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720部分

权倾大宋-第720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琏心下理亏,面对王家的大姑子,还有名义上正牌的诰命夫人,自然是提不起胆气,只能赔笑道:“大娘子不要动怒,青君多嘴,还不给郡国夫人赔罪。”

青君是满肚子委屈,她自从跟随朱琏进宫,简直就形同姐妹,尤其是南迁之后,地位蒸蒸日上,就不要说郡国夫人了,连皇妃或两国夫人都和她客气,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里受过这等委屈。

只是朱琏说了又不能不做,不满地瞪了眼王卿苧,低下头低声道:“婢子言语冲撞,还望郡国夫人见谅。”

“当不起。”王卿苧知道对方不情愿,也不给半点脸面。

“好了,青君也是哥哥的故人,总是能说上话的,就别孩子气了。”友琴莫言推了把王卿苧,暗示她态度软点,有时候刚柔相济才是上策,太计较反而会把事情搞糟,让双方都下不了台。

朱琏也非常尴尬,她真不想和王卿苧有冲突,也拉着手道:“大娘子,我好歹也是王家的人,十二娘是你侄女,就算犯了错也不至于置之死地,给她条生路不行?”

青君看着相当的心痛,自家二姐何等的人物,竟然委曲求全,让她实在无法忍受。

第1468章公主就国

话,说的相当的悲哀,作为太皇太后竟然为了女儿,低声下气去哀求,其中固然有国法无情的缘由,也有主动把自己当成王家人的念想,王卿苧的态度,足以代表王秀,她要是坚持不松口,恐怕会立即汇集强大的士民舆论,连李纲、李光等人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天籁『小说

友琴莫言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轻声道:“娘娘不要慌乱,我家哥哥本就不当回事。”说着,又对王卿苧道:“哥哥北上时叮嘱再三,十二娘只要请封国,不可取性命。”

十二娘,友琴莫言第一次公开称呼,代表着作为王家大妇的她,承认赵柔嘉王家女儿的地位,朱琏感觉尤为欣慰,尤其是王秀的叮嘱,更让她把心放在肚子里。

王卿苧倒是稍加犹豫,转身瞪了眼友琴莫言,闷闷不乐地道:“十四娘的事情就能算了?”

“自然不能算了,得让十二娘亲自去道歉。”朱琏也是沉浸那么多年政务,自然听出王卿苧态度软化。

“明天,我就带着十四娘北上了,这里的事就不问了,随你们怎样。”王卿苧黛眉微蹙,显得有些不耐烦。

“让她晚上就去,好歹王家女儿,也应该认祖归宗。”朱琏急忙满口答应,哪里是太皇太后,简直是王家受气的媳妇,还要面对强悍的大姑子。

青君感觉很不好受,自家的姐受了那么大的委屈,还要委曲求全,太皇太后当的真是憋屈。

友琴莫言感觉气氛不对,就算朱琏是哥哥的女人,明面上也是太皇太后,是需要脸面的人,王卿苧太强势了,换成别人恐怕早就受不了了,该维系的面子还是必须的,急忙打圆场道:“好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要再斗气了,主主也不便走出玉阳宫,我看还是认了哥哥说话,一家总会有团聚的。”

王卿苧是气愤赵柔嘉不假,却也不是一味纠缠的傻瓜,自然明白要照顾朱琏面子,刚才就是给告诉朱琏,别太纵容自家小娘子了,该管束的要管束。

气出了也就出了,何况兄弟也不愿过分惩处赵柔嘉,也就缓和口气道:“我也不是不讲道理,非得要处置自家孩子,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她做得太过分了,不给点能记住的教训,恐怕会捅出更大的篓子,到时候整个家族都要付出代价。”

“大娘子说的是,我也很担忧啊!”朱琏摇了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好在王卿苧口气软了,让她更加放心。

“好了,怎样处置是他们的事情,我这个妇人也决定不了,实在不行就再给博望军的分店,拨上几万贯钱,让她去了那边过得好些。”王卿苧摇了摇头道。

朱琏幽幽叹了口气,看来赵柔嘉真的不能幸免,就国是最低底线,还要看王门势力能否保住。

待王卿苧和友琴莫言去了,青君才愤愤地道:“二姐,你太迁就她们了。”

“好了,青君,她们毕竟是王家人,我也是。”朱琏无奈地叹息,轻声道:“再说,十二娘终究是太过份,又险些害了十四娘,将心比心来看,大娘子一生未有子嗣,待十四娘于己出,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那也不能抓着不放,南海就国就够可怜了,给几万贯钱算什么,难不成让主主不回来了?”青君依旧愤愤不平,怨恨王卿苧的强势不让。

“回来当然会的,气,总得让别人出,现在还不好说结局,闯的祸事太大了,要不是顾忌太上,恐怕十二娘早就被两府拿下了,连官人也护不住。”朱琏倒是能看清形势,外朝几位执政,四位尚书坚决要求从严处置,其它重臣态度暧昧,要不是蔡易、沈默、钟离睿周旋,还有李光的放水,赵柔嘉早就会被宗人拿下,赐给一杯鸠酒。

“我还是看不惯河东郡郡国夫人,看她那气势,简直不把二姐放在眼里。”青君犹自不服地道。

“好了,这是家事,大娘子是回来的王家女儿,为家族操持钱财,自然是有资格说话的。”朱琏对王家还是认同的,主动把自己代入。

“我总觉得,主主去海外可怜,孤苦伶仃的。。。。”

还没有说完,张泉猫着身子快步进来,轻声道:“娘娘。”

“你不在官家那里,跑来做甚。”朱琏没有说话,倒是青君没好气抢白,一团火到这厮身上。

要说谁赚到了大便宜,张泉可以说是一个,赵炅登基的当天,他就被任命为福宁殿使,成为大内实际上的总管,成为代替李琮的宦官。

虽说,他跟随朱琏的权势更甚,却并非名义上的最高内侍,现在总算是如愿以偿了。就在昨天,他正任观察使,成为正四品武阶内侍,也是宦官中为数不多几位加使职的,可以说走着路都嘚瑟起来。

原来,自宋开国就,没少过宦官崭露头角,不少人以军功著称、秦翰、李宪、童贯等人,哪个不是战场上的名将,他们比历代名将丝毫不逊色,几乎都官至节度使,宣徽南院使,童贯还被封了郡王,连蔡京也要仰仗。

大宋行朝南迁,在王秀的主政下少用宦官,更不要说让宦官外出领兵了,想都不用去想。

那么多年也就是张去为寥寥数人,得到了团练使以上的使职,前两年张去为以节度观察留后致仕,他倒是真成了在任第一宦官,就差个名份了。

不过,他还是不敢得罪青君,甚至刻意地去讨好,急忙低声道:“这不是官家让来的。”

“我说好几天不来看娘娘,都说是条狗也要恋旧,这次来还是官家的吩咐。”青君嘴上非常刻薄,直接骂人连狗都不如。

张泉来时遇到王卿苧、友琴莫言,看王卿苧脸色不太对劲,再联想到赵柔嘉,对青君的反常有了六七分明白,并没有放在心里,笑眯眯地道:“尚宫不要玩笑,官家可是等着。”

“快说,官家有何事?”朱琏没心情玩笑,看来自家孙儿是坐不住了,这可不是好事啊!

第1469第1469章秦敏回归

“娘娘,两府上了奏章,请官家议处主主,官家请娘娘决断。”张泉小心谨慎地道。

“此事,怎能让后宫做主?”朱琏有些不悦,自从赵炅登基以来,她就逐渐淡出内朝,主动把权柄交到孙子手上,这件事早就有了框框,怎么还决断不了?让她有了些不满。

“太上给官家指挥,说主主并无过失,不应该受到牵连。”

“哦,太上也过问了?”朱琏感到事情复杂化,赵谌还是要保住赵柔嘉,是好是不假,却坏在最终结果,无法平息士民的怒火,只能火上浇油,这个节骨眼上还有想法,儿子真是太能折腾,又没有眼力头。

“奴臣觉得也有不妥。”张泉低声道,他是两头为难,作为宫中最有权势的宦官,看是风光无限,难处却只有自家知道,天子是有主张的,太皇太后也有打算,连太上也浑水摸鱼,实在让人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有何不妥?”朱琏奇怪地问道。

“凭什么别人都受到惩处,主主却不受制约,都是宫内的传言。”张泉最后临时加了句,抛清自己的关系,既然宫里身份最高的三位各有打算,他还是别参合了,得罪哪位都不妥当。

“官家的意思是让我保人?”朱琏瞬间了解孙子的心态,这可是两不讨好的事,搞不好要得罪外朝,把事情给她不失为明智,算是颇有政治手段。

只是,她心中却有几分感慨,赵炅在政治上不断地成熟,也预示着亲情逐渐的淡漠,也是没办大的事情,古今哪位功成名就的大帝,是儿女情长的样子?有,自然是有,但那都是不触犯底线。

“你回去就说,我知道了,让官家放心。”她叹了口气,算是接受了赵炅打算。

张泉去了,青君也冷静下来,看着朱琏道:“二姐,官家这是避嫌,岂不是要迁就外朝?”

“有些事情,还要指着我这张老脸,官家也没有办法。”朱琏无奈地笑了笑,又道:“青君,去我的懿旨,请两府诸位相公来玉阳宫,太上也过来。”

“娘娘,两府可不好说动。”青君担忧地道。

“不说,怎么知道?有官人态度在先,相信他们还是有顾忌的。”朱琏不能再等待,必须要快刀斩乱麻,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青君轻轻颔,事情越拖月不妙,快刀斩乱麻是最佳办法。

北方,开封城内,王家别院小院池塘边,王秀身穿一袭做工考究,质地精细地蜀锦白袍,鬓用一根绣着金丝地白色丝带系住,还微微湿,显然是刚沐浴不久。

却见他神色怡然,坐在池边树下的石凳上,静静的观赏水中的几对戏水的鸳鸯,嘴角上挂着一抹淡淡地笑。

秦敏侍立在五六步处,神态尤为平静,不时地偷眼观望四周,那么多年来,他还是次来到这座别院,也是第一次面见王秀,机司大臣曝光率太低。

“知道当年我赶考,应约拜会的第一位大臣,是谁?”王秀似乎没有注意秦敏,只是在自言自语道。

“士人传闻,说是蔡公相。”秦敏谨慎地低声道,关于当年王秀入仕途,还是比较好考究的,作为如同恒星般闪耀的宰相,想低调都不行。

“都是过眼烟云啊!”王秀轻轻地叹息,人掌握可以决定几乎一切的权力太久,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反倒是会生出无限的烦闷。

想放手,不在充满危机的道路上,却无法真正做到,每一位掌握大权者,都维系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不是你想退出就退出的。此时的他总算明了,历代当权者内心深处的彷徨与无奈,不甘心放弃以至于无法放弃。

历史,是后人根据时代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工而成的,所谓的历史学家,他们根本不可能接触,被盖棺定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不敢去堂而皇之的去分析,只能根据当权者的需要,去书写让后世知道的一切。

或许,还有不甘心者,以春秋笔法留下线索,让后人自己去探索真相。

江宁的那场谋乱,不知后世会怎样评价,他不想毁灭任何不利的证据,只想把真情原原本本留下,让后人去评说。

他并不十分在意正反角色,民族需要英雄,也需要反面人物,没有阴哪有阳?至于他是正是反,就让别人去议论算了,武后还有无字碑任人说。

“难道,这些人不明白,非得要计价到骨头里。”王秀很不满,脸色尽是讥讽。

秦敏不时地偷看王秀,他很少见先生情绪激动,不有暗自有所思,江宁的事他已经听说了。

“慎之,清瘦了许多。”王秀似乎回过神来,脸上挂着温和地笑,转身看了眼秦敏,目光也是柔和的。

秦敏进来没有通报,见王秀在池边静思,没有敢打扰,静静地站在身后,闻言立即行弟子礼,道:“见过先生。”

“要保重身子才行,你们太苦了!”王秀眼中尽是嘉许色彩,语气也尤为温和。

秦敏眼眶一酸,泪水差点就流了下来,这么多年来,他处身四面危机地方,有多少同袍尽殉国,忠魂永留他乡,自己又多少次,几乎是九死一生,也未曾让他掉过一滴眼泪。

曾几何时,他自负地认为自己,是在血与阴谋的考验中,从容趟过来的男人,比战场上拼杀要凶险万分,感情早就麻木了,已经不知泪为何物?就这句平淡的关心话,让他像个受尽委屈的孩子,忍不住就要哭了出来。

“为国尽忠是本份,却要说先生才是高士。”他声音哽咽地道。

“好了,感慨而已,看来你是有惊无险了。”王秀摇了摇头,把话题给转了过来。

秦敏的转变也很快,立即稳住心神,沉声道:“只是些许小麻烦,高五叔让我代他向先生问候,大好人头等先生去取,还请先生试试他的利剑。”

王秀默默地点了点头,没说什么,笑容却几分安慰和更多的凄凉。

第1470章策动内乱

秦敏心下感叹,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