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求生在西晋末 >

第9部分

求生在西晋末-第9部分

小说: 求生在西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处的判决有异议,还可以向商社股东大会提请申诉。

流民队伍的管理制度和机构确定下来以后,卫朔才算是从一些俗事当中解脱出来,如今煮盐一块儿有杨二叔负责,盐田交给了张大郎,眼下他只盯着护卫队的训练。如今的护卫队已扩展了二百五十人,编为两都五屯二十五什:两都四屯两百人的长矛兵,一屯五十人的弓箭兵。

护卫队除了平时的训练,卫朔还让他们在闲暇之余跑到山上砍伐树木,为流民修建住处,同时在山谷外围建起一道围墙,以加强山谷抵御外界攻击的能力。为了吸引流民参加护卫队训练的热情,卫朔规定每一位参加护卫队的流民每月都可以免费得到五斤精盐。

为了将这两百多人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卫朔可谓是绞尽脑汁,他根据后世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再加上上学时军训得来的体会,在朱文的帮助下经过三天日夜不眠的努力终于编写了一部新兵操练科目。

每天早上卯时(5点至7点)护卫队就开始集合,先列队沿着海边跑上一个时辰,随后开始早餐。接着上午的安排就是走队列,培养大家的服从纪律精神。中午吃过午饭后,众人还要参加文化学习,一支文盲组成的军队是没有任何前途的。

到了下午主要进行长矛拼刺训练,中间还要穿插进行队列、体能等单兵训练。到了晚上,各个什新兵要在什长的组织下进行总结学习,同时还要参加一个时辰的文化学习。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到了永嘉五年三月中旬,经过了月余的军事训练,护卫队已初步具备了一点士兵的样子,虽然还距离真正的精兵还很远,但护卫队的精气神显露无疑。

朱文陪在卫朔身边巡查护卫队的训练工作,此时经过一个月的调养,当初快要饿垮的身体已差不多快恢复了。对于商社社长卫朔的手段,朱文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尤其是这练兵一项,毕竟当初他也参与了练兵宝典编写,此时见成果斐然,他也是与有荣焉。

“东家,哦不,是社长,黑子、二郎他们干得真是不错呀!我看用不了多久,这护卫队就能承担起山谷的护卫任务。”

卫朔看了朱文一眼笑道:“算了,你还是叫我东家吧。”

商社里的人非常不习惯叫卫朔社长,大家总是根据传统叫他东家,之前卫朔纠正了多次也没用,后来他也就任大家爱叫啥就叫啥了。

朱文赧然道:“社长,我总是忘了改口。”

朱文有些看不懂卫朔,从接触的这段时间来看,卫朔出身世家大族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尽管卫朔总是对此大肆否认,但山上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有杆秤。从朱文的角度来看,卫朔很有可能得罪了家族中的掌权者,最终被赶出了家族或者他自己离家出走了。

“如果朝堂上的重臣都是像社长这样的人才,朝廷也不至于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哪里!哪里!我这都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虽然心里得意,但卫朔表面上还是表现出必要的谦虚。

“社长就是太谦虚了,如今朝廷上下只会一天到晚的清谈无为,如此危难之际缺少的就是像社长这样勇于任事的干才。”朱文有些愤慨说道。

“呀?没想到朱兄竟然还是个愤青!”

“愤青是什么东西?”

“愤青嘛,顾名思义就是愤怒的青年,他们对现实充满了愤怒和不甘。”卫朔信口胡诌道。

“嗯,看来我还真是个愤青!”朱文觉得愤青二字实在是太适合自己了。

第15章 琅琅书声

视察完了护卫队的训练工作,卫朔又来到了新建的书院,说是书院,其实不过两间木头房罢了,里面放置了几排木板用来充当书桌,二三十个孩童正坐在那儿摇头晃脑的背书,缺少纸笔,孩子们只能用沙子来练字。

两名个教书先生只能用石膏做的粉笔来教孩子们,因为没有书本,先生们只能从最简单的识字教起,每个字都要教很多遍才行。

卫朔、朱文二人走在路上,隐隐有琅琅的读书声传来。卫朔看着有些简陋的书院,笑着对卫朔道:“眼下条件有限,只好暂时委屈一下孩子们啦,等过段时间我们有钱了,就为孩子们添置些书本和纸笔。”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听着琅琅的背书声,朱文眼睛一亮,转过身,笑着对卫朔道:“社长,你教给给先生们的这篇《千字文》太棒了,也不知此雄文出自哪位大儒手中。”

卫朔微微一笑并不解释,说起这篇《千字文》,他还得感谢他的小侄儿,由于哥哥嫂嫂上班忙,每次放寒暑假小侄儿的学习一般由他负责,时间长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倒是被他背得滚瓜烂熟。

鉴于《三字经》中有很多典故还没发生呢,所以卫朔只好将《百家姓》以及《千字文》拿出来充数。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一声声韵味十足的声音响起后,便是一群孩童稚嫩的声音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在这山谷中回响。宛若阳春白雪一般的清澈纯净,让人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洗涤。

透过窗户望去,学堂里一群七、八岁的,虎头虎脑的学生正专心致志的跟着先生背书。台上,手握着戒尺,身着一身粗布长衫的老教书先生,在教室里来回巡视,当发现哪个小子走神不专心时,便板着脸用戒尺在他的脑袋上敲一下。

往往孩童会被吓得一哆嗦,然后连忙坐直身子,跟着先生继续摇头晃脑的背起来。背了一会儿书,似乎察觉到有人窥视,有的孩童实在是难掩心中的好奇,趁着先生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扭头望向窗外。

“社长,咱们进去吗?”朱文转过头,看着卫朔问道。

卫朔定定的注视着那学堂,沉默了许久后,摇摇头道:“不了,不要打扰了孩子们上课,我们去流民家里看看!”

“先生,社长走了!”

教书先生朝着窗外看了一眼,见卫朔二人已经远去后,就收回了目光,微微点头,笑着说道:“好了,大家继续读书!”

“先生,当我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像社长那样的大英雄吗?”小家伙显然是个卫朔崇拜者,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握着小拳头看着先生,紧张的一塌糊涂。

“当然可以了!只要大家好好读书,将来一定可以像社长那样成为大英雄。”教书先生肯定的点点头答道。

“真的吗?那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小家伙兴奋地说道。

教书先生微微点头,望着窗外远去的背影,慢慢收回目光,伸手在小家伙儿的头上揉了揉。

此时已是接近午时,各家各户都开始做饭,炊烟袅袅升起,直上万里晴空。

书院里,读书声依然响亮,久久的回荡在这宁静的山谷上空。

……

“子文,你一个读书人怎么沦落到当了流民?你不应该去做官吗?”在路上,卫朔突然好奇的问道。

卫朔有这样的疑问不足为奇,他非常清楚在魏晋时期,读书人基本上是世家大族才有的权力,他们掌握着世上绝大多数的教育资源。凡是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和世家大族有这这样活着那样的关系,一般的庶民根本没机会读书。

这不是读书人遍地走的宋明时期,在魏晋年代,读书人是非常稀缺的一种资源。像朱文这样混到当流民的地步还真不常见。

“我不过是寒门出身,甚至连下九品都评不上,怎么可能有机会去做官。”朱文似乎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一丝痛苦、羞怒之色。

“这九品中正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卫朔对九品中正制的了解不多,只知道这是魏晋时期朝廷选拔人才的手段,后世历代朝廷官员品轶的划分好像也跟这九品有点联系。

朱文提起九品中正制就是一脸嫌弃,作为九品中正制的受害者,他对九品中正制的门道可是知之甚深,“九品中正制说白了就是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世家利益他们通过九品中正制把朝廷官职私相授受。”

“那朝廷不管吗?”

“朝廷?哼!朝廷上下都是他们的人,甚至连皇帝都是他们中的一员,而参与品评级别的中正官都是出自世家大族。可以这么说如今朝廷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跟九品中正制阻断了人才上进之路有很大关系。”

“说起来九品中正制是按照家世、德育、才干评定品级,可实际上最终决定一个人品级的却是家世,其他什么德育啊、才干啊,只不过听起来好看而已。中正官根本不会考虑这些,如果某个中正官突然抛弃了家世以才干未标准确定了某个人的品级,那么这个人一定跟某个世家大族有着紧密联系,否则一个寒门子弟别想被评上品级。”

卫朔闻言眉头紧皱不知在想着什么,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开口道:“如果将来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能换一种选才方式。”

朱文闻言精神一震道:“换一种选才方式?除了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外,我也就听说过本朝的九品中正制。难道社长有志恢复魏武帝提出的唯才是举令?”

卫朔洒然一笑道:“曹操提出的唯才是举令的确是人才选拔上巨大进步,尤其是它不以家世为选才根本这点是最值得肯定的。只是曹操虽然雄才大略,却没有将其发扬光大。如果将来有机会了,我们就以此为基础,通过统一的考试来选拔所需的人才。”

“考试?”朱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知自己这位颇有奇谋的社长到底是如何打算的。

“是啊,就是考试,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统一出题和组织考试,只要是符合条件的读书人,甭管出身如何,都有权利参加考试。考过之后的试卷也由专门人员参与批阅,而且这些考卷上的名字全都用纸糊起来,在考试结果出来之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答卷是何人且出自哪家。”

朱文眼前一亮急道:“社长,你这办法好,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世家大族垄断所有的考中人员,也就给天下的寒门士子留了一条上进之路。此策大妙啊!”

卫朔摆摆手道:“这只不过是我心中的一点想法,距离其变成现实还远的很,如今我们还没能力去组织一场考试。如果将来有机会了,我希望你能帮助我把这个科考制度推广下去。”

“真的?如果社长有此大志,我朱文这一辈子将矢志不渝的追随主公的左右。”朱文面色激动的跪在卫朔面前,指天发誓道。

“诶?你这是干嘛呢?赶紧站起来,你知道我最讨厌人跪来跪去的。”卫朔赶紧拉起跪在地上的朱文,身为现代人,来到古代之后,除了吃喝上有些不便之外,卫朔最大的反感就是大伙儿对着他总是跪来跪去的。

其实卫朔不能理解作为古人朱文此时的心情,在朱文看来,卫朔把留名青史的事交给他去做是对他的信任。俗话说:‘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古代不少文人都有这样的情结。

第16章 ‘官府’来人了

“卫大哥,卫大哥,官……官府来人了~!”

视察完流民的安置情况后,卫朔带着朱文正往回走,突然听到前面传来张二郎的叫喊声。

朱文嘴角露出一丝嘲讽之色,指着来人道:“社长,好像官府来人了,恐怕咱们的精盐被外人盯上了。来这个人肯定不是什么官府的人,指不定是个哪个家族的代表,打着官府的幌子来打探咱们的虚实了。”

“呵呵,子文,每次提起官府、世家你的情绪总是愤怒的,这样下去可不好,你要记住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决定,要想做大事就得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谢主公教诲!子文谨受教!”朱文躬身接受卫朔的教诲,在他看来这是卫朔将其视为心腹的表现。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来人一定是王家派来的。距离上次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想来对方有些按耐不住了。”卫朔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道。

“哼!世家大族的贪欲是无止境的,他们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制作精盐的秘技一直掌握在咱们手中。眼前这个所谓的‘官府来人’不过是世家大族的试探之举,想必社长心中已有对策。”

“哈哈哈,走吧,咱们去会会来人。”

当卫朔二人回到山寨会客厅的时候,一个中年人正独自坐在大厅上喝茶,这时张大郎走到卫朔身边悄声道:“来人自称是郡守的长史,有机密事想跟社长商议。”

“哦?是吗?!子文,走,随我去会会这位长史大人。”

“哈哈哈,贵客远来,卫某有失远迎,望讫恕罪。”

正在沉思的中年人突兀听到一阵说话声,抬头一瞧,只见一器宇轩昂的年轻人身后跟着个幕僚迈步走了进来。年轻人身上似乎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让外人第一眼见到他就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好感。

卫朔的出现让长史觉得眼前一亮,如果说在没见到卫朔之前,他会把对方想象成一个粗鄙的农夫,可当他见了卫朔第一眼之后就觉得此人不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