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牧唐 >

第344部分

牧唐-第344部分

小说: 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农事辛劳,朕也略知。”李世民微点了点头,提起这个,他不由便想起数日前柳一条的那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来,很形象。
“皇上请看,”苏炳仁从李然的手中把草帽儿扫过,轻拴戴至头顶,摸着扩外的帽檐轻声向李世民说道:“这顶草帽儿质地轻盈,帽檐宽大,因是秸杆所制,在烈日之下,还有隔热纳荫之功,可极大轻减暑天里的酷热之气。”
苏老头像极了一个后世推销自己产品的业务,拿着草帽儿,大说了一通之后,又憨笑着向李世民说道:“更重要的是,这个草帽儿,它够便宜,麦杆,粟杆都是无用之物,在乡下,在农家,随便哪一户都不缺少。若是可以的话,微臣肯请皇上能够应允,将此编制草帽儿之方公之于众,由臣民自制。”
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苏炳仁接着说道:”这些,对皇上来说,只是一件微不足到的小事,但是它却能够切实地便利于民,造福于民,也更可体现皇上爱民如子,体恤万民的仁爱之心,我大唐百姓也会更加在感激拥护皇上!请皇上能够应允!”
“如此啊!”李世民轻点了点头,不由朝着立政殿的方向瞧看了一眼,合着,柳一条此举,是为了偿还前次柳氏煤坊坍塌之时,他所欠之于朕的那个人情啊?
李世民端起茶碗儿小押了一口,背告于后椅,面上带着笑意,点着头在心中思量:“这个人情,朕喜欢!日后,是不是该让他再多欠下一些。。。?”





第二卷 唐朝小地主 第550章 皇长孙
 更新时间:201072 18:34:43 本章字数:3916

贞观十一年六月中旬,是草帽风行的日子。
随着中书省一道政令的颁布,柳一条所献出的那张编制草帽儿的方子,便由大唐各州、郡、县、村、里,一级接着一级地给传发到了下属几是每一位农户的手里。识字的看书写,不识字的听口授,因为编制的方法不难,不管是男是女,只要用心去做,很易就能上手,所以几是在一夜之间,大唐境内有近半的农户家里,都多了几顶像模像样的草帽儿,一时之间,民间民心所向,对朝庭对皇上都感激莫名,李世民爱民向民的声誉,一时无俩。
到了六月未,粟收秋种,正是天热农忙之时,草帽儿的使用更是遍处普及,男女老幼,凡是下地耕作之人,头上都会戴有一片淡黄,遮阳蔽日,惬意非常。
不止是在乡下,有一些头脑灵活,又有一点生意经的农夫更是别出心裁地由着草帽儿的制法,换了一些召唤竹如丝的材料,编织出了一些新奇装饰之类的遮阳帽儿,拿到县城,郡首去贩卖,结果生意竟然好得出人意料,每次的遮阳帽儿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兜售Z一空。
之后,见到其中有利可图,一些商人也开始纷纷效仿,有一些甚至专门做起了这贩卖遮阳帽儿的生意,雇人编织,开店出售,直接或是间接地,竟带起了一个新的行业出来。
对于这些。李世民当然是喜于见到,每次听得下臣们对于这些事情地奏报,在心中欢喜的同时。对草帽儿的创始之人柳一条,李世民也是更为看重起来。
从以前柳一条所制出地耕犁,水车,铁锹之类的事物来看,这些应该还不是他的全部才是,所以,在闲暇之余。李世民都有在思量着。该如何去把柳一条全部的才华给压榨出来才好?
至于柳一条,从六月中旬开始,就已不再带着三个学生到花园习做农事,一是黄瓜已经长成,只待果实成熟食用,二是锻炼三个小家伙的目的已经达到,再在花园多呆,已是无益。而且。小孩子现在最重要的是读书识字,在书房里读书受业才是他们当下地主业。就像是后世学校所组织地军训一样,军训的好处虽多,但是绝不能太过长久,若是因为花园的农作而分了他们的心思,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不过即使如此,在把学业转入书房之后,三个小家伙还是会对他们所种出的那些黄瓜念念不忘。每当课余闲暇之时。都会齐齐地跑到后花园去观看一番,见到黄瓜长到足够大时。更是会直接摘下,大口朵颐,好似自己种出的东西,吃起来也会更加地香甜好吃一些。
不止如此,有时黄瓜盛产,多得他们吃不完时,三个小孩子就会想着去将之拿送给自己的亲近之人品尝分享,所以,李世民,长孙皇后,豫章公主,甚至还有远在东宫的李承乾与太子妃武媚,在很常地一段时间里,都会时不时地就能吃上一根很是新鲜稚嫩的黄瓜。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七月初地时候,后花园中的黄瓜藤终于开始变黄枯萎,再结不出黄瓜来,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三个小伙家的心思才算是真正地收了回来,少有再往后花园奔走挂念,每天也开始认认真真地跟着柳一条学习起他们的课业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东宫之内,一直大着肚子的太子妃武媚,终于分娩临盆,如愿以偿,且不负众望地生出了一个大胖小子来。虽然是提前了一个多月,算是早产,不过母子平安,且新出世的小世子足有六斤之重,一点也不比十月怀胎的孩童差劲,很健康,也很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地欢喜。
至此,武媚也终是松了口气,有了这么一个儿子做底,她再不用整日提心吊胆,防着别地女人再来抢走她的太子妃之位。看到皇上,皇后,还有太子对小家伙地喜爱程度,武媚心中一片慰然。太子的第一个儿子,皇上的第一个孙子,不管说他将来的状况究会如何,现在,做为皇长孙,他是他娘最好的一个护身符,有他在,武媚的心中才算安稳,才算是有了些底气。
母凭子贵,看着榻上,自己枕边的这个白胖儿子,武媚的心里一阵欢喜和感叹,抬手轻抚着儿子的娇嫩面旁,脸上一片少有的慈爱之意。
“媚娘,照儿醒了?”李承乾轻步从室外走来,及到榻前,看到武媚枕边的儿子,正张着两只大眼,灵活地转动,便轻身在榻边坐定,欢喜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嗯,刚刚睡醒,刚才他还冲着臣妾笑呢,”看了儿子一眼,武媚微点了点头,小翻了下身形,侧身面对着李承乾,柔情地看着自己的夫君,细声问道:“母后刚刚走时没有说些什么吧?”
“没有,刚才爱妃不也见到,母后对照儿很是欢喜,照儿的这个名字,不就是母后给亲取的吗?”李承乾抬手轻抚着自己儿子的脸蛋儿,轻声说道:“不止是母后,还有父皇,豫章,还珠他们对小照儿不也是都很喜欢吗?”
说话的时候,李承乾的脸上一直都带着笑意,看得出,他现在的心情很好。
“那就好,臣妾也就放心了。”武媚轻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不过因为刚刚生产不久,身子过虚,她的笑容,还显得有一些地苍白。
“不要多想,”李承乾伸手将武媚的小手握起,温柔地看着她的小脸儿,细语轻言:“爱妃现在气血有亏,身子正虚,正需要好生地休息调养,这些天你就好安生地在这榻上躺着,待身子好了些,孤抽空带你出去游玩一遭。”
“爱妃不是一直都想回一趟并州老家么,到时孤陪爱妃过去,让照儿也见见他的外婆和几位姨舅。”想起年前的那次并州之行,知道武媚心中所思所想,李承乾开声向武媚许诺言道。
“原来殿下还曾记得,”感受到李承乾言语之中的关怀关心之意,武媚心中一暖,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细语言道:“多谢殿下挂怀体恤。”
第一次地,武媚体验到了有个儿子的好处,心里面也在寻思着,若是趁此机会为自己的那几个哥哥弟弟谋些出路,是不是也会比之以往简单上一些。
不过在看到李承乾脸上的笑容与关爱之意时,武媚又生生地把这个念头给打压了下去,现在还不是时候,以前无数次地教训告诉她,李承乾并不喜自己干涉政事,她不想破坏现在难得地温馨气氛。而且,这种事情,也不急于一时,以后有的是机会。
“殿下,豫章公主殿下到了。”这时,东宫内侍总管李清从外面走来,弯身细禀。
“哦,茹儿啊,快些让她进来!”李承乾摆手向李清吩咐。“太子哥哥!嫂嫂!”一声清脆的欢叫,李茹似带着侍女小僮从卧房门外走来,李茹似在前,小僮紧跟其后,在小僮的两只手里,还提着一个朱红色的食盒。
“知道嫂嫂子正虚,正需进补益气,所以茹儿便为嫂嫂炖了一些燕窝莲子羹,”及到榻前,李茹似示意小僮把食盒打开,取出里面的汤罐碗勺,蹲下身亲自为武媚盛上了一碗,温声说道:“特意放至温热才拿将过来,嫂嫂尝尝滋味如何?”
“让恕儿妹妹费心了。”由李承乾搀着,武媚在榻上缓坐起身,微笑点头向豫章公主言道。这几日里,豫章几是每日都会过来探望,对于这个真心关心自己的妹子,武媚心中也甚是欢喜,毕竟在这宫里,能够像是豫章这般诚心对待自己的人,不多。
“小照儿也醒着那,来,让姑姑抱!”把汤碗递送到武媚的手里,李茹似扭头向她的小侄子看来,见着小家伙正睁着两只大眼看着自己,遂欢喜地伸手,将小李照给抱在了怀里。
“真是难得呢,不哭不闹,也没有睡着,”抬手在小照儿的小鼻子上轻点了一下,李茹似轻声说道:“前几次姑姑过来,你不是睡觉,就是哭个不停,哪有现在这般好可爱?”
“茹儿你小心点,别重手重脚的,再把照儿给弄哭了。”见得豫章伸手捏弄儿子的鼻子,李承乾忙着在一旁轻笑插言,这种事情,茹儿这丫头之前可是没少做过。
“知道了,太子哥哥!”像是被人揭了短处,豫章小脸一红,不由嗔怪地白了李承乾一眼,惹得李承乾与武媚一阵大笑,整个卧室里面的气氛,显得很是融洽。





第二卷 唐朝小地主 第551章 初具规模
 更新时间:201072 18:34:43 本章字数:3883

在皇长孙李照降世的当月,骆宾王也终是赶至了长安城。
当初从家里出来之时,为了给家中多留取一些家用,骆宾王只带走了仅够几日吃喝的盘缠,一路上以写字卖字为续,从乌伤古地,到达长安都城,盘盘桓桓地历了近两月的时间才堪堪赶至。
到了长安,骆宾王方才听闻及柳二条与柳府的事情,心中诧异的同时,又有些释怀,转瞬之间便想通了其中的关窍之所在,对柳二条的做法,也并无不满不忿之心,在长安城中打尖一晚,到了第二日,便又动身赶往了三原。
想要知道师父师娘的消息,只有问师父师娘最亲近之人,才可清楚分明,所以在到了三原之后,骆宾王直接就奔了三原府衙,拜会现在的三原县丞,柳二条。
“阿瞒,竟真的是你,来来来,快请坐下叙话!”见得骆宾王进得屋里,柳二条忙着起身招呼,神情言语之间,颇为热切。络宾王是大哥的唯一的一个徒弟,以前也曾在家中住过数月,算不上外人,在这种时候能够见到他,对柳二条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喜事。
“自去岁年关离别,至今已有半载,阿瞒老弟在乌伤过得可还安好,府中高堂可还安康?”吩咐下人端送上茶水,柳二条落座温声相询。
“家中一切安好,劳二条哥挂怀了。”感受到柳二条言语这间真心实意的关怀之意,骆宾王心中一暖,脸上也挂起了笑意。在他的眼中,柳二条没变,还是以前柳府时那个热心诚心地少爷。
“半载之间,二条哥既入仕途,又成家室,小弟还没为二条哥道喜呢!”把手中的茶碗儿放下,骆宾王欢笑拱手。以示庆贺,遂又扭头朝着在整个厅内瞧看了一眼,轻声向柳二条询问:“怎么不见嫂嫂在侧?”
“彩儿正在后院儿陪客,”柳二条轻笑着向骆宾王说道:“今日里贤弟来得正巧,礼部尚书,也便是彩儿的爷爷正好也在府内,一会为兄带贤弟前去拜会,便在刚才。爷爷都还在不停地夸赞于你。说是贤弟的书法,已登堂入室,俱备了些大家风范。”
“哦,王尚书大人也在?”
“少爷,老太爷让您带观光少爷到后院去叙谈,已经吩咐着下人摆好了酒席,说是要为观光少爷揭风洗尘。”骆宾王的话音刚落,王刚便从厅外走来,与着柳二条及骆宾王施了一礼之后,轻声回禀。
“老爷子坐不住了。呵呵。阿瞒老弟,咱们这便过去吧,莫要让老爷子等得太久了。”柳二条闻言,呵笑起身在前,为骆宾王带路。
“二条哥先请!”骆宾王随后起身,躬身跟在柳二条的身侧,脸上多少带着些疑虑。怎么自己现在很出名么。怎么连王这个礼部尚书大人,都急着要见自己?莫名其妙!
牧场之中。马崽长得很快,尤其是公孙贺兰看中的那匹种异神驹,更是一天个样子。
这才不到两个月地功夫,它的体形就已超过了百里毛驴儿柳无痕的甚多,而且,比起其它九匹同龄马驹来,它也是最为雄壮,在同一马棚之中,十匹小马驹站立在一起,哪怕是有六匹千里马在侧,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