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求生在西晋末 >

第92部分

求生在西晋末-第92部分

小说: 求生在西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浚本来就对石勒很忌惮,猛然听见襄国来了使者,一时间竟不知该作何反应。这个时候,经过王浚再三屠杀幽州正直之士,他麾下剩下的多是贪鄙小人。尤以枣嵩、朱硕贪婪骄横更为突出。当时幽州有民谣说:“府中赫赫,是朱丘伯;十囊五囊,尽入枣郎。”

平时王浚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到了关键时刻他才意识到人才短缺,此时他想找个人来商议一下都不办不到。没奈何,只好把女婿枣嵩、朱硕二人找来。可王浚却不知道,这两个人早就接受了石勒的贿赂,一见面就满口胡言乱语。

最后王浚在枣嵩的唆使下,还是接见了王子春二人。不过一开始王浚并没有给王子春好脸色,他冷着脸问道:“石世龙派你们过来所为何事?”

王子春也不在意,脸上带着谦卑之色上前一步道:“我家主公特意派子春前来觐见王公,就是表达顺从之意。前番与王公为敌乃不得已而为之,若王公能宽宏大量不计较我家主公的冒犯之意,石将军愿意奉王公为主。”

“嗯?”

听完王子春的话,王浚一时惊呆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石勒竟然会主动向他称臣,就算王浚智商再低,却也感觉出此事有些诡异。他朝两边看了看,期望下属们给他出个主意,可下面站着的要么是贪鄙无能之辈,要么是胆小怕事不敢出头,竟没一人回应王浚。

看到底下毫无反应的下属,王浚一时有些恼火,没奈何只好自己琢磨了一会儿问王子春道:“石世龙乃一时豪杰,据有赵、魏旧地,实力强盛,就算他自立为王也是可以的,为何偏偏称藩于孤,这……这怎么可能吗?”

王子春不慌不忙回答道:“确实如您所说,石将军才能出众,实力强盛。只是因为王公您出身中州尊贵的名门望族,威望达于天下。自古以来,有胡人作为辅佐君主的名臣的情况,却没有作帝王的胡人。”

“来之前,石将军特意嘱咐在下,让在下转告王公,石将军将一力支持王公上尊号!”

“世龙厚爱让孤有些受宠若惊啊!”王浚一脸得意之色。

眼见王浚见见被自己奉承的找不着北,王子春趁热打铁道:“石将军并不是因为厌恶帝王的地位而辞让给王公,只是顾虑因为帝王自有天道气数,不是仅靠才智力量所能取得的,即使强行取得帝位,也一定不被上天与人们所承认的缘故。”

“正如历史上项羽虽然强大,但天下终究为汉高祖所有。石将军与王公相比,就像月亮之于太阳,所以鉴于历史经验,才投身于王公,这是石将军远见卓识所以远远超过他人的地方,王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说完王子春向王浚呈上石勒的书信,王浚接过书信展开一瞧,只见上面写道:“我本来是小小的胡人,遭到饥饿变乱的时局,四处流浪屯守在困厄之地,后流窜到冀州,想互相聚集保卫来挽救自己的性命。”

“现在晋朝皇室沦灭,中原无主,王公是州乡尊贵的名门望族,四海都尊崇,作帝王的人,不是您还有谁?之前勒所以冒死起兵,诛讨凶暴作乱的人,正是为王公驱除这些强寇妄贼罢了。希望王公能够应天顺从民意,尽快登上皇位。石勒我尊奉拥戴王公就像尊奉天地父母一样,王公体察我的心意,也应该把我当作儿子一样看待呀!”

看完这封言辞卑切的书信,王浚虽然心底还有一丝怀疑,但在石勒、王子春的甜言蜜语进攻下,早就将一切戒备心理放下。到了这个时候,王浚深知暗自寻思:早知石勒如此识趣,为什么没早点儿去招揽他呢?

石勒实施骄敌之计,可谓是有备而来,他的目标不知王浚一个。王子春自王浚府中出来之后,转身就去了枣嵩府上。不但给枣嵩带去大量财宝,还信誓旦旦向枣嵩表示:一旦王浚登基称帝,石勒将表枣嵩为并州牧、广平公。

枣嵩一下子被石勒的大手笔砸懵了,整个人晕晕乎乎,分不清东西南北。在王子春的大肆活动下,幽州上自王浚,下至看门小吏,无不把石勒当成散财童子和体己人。

好在王浚还没傻到家,在王子春离去之时,他派了个心腹前往襄国回访石勒,并趁机看看石勒是否如信上说得那样对他非常仰慕。

石勒接到王子春的密信之后,在张宾的建议下,继续采取麻痹王浚之计。为了进一步降低王浚对他的戒心,石勒特意将自己的精甲劲卒藏匿起来,只安排了数千老弱病残给王浚使者观看。

除此之外,石勒还倍加厚待来使,日日送美女供其享乐,走得时候还送了一大笔钱给对方,同时再次写信给王浚,表示其将在明年三月中旬亲赴幽州劝进。

已被石勒收买的使者一回到王浚身边,就信誓旦旦表示石勒兵力薄弱,并且对王浚忠心耿耿,无有二心。这话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会相信,偏偏王浚却深信不疑。于是王浚不但更加骄怠,还大大放松了对石勒的戒备。

虽然有人也曾看穿了石勒的诡计,并向王浚加以说明,可王浚却不相信石勒有异志。正在这时,恰巧发生了一件事,再次加深了王浚对石勒的信任。

广平人游统,是王浚的司马,是王浚非常信任的部下,常年镇守范阳,承担着警戒石勒的重任。可是游统眼瞅着王浚日益衰落下去,生怕跟着对方落了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就想暗中依附石勒。

可惜出乎游统的预料,石勒不但没有接纳他,反而将其使者斩杀,并将人头送给王浚。王浚看到石勒送来的人头非常感动,由此更加相信石勒,不再怀疑。

王浚与石勒再次交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邵续、卫朔的耳中,两人除了目瞪口呆之外,竟然不知道该做何反应。卫朔真是后悔选了像王浚那样的猪盟友,经过这件事卫朔彻底明白了过来,王浚已是待宰的猪样,要想避免幽州落入石勒手中,还得靠他自己。

邵续同样失望不已,他没想到堂堂的幽州刺史王浚,智商低得就像个傻子一样,被石勒耍得团团转。就在幽冀局势即将大变之际,卫朔却又在为海上贸易忙碌起来。

第165章 远航南洋

自建立海上船队起,卫朔就一直在寻求海上贸易的机会,一开始他手下的贸易船队只来往江东、辽东、青州、徐州等沿海地区,后来在卫朔的鼓励下渐渐又开拓了崂山至三韩的航线,最后更是远行至倭岛。

两年来,随着海上船队规模越来越大,海上贸易已成为卫朔治下非常重要的税赋来源之一,今年上半年更是为其进账达五亿钱,相当于五十万贯。

虽然这点钱放在海外贸易发达的两宋时期根本不值一提,可对于海上贸易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的魏晋时期来说,足以惊掉一地眼球。

以裴嶷为首的正统读书人根本无法相信,仅靠几艘船就能赚到相当于国朝财政收入四分之一的财富,当然了这个收入并不包括粮食、绢等实物收入。古代官府的财政收入并不单纯的指金钱收入,它既包括户税、商税等金钱上的收入,又包括佃租等实物收入。

不过,即便如此,也让裴嶷、高瞻等人意识到海上贸易蕴藏着巨额利润,对卫朔提出来要扩大海上贸易规模的建议非常赞同。

“最近我们通过海上贸易获得了巨大利益,青岛、旅顺两大海港的财税收入已达五十万贯,比徐州东部那几个非常富裕县的税收还高。尽管海上贸易已开展的十分成功,但我觉得其中还有潜力可挖。”

卫朔四下扫了众人一眼继续道:“相对于航程较近的江东、三韩、倭岛三地,其商业潜质虽还未完全被开发出来,但我们也应该未雨绸缪。到更加遥远的南洋去开拓更大的市场。航程远就意味着风险大,不过同样意味着其中蕴含着更大的利润。”

“据了解,在整个南洋地区,存在着林邑、扶南等大小国家无数,那些国家可比三韩、百济、倭岛富裕多啦。我听说有的国主宫殿竟然是用金子铺成的,而且有的国家因为遍地是黄金,使得黄金就像价格非常低廉。”

在卫朔的描述下,不少人都眼中露出一丝炙热之色,黄金在这个时候可是稀罕物,一般只在大富大贵之家才有,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用黄金铺成的宫殿是什么样子。

见众人上钩,卫朔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道:“南洋的国家虽然非常富有,可是却因科技不发达、物产不丰富,他们无法生产出瓷器、丝绸、茶叶等物资。只要我们能把这些东西通过海船运到南洋,就能换回来一船船的黄金、白银、铜矿等我们急需矿产和粮食。”

除了裴嶷、高瞻、鲁昌等寥寥几人没有被卫朔诱惑外,其他人无不被卫朔描述的南洋风光吸引住,恨不得马上就驾驶着海船到南洋逛一圈,然后装一船黄金回来。

经过卫朔一番鼓动,在辽东迅速兴起一股海上贸易风潮。无论官府、民间,海上贸易都是目前最火热的话题,不但官府正在组织船队前往南洋,一些有实力的商贾也在积极购买海船。

但是海上远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古代,更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在最近两年里,卫朔一直在锻炼辽东水手们在大海上航行的经验,先是江东再是三韩,最后远行至倭岛,辽东水手一点点积累起丰富的远洋经验。

不过,一群拥有丰富远洋经验的水手只是让卫朔有了可以进行远洋的基础罢了。除此之外,还得有熟知海上定位技术的人才,否则卫朔派出的船队就等着迷失在茫茫大海上吧!

在现代卫朔没上过海事学校,对航海知识了解不多。他只知道古代海上主要靠天文导航或者靠罗盘、六分仪导航。对于六分仪卫朔并不知道其工作原理,可要说他不了解罗盘,作为华夏人还不如拿块豆腐直接撞死。

罗盘,说白了就是指南针的进一步发展,它的方位划分比指南针精密许多,而且罗盘所提供的信息比指南针要多得多。早在战国时,华夏劳动人民就了解并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最早的指南针——司南。

在制作中指南针的过程中,天然磁石因打击、受热容易失磁,磁性较弱,故司南才没有被广泛流传。一直到宋朝时,有人发现了人造磁铁,后来在长期实践中出现了指南鱼。

从指南鱼再加以改进,把带磁的薄片改成带磁的钢针,就创造了比指南鱼更进一步的新的指南仪器。

指南针发明后很快就应用于航海,也就是航海罗盘诞生了,世界上最早记载罗盘应用于航海导航的文献是北宋宣和年间。

在卫朔的点拨下,崂山水师、贸易船队早就用上了简易罗盘,而且经过一年时间的培养,在他麾下产生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的罗盘定位师,足以满足他即将展开的远洋贸易。

在技术、人手都做足了充分准备后,卫朔期待已久的远洋贸易终于可以展开,临行之前他将自己根据记忆中的印象绘制了南海地图交给了即将远洋的船队。

不过,就算有了罗南,加上一份粗略的地图,再加上经验丰富的水手,仍无法保证远洋船队能顺利抵达南洋诸岛,因为还需要一艘适合远洋的海船。

在三桅帆船发明之前,其实华夏的帆船技术一直领先于欧洲,直到十五世纪中叶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欧洲人前往的东方的道路被阻断。

为了制造更大和更好的船只漂洋过海去寻找新的财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把酒船和快帆船合并,建成三桅帆船。它的船体结构更加合理,有三根桅,能利用65度角以内的风行驶,能装载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在海上连续待上数月,甚至可以环绕地球航行。

三桅帆船的出现,改变了西方在造船技术上落后于东方的历史,也使改变西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随后进行的“地理大发现”都和这种帆船及航海新技术密不可分。

在航海家和造船家的心目中,三桅帆船的构造几近完美。

尽管卫朔十分想将三位帆船弄出来给自己的船队配上,可是对技术底子薄弱的崂山造船厂来说,暂时还无法制造出这种先进的帆船。后来卫朔左思右想,才把目标放在改进现有的沙船上。

沙船是目前造船厂掌握技术最成熟的一种船,其建造数量最多应用也最广,其特点为平底方艏方艉。江河湖海皆可航行,适航性特别强,宽、大、扁、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

沙船是目前被应用最广的船只,不但在贸易船队中有大量沙船使用,也是目前水师的主力战舰。沙船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不可弥补的缺陷。平底沙船完全不适合远洋航行,所以一开始卫朔就把目标放在了福船上。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摸索,崂山造船厂已成功造出来福船,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在明代时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

‘崂山号’福船是此次远洋的旗舰,站在码头上,卫朔远远望去,只见‘崂山号’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