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地心修仙 >

第167部分

地心修仙-第167部分

小说: 地心修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世事太多因爱成恨,恨而生仇,打打杀杀,破坏生机,其实,海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亦会在逢春,所谓万象皆生,一切由人,施主既然一心想着自己的有缘人,想必也是一个痴情的人,可是世间爱恨嗔痴会世人坠入魔障,贫僧希望施主不要过分执着,有时候放下也是一种爱,是成全自己也是成全别人,施主有没有想过,你的妻子早已经轮回转世,再世为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如果她已经是别人的妻子,那么你还要找她吗?”
“我愿意等她,如果她这一世已经和别人成亲,那么我就等她下辈子,如果下辈子还是一样,我还会继续等她。”
“施主太过执着,对修行无益,中了痴毒害人害己。你可明白,她已经不是她,她不再是你这一世的妻子,而是另一世的凡人?”
“大师,你六根清净,自然可以割舍一切,可是心中无爱,又怎普渡众生,不明小爱,何明大爱,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她,可是肉身再怎么变化,她的灵魂始终不变,我爱她就不管她是不是还是原来的她,只要她的灵魂深处还是我认识的夏兰心,那么我就认定了她,不离不弃。如果她忘记我,我就让她记起我,如果她不爱我,那么我就让她重新爱上我,大师说执着也好,爱恨嗔痴也罢,我不过是一个误入修行之中的俗人,爱就爱了,不成仙,也可成魔。”
“施主既然主意已决,贫僧也不再好说什么,既然施主想要尽快离开,那么贫僧也只好出题了。”玄奘听了玄影的话,也不再说什么,开始出题考验起了玄影来。“佛教三藏是哪三种?”
听了玄奘的话后,玄影思绪了一下说道:佛教中有三藏之说,即:1、经藏,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皆属于经部类。
2、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部类。
3、论藏,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佛典经义加以论议,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而后人以殊胜之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论藏又称论部,与摩呾理迦(或摩得勒伽,意译作本母、论母)、优波提舍(意译作论议)具有密切之关系。
在玄影回答了玄奘的第一个问题之后,玄奘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我因感各派学说众说纷纭,难得定论,便决心西行求法,请问施主,我西行求法历经了多少地方,学习了什么?”
听了玄奘的话后,玄影开始思索起了玄奘西行的事情,在思索过后,玄影便娓娓道来玄奘西行求法的事情:始自长安帠酹,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十余万里。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并结为兄弟。后经龟兹、凌山、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飒秣建国、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南下经缚喝国、揭职国、大雪山、梵衍那国、犍双罗国、乌伏那国,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之后到磔迦国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历游五印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达罗毗荼国、狼揭罗国、钵伐多国,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已佚)。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听了玄影的回答之后,玄奘又提问了第三问:“最后一问,贫僧收过几个弟子,在西行求法的路上发生过些什么事情?”听了玄奘的问话之后,玄影便开始思索了起来,之后又开口回答了玄奘的问话:玄奘之学,博大精深。一时硕彦,俱集门下。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玄门四神足,亦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
窥基,俗姓尉迟,十七岁得玄奘指导出家,常侍左右,二十五岁参加译场,勤于著述,有“百部疏主”之称。他对玄奘所传的唯识学说尤有领会,糅印度解释唯识十家之说而辑译为《成唯识》一论,即是出于他的建议,他所撰《成唯识论述记》,为后世治此学者所奉的圭臬。他释《瑜伽》有《略纂》,解《杂集》有《述记》,弘五姓说有《法华玄赞》,详三支立破有《因明大疏》,其他重要经论都有《疏》、《记》,发扬师说,建立了“慈恩”一宗。
普光,于《俱舍》造诣最深,撰《俱舍论记》三十卷,为学者所宗。
神昉和嘉尚,事迹不详。神昉撰有《十论经抄》三卷,《成唯识论文义记》十卷,《种姓差别集》三卷等。嘉尚参加译事,玄奘临寂之前,特命他具录译经部卷及造像等,玄奘殁后,曾撰《杂集论疏》。
圆测系新罗人,为奘门新罗学人的领袖。他曾在译场充证义,著有《仁王》、《深密》、《成唯识》等《疏》,多用真谛等所传的旧说。
法宝,撰《俱舍论疏》十五卷,与普光《记》并称,见解时有出入。他又著《一乘佛性究竟论》,不同意五姓各别之说。故在奘师门下,被视为别系。
此外还有: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玄奘离开长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后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玄奘被放之后,去一座庙里求佛,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请高僧为他受戒,让他成为居士,于是就请玄奘帮他受戒。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帮助玄奘,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来(在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怕惹来杀身之祸,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夜晚玄奘刚躺下睡觉,发觉有人正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过来,又返回,又走过来,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到了第二天早晨,石磐陀终于承认了。于是玄奘送石磐陀了一匹骏马,自己带着老胡人送的瘦老赤马走向五峰。
玄奘法师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到达印度后,拜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刻苦参研佛法,数年间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一天,一名顺世外道自以为学问高深,无人可及,于是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自称如果任何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寺中众僧闭门不出,任凭他大叫大骂。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走到寺院门前,扯下经义,不屑一看,遂讲解经义。外道面如死灰,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剑准备自刎。玄奘大度,制止住他,遂让他做自己的仆人。不久,玄奘由于要准备与小乘宗师般若鞠多的辩论,研究小乘经典,百思不得其解,听说那外道会讲解,于是便请他为自己讲解。外道惊异地说:“我是仆人,怎敢给主人讲经?”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没有学过,既然你精通,我就应该向你求教。”待到那外道讲解完毕后,玄奘感激他,将他放走。经此一事,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
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麴多。由于木叉麴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叉麴多的庙里神奇庙(当地语言的汉语意思)举行了一次辨经,由于木叉麴多处处狂妄自大,最后惨败给玄奘。经过这件事后,木叉麴多再见到玄奘不敢再坐着,都是站着和玄奘说话,以表示尊重。
在回答了玄奘的三道问题之后,玄奘认可了玄影他们。“嗯,很好,施主,你们已经可以过关了。不过贫僧在这里还是要提醒施主,修道不易,不要因为一些红尘俗世所牵绊,大道即在眼前,切勿因小失大,真坠入魔道,万劫不复。”
“多谢大师的教诲,不过如果真因为这样而坠入魔道,在下也无怨无悔,不曾爱过,又怎去爱世人,普渡众生,如果我真因为这样而坠入魔道,被世人所唾弃,被同道所追杀,我也无怨无悔。”玄影早已经看破一切,双手合十成尖塔壮对玄奘说道。“大师,听说只要过了您的关卡就可以请求您一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是的,施主,不知你有何请求?”玄奘一如既往的说道,无任何波澜,好像什么事情也无法动摇他一样。
“我想知道我妻子现在的情况,她,她还好吗?”玄影对玄奘问道。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人生短暂,到底有没有目的?人生如梦,这梦能不能延续?人间多苦,这苦有没有来头?人情断肠,可否逃过这刀口?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声音响自历史的源头,和历史一样悠久。它曾引人超凡入圣,也曾引圣落凡。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亦会再逢春所谓万象皆生,一切由人施主,你要找的人就在这个失落的尘世里……”玄奘说着说着就伸出手指指向了远方,玄影顺着他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远处一道白光亮起,紧接着就凭空出现了一副画面,就好像放映机一样播放着某些片段。
玄影顺着玄奘所指的方向看去,白光亮起,玄影看到了自己熟悉的画面,在钢铁水泥的迷失的森林之中,凡人庸庸碌碌着,一位靓丽的女子身穿白衣,与世隔绝般的特立独行,玄影一眼就认出了她来,那个自己朝思暮想,暮暮朝朝期盼的人啊,那个自己魂牵梦绕想念的人啊,他的妻子,夏兰心就行走窜梭在那些平凡庸碌的人群之中。
“施主,你要找的人就在那,不曾离开,不曾寻觅谁,一直在等待她的另一半出现,想必她也和你一样,痴痴念念,无法忘怀与你的一段情,施主,去寻她吧,她就在那等候着你。”玄奘的声音在玄影的耳边响起,好像由远及近,又好像由近及远,让玄影捉摸不透。
画面消失的时候,玄影才从呆立之中恢复过来,转身要找寻玄奘却已经看不见玄奘的身影,即使是原本的寺庙,大雄宝殿都已经化为泡沫,一一不在了。玄影收拾好了心情,带着雪舞和擎宇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