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牧唐 >

第100部分

牧唐-第100部分

小说: 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胜于雄辩,柳一条不想在这件事上为他们多费唇舌。
而且,对于这种井灌专用水车,柳一条可是信心满满。这可是当年他们专业的天才学生胡来先,根据古时地畜力龙骨水车,结合现代的蜗叶滑轮旋转技术,特别创造出来的新型木质水车,可汲深水到二十五米以上,用来做井灌之用,是再适合不过。
虽然这种水车在二十一世纪那个有着汽车,水泵之类现代化工具的时代里,属于鸡肋之物,但是在唐朝,它却是可以救命地宝物。
自从想到这个水车之后,柳一条就曾不止一次地暗自庆幸,庆幸自己当初在学校时,竟不务正业地,莫明其妙地,对这种极度无用的水车产生了浓厚地兴趣,并认真地记下了这种水车的构造模型。简直是走了狗屡运。
苏晨没有再说话,把车门帘儿放下后,他便轻挪到苏安的对面,抬眼看着苏安的白胡子,小声向他问道:“安叔,你说他的那个水车是不是真的能将井水汲出?要是真行的话,那我大唐以后,只要井水没有干涸,岂不是就不会再有旱灾发生?”
从小跟着苏炳仁全国各地的四处乱跑,考察各地的风土民情,对于旱灾苏晨曦也曾亲身经历过两次。
一次是在蜀地,一次是豫中,无一例外地,每次都是寸草不生,饥荒连连,尤其是那次的豫中大旱,整整持续了两年,庄稼绝收,路有死骨,所过之处,无一不是凄凉满地。
所以,对于旱灾的可怕之处,他自是比别人都认识得更清楚。
“小姐,”看着苏晨曦的表情,苏安自是知道他们家小姐此刻想的是什么,他轻声向苏晨曦说道:“柳先生乃
大才,断是不会信口雌黄,胡言乱语。他既然肯花铁,深掘水井,自是心中已有了十足的把握,小姐不必担心。”
“待今日试过,明日小姐便可修书一封,递往蜀中,把这里的事情告知老太爷。”苏安接着说道:“想来日后,这水井,这水车,还有那铁,都会被老爷给推广到大唐的各地。而这旱灾,日后就再不足为虑了。”

“嗯,”苏晨重重地点了点头,之后便不再言语。而是透过马车的门帘儿,轻轻地看着柳一条不甚宽大的后背。
“吁!”柳一条一勒缰绳,马车整个就停了下来。
“好了,苏晨兄还有苏安老伯都下来吧,咱们到地儿了。”柳一条跳下马车,开口向车内的两人说道。
“有劳柳先生了。”苏安率先跳下马车,间接地挤开想要上来扶驾的柳一条,伸手将苏晨给扶了下来。
见此,柳一条将半伸出的右手放下,也没有将这件事儿放在心上,他点头向苏晨和苏安示意一下,便带头起步,走向距他们最近的一口水井。
水井是以青石为沿,沿高约一米,井口宽大,直径足有一米五、六,正好可以卡住刚才他们在袁家见到的那种水车。
柳一条一屁股坐在井沿之上,偏着头朝井中看了一下,在井下的十几米处,有一圈水影,反射着淡淡地光芒。
“东家,”李德臣见着柳一条赶来,便巴巴地从远处走了过来,及到近前,弯身给柳一条行了一礼,说道:“照着您的吩咐,这四十口井已经全部挖掘完毕,不知您所说的那个水车,什么时候能到?眼看着这庄稼就要干死,乡亲们这心里边都急得跟火燎了一样。”
“呵呵,”柳一条淡淡地笑了笑,对李德臣说道:“水车一会儿就到,你去跟乡亲们说一声,让他们不用着急,等水车一到,这地里,就再也缺不了水了。”
看到佃农们也这么心疼自己的庄稼,柳一条的心情大好,要是他们一直都有这种视田如已的心态,何愁这地里的庄稼不丰收?
“嗯,还有,”顿了一下,柳一条又向李德臣说道:“顺便地,劳烦李老丈再去南边儿把所有的耕牛都牵到这儿来,再告诉那三百个佃农一声,从今天开始,剩下的那些荒地就先停下吧,这大旱的天,就是开恳出来,也是会再荒了去。让他们也开始在已恳好的田地上掘井,那些铁全都给他们送过去。”
一百五十顷地,最少也得再掘出一百五十口深井才会勉强够用。看来,在未来的一到两个月内,这三百人也只得在地中掘井了。
“是,东家,小老儿这便去了。”李德臣冲柳一条拱了拱手,便转身离去。
“柳先生,”苏晨也学着柳一条的样子,贴着他在井沿上坐下,开口向柳一条问道:“如果这次真的能行的话,不知柳先生可愿将这制造水车的秘方告知于朝庭,让这水车可造福于更多的大唐百姓,让他们也能免遭这干旱之苦?”
“呵呵,这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苏晨兄真是跟柳某想到一块去了。”柳一条亲热地搂着苏晨的肩膀,边拍边笑着说道:“在这水车造出的第二天,柳某就已着袁老伯将水车的详尽图纸无偿献于了三原县的李县丞,不过李县丞对这井灌之事,好似并不是很相信,怕枉报上去会得一个期君之罪,所以便想等着柳某这水井掘成之后,看看溉田的实际效果再说。”
经过上次的事情之后,柳一条就再没有了这种开作坊的心思,因为他知道,像这种类似于‘柳氏犁坊’的作坊就是开得起来,最后还是免不了会再得一个被朝庭征用的结果。与其如此,他倒还不如事先就做一个顺水人情,送给那县丞李知德。
“柳先生高风亮洁,心系百姓,晨衷心佩服,请先生受晨一拜。”苏晨小红着脸,挣开了柳一条搭在他肩膀上的胳膊,站起身,正正经经地冲柳一条行了一礼。
“柳先生,水车到了!”还不待柳一条有什么回应,袁裴也赶着一辆小驴车,托运着一台水车及到了地头儿。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第二卷 唐朝小地主 第179章 井灌(2)
 更新时间:201072 18:33:17 本章字数:4445

安城,李世民的书房之内。
李世民与袁天罡两人对面而坐。
“启禀皇上,”袁天罡弯身低首向李世民说道:“至六月中旬之前,这长安之内,怕是都不会有半滴雨水下落。且不仅是长安,还有齐鲁,豫中,翼州,以及蜀地,也皆是如此,今年当属大旱。”
袁天罡小心翼翼地向李世民述说着他这几天观测天象所推算出的结论,天灾,大旱,这是每个人都不愿见到的结果。
“六月中旬?那岂不是还有两个半月?!”李世民不禁深皱起了眉头,站起身来回轻度了两步。
早在在半月之前,就已经陆续有官员上报各地的旱情,河水将近枯竭,沟渠更是已干涸见底,大量的良田无水灌溉,大片的庄稼开始慢慢地枯旱干黄。
两个半月?到时所有的庄稼还不都变成了一堆的枯草?
但是,面对着这天灾,李世民虽贵为天子,却也是毫无办法可言。
“那,袁爱卿可有良方以教朕?”李世民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袁天罡。
袁天罡身为火山令,精的就是那堪风水,观天象的玄易之学,在这方面,李世民自是首先想到了向他请教。
“回皇上,微臣无能,并无强改天意之能,为今之计,只有请皇上亲自祭拜上苍,以求上天垂怜了。”袁天罡也站起身,躬首向李世民说道。
“祭天?”李世民叨念了一句,轻点了点头,为今之计。人力已不可为。也只有如此向上天祈祷了。虽然,他李世民并不相信什么天意,但是至少的。也可借此安抚一下民心。
“李然!”李世民直起身,开口将内侍总管唤进房内,轻声向他吩咐道:“你去一趟礼部,宣朕的口谕,着他们去准备一下祭天事宜,后天。朕就开坛,大祭苍天。”
“是,皇上。”李然躬首应是,然后便弯身轻退了出去。
“袁爱卿也先且退下吧。”李世民挥手向袁天罡吩咐道:“还有,今日咱们君臣之言,切莫告知于第三人,朕不想让太多地人知晓这件事情。”
“是,皇上。微臣知晓,臣告退。”袁天罡向李世民躬身行了一礼,便起身退了出去。
“嗯,行了。出来吧,”李世民抬步转回到书案前。轻身坐下,扭头向侧旁地屏风后说道:“你溜进来时,父皇就已经看到你了,别再躲了。”
“呃,嘿嘿,儿臣拜见父皇。”豫章公主轻轻地从屏风后走出,弯身冲李世民福了一福,然后快步地绕到李世民的背后,伸出两只小手,在李世的肩膀上轻轻地拍捶了起来。
这是她做错事后,讨好李世民地不二法宝。
“呵呵,你这丫头,”李世民扭头看了豫章一眼,笑责道:“都这么大的姑娘了,怎地还是没有一点规矩?看来,父皇真是该找个人来管教你一下了。”
“父皇,”豫章公主娇声说道:“儿臣才不要有人来管教,有父皇和母后来管教儿臣,就已经足够了。”
“你呀!”李世民欠了下肩,把豫章公主叫到近前,轻揉了下自己的眉头,轻声说道:“刚才父皇与袁火山令的话你也听到了,现下我大唐朝有近一半的土地,都在处在干旱缺水之中,且未来的两个多月也都没有一点要下雨地迹象,这十几年来都未所见的大灾,正在一步步地向我大唐的百姓逼近。唉,要是不尽快想想办法,几个月后,不知又要死多少人啊。”
“父皇,”感受到李世民的烦心,豫章公主将手轻放到李世民的肩上,轻轻给他揉着,道:“父皇也不必太过忧心,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难不保那个袁火山令是算错了呢,说不定明天就能下得一声滂沱大雨,上天一定会庇佑咱们大唐的。”
“上天庇佑?希望如此吧。”李世民拍了拍豫章公主的手,向她说道:“好了,茹儿,父皇想静一静,你且先去你母后那里吧。”
“嗯,”豫章公主放下手,弯身向李世民行了一礼,道:“那儿臣就先告退了。”
袁裴跳下驴车,在几个佃农的帮助下,把水车固定在了刚才柳一条与苏晨所坐地那口水井之上。之后他便又
车,回去拉运第二台水车去了。
等着柳一条与李德臣一起,把一切都装备齐当,水车终于可以正式运转了。
看了一眼围在水井周围的上百个佃农,柳一条笑着把李德臣刚牵来的一头耕牛套上,让李德臣牵着耕牛,围着水井转了起来。
“一条贤侄,为叔来看你了。”这时,在人群的外围,一个熟悉地声音传来。
不用看,柳一条也知道,这是三原的县丞,李知德来了。
今天李知德特地穿了一身青色地官服,领着几个衙役,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吓得在他附近的好些个佃农都像是见到了鬼一样,纷纷向一边退去。一时间,整个水井旁,竟再没了几个人去。

柳一条轻笑了笑,不以为意,在这乡下,民畏官,民惧官,这很正常,尤其是这些还是曾犯过事儿的佃农们。
“李县丞请了。”见李知德穿了身官服,柳一条也见机地没有再与他以叔至相称,上前正正经经地弯身给李知德行了一礼。
“贤侄不必多礼,”李知德随意地向柳一条挥了挥手,两只眼睛却飘向了水井上的那台古怪的水车,他缓缓地走到近旁,指着水车向柳一条问道:“这便是前日袁方所说的那个可以和筒车相庇美的水车?就它,也能像筒车汲取河水那样地把井水汲出?”
李知德的心里面不免有些失望,这么小的东西,怎么能与筒车相比?袁方的话,怕是夸大了。
“李县丞明鉴,袁老伯所讲,就是此车。”柳一条点头应道:“不过它到底能不能与筒车相比,待出水之后,李县丞自会有个分晓。”
说完,柳一条向李知德告罪一声,抬手示意因李知德的到来而停下脚步的李德臣,继续开始转动车水。
耕牛拉动水车,吱吱吱一阵木质的响动。
李知德向后退到耕牛转动的小圈儿外,向着柳一条说道:“贤侄说得有理。”
“若是贤侄这水车真的好用,那贤侄这次可是又做了一件大功德之事。到时为叔一定会将这件事情禀告于皇上,想来皇上是必会有重赏。”说起话来,李知德竟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激动,他轻凑到柳一条的身边,轻声对柳一条说道:“贤侄可能还不知晓,今年除了咱们这里,鲁,豫,翼,蜀四地也都是四个月滴雨未下,有的地方甚至连河水都已断流,皇上为此甚为忧心。”
“若是此时,为叔代贤侄将这种水车献之于皇上,”李知德看了柳一条一眼,笑着说道:“不但贤侄会有重赏,就是为叔,也必会跟着沾光,这升迁的日子,怕是也会更快了,到时为叔定是不会忘了贤侄你的好处。”
这,想必就是李知德会这么热心的原因了吧?
柳一条看着李知德很是得意的笑脸,轻微地摇了摇头,为了做官而做官,而且还不知道加以掩饰,他终是比王志洪差了一畴,柳一条对李知德以后的仕途并不怎么看好。
“出水了!东家,真的出水了!”一直观看着水车出水口的李德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