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地心修仙 >

第163部分

地心修仙-第163部分

小说: 地心修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关系,只要有一线生机,我都不会放过。”玄影激动的说道,好像整个人又活了过来一样。
“这是紫晶棺材,把它放进去吧,这样可以保证它的肉身不坏。”海子从自己的储物戒指之中拿出了一副紫晶做的棺材给玄影他们。“这是我为主教准备的,人总归有一死,即使是修士也不例外,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修成正果,所以一直有准备着。”海子看出了玄影他们眼中的疑惑,解释的说道。
玄影听了也没好说什么,只是打开了紫晶棺材,把夏兰心的狐身放了进去,之后就收入了储物戒指之中。在放好夏兰心的狐身以后,玄影他们就告别了海子,前往了下一层。



 、地心一百零四层

玄影虽然很是悲伤,可是现在不是难过的时候,玄影把夏兰心的狐身收好之后就告别了海子,在杀死了毒郎君以后,也算也了解了自己心中的仇恨,要不然,玄影过不了这个坎,怕会误入魔道,永世不得超生吧,好在避隐珠是狐族镇族之宝,不但有隐去妖身和妖气的作用,还有提升境界,守心宁神的作用,不但能震慑鬼魅,守住心魔,还能延年益寿,永葆青春,不过对于修士来说,永葆青春根本不值一提,相反的守护心神这方面更加的吸引人。
在玄影收拾好心情一好,玄影他们三个人就继续启程,来到了地心守护者神殿的门前,在从海子那听到了能救活夏兰心的可能的以后,玄影不顾一切,想要尽快的赶往地心一百零七层,于是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地心守护者神殿的门前,想要一举拿下地心一百零四层的地心守护者神殿,如果一路往上,连续的闯到地心一百零七层的守护者神殿那去。所以在三个人合力推开了地心守护者神殿的石门之后,玄影就迫不及待的闯了进去。
在来到地心守护者神殿的里面以后,玄影他们三个人就来到了一处江边,这里有一位老者正端坐在江边垂钓,玄影他们走上前去,恭谨的抱拳问安道:“守护者大人好,在下玄影(苍擎宇,香雪舞),拜见守护者大人,我们三兄妹是来挑战地心一百零四层的守护者大人您的,不知道我们要怎么样才能闯过您守护的关卡?”
听了玄影的话,老者抬起头来,掀起了头上戴着的斗笠,打量的看着玄影他们三个人一眼说道:“吾乃姜尚是也,你们要过我的关卡很容易的。”老者笑嘻嘻的说道,面容慈祥和蔼,让人有一种想要亲近的感觉。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华夏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商朝末年人。华夏族,东海上人今临泉县姜寨镇。据说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东海上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综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最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名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文王所命太公之“师”即“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请太公出题。”玄影虽然心急,但是却也知礼,恭谨的抱拳请姜太公出题。
“好,那你们先背出《乾坤万年歌》来听听。”姜太公颔首的对玄影他们说道。
听了姜太公的话,玄影便开始在脑中回想起关于《乾坤万年歌》来,不一会儿玄影就开始背诵起了《乾坤万年歌》来:太极未判昏已过。风后女娲石上坐。三皇五帝己派相。
承宗流源应不错。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
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天下由来不固久。
二十年间不能守。卯坐金头带直刀。削尽天下木羊首。
一土临朝更不祥。改年换国篡平床。泉中涌出光华主。
兴复江山又久长。四百年来更世界。日上一曲怀毒害。
一枝流落去西川。三分社稷传两代。四十年来又一变。
相传马上同无半。两头点火上长安。委鬼山河通一占。
山河既属普无头。离乱中分数十秋。子中一朱不能保。
江东复立作皇洲。相传一百五十载。钊到兔儿平四海。
天命当头六十年。肃头盖草生好歹。都无真主管江山。
一百年前扰几番。耳东入国人离乱。南隔长安北隔关。
水龙木易承天命。方得江山归一定。五六年来又不祥。
此时天下又纷争。木下男儿火年起。一扫烟尘木易已。
高祖世界百馀年。虽见干戈不伤体。子继孙承三百春。
又遭离乱似瓜分。五十年来二三往。不真不假乱为君。
金猪此木为皇帝。未经十载遭更易。肖郎走出在金猴。
稳稳清平传几世。一汴二杭事不巧。却被胡人通占了。
三百年来棉木终。三闾海内去潜踪。一兀为君八十载。
淮南忽见红光起。八双牛来力量大。日月同行照天下。
土猴一兀自消除。四海衣冠新彩画。三百年来事不顺。
虎头带土何须问。十八孩儿跳出来。苍生方得苏危困。
相继春秋二百馀。五湖云扰又风颠。人丁口取江南地。
京国重新又一迁。两分疆界各保守。更得相安一百九。
那时走出草田来。手执金龙步玉。清平海内中华定。
南北同归一统排。谁知不许乾坤久。一百年来天上口。
木边一兔走将来。自在为君不动手。又为棉木定山河。
四海无波二百九。王上有人鸡上火。一番更变不须说。
此时建国又一人。君正臣贤乘辅拔。平定四海息干戈。
二百年来为社稷。二百五十年中好。江南走出钊头卯。
大好山河又二分。幸不全亡莫嫌小。两人相见百忙中。
治世能人一张弓。江南江北各平定。一统山河四海同。
二百年来为正主。一渡颠危猴上水。别枝花开果儿红。
复取江山如旧许。二百年来衰气运。任君保重成何济。
水边田上米郎来。直入长安加整顿。行仁行义立乾坤。
子子孙孙三十世。我今只算万年终。剥复循环理无穷。
知音君子详此数。今古存亡一贯通。
在玄影回答了姜太公的《乾坤万年歌》的问题以后,姜太公又问出了关于《六韬》的问题,于是玄影又说出了一大推的关于《六韬》的事情。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
《六韬》共分六卷。
1。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2。武韬——讲用兵的韬略3。龙韬——论军事组织4。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5。豹韬——论战术6。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六韬》一书,在军事方面,主张“伐乱禁暴”,“上战无与战”,强调“知彼知己”,“密察敌人之机”,“形人而我无形”,“先见弱于敌”。要求战争指导者“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它认为作战中最重要的是奇正变化,“不能分移,不可语奇”。对于攻城,它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围困打援,迫敌投降。它重视地形、天候对战术的影响。总结了步、车、骑兵种各自的战法及诸兵种的协同战术。它重视部队的编制和装备,详细记述了古代指挥机关的人员组成和各自的职责,提出了因士兵之所长分别进行编队的原则。它认为“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详细记述了古代武器装备的形制和战斗性能。重视军中秘密通讯,记述了古代军中秘密通信的方式方法。它还重视将帅修养和选拔,认为“社稷安危,一在将军”要求将帅不仅要谙熟战略战术、知进退攻守、出奇制胜的谋略,而且要懂得治乱兴衰之道,要能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并提出了考察将帅的八条方法,即所谓“八徵”。在军事哲理方面,《六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一方面反对巫祝卜筮迷信活动,把它列为必须禁止的“七害”之一,另一方面又主张用天命鬼神去迷惑敌人。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初步认识到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提出了“极反其常〃的重要辩证法思想,是对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重要贡献。它的许多军事思想都是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之上的,如〃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等等。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
卷一《文韬》内分《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傅》、《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等十二篇,主要论述作战前如何充实国家的实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作好战争准备。如对内先要富国强民,对人民进行教育训练,使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对外要掌握敌方的情况,注意保守自己的秘密,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卷二《武韬》内分《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五篇,有的版本把“《兵道》”列于《三疑》前。这一卷主要论述取得政权及对敌斗争的策略,强调在作战前必须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进行比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才能制胜。
卷三《龙韬》内分《王翼》、《论将》、《选将》、《主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等十三篇,主要论述军事指挥和兵力部署的艺术,指出在战争中要调动对方,选择将帅、严明纪律,然后确定如何发号令、通信息。还指出要注意天时地利、武器装备和物质供应等。
卷四《虎韬》内分《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