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36部分

大唐天下-第36部分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减少些伤亡?”

石堡城易守难攻,哥舒翰攻打石堡城,伤亡惨重,死伤数万人,方才成功,这让后人很是诟病,指责李隆基好大喜功。

若是能减少伤亡,少些死伤,这是莫大的功德,作为皇帝,能考虑到这点,非常难得。

问题是,把这事交给李昌国,还真是出人意表,李昌国不由得一愣。

不过,反过来一想,李隆基如此相问,说明李昌国在他心目中相当有份量。

第二十三章钦命将军(第二更)

这事应该召集大臣们商议,怎么问李昌国呢?李昌国一愣。

李隆基却是笑眯眯的打量着李昌国,目光炯炯,一瞬不瞬。

高力士追随李隆基数十年,对李隆基的心思很是了解,他知道,李隆基这是在考验李昌国,给李昌国出的一道难题。

象李隆基这样的帝王,虽然厌政了,不再勤于政事,却是精明仍在,断不会做无用之事。他这是要考验李昌国,看看李昌国是不是真的有干才。

若是通过了这一关,李昌国以后的官途就顺畅了许多;若是通不过,那么李昌国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就会有所下降,尽管李昌国一席话让他下定决心,出兵攻打石堡城。

“这个……”

李昌国当然明白这点,他知道,若是要想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就要在李隆基心目中具有极重的份量。这是考验,也是良机,若是通过李隆基的考验,好处不需要说的,思索起来。

李隆基也没有催促,坐回宝座,打量着李昌国,颇为悠闲。

“嗯!”李昌国念头转动间,就有了主意,道:“陛下,臣有一法,或可一试。”

“哦!”

李隆基眉头一立,宛若利剑,颇有些意外。

依他想来,李昌国尽管有才,让他下定决心攻打石堡城,可是,他这问题很难很难,可以说比起登天简单不了多少。

要知道,王忠嗣竭力反对出兵石堡城,并非他不知道打下石堡城的好处,而是他害怕付出高昂的代价。若是有办法减少伤亡,不用付出高昂的代价,王忠嗣早就出兵了。

想想看,象王忠嗣这样的名将都为此事而束手,李昌国却是在转瞬间就有了主意,这是何等的惊人?

尽管李隆基一生经历过的大风大浪不在少数,见过的奇人异士多不胜数,其中更是不乏才智超卓之辈,乍闻此言,也是颇为惊奇。

王忠嗣一代名将,却是止步于石堡城前,拿石堡城没有办法,若是李昌国真有办法的话,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高力士也是难以置信,一双眼睛睁得老大,死盯着李昌国。

“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大唐可以从这上面着手。”

李昌国字斟句酌,缓缓道来。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兵法是有此说,可是,要如何做到呢?”李隆基幼读兵书,深通兵道之人,问到点子上了。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明明白白的写在兵书,只要读过读兵书的人都知道,问题是何种方法做到这点?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李隆基见事明快,果是不一般,李昌国暗中赞叹一句,接着道:“可以试试夜袭。”

“夜袭?”

李隆基眉头紧拧着,沉吟不语,半天没有说话,眼中光芒闪烁,变幻不定。

李昌国没有说话,只是等待。

高力士的眉头拧得很紧,看看李昌国,又看看李隆基。

他追随李隆基数十年,对李隆基是再了解不过的了,李昌国三言两语说得李隆基沉吟不语,这在李隆基数十年的帝王生涯中十分罕见,他再度惊讶。

“刷!”

李隆基猛的站起身,眼中精光暴射,宛若天剑破空,极是骇人,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骇人的威势,整个人如同冲天之剑。

“……”

高力士追随李隆基数十年,很少见到李隆基如此举动的时候,惊讶得下巴差点砸中脚面。

然而,让他更加诧异的还在后头,只听李隆基冲他道:“高力士,李昌国听旨:李昌国所言,不得外泄,哪怕是只言片语!”

这句话无异于把李昌国的提议列为唐朝最高机密了,这也太让人难以相信了,高力士要不是今天遇到的讶异之事太多,肯定会又是一阵好惊叹。

“呵呵!”

李隆基打量着李昌国,笑得很开心:“夜袭石堡城未必能成功,却是眼下大唐唯一可行之策!”

夜袭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可是,对于石堡城来说,未必能成功,因为石堡城的地势太特殊了。历史上,哥舒翰用夜袭的方法一举打下石堡城,实属侥天之幸,为后人诟病。

不过,存在便有道理!

哥舒翰能一举打下石堡城,夜袭能成功,那是用数万将士的尸体铺出来的。数万唐军战死石堡城前,使得吐蕃大意,以为石堡城坚不可摧,唐朝不可能打下来,哪里想得到,哥舒翰采用夜袭的战法,一举成功。

正如李隆基所说,使用夜袭未必能够成功,可是,这是唐朝眼下唯一能使用的办法了。是以,这一办法绝不能泄露,一旦泄露,吐蕃有了防范,连最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嗯!”李隆基打量着李昌国,万分欣赏,重重点头,道:“若是夜袭成功的话,大唐将会减少很多伤亡!这事,朕会好好与王忠嗣说说。”

话至此处,话锋一转,道:“传旨,召回夫蒙灵察,升高仙芝为安西都护府都护,准备与大食作战一应事宜!”

夫蒙灵察是安西都护府的都护,却是不怎么理事,安西都护府的核心人物是高仙芝。小勃律一战的胜利,高仙芝升任安西都护府的都护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李昌国一点也不意外。

“至于你么……”李隆基打量着李昌国,缓缓道:“就不必回安西都护府了,就留在长安吧。”

这话听在李昌国耳里,宛若天音仙乐,格外动听!

李昌国要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最好最好就是留在长安,然后想办法。成功的留在长安,离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又近了一步。

“怦怦!”

李昌国只觉一颗心怦怦直跳。

若是他成功的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那么,唐朝就不会衰败;唐朝不衰败,阿拉伯帝国还能蹦多久?

世界历史将因此而改变!

“你有秦琼、尉迟恭之勇,不能埋没了,就去龙武军吧!”李隆基眼中神采闪烁。

“龙武军?”

李昌国很是意外。

龙武军,那是唐朝最为精锐的军队,等闲人哪能进入,就是李昌国骁勇善战,也不一定就能入选。

“你本是校尉,所立军功够升将军了,就做亲勋翊卫羽林郎将。”李隆基正式升李昌国为将军了。

亲勋翊卫羽林郎将,正五品上,并不算大官,不过,这是李隆基钦命的将军,与众不同。

第二十四章龙武大将军(第三更)

李隆基钦命李昌国为将军,这还真是让人意外,李昌国也是一愣。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在情理中,因为李昌国与李隆基虽然只有两次见面,却是次次出乎李隆基意料。

第一次见面,两人是在曲江池游览之际,李昌国三言两语为李隆基解决了出不出兵石堡城的难题。

这次见面,大出李隆基意外,他欣赏的年轻人就是以骁勇闻名的安西都护府的骁勇校尉,他着实没有想到,很是欢喜。

不过,李隆基紧接着就给李昌国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要李昌国想办法减少攻打石堡城的伤亡。这事的难度有多高,想想王忠嗣为何拒不出兵就知道了,就是这样的难题,李昌国仍然有主意。

虽然李昌国的主意并没有太大的希望,总比没有一点希望要强。再说了,要是运用得好的话,未必就不能成功。

一连串的意外,让李隆基对李昌国的好感再增数分,不让他回安西都护府,要他去龙武军,钦命李昌国为将军也在情理中了。

“开局不错!”

李昌国很是明白,他在李隆基心目中的份量不轻了,这开局很不错,离阻止安史之乱又近了一步。

“可是,这才仅仅是开始,要阻止安史之乱还差得太远!”

同时,李昌国又是警醒自己,虽然开局不错,却是根基尚浅,地位不高,权力不大。象他这样的五品官员,在长安一抓一大把,多不胜数。

“高力士,给李昌国朝服,然后领他去见陈玄礼。”李隆基微笑着,冲李昌国挥手。

要高力士这个李隆基身边的红人领李昌国去办理这些事,这是莫大的荣耀!

“谢陛下!”李昌国谢过恩,随着高力士离去。

望着李昌国的背影,李隆基微微颔首:“这个李昌国,处处出乎朕的意料!不错!”

一出了御书房,高力士并没有急着领李昌国去领朝服,而是站定,一双眼睛睁得老大,把李昌国好一通打量,眼中光芒闪烁,好象在打量宝贝似的。

李昌国很是诧异,问道:“右监门卫将军,你这是?”

右监门卫将军是高力士的官职。

“你这人真是让人好奇。”高力士的声音很是尖细,道:“我随侍陛下数十年,就从未见过如你这般能让人意外的年轻人。走吧!”

细碎小步快赶,走在头里,领着李昌国离去。

朝左走了近一里路,来一座仓库前,这里的当值太监一见高力士这个当朝第一太监到来,忙着前来见礼。

“罢了!”高力士一挥手:“朝服,正五品上,拿来。”

太监领命,快步而去,不一会儿就拿来了朝服。

李昌国一瞧,这是浅绯色朝服,佩以银鱼袋。

按照唐朝服饰制度,三品以上官员紫袍,佩金鱼袋;四品官员深绯朝服,五品官员浅绯朝服,六品深绿,七品浅绿,佩银鱼袋;八品深青,九品浅青,佩铜鱼袋。

鱼袋用来装官员的职务身份这些文书,要随身携带,这是身份的象征。

韩愈有诗“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很好的道明鱼袋的作用。

李昌国是正五品上的品秩,离三品大员差得远,紫袍、金鱼袋离他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领了朝服,高力士又带着李昌国去见陈玄礼。

这几个太监打量着李昌国的背影,很是诧异,悄声议论起来:“这是谁呢?区区五品官,竟然要劳动高大人。”

高力士是李隆基身边的红人,极为得宠,要是他领着的人是三品二品大员的话,这些太监也不会多嘴,会认为理所应当。偏偏高力士亲自领来的人竟然是区区五品官,要他们不好奇都不成。

“陈将军是东宫旧人,随侍陛下数十年,掌管宫廷禁卫,你见着他莫要失礼。”高力士对李昌国很有好感,好心提醒一句。

“谢大人!”李昌国万未想到中伤李白的高力士竟然如此好心,提醒他。

转念一想,高力士虽给后人诟病,有人骂他是奸臣,其实高力士与奸臣二字挨不上边,称得上是宦官中的贤人了,对李隆基是忠心耿耿,在李隆基驾崩之后,思念成疾,不治而亡。

仔细想想,李白要高力士脱靴,实在是有些孟浪,人家没招你,没惹你,你脚一抬要高力士脱靴,谁受得了?

高力士一边走,一边叮嘱一些宫中忌讳,说得很仔细,很认真,看得出来,他对李昌国是真正的欣赏。

很快的,就来了龙武军驻地。龙武军是宫中禁军,其军营占地极广,方圆数里,营垒森严,气象万千,让人一见便心生敬意。

营垒前一队兵士把守营门。这些兵士个个虎背熊腰,身如铁塔,一身的骠悍气,站在那里如同一株苍松,傲然不可侵犯。

他们身背硬弓劲矢,腰悬横刀,盔明甲亮,清一色的明光铠,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就象一头头钢铁怪兽。

“好!”

李昌国是识货之人,一瞧便知这些兵士个个是好手。

龙武军是唐朝的禁军,可以说是武林高手的集中营,这里高手如云,随便拉一个出来,也是身怀绝技的骁勇之士。

“奉陛下旨意,高力士领亲勋翊卫羽林郎将李昌国前来拜见陈将军。”高力士上前一步,大声说明来意。

这里是龙武军的军营,军纪极严,就是红人如高力士,也不能随便出入。

“高大人请稍等,我等这便通禀!”领头的队正施礼而去。

李昌国打量这些龙武军,这些龙武军也在打量他,个个一脸的警惕之色。

他们都是行家,一眼便瞧出李昌国不好惹。

“咚咚!”

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只见一个白须白发的老将,身着明光铠,腰悬横刀,快步而来。

他就是陈玄礼,眼下的龙武大将军!

陈玄礼,是李隆基东宫旧臣,在李隆基还没有发迹之前就跟着李隆基了。李隆基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他出力不少。后来,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他亦出大力。

是以,李隆基对他特别信任,把龙武军交给他掌管,整个皇宫的安危都交到他手上,可以说李隆基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他。

在这之外,陈玄礼还做过一件事,那就是“马嵬事件”的谋划者之一,他起兵支持太子李享,逼迫李隆基赐死杨贵妃,斩杀杨国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