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李承训 >

第96部分

大唐李承训-第96部分

小说: 大唐李承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三人疑惑的目光,李承训知道这一下子不解释是不行了。于是语气一变指着服务员的动作道:“这位小姐第一步先是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是为洗茶。而后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称之为冲泡。向客人示敬。“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接下来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谓之曰封盖。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是为分杯。同时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这叫做玉液回壶。

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叫做分壶。以茶奉客叫奉茶。接下来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叫做闻香。接下来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在古筝的伴奏下,主泡火熏香叫做品茗。

“好优美,好有内涵的茶道啊!”张淑德听到李承训的解释,独自感叹一声。却不知道百里挑一与杜如晦则看到了更远,这茶道绝不简单,一旦出现在市面上,将会犹如刺客,炒茶一样风行于世。

茶道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活计,简直就是为了大唐的贵族们天造地设的奢饰品。这一瞬间,百里挑一看到了大把的黄金百姓,而杜如晦则看到了数不尽的关系利益网,朝着李承训而来。

一言不发,看着三个人神色变化李承训便是明白杜如晦与百里挑一看到的与想到的与张淑德绝对不一样。

这便是差距!

李承训摇了摇头,转瞬不再思考这些问题,自己这一次不过是招待好张淑德而已。于是继续说道:“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分为三种。一为克服九难。

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二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

“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

三为十三宜与七禁忌。

“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未完待续……)

第141章 与杜如晦的谈话

茶道表演让张淑德流连忘返,最后在李承训答应送他一个宴宾楼服务员之时,终于眉开眼笑了。观赏完茶道表演,几个人喝过茶之后,李承训便是吩咐服务员将宴宾楼的特色美食呈了上来。

宫保鸡丁,糖醋里脊,红烧排骨,蒜泥油麦菜外加一个青菜萝卜汤,唐朝般的四菜一汤。

李承训看着服务员上菜完毕,便是对着张淑德等人一挥手指着满桌的菜肴道:“张公公,百里,克明,来尝尝宴宾楼的手艺,请!”

“王爷先请!”

“张公公,请!”

“二位大人请!”

一番谦虚客套之后由李承训带头开始吃饭,四菜一汤,对于四个年轻力壮的人来说,也就刚刚吃饱。吃着这些虽然简单,但是却别有一般风味的美食,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情舒爽。

特别是美酒刺客相配,更是相得益彰。一番酒食过后,张淑德说出了告辞的话语。李承训在临别之前将早已经准备好的今天,装在张淑德的行礼之中,对着张淑德笑道:“张公公,本王远在楚地,对于朝中事宜多有鞭长莫及之事,凡事还清公公能够替本王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王爷放心,老奴自会帮王爷美言一二的,”张淑德转头一看李承训,杜如晦几个人道:“王爷,诸位大人,就不要远送了,告辞!”

“张公公,一路保重!”

李承训目光看着张淑德的背影走出很远之后,才收回目光对着百里挑一道:“张淑德走了。百里通知各部门继续开业。”

“是,王爷。属下这就去办!”

“嗯!”

百里挑一离去之后,城门之口便只剩下了李承训与杜如晦两个人。李承训目光一闪。看着杜如晦笑道:“克明,你我二人也有好久没有聚到一起,喝酒聊天了。今日索性有时间,不如就去霸王殿,一叙如何?”

“嗯,如此也好!”

杜如晦闻言也是一阵不语,因为这是真的。自从李承训锋芒毕露,彻底崛起与李唐内部之后,他们的关系不再是朋友。而是君臣。这样的关系无疑让的杜如晦有些压抑,因为伴君如伴虎,和君上做朋友无疑是危险的。

杜如晦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从李承训发迹开始就一直恪守本分。给了李承训与自己一个台阶,不至于到时候君臣关系闹僵。也正是这个原因,杜如晦的官越做越大。如今在李承训的麾下,作为参谋本部的副总参谋长,拥有着巨大的权力。

但是这样并不能抹杀两个人从弱小走到今天的情分,无论是李承训还是杜如晦都不能忘却。所以今日李承训开口相邀。杜如晦想也没有想的就答应了下来。

霸王殿。

李承训吩咐绿衣准备上一壶热酒,与杜如晦相对而坐。看着眼前由于长期据于高位而渐渐养成了一股子威严的杜如晦,李承训内心深处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房谋杜断!

这两个塑造贞观之治能臣,此刻一个在自己麾下担任重臣。身为参谋本部的副总参谋长杜如晦也许这一辈子都不会有可能。参与政治中来。军政分离,是李承训最根本的坚持。

日后杜如晦也许会成长为一个千古流芳的军人,而不是政治家。其实李承训也清楚杜如晦身上的才能更多的在于政治。在于治国。而房玄龄此刻却在李世民麾下充当谋士这类角色,此时此刻的杜如晦与房玄龄虽然没有如同历史上一样在一个屋檐下生存。但是他们所担任的角色,大致相同。

古之谋士。便是今日参谋!

而且古之谋士的范围更加的广阔,因为谋士可以参与政治军事两方面的事情,而参谋只是单纯的参与军队的事情,政治之事绝对不能插手。李承训今日这番变动,对于杜如晦的一生,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总之,李承训对于杜如晦是有歉意的,毕竟前世杜如晦所取得的成就很高,如今的李承训并不能有所保证。也许等到李承训能够带领着杜如晦取得比前世杜如晦所取得的成就更加辉煌之时,才会放下心中的那抹歉意。

李承训心里闪过这些思索,放下手中把玩的酒杯。提起酒壶倒满酒杯,端起酒杯对着杜如晦道:“克明,从长安到枹罕,从枹罕到帝洲。别的本王就不说了,这一辈我干了!”

说完李承训一饮而尽!

“干!”

杜如晦也没有迟疑,也没有多余的反驳,而是端起酒杯对着李承训一举便是干掉了酒。

“哈哈哈哈……”

两人对视大笑,就在这一杯酒过后两个人发现,对方还是自己当初认识的那个对方。三年过去了,没有丝毫的变化。笑过之后李承训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一脸满不在乎的杜如晦很认真的问了一句:“克明,本王让你担任参谋本部的副总参谋长,确实苦了你了!若克明不喜欢军事,本王可以下令将你与百里调换过来!”

杜如晦闻言反倒愣住了,他从李承训的目光中看到了认真。他相信只要这个时候,他开口说一个不字,李承训就会下令将自己与百里挑一调换,让自己担任政务院的院长。

到了这个时候杜如晦并没有急着表态,因为他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一旦表态会造成一系列的动荡。想到这里杜如晦的目光微微有些闪烁,就本心而言,杜如晦自然更加的喜欢政治,喜欢治国。

因为他是一个自小学习儒家长大的人,治理国家,活跃于朝堂之上,为生民请命,治国安邦才是杜如晦的毕生所愿。但是杜如晦作为陪伴李承训从无到有,一步一步过来建立国社党的老人,杜如晦对于国社党充满了感情。

作为众多事情的参与者,决策者。杜如晦自然明白这个参谋本部的权力之大,更何况现在更加的实在战乱事情。杜如晦清楚,就目前而言如果如今的国社党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话,自己就是这个国家的第一权臣!

这是李承训对他的信任!

要不然凭借李靖的军事才能,以及徐世绩对于军事上的天赋。这个参谋本部的副总参谋长绝对轮不到自己,更何况自己这里虽然挂着一个副字,但是裴矩老爷子远在千里之外,根本就没有对参谋本部指手画脚过。

所以说,参谋本部就是杜如晦最大!

想到这里杜如晦抬起头看着李承训,沉默了良久才说道:“王爷现在手下人才缺乏,属下还是继续兼任吧!”

……

李承训对于杜如晦这个答复非常的满意,因为参谋本部权力太大,必须要是自己最可靠,最忠心,而且还要有着才能。这样的选择很难,至少在李承训的麾下这些人里面目前就只有杜如晦一个人。因为杜如晦的人品是经过历史这个大妈检查过的!

“克明,既然如此那就由你继续兼任吧!”李承训重复了一遍杜如晦的话,随之目光变的凝重而严肃了起来,对着杜如晦道:“克明如今本王麾下不仅是军队缺少军管,地方上也是缺少官员!就算克明你与百里都是旷世大才,但是也无法解决这样的困境!”

“而且本王与儒家悍然决裂,人才到现在成了本王势力扩大的最严重的阻碍!本王曾在这几日私下里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思来想去,本王只想到了科举之法!”

“重开科举?”

杜如晦不愧是政治嗅觉灵敏的人,从李承训透露的信息之中便是猜到了这件事。只是杜如晦此刻的脸色绝对算不上多好,毕竟这科举之事损害世家大族的利益,而且杜如晦就是出身世家大族。

杜如晦抬起来死死的看着眼前的少年,一字一顿的道:“王爷,可是想好了?前隋帝杨广英明神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动了王朝根基,以至于反贼四起,亡了国!”

李承训心里一笑,他自然明白杜如晦心里想的是什么。今日他告诉杜如晦这些事情的主要目的便是要杜如晦不要阻拦自己,对于世家大族的阻拦,李承训并没有看到眼里。

现在可不是隋朝,如今正是乱世。而且李承训也不是杨广。李承训并不怕,也不介意杀人。世家大族那个敢阻拦自己,那便杀!前世希特勒生生的杀戮犹太人,将罗斯柴尔德家族重创。

这一世,在这人命贱如狗的乱世,李承训就不相信自己做不到杨广没有做到的事情。世家大族既然不愿意合作,李承训是一个武人,是一个粗人,那便杀,杀一个不成,那便杀两人!

“克明,你认为本王做不到?”李承训看着杜如晦轻轻的问道,随后目光变得冰冷嗜杀低声道:“克明你是了解本王的,本王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这一次本王重开科举,谁但是阻拦本王,暗中坏事,本王不会简简单单的惩罚一下了事!”

“谁敢阻拦,谁敢坏事,那便是杀!杀到世家大族俯首,杀到世家大族称臣!”李承训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霸王殿外的天空,语气冰冷的道:“五望七姓,山东士族,江南士族而已,本王不介意屠家灭族!本王不介意让他们试试是他们的脖子粗,还是本王的刀快!”(未完待续……)

第142章 重开科举

杜如晦听到李承训的话自然是一阵惊讶,暗自感慨李承训的杀心太重了。隐晦的提醒道:“王爷,重开科举,势必会引起世家大族的动荡,如今天下尚未一统,王爷实在没有必要与世家大族对着干!”

杜如晦的目光里带着凝重,他心里清楚这件事情一旦发生,将会是何等的惊天地泣鬼神。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这些世家大族在此事拥有强大的人脉关系,和实力,他们自称汉室正统。但是无论是五胡乱华期间,还是隋炀帝的措施都没有使得五望七姓的实力有过太大的削弱。

要知道当初隋朝富佳天下,经历过隋文帝杨坚的开明治理,留给杨广一个殷实的家底。可是就是这样,与五望七姓的斗争中杨广依然是输了。更别说此刻什么都没有的李承训了。

杜如晦看着神色果决没有一丝变化的李承训,他发现李承训变了。越来越像一个上位者,也越来越爱独裁了,显得更加霸道。虽然李承训本心没有改变,但是却也成功的朝着一个合格的上位者转型。

心下还是不肯放弃,他觉得李承训这样的举动太过于冒失。虽然重开科举,打压世家大族确实有利于天下的统治和安定。但是此刻李家不过是占据天下的九分之一而已。所以杜如晦担心因为李承训的出手,导致于李家失去问鼎天下的机会。

“王爷,是不是再考虑考虑?”听到杜如晦的话。李承训摇了摇头。因为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