 一世吉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致则是不以为然。孩子需要玩伴,来玩的孩子无论高低贵贱、三教九流的都有,让他们一起玩没什么坏处。老爷子收钱更妙。跟两个孩子什么都不用解释,其中是何道理,让他们自己慢慢琢磨去吧!

老爷子随和可喜,没大没小,不仅府中仆婢觉得亲切。两个孩子都喜欢粘着他。杨致生怕岳父沈子通扼杀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对自家老爷子教导孩子也根本就没抱过什么指望。不想居家赋闲的这段时日,却让他对老爷子刮目相看。

一日,老大杨猛与人交战,力有不敌,败下阵来,前来向老爷子哭诉告状。孙子历来是老爷子的心肝尖儿肉,那还了得?随侍家仆战战兢兢,唯恐老爷子责骂。不想老爷子竟在杨猛小脑袋上敲了一记爆栗:“你个没出息的东西!哭什么?打输了再去打过就是了!打赢了回来,爷爷趴在地上让你骑马!”

杨猛依言抹泪再战。再败,又战。最终大胜,如愿骑马。

又一日午后,杨致正在院中躺椅上闭目假寐,老二杨骁前来求告:“爹,爹!你醒醒!你能不能借我十两银子?”

家里什么都不缺,三四岁的孩子通常对银钱没什么概念。杨致懵懵懂懂的问道:“你要银子做什么?”

抬头一打量,杨骁下身竟是光溜溜的连裤子都没穿,小鸡鸡昂扬的露在外头。时近夏日,几岁大的孩子不穿裤子倒也没什么。杨致奇道:“骁儿。你怎么不穿裤子?你的裤子呢?”

杨骁笑嘻嘻的道:“裤子抵押给爷爷了,我借银子就是为了去翻本。娘在午睡,我怕她骂我。灵儿姨娘也怕娘骂,叫我来跟爹爹借。”

杨致一听。便知道老爷子又在纠集府里的侍卫与仆役们开赌了。这么小的孩子,教他点什么不好?非要教他赌钱么?又好气又好笑的问道:“去翻本?连裤子都输掉了?你怎么不跟爷爷借?”

杨骁挠着头道:“原已跟爷爷借了二两银子的。后来……后来又脱下裤子抵押,再向爷爷借了二两。爷爷说了,得先赎回裤子,才能再借。”

杨致沉吟片刻,正色道:“爹爹若是不借给你。怎么办?你若再是输了,又怎么办?”

杨骁一双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支吾道:“那……那我就去找大哥,求他为我担保,或是脱下裤子给我做抵押……。”

见杨致脸色不善,随即信心满满的道:“爹,你放心吧!这回我不会再输了。爷爷说了,我也问过灵儿姨娘了,借钱是要付利息的。我一定会付你利息!”

杨致无力的问道:“你知道什么是利息?”

杨骁笑道:“简单啊!爹借我十两,我还你十一两。那多出来的一两就是利息啊!”

杨致认真想了一想,掏出一百两银票给他:“我借你一百两。若是赢了,要还我一百二十两。若是输了,以后不准再赌。不然我见一次就揍一次!”

当日晚饭时分,杨骁连本带利还给杨致二百两,另外很大方的奉送哥哥杨猛一百两。参赌的几个侍卫与仆役输得面如土色,杨骁则两眼放光的紧挨着老爷子坐了:“爷爷,咱们明天再玩好不好?”

从此以后,杨府二少爷十赌九胜,鲜有败绩。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盛夏过后,眼看就要入秋了。

俗话说,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赵启这个新任监国太子,明显要比他大哥赵恒当年要轻松许多。不仅有板有眼的将政务署理得井井有条,还有空闲隔三差五的休憩游玩。到杨府来得虽说不像从前那么频繁,但每个月总要来个一两次,或蹭饭,或逗弄两个小外甥,或陪老爷子乐呵乐呵。

皇帝摆出了做个甩手掌柜的架势,却总是不太放心。

“小金,今日太子批了多少奏章?花了多久功夫?”

“回皇上,太子今日批了二十七道奏章,约莫花了一个时辰。”

“哦?这么快?太子现在何处?最近都在做些什么?”

“太子批完奏章就回府去了。最近从工部匠作处召来了几名工匠,命他们画出精细图形,打造一艘航船模型。”

皇帝无奈的道:“启儿从小就喜欢鼓捣一些古古怪怪的物事,如今已是太子了,怎么还是这样?也罢!总比玩牌斗鸟要好。——去将启儿今日批过的奏章拿来给朕看。”

金子善命人取来厚厚一大摞的奏章之后,皇帝逐一阅看,不由大皱眉头。

二十七道奏章就是二十七件事,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赵启依据陈奏内容,分别批转两位辅政皇子宁王、康王与几位宰辅大学士以及六部处置,自己亲自批复处理的居然一件都没有!难怪他只要花一个时辰!

皇帝看得摇头不已:“惫懒至此,这怎么行?当儿与敢儿是何说法?这段时日他们有没有与启儿发生争执?”

金子善据实答道:“宁王与康王也曾这般劝谏太子,但太子说他是奉旨监国,不是一介县令,更不是一个账房师爷。至今为止,太子从未与二位辅政王爷发生过任何争执。每有意见相左,若是太子有理或是两下相持,太子则推说是按皇上的旨意处置。若是二位王爷有理,太子了解详实之后,则欣然纳之。”

皇帝恍然失笑道:“照启儿的说法,莫非朕以前干的都是县令与账房师爷的活儿?若是胸有成竹,抓大放小,亦无不可。当儿与敢儿不服气是一定的,启儿心思玲珑剔透,他们没有争执就好。”

皇帝的担心不无道理,其实金子善还算是说得很客气的。赵当与赵敢明争暗斗了多年,不想被原本都没怎么放在眼里的幼弟赵启摘了桃子。二人心知被皇帝老爹涮得狠了,但是木已成舟,兄弟之间的君臣名分已定,每日又被看得死死的,能奈其何?唯一的发泄途径,就是在上朝辅政之时,憋足了劲与赵启玩“大家来找茬”了!

金子善稍一迟疑,说道:“太子聪明睿智,皇上且宽心保重龙体。太子认为重要的奏章,即便不是亲自批复处置,在批转之后必会再度过问。早几日太子批转宁王的一道奏章,宁王的处置意见,便被太子驳回了。”

皇帝登时来了兴趣:“你可知是为何事?说来听听!”

金子善答道:“中州知府上奏,因今夏黄河水患,急需朝廷拨付钱粮赈济灾民、清理河道。宁王的处置意见,是拨银三百万两,粮食一百万石。这几年裁撤府兵与边军之后,在襄阳、随州等地还有不少军粮囤积,可运往中州赈灾。”

“而太子的意思,是拨银二百万两,粮食三十万石。银子分三次拨给,先拨五十万两以解燃眉之急。军粮只可置换,不可轻动。且襄阳、随州两地囤积的军粮多是稻米,中州百姓平日以面食为主,不如就近从南阳运粮。入冬之前,再拨银五十万两以工代赈,清理河道。既要保证不冻死一人,不饿死一人,又不能惯出灾民不劳而获的习气。余下钱粮,待到立春之后再予拨给,以助百姓度过春荒。”

“好啊!朕可以放心了!”皇帝情不自禁的拍案赞道:“这才是真正体察过民生疾苦的人啊!小金,都是朕的儿子,不是朕偏心,启儿尚无雨农他们帮衬,恒儿做了十多年的太子都没干过这么漂亮的事!”

————————分割线————————————

PS:本来实在没脸跟诸位看官讨什么。。。既然是月票双倍,还是希望大家能随个喜,也显得好看一点。

第344章突厥来使

夏历武成三十一年十月,西突厥索力可汗遣使来朝。以入秋草原爆发蝗灾为由,请求大夏免除一年贡赋,另再援助粮草一百万石。

自杨致潜入赛音山达王庭,与玲珑同夜刺杀了托都可汗与左贤王察尔罕之后,突厥便分裂为东西两部。大夏出于战略考量,在西突厥图邪可汗去世之后,助其幼子索力王子登上汗位。在大夏的扶植下,近年来西突厥在与东突厥的冲突中业已稳占上风。

随着大夏国力日盛,西突厥每年那点贡赋,皇帝渐渐有些瞧不上眼了。皇帝还杵在这儿,这等军国大事,太子赵启自然是奏请圣裁。

皇帝接到驻守朔方的讨虏大将军曾英明奏报,草原蝗灾确有其事,只能等到入冬天气苦寒,才会得以缓解。皇帝很大方的答应免除西突厥一年贡赋,对于援助粮草的要求则谨慎的大打折扣,只允诺给予二十万石。

这日晚间,徐文瀚突然来访。之所以说是突然,是因为赵启被册立为太子以来,兄弟四人一直未曾松懈,平日极少往来走动,秦空云至今仍未回京。

杨致与徐文瀚素有默契,将他领入书房,径直问道:“大哥今夜前来,可是为突厥来使一事?”

徐文瀚不置可否的问道:“你如何看待此事?”

杨致冷冷道:“很简单。皇帝上当了。”

徐文瀚叹道:“我也是这么想。这几年四海升平,国用富足,册立太子十分顺利,且署理政务可圈可点,皇上确实有点飘飘然了。”

杨致皱眉道:“你每日呆在宫中,怎么不劝一劝皇帝?来找我又有什么用?”

徐文瀚茫然摇头道:“如今之势,已是今非昔比。皇上册立太子之前,曾为如何用你大感头痛,因此召我垂询。皇上从来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这只能说明他已经没必要急着用你了。所以我顺水推舟的劝谏。对你不用或是备用。现在我只是一个六品侍读,若非皇上相召,罕有机会涉足政务。你只是一个滞留在京的外臣,在皇上眼里这只是无关痛痒的施恩小事。何须问计于你?”

“我也知道找你没用。但皇上刚过了几天好日子,目光就远不如从前长远。太子纵然天赋睿智,毕竟稍显稚嫩。想及于此,我……我这心里委实闷得慌。”

杨致叹道:“吃一堑才会长一智,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我很为那些战死大漠的兄弟们感到不值。感到心痛!”

二人正在感叹间,阿福气喘吁吁的来报:太子到访。

赵启已是太子,不是以前的小屁孩越王了。杨致尚未来得及整裣衣袍起身相迎,就听到赵启在门外呵呵笑道:“姐夫为谁感到不值心痛啊?听说徐先生也来了,是么?”

赵启的身份无论是越王还是太子,出入杨府向来都如自家后院一般随便,杨致对他这一点也深感无奈。

杨致与徐文瀚互望一眼,一同躬身一礼道:“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赵启脸上的笑容顿时一滞,随即伸手扶道:“免礼,免礼!我不请自来。夤夜来访,按说是我失礼才是。姐夫,徐先生,我们且坐下说话吧!”

如果说杨致初识赵启之时,二人之间只隔着一道可一步而过的小水沟,在赵启那年大宴群臣之后,二人的间隔则变成一道不高不矮的篱笆,在赵启被册立为太子之后,二人的间隔已变成了一道无形的高墙。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这都是硬生生的事实。

见礼奉茶落座之后。赵启笑意盈盈的道:“天色已然不早,我就不再啰嗦了。二位方才所议,可是为突厥来使一事么?”

这没什么好隐瞒的。听赵启的意思,似乎他也是为了此事而来。或许还有挽回的机会!徐文瀚不禁眼前一亮,坦然道:“禀太子,臣确为此事而来。”

赵启晒然一笑,转头问道:“姐夫,我想听一听你怎么说。”

“想听真话吗?”

“……当然!”

杨致侃侃而言道:“真话就是皇上与太子此举,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突厥自古以来便是我中华王朝的北方强敌。为什么会常年南下犯境,烧杀抢掠?因为他们要生存。突厥虽然疆域广大,却大多气候苦寒,不宜耕种。他们只能逐水草而居,游牧而生。一旦遭遇天灾,他们的生存条件、医疗条件远远比不上中原王朝,不南下劫掠,他们吃什么?只要这个问题一日不得解决,便会一直存在!”

“突厥分裂,两部对立,西突厥不得已才向大夏俯首称臣,以至数年不敢南侵。遭遇天灾,更是大夏削弱他们的天赐良机!他们需要生存,我大夏就不需要生存么?只要关乎国运,原本就容不得有半点仁慈!”

“东西突厥的地理条件相差无几,西突厥爆发蝗灾,难道东突厥就可以幸免?当年我悍然斩杀国师忽尔赤,索力王子依然愿意与我谈判,缔结和约。可见如今的索力可汗并非善类,隐忍待机只为发展壮大。近年来西突厥稳占上风,便意味着两部对立相持的局面已然失衡。大夏本应设法打压才是,如今却反倒免除贡赋,援助粮草,岂不是放任其坐大?”

赵启愕然道:“姐夫,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吧?父皇都已经答应了,若是出尔反尔,恐怕也不太妥当。”

徐文瀚插言道:“太子若非对此事心存疑虑,怎会夤夜来访?如若直言进谏,皇上必会慎重考虑。恕臣斗胆相问,太子是怕皇上猜忌擅权么?”

赵启讪讪一笑,不予作答,等于是默认了。

杨致冷笑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并非危言耸听。皇上与太子看重的面子与里子,我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