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武侠长生 >

第70部分

武侠长生-第70部分

小说: 武侠长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境内,在赵煦的支持下,城隍体系全面铺开,后土娘娘的轮回权柄日渐稳固,佛教徒纵然有心对抗,却也无能为力。

“今日之我,虽无道教教主之名,却有道教教主之实。佛道之争,是该有个了结了。”曹旭做出了决定。

次日,曹旭上书赵煦言道,胡教借五胡乱华之际,扎根中原,后虽改名为“佛”,但本质未变,包藏祸心,乱我华夏正统,世有胡佛而无汉佛,便是铁证。请官家明辨是非,拨乱反正,灭胡佛立汉佛。

时隔二年,高居庙堂的清玄真人再次出手,这一次,是绝杀。

一石激起千层浪,宋朝的佛门虽然略显式微,但是各处寺庙占据的田产、名下的佃户,却绝不在少数。

这一块十分鲜美的肥肉。

在赵煦变法过程中受损的各地地主豪强,纷纷擦亮了眼睛。

道教也好、佛教也罢,只要肯用心搜集,黑材料都是一大把,毕竟传教的都是人,是人他就会犯错误。

很快,各地就上报了诸多僧人不守清规戒律,寺庙强行霸占田产等等诸多奏章。

绍圣四年五月,赵煦下令各地寺庙整改,灭胡佛立汉佛。

大宋变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赵煦已经找不出更多的利益空间,来满足变法的需求。

变法革新,总要有所牺牲。

除非他能够灭掉西夏,携灭国之威,才能够继续将变法推行下去。这也是他愿意和辽国和谈,各取所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时候,曹旭为赵煦指出了一个新的下手的地方。

第四十四章玉液还丹

夜色深深,御赐清玄真人的府邸,一间专门打造的练功静室之中,曹旭盘膝而坐,返神内照,但见体内五气流转,循环往复,自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味蕴含在其中。

只见下丹田之中,五气充盈,翻滚不休,一种奇妙的变化正在发生着。

雾气一般朦胧的五色元气汇聚成一团,随着时间的推移,液化的趋势越来明显。

直到东方泛白,天地间的阴阳二气流转变化,一滴液化的真元,终于出现在了下丹田之中。

玉液真元,与先天罡气一般,都是修行的一个阶段走向圆满的标志。

曹旭起身,打开窗户,望着东升的大日,心中满是喜悦。

丹田之中,仅有的一滴混元玉液真元滚动如珠,却给人一种真实不虚的感觉。等到混元玉液真元把下丹田填满,也就是他仙道筑基彻底圆满的时候。

“据石泰真人所言,他走到这一步用了十年时间,彻底圆满又用了三十年,我只用了三年时间,如此推算的话,十年后,或许我就有资格探求仙道结丹、武道大宗师之境了。”曹旭心中默默推算着,冰蚕和朱蛤这两样天地灵物,为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上午时分,巫行云见到曹旭后,惊讶的说道:“师弟,你突破了。”

曹旭点头说道:“师姐好眼力。”

巫行云打量着眼前的师弟,神华内敛,返璞归真,不再像以前那般光彩夺目,给人的感觉更加的温润,平和。

“当年先师迈入这一步之后,便放弃了武道,将几门绝学分别传下,自此游遍千山万水,半个甲子后归来,坐死关于灵鹫宫地下石窟。师弟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做?”巫行云问道。

曹旭闻言,说道:“吾自当效仿先贤,揽九州山河于胸。”

到了他现在的程度,已经不需要闭关苦修了。讲究的是一个功到自然成。

次日,曹旭留书一封,便飘然而去。

随后,巫行云也返回了缥缈峰灵鹫宫。

只留下黄裳一个人打理俗事。

赵煦得知此事之后,立刻便招黄裳进宫,再三询问之后,确定曹旭还会回来,这才放下心来。

长生,以秦皇之雄才,汉武之霸业,尚且锲而不舍的追寻,赵煦又岂能免俗。

十年,足以发生许多事情。

在内政上,变法徐徐展开,宋朝的国力逐渐增强。

在军事上,赵煦承神宗皇帝之遗志,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反攻西夏,历时三年,最终灭亡了西夏,彻底平定了西北边患。

辽国却因为内部争权夺利,错失良机,未能乘机平定建州女真族和鲜卑慕容氏的叛乱。

二年之后,宋朝北伐,剑指燕云十六州,与建州女真、鲜卑慕容会猎于辽国中京路。

辽国残部从上京路一路西撤,进入了西域。

曾经雄踞北国的辽国霸权,宣告结束。

天下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间。虽然局部地区依然存在战乱,但是总体上趋于和平。

元符十年六月(1107年),曹旭游历天下归来,在东京城外,受到了赵煦热烈的欢迎。

此时的赵煦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因为过往重病,加上国事操劳等原因,故而显得比常人更加苍老一些。

皇宫,宝文阁中,赵煦和曹旭正站在一张地图前说着话。

赵煦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说道:“不想九州之外,还有如此辽阔的疆域。”

“官家心动了。我这十年之中,南至天竺众国,西至波斯欧陆,北至罗刹国,遍访天下贤人,探求大道,均有所得。海外之文明虽然不及中土,却也不可小视。”曹旭笑着说道。

赵煦点了点头,双目之中,满是对开疆拓土的渴望。

“官家可以效仿宗周之故制,王道法古,分封诸王于海外,却数万里蛮夷,化十万里中国。”曹旭说道。

“宗周故制。”赵煦喃喃念叨着。

上古之时,华夏少而蛮夷多。便是现今的齐楚之地,也都是蛮夷所在。

周天子分封天下,封建立国。

以宗室诸姬和天下功臣分封在个蛮夷之地,夏君夷民,数百年时间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方才化夷为夏,有了如今之中土!

赵煦这些年里,也有了数个子女,虽然都还未曾长大,但是一想到未来诸子夺嫡,他就有些头疼。

现在有了解决的办法,他却迟疑了起来。一想到要把自家儿子们往那些蛮夷荒僻的地方送,还真的有些下不了手啊。好在皇子们都还年幼,这件事情并不急于一时。

将这件事暂时抛开,赵煦希冀的问道:“先生这十年来,可曾寻得长生不死的药方?”

曹旭摇了摇头,说道:“长生不死,自上古颛顼帝绝地天通之后,便已经成为了传说。我等修真练气,所求的也只是跳出这一方牢笼。不过……。”

赵煦本来越听越是沮丧,听到“不过”这二个之后,顿时来了精神,急切的问道:“不过什么,先生请直言。”

曹旭笑了笑,说道:“虽然没有长生之药,但是炼出长寿之药,贫道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赵煦一听,喜上眉梢,说道:“先生此言当真。”

曹旭说道:“官家尽管放心。”

有着赵煦的支持,整个大宋王朝的资源向曹旭敞开了供应。

最终,曹旭选定了终南山为自己的炼丹之地。

游历海外十年之久的清玄真人归来,将在终南山开炉炼丹,这件事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思。

许多隐世埋名的道家高人纷纷动身赶赴终南山,共襄盛举。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大家都曾听说过,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想前去沾点仙气。最后变成了一件轰动天下的盛事。

终南山中,数千精锐禁军的拱卫下,曹旭准备了半个多月后,终于开炉了。

历经十年时光的积累,曹旭下丹田已经满是混元玉液真元,仙道筑基这一步,已经彻底圆满。

在曹旭看来,炼外丹本质上其实是对结内丹的一种模拟演练。

内丹和外丹在思想及原理上,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

这也是曹旭会去见赵煦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赵煦能够为他炼外丹,提供足够的资源,从而为结内丹积累丰富的经验。

第四十五章林灵素

曹旭选定用来炼丹的地方,是终南山的一个山谷。

山谷四周,都是绵延的山脉,此起彼伏,将小山谷围在了中央。谷中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曲折蜿蜒,潺潺流淌。

山青水秀,环境清幽,生气浓郁,和风舒畅,从风水学上来说,确实是炼丹的好地方。

山谷中的一块空地上,已经建好了数座简易但却绝对结实的木屋。

最中央的木屋之中,摆着一个高达六尺的炼丹炉,呈葫芦塔状,两个圆腹浑圆似珠球,上小下大,曲线十分的优美。

丹炉三足两耳圆腹,通体由精铜铸成,散发着一种古拙的黄色,光亮内敛,给人以沉稳、厚重,韵味绵长的感觉。

周围其他几个木屋之中,堆积的是炼丹用的柴火和各种药材。

山谷内早就被驻扎在谷外的禁军梳理过,确定不会存在什么凶禽猛兽毒蛇之类,免得打扰到曹旭炼丹。

虽然早就揣摩过许多次,但这还是曹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开炉。所以炼得的自然不会是什么灵丹妙药,而是一炉补益元气的“虎骨培元丹”。

赵煦体内金气暗弱,这一炉丹药,正是对症下药。

曹旭将各种药材和虎骨放到炉中,再添水,然后升火。

炉火燃气,温度逐渐升高,古朴的丹炉表面,立即浮现一抹柔和的光晕,流转不休,瑰丽绚烂,美不胜收。

在烈火的作用下,丹炉中的水逐渐的沸腾了起来。柴火的烟气混合着水蒸气,从丹炉的气孔中升腾冒涌出来,弥漫笼罩了在炼丹房之中,颇有几分仙气缭绕的感觉。

曹旭不慌不忙,细心照看着柴火。

炼丹是一件十分耗时间的事情。

根据不同性质、品质的丹药,花费的时间也有长有短。

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个月,甚至半年、两三年……。

当然,耗时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那种丹,自然不会是普通的丹药,而是传说中的神丹、仙丹。可惜的是,能够用来炼制此等品质丹药的天地灵物,早就被一干前辈高人搜刮的干干净净。

外丹术的没落,与天地灵物的稀缺,有着直接的关系。

炼外丹需要天地灵物,结内丹需要天地灵气,等到了后边的明清时期,什么也没有了,后来者只能干瞪眼。

白虎培元丹只是一种最普通的丹药,三五天便足够了。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旁边几座木屋之中堆积的柴火,已经为数不多了。

丹房之中,曹旭静坐于丹炉旁边,一股奇特的香味从炉中传来。

曹旭心中泛起了喜意,这是丹药快成的征兆。

第一次开炉炼丹,就能成丹,这是一个好兆头。

起身靠近丹炉,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但是对曹旭造不成什么影响。

隐隐之间,曹旭听见了阵阵呼啸声,动静不小。

“不急,不能急。”曹旭低声对自己说道,耐心倾听着丹炉内的动静,静待着出手的时机。

炉火渐渐的熄灭,丹炉之中的风雷之声有了势弱的苗头。

这时,曹旭一掌拍出,去了丹炉的盖子。

“呼呜!”一阵气鸣声响起,数十道白气在孔眼中喷薄而出,直冲云霄……。

见此情景,曹旭脸上并无异色。

喷薄而出的是丹炉炼药时积存的废气,实属平常,无需大惊小怪。

丹者圆满,精华内敛。但是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炉中的废气污染,所以开炉的时机,是能否成丹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一步对感知入微的曹旭来说,自然算不得什么难关。

上前一看,丹炉底处滚动着数枚龙眼大小的丹药。伸手一招,炉底的白虎培元丹就飞了上来,用早已准备好的葫芦盛好。

数了一数,共有二十六颗。

曹旭取出一颗白虎培元丹吞下,立刻便觉一股温合药力化作热流,四散在了体内。

略作感知,这一颗白虎培元丹,如果在后天的层次,可抵自身半日吐纳之功。进入先天后,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到了他现在的层次,也就和普通人吃块糖一般,尝个味道罢了。

炼丹成功,曹旭取出一个炮仗,走到屋外后打火点燃。

“砰”的一声,炮仗窜上了天空,跟着在半空中“啪”的一声,炸得粉碎。

一会儿后,便有一个太监领着数十名将士赶来。

“见过真人。”那太监当先一礼,笑容可掬的说道。

“焦公公客气了,且随我进来吧。”曹旭说完,转身向着炼丹房内走去。

焦公公应了一声,急忙跟上。

走进炼丹房后,曹旭将装有“白虎培元丹”的葫芦递了过去,说道:“这是官家要的丹药,焦公公早些送往东京吧。路上小心一些。”

“是,多谢真人提点。”焦公公说着,急忙接过了葫芦。

“不知真人还有什么需要的吗?”焦公公问道。

曹旭摇了摇头,说道:“暂时不需要其他东西,你且下去吧。”

焦公公应声退下,走到门口后,转过身来,嘴唇微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曹旭见状,问道:“焦公公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焦公公闻言,一咬牙,说道:“上下来了一个自称是林灵素的道士,几次三番想要上山,怎么赶也赶不走,想要拜见真人,说有重宝献上。”

“赶不走,难道也抓不住?”曹旭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