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232部分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32部分

小说: 晚明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功,只要大长老为大明立功了,就会得到额外奖励的蒸馏酒,到时候大长老不但得到的蒸馏酒比其他的长老多,就是与大首领比较起来,也是毫不逊色。”

“那我要做些什么?”

“现在还不知道,为大明立功的方式很多,需要大长老帮助的时候,大长老不要推脱——————大长老帮助我们,我们才能帮助大长老得到更多的蒸馏酒。”吴小枝压低声音,“其他长老也会为大明立功,要是被其他长老抢去了功劳,大长老就得不到额外的蒸馏酒了。”

“好,一言为定,我一定全力帮助大明。”大长老伸出右手掌。

“一言为定。”吴小枝也伸出右手,在虎成的右手掌上重重地击打了一下。

虎成回去的时候,吴小枝送了他两坛蒸馏酒,虎成千恩万谢去了。

大首领与五大长老都一致同意归化为汉人,部落其他的人,自然没有反对的权利,洪承畴一面让史可法派出文官,一面开始归化事宜。

首先是登记人口,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要用汉名登记,再让他们记住自己的汉名发音。

洪承畴给他们赐姓赵、钱、孙、李、蒋、沈、韩、杨。

大首领父随女姓,洪承畴给他赐名李庄,五大长老也是各有其名,那个叫虎成的,取名蒋庆,其他四名长老,分别叫赵石、钱阳、孙古、杨卫。

接下来是组建家庭,这是最难的工作,布里亚特人实行的是走婚制,除大首领外,所有的人都没有固定的配偶,适龄男女如果看对眼了,晚上就住在一起,白天则回到各自的组别,从事渔猎和采集。

走婚制没有时间限制,合则聚,不合则分,短的不过一夜,长的可能达到数年。

女人一旦要生孩子,就会回到母亲的身边,孩子出生后,由女人独自照看,孩子长到会吃饭的年龄,部落会给他分出一份食物,至于孩子的父亲是谁,连女人自己都搞不清,也从来没有人试图搞清孩子的父亲是谁。

走婚制非常适合布里亚特人现在的状况,他们除了劳动工具,根本没有私产,也无法养活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由部落抚养,孩子的母亲代为照看,等到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就要随母亲采集食物了。

第324章果蔬营

进入农耕社会后,由于生产工具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私产,走婚制难以保证穷人能得到女人的垂青,所以洪承畴准备强行打破部落,组建像汉人那样一个个独立的小家庭。

组建新的家庭,必然有一套完善的律法,但布里亚特人连文字都没有,他们维持部落秩序,靠的是习惯传承,洪承畴只得按照汉人的方式,给他们制定了最简易的规则:男子十六岁以上、女子十四岁以上,必须完婚,组建新的家庭,男子十六岁以下、女子十四岁以下暂时没有完婚的,随母亲生活。

李庄原来是部落的大首领,洪承畴允许他挑选四名女子,可能是考虑到李芊芊与洪承畴的关系,李芊芊年近四十的母亲,被他第一个挑中,随后他还挑选了一名三十岁的熟女,外加两名十五六岁的美貌女子。

然后是五大长老,每人挑选了两名女子。

待他们挑选完毕,就是普通的部落男女了。

他们暂时实行一夫一妻制,按照年龄大小的顺序,由明军为他们制定配偶。

由于这是第一次组建独立的家庭,如果男女双方四人都同意,这两个家庭可以交换女人,但必须到县衙备案,以后不得反悔。

这样一共组建了五百多个家庭,由于男少女多,尚有二百三十名女人无法婚配,这些女人是最后剩下的,都是些年轻的女人,暂时交给明军管辖。

第三件事,是分配土地。

按照大明的惯例,男丁不论老幼,都分给三十亩土地,女子没有土地,她们必须依靠各自的家庭生活。

这五百户余户居民,其中一百多户生活在贝东城内,他们在城内都有房子,土地在城外最靠近城墙的地方,另外四百户,分做四个村落,散居在色格楞河东岸、乌达河南岸,距离贝东城的距离,都不超过百里。

每个村落都有一名户长,城内的户长是蒋庆,城外的四名户长,就是另外四大长老赵石、钱阳、孙古和杨卫,至于原来的大首领李庄,洪承畴准备将来让他去县衙任职。

贝东城附近开始解冻,就要进入播种期,洪承畴虽然有种子,却没有耕作的农具,只好向赤塔求援。

史可法将亨九县令马如来调到贝东,暂时接任贝东县令,另外从学校的教员中重新任命亨九县令。

马如来带着赤塔牧民匀出的三百套农具,昼夜不停赶至贝东任职。

农具不足,只好两户合用一套,轮流使用,布里亚特人,不,现在应该称他们为汉人,但他们还不会使用农具,也不通播种之术,明军士兵只好手把手教他们。

县衙对这些新归化的汉人,政策非常宽松,农闲时节他们可以自由捕鱼、狩猎和采集,这些副业都不需要纳税。

大明的律法,跟他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农业税,必须按照十五税一的标准缴纳,洪承畴不是不敢给他们减税免税,主要是这里距离北京太远,粮食运输多有不便,如果能从百姓的手中征收一些粮食,可以减轻运输的压力。

四月末的时候,春小麦、土豆、红薯、玉米都种植完毕,除了偶尔的田间管理,百姓都闲了下来,一直到秋季收割才会忙碌,这段时间,百姓继续从事他们原来的捕鱼狩猎,以填补粮食的不足。

洪承畴也是松了一口气,只要秋季获得丰收,百姓习惯了农业耕作,而且粮食产量大大高于渔猎和采集,他们就不会再留念以前的生活方式了。

对于暂时接受明军管制的那二百三十名年轻的女人,几名团长纷纷以士兵的名义,找过洪承畴。

洪承畴怎么会不明白他们的心思?但僧多粥少,他也有些蛋疼。

最后,洪承畴根据参谋们的建议,召开由参谋、团长们参加的秘密会议,专门讨论这些女人的处置方法。

“军座,这些女人暂时无法婚配,放在军营中还要浪费我们宝贵的粮食,不如让弟兄们乐乐,也算是物有所值。”

洪承畴也有这样的心思,这才默许这些女人暂时留在军营,但是,她们放在军营中,士兵们难免眼馋,要是放久了,恐怕要坏事,“你们都同意这种方案吗?”

众人都是头,洪承畴目测一遍,竟然没有一名与会者反对,惊人的意见一致,这是充分讨论的结果,既然他们都同意,那应该就是对的。

“可是,弟兄们有四千多人……”

“军座,可以限制士兵的次数。”

洪承畴微微头,这也是个办法,“刘参谋,都说你精于算计,你给计算一下,士兵每个月几次合适?”

刘参谋没有动笔,他飞快第算出答案:“军座,士兵每月一次。”

洪承畴不解:“你这个答案,是怎么算出来的?”

刘参谋的脑子果然转得飞快:“军座你看,士兵每月一次,四千多士兵,就是四千多人次,二百三十名女人,以每月三十天计算,接近六千九百人次,扣除她们月事的时间,不会少于四千次,正好吻合。”

“哈哈……”

“刘参谋,你怎么将这些女人的月事都算好了?”

……

“别闹,这是秘密军事会议。”洪承畴打断军官们的调笑,“刘参谋,这样算得太满,万一女人伤病了,怎么办?”

刘参谋抓抓自己的头发:“这个……属下倒是没考虑到,要不,让士兵们三月两次?”

“而且,这种算法,士兵们每人都一样,不利于激发士兵们为大明守土开疆的积极性。”洪承畴摇摇头,“士兵还是每月一次,不过,让这些女人,每夜接待两名士兵,这样就会空出数千次。”

“军座的意思,这空出的数千次,用于奖励士兵?”

“对,确切地说,士兵每月一次,女人每夜接待士兵不得超过两人,暂时这样决定,以后出现人数变化时,再适当调整。”

“军座,士兵人数众多,要是一窝蜂齐上,怎么办?”

洪承畴也没遇上这样的事情,他想了一会:“士兵每月发一张月票,参谋编排出一定的顺序,再根据女人的身体状况,确定士兵每天使用月票的人数,告诉士兵,月票每月只有一张,用过就没有了,必须等到下个月,才会重新发放。”

“这样最好,就不会出现冲突了。”

洪承畴补了一句:“对于有特别贡献的士兵,每月可以额外得到一张月票。”

“军座真是高,这样可以激励士兵为国立功。”

“军座,这些女人,是否需要专门的营房?”

“嗯,是要给她们腾出专门的营房,参谋部负责日常管理,平日不准外人随意进入。”

“军座,这些女人白天就关在营房中?”

白天关在营房中,有些像犯人,她们可能有抵触情绪,常年不见阳光,不利于她们的健康,再说,什么事都不做,也是浪费,“这样吧,在营房周围辟出菜地,白天让她们给士兵种菜、做饭,晚上再接待士兵。”

“军座,那她们不就是辅兵了?”

“辅兵?”洪承畴灵机一动,“她们的确像是辅兵,既然她们给士兵们种植水果蔬菜,就叫果蔬营吧!说出去也好听。”

“果蔬营?这名字好,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同意?”

“陛下那儿,我自会上疏。”洪承畴想到上次朱由检的回信,估计能同意,现在成立果蔬营,既能减轻士兵们的思乡之情,又不用士兵们花钱,还能激励士兵守土开疆的积极性。

吴小枝插了句:“说了半天,这些女人会同意吗?”

“不同意也没关系,我们会慢慢做她们的思想工作,再说,她们有得选择吗?”

“她们当中的许多人,上次不是劳过军吗?还有啥不同意的?”

“小枝说得不错。”洪承畴想起朱由检的信中,让他不要激起民变,“参谋们先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让她们意识到,为士兵服务,就是为大明立功,千万不要用强。”

果蔬营的组建,是出奇的顺利,不知道参谋们用的是什么发子,反正果蔬营的女兵,都是心甘情愿“为士兵服务,为大明立功。”

既然她们认同了大明,愿意为大明立功,大明也不能亏待她们,洪承畴多次告诫参谋们,一定要照顾好她们的身子,让军医为他们定期检查,另外,她们每天的伙食标准,与士兵一样,不能歧视,不能虐待。

贝东县算是正式成立了,但整个贝东县,现在只有两千居民,明军在此驻扎了四千士兵,实在是太浪费了。

洪承畴留下了吴小枝的那个团驻扎在贝东县,他亲率其余的三个团,继续西进。

为了将来与布里亚特人的交流和联系,他带上李芊芊和蒋庆随军出征。

西进之前那几天晚上,参谋们安排果蔬营的女兵,专门接待西征的那三个团的士兵。

吴小枝的那个团也不着急,三个团西征,并不会带上果蔬营,士兵人数减少,他们每月的月票,肯定会增加。

洪承畴在蒋庆的指引下,顺着色格楞河的方向,向西南挺近,行了不到一百五十里,遇到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

蒋庆也说不清,这是奇卡河,还是奇科伊河。

第325章又遇红毛鬼

连蒋庆都不能准确说出河流的名称,再说,这两个名字,都不像是汉人的名字,洪承畴决定,干脆给它改个汉人的名字。

洪承畴想了半天,却没个头绪,突然,他看到清澈的河面上,飘荡着一枚不知名的树叶,小船儿似的。

“清叶……青叶。”

洪承畴决定,就它了:青叶河。

青叶河两岸,有一些零星的布里亚特渔民。

蒋庆主动与他们搭话,因为是同源,语言上没有障碍,他们倒是聊得甚欢。

蒋庆回来的时候,告诉洪承畴,在青叶河中游,有一个布里亚特人部落,人数应该在千人以上。

洪承畴大喜,他沿着青叶河,行了百里之后,果然看到一个布里亚特人的寨子,这里距离贝湖的南缘,不足五十里。

蒋庆以贝东布里亚特人长老的身份,向他们介绍了洪承畴与明军,当地的布里亚特人开始并不相信,以为蒋庆是被明军胁迫的。

洪承畴释放了几名从红毛手中解救的女子,女子果然是这个部落的人,经过她们的传言,部落中的首领和长老们才有些信了。

布里亚特人发现,明军并没有限制蒋庆的自由,甚至蒋庆深入部落交接首领、长老们的时候,明军并没有派兵监视。

再经过李芊芊的沟通与谈判,这里的布里亚特人最终同意归化为汉人,他们到底是听信了蒋庆与李芊芊的话,还是被接二连三出现的红毛吓怕了,现在想求得明军的保护,洪承畴并不知道。

洪承畴要的是结果。

布里亚特人肯归化为汉人就行,洪承畴在青叶河南岸修筑城池,谓之青叶城,并且比照贝东的方法,在此设立地方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