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再生之天雨花 作者:桂月迭香 >

第123部分

再生之天雨花 作者:桂月迭香-第123部分

小说: 再生之天雨花 作者:桂月迭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慈善堂是仪贞以自己的名义开的,专门收容那些十三岁以下的孤儿和六十岁以上孤寡老人,不过这慈善堂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还有一些条件,比如说孤儿和老人都要是身家清白,没有犯过罪的才收。收进了慈善堂也不是就能光等着吃喝,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比如说老人就分些编筐子搓麻绳之类的小手工活儿,小孩子只做半天的活儿,另外半天要上课,学的是些简单常用的字和其它一些生活技能。慈济院还接收外界的捐赠,衣物粮食什么的都可以,这样也减轻了慈济院的经济负担。
如今这院里已经收了十来个孤儿,五六个老人,维明去看了看,见这些孩子和老者都被安排得不错,四人一间屋子,一间屋子用木门格成四处,每一处都摆着床和桌椅家仕,这种配置,比一些贫户里还要好上不少。
看着院里的老人和孤儿面上满足的神情,维明点点头,不由得想着,仪贞这小妮子,可是鬼点子这般多,不过这个点子倒真是不错,自己在襄阳城也可以照此而行嘛。
想到便做,维明回到襄阳,果然买了院子和家什,又在街上张贴榜文广而告之,收了二三十人养活着,因此襄阳城中提起左府来,更是无人不夸赞一句仁善有德的。




、一九七 王府小镇欢乐处

因知道了本地可能会有后金探子,朱常泓和陆原两个倒似有了活计,平时都是练练兵,如今把排查奸细当成头等大事,这般追查了几个月,还真给他们在荆门县城捉出来一个辽东过来的假和尚。
而襄阳那边,因有襄阳知府的大力配合,居然也抓出来一个。
这两个探子,审问过之后,襄阳那边的杀了,荆门这边的也废了武功当教员。
仪贞又让剧团的人写了一出除奸记,故事内容以南宋为背景,金国密探南下,潜伏到了宋朝一个医药世家,杀了人家离家多年的大儿子,冒名顶替到那人家里,做下了一系列恶事,大到毒杀一家之长,及族中长老,拿着这家人的祖传秘方和珍藏灵药要献给金国王爷金兀术,小到污辱婢女清白,欺骗邻居小妹的感情,打残平民又嫁祸于旁人等等,简直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恶贯满盈了。
最后还是那被害人的亲妹妹心细如发,终于发现了这奸细的马脚,机缘巧合,请来了三省闻名的捕头来自家查案,最后终于水落石出,逼得奸细现出原形,于逃跑之时乱箭穿心毙命。而这位妹妹寻回亲兄的尸骸归葬,又与捕头日久生情,终成眷属。
这出戏设计得惊险紧张,环环相扣,特别是那大反派奸细,专门找了个长相俊秀的太监来演,这太监倒也是天生戏骨,把个金国奸细演得活灵活现,只是在台上撇嘴那么一笑,就透着让人寒到骨子里的阴冷凶残。
这除奸记免费演了两月后。几乎全荆门甚至相邻县镇的人都对这戏家喻户晓,那奸细人人痛恨,有一阵那位演反派的太监都不敢出王府,因为被人认出来就是好一顿烂菜叶石头的招呼!
因每场戏完之后。都有剧团的人出来宣传忠王府的谕令,有捉到本地后金探子的,赏银一千两。报信的也赏银一百。
荆门军民开始对外来人口格外的警醒,王府这两月至少接到几十次报信,还有几次是众百姓合力绑了被打成猪头的嫌疑人过来的,虽不是后金奸细,却也阴差阳错,拿住了几名流窜过来准备占山头的匪徒。
除奸运动轰轰烈烈了几个月,这十里八乡的治安一下子好的出奇。什么无赖流氓的都老实了,收声敛气地窝在家里,生怕被人浑当成奸细捉了去,就是最后不死也掉层皮。
荆门县王府小镇也因治安极好变得更是繁华,凡到附近州县的。没有不顺路去小镇逛逛的,南北铺子里买些物美价廉的货品,在美食一条街吃个肚圆,再到剧院里去看出新戏听个评书,出来可以去汤泉山庄泡个浴,到了夜里也有的是好去处,手紧的尽可去如乡客栈住干净实在的单间小客房,有钱的可以去红香会馆享受,至于享受什么。嘿嘿,大家都懂的。
此时此刻,在汉阳江上撑船的王小六王小七兄弟俩一搭一唱,眉飞色舞地夸着襄阳一带的好去处,把个王府小镇说的天花乱坠,天上少有地下无的。给王府小镇做着义务广告,让两个坐在船头的听众都有点半信半疑起来。
这两个听众都是外乡人,锦衣官靴,出手大方,身边又带着四名侍从,想是哪里有来头的人物,要往襄阳而去,路上无聊,问起这附近的有趣所在,王家兄弟说了几个,见他们都不以为意,便把离襄阳不远的王府小镇拿来吹了一番。
“真有这般好?”
说话的是穿着禇色锦衣的瘦刀条脸汉子,眼光略斜,一边嘴角吊着,很带着些轻视的意味。
王小七心里哂笑一声,这些外地人真是没见过世面,明明心里好奇的要死,还要装出一副老子啥得见识过,你们这小地方有什么好的嘴脸来,哼,管教你们到了王府小镇,惊得下巴都要脱下来!
“自然是真,我们兄弟在这一条线上撑船也好些年头啦,可从来不说大话,我三舅家就在荆门县城,过年时我们兄弟还曾去耍过来!”
王小六也在一边补充,说那镇上这家的面线酸鲜爽口,那家的豆花滑溜香嫩,还有什么风味烤鱼烧鸡各种香,把两个坐个十来天船的人听得口水都快下来了。
另一个穿灰色锦衣的圆脸微胖的汉子笑骂了句,“好一张油嘴,你们说得花样热闹,倒勾起爷的馋虫来了!”
眼看着就快要到襄阳了,可惜那小镇不在襄阳边上,不然…
刀条脸汉子问了句,“那小镇离着襄阳可近便?”说着就是有些意动。这趟长差,着实累死个人,来时容易去时难啊!
王小七笑道,“不远,也不过几个时辰坐马车的路,且若是从水路上直接去,今儿赶天黑前就能到啊!比去襄阳还快呢。怎么,客官可是想先去那里乐呵乐呵再到襄阳么?”
那二人对视一眼,圆胖汉子笑道,“我们哥俩商量商量去!”
说罢这两人果真进了船舱,听着在里头好一阵嘀咕,只是听不清说的什么。
不大会儿,那圆胖脸汉子出来,扔给王家兄弟一锭碎银,笑道,“多承船家说的这等好去处,这个给你们打酒吃!如今便先去荆门罢!”
王家兄弟见不过只是动动嘴皮子就有银子,自然乐得奉承,高声应着,打点精神卖力掌船,果然早早的便到了渡口,还殷勤地帮着叫了几乘滑竿,张罗着这两人和侍从们坐上,自然又得了些赏银。
等这人的背影都瞧不见了,王家两兄弟这才对望一眼,俱是一笑,王小六道,“这两人是京城口音,看那包袱,里头似是有刀剑,又不象客商,不知是做什么的,倒要跟上官报上一声,也看看这二人到了镇上如何?”
王小七点点头,“六哥说的对,你留着看船,我回去禀报一声。”
说罢,便抄小路向小镇方向疾奔而行,看身形步伐,竟是个练过的。
王小七脚力奇快,不过一柱香的工夫就到了王府,寻了他的上官陆平把这事禀报了。
原来他们两个正是新培训出来的王府密探之二,专门在水路上探听消息的,见这京中来的一行人可疑,便忙哄了几句,没想到这些人竟这般容易就被说动了。
这下子落在了王府的地盘,想摸清他们底儿可太容易了。
那两个外乡人到了小镇的时候天色快要擦黑了,果然让侍卫们去把这地方的各个去处都打听了,先到最贵的酒楼里去点了一桌酒席,果然这酒菜不能说比京中那些有名的酒楼还强些,但也是别有风味,独具特色,这两人并四个侍从都吃得肚子溜圆儿,又灌了二斤曲酒,摇摇晃晃地出了酒楼,直向那传说中的红香会馆趸来。
他们在酒楼的时候,那酒楼的店小二就知情识趣地问他们打算在何处下榻,他可以帮着订房间跑腿儿,他们吃完了酒菜,那红香会馆的几间头等客房也备好了,店小二热情地给这几个晕晕乎乎的人带着路。
红香会馆果然不同凡响,黑夜里虽是没看太清,但光看那雅致的门楼,一进大门就见轻纱飘飘,淡香微微,小巧别致的红纱灯笼在暗中散放着朦胧旖旎的光,那掩映在竹林或假山间的小院子,里头似乎隐隐飘来几声细细的笑语,待要细听时,却又寂然无声,反倒叫人心上好生惦念!
出来迎接外乡人的是位身段福态白净妇人,大约三十来岁,衣着素色绫罗,头上只戴了支碧玉钗,耳朵上也是同色的碧玉滴水附儿,体态风流,未语先笑,虽是十分亲和,神情举止间却带着几分端庄,不似寻常见过的老鸨,倒似哪家大户人家的主母一般。
店小二忙给二人介绍,“这位便是这里的主人柳大娘了,柳大娘,就是这二位老客订得上等客房。这位是张大爷,这位是李二爷,都是从京里来的贵人呐!”
柳大娘目光一转,一双星眸在二人面上望过,仿佛一双小手轻轻拍抚过二人心间似的,盈盈笑道,“原来是二位贵人,快请院里坐。”
登时有会馆中清秀小厮来扶着二人进了一处小院,进了院才看出,这格局果然和大户人家的内院极是相似,屋舍极精,布局极巧,不过以这二人粗野性子,也觉不出哪里好来,只是在心里赞了一声,好个院子!
二人坐定在厅里,有丫环来上茶,也是打扮得规规整整地,若不是事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定然会当这是一般的内院了。
“二位贵客先尝尝这明前的新茶…”
这两人心想,俺们可不是来喝茶的!
那柳大娘见这二人面上都有些急色,这才微微笑道,“去请两位小姐来见过贵客。”
但听得环佩声响,香风渐近,珠帘开处,两个娇滴滴的美人儿翩然而入,温婉地对着二人行个福礼,语声软软侬侬,莲腮半低,含羞带怯,“见过二位贵客!”
这两只一见,登时魂都飞了去!




、一九八 帝都来使惊天雷

夜深人静,王府外院的各处出入门禁虽然还点着灯,也有人把守,但那排列齐整的各处院落里已经都沉浸在夜色酣梦之中。
忽然一处院落的大门被急急地拍响。
“开门,开门!”
外头有人喊了两嗓子,门房老吴头听得声音,心中一惊,这可是有什么重大事情要寻长史大人了?
正披衣下床,准备去问问是什么事儿,却听得院子里已经有脚步声响,原来外头的人已等不得,自行翻进了墙内。
老吴头正要喝斥,却听那人开口道,“老吴,是我!”
老吴头一楞,这声音是有几分熟悉啊。
但见那人已经进了门房,灯光映照之下,此人居然是王府的仪卫副大人陆平,这么晚了,陆大人来,肯定是有要事啊。再看院子里,还有个穿着黑衣的女子,也看不清是谁,想来是陆大人带来的。
“陆大人,老仆这就去唤长史大人去!”
陆平忙道,“不是寻长史大人,是要找你家小姐沈秀!快去唤她来,有要事。”
老吴头更是大为惊异,这陆大人却寻自家小姐有什么事,这深更半夜孤男寡女的!
但陆平那急切的表情让他也没法推脱,只好去把自家老伴叫起来,让她去叫醒小姐。
沈秀深更半夜里被叫醒本来还有些恼火,但一听是陆大人亲自来了,立马精神一振,眼睛睁得大大的,睡意尽去,三两下披了外衣,连头发也是拢了一把就跑出了门,把个吴婆子惊得直在心里犯嘀咕:这…陆大人可是娶的王妃身边大丫环啊!
老吴两口子眼睁睁地瞧着沈秀,见她跟只刚飞出笼子的小家雀一般,快快活活地跟了陆平和那黑衣女人出了沈家院子,不由得对瞧一眼。都是心中骇然。
沈平此时也听了外头动静,开了门出来。看看是什么情况。
老吴头忙把方才的事说了,心里还担心沈平会发怒什么的,谁知沈平听了只是淡定地点点头,只吩咐听着大门声响,给小姐留着门。便回自己屋接着睡去了。
这可不是邪门么?不过老吴头身为王府奴仆,对于主家之事自然晓得万事不多口为要。
不过一柱香的工夫,红香会馆的后门处便迎接进来了三人,柳大娘亲自打着盏气死风灯笼。带着三人悄悄地进了一间小屋,屋中别物皆无,只有一桌一椅。桌上摆着一个类似进香袋子的绸布口袋,柳大娘伸手一指,“就是那个了。”
陆平望了一眼,神色庄重地点点头,柳大娘微微福身。并不上前,反而退到屋子外头。
陆平吸了口气,上前把那口袋打开,里头却是用白绫包着的一团物事,捏着里头似是一本册页之类的东西。然而整个白绫都用针线缝得密密实实,上头还糊着纸做的封条。盖着印。
陆平在京中待过几年,认得那印似是东厂专用的,心中不由得打个突,这几人难道还是东厂的不成?
黑衣女子在一边道,“沈秀你去试试!”
沈秀点点头,心情有些紧张地走到桌边,伸出手去,手指头都微微颤抖着,好在很快便落在了那白绫之上。
沈秀的手有些干瘦,手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