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534部分

权倾大宋-第534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平、并东路、中路各大行营都参军在座,连王宣也过来了。

“现在,生羌兵马分成两部,内军由察哥掌控,防卫兴州,外军是叛臣任得敬,大约在十三四万左右。。。。。虏人在甘州不断事端,冲突已经不可避免,我军已经建立稳固的支撑防线,以地斤泽、省嵬城为据点,夏州、盐州为二线,完全能防御虏人。”张昪以娴熟的口吻,介绍着军情。

“当下,生羌狗急跳墙,正在向天武军方向运动,意图非常明显,就是重新建立各军州,背靠贺兰山与我军形成对持,赢得时间。。。。。。”

曲端在贯彻自己的战略部署,当然是适当修改王秀战略,针对时下局势,做最后一击的动员。他的确不敢违逆王秀意愿,尽管那位宰相在千里之外,官塘上的措辞非常客气,却是亲笔正楷写,隐隐流出不容置疑地口吻。

他是桀骜不驯不假,是有自己的战略主张更不假,对待文官有深深地戒备。

不过,王秀如一座大山树在他眼前,让他有种高山昂止的眩晕。放在开战前,他还有某种优越感,仗达到这个份上,完全都在王秀的战争指导下,王秀的断言没有半点落空,联想到人家文人率军,被世人称为生平未尝一败,他又有种无力感,让他完全自傲不起来,连武官也不敢自夸。

让他尤为惊叹的是,作为西侍军大帅,他知道拉拢乞颜、克烈的战略,官塘中明确指出,一旦草原部族敢越过省嵬城,大军要给予迎头痛击,无论是克烈人还是蔑儿乞人,决不能有丝毫手软。

这种魄力让他深感不如,为何?他作为能节制十万大军的将领,深知草原对北伐的重要性,王秀既然敢做出打的决定,那就意味着有把握玩弄草原于鼓掌,露着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

最让他叹服的是,对女真人的掌控,把西北战场和河西分开,判定撒离喝不敢越过省嵬城,肯定会在河西试探,有可能引大规模战事,要求他一定要控制战事蔓延,决不能让河西冲突,演化为南北大规模战争。

就在昨天,他刚刚给开封去官塘,禀报凉州的危机,还没有一个时辰,开封的官塘就到了,人家早就了然于胸,这份顾盼天下的眼光,实在让他为之汗颜。

高平对源自王秀战略不以为意,他已经建立不朽功勋,西北行营一路担当主力,无论是攻城拔寨,还是掩护侧翼,那都是可圈可点,还在防御中打出了反击。

如今,王德暂由他节制,那不是一般地意义,隐隐有让他取兴庆的意思,怎能不让他大喜过望,眼看着拥有进入兴庆的功勋,殿帅唾手可得。

不过,下面的话让他脸色遽然变化,却听张昪又道:“必须要快打垮任得敬,我们就以天武军为饵,高太尉负责此战,务必全歼任得敬。”

高平的得色逐渐消退,有点不对劲啊!让他和夏军最后主力拼命,吴玠干什么?石包寨的失守,顺走不过是熟透的桃子,两大行营完全可以看他拼命,轻易兵兴庆,欺负人不是?

这不是玩笑,从位置上看,他的部队在东北部,似乎为吴玠遮挡静州、永州、怀州之地,让这厮沿贺兰山北上,他立即高声道:“我和吴太尉南北夹攻,可灭任得敬。”

曲端蹙眉看向高平,嘴角一阵抽缩,脸色变的尤为古怪。

高平见曲端脸色古怪,似乎察觉他的用意,不由地老脸微赫,南北夹击说的好听,按照两军位置来说,那就是让吴玠拖住任得敬,他来攻取兴庆。

hp:。。

第1063第1063章禁军的矛盾

这绝不是说说,要真的实施南北夹击,就算让吴玠担负进攻兴庆,也为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两人换个官职。。。

几万甚至十万人征战,可不是像那些上写的,一声令下十万大军齐转头,几万人十几万人,一蜂窝地冲上去厮杀,那也太玄幻色彩了。

现实中,你要真的那么干,敌人还没打败,自己倒是先垮了。

只要战略位置定下来,大军是很难转变战略任务的,只能派出混编部队,或是马军执行机动军令。

当年的望都之战,宋军的定州行营方阵,让契丹人难以下口,每次进攻都被击败。

可惜整个军阵难以移动,宋将王继忠阵势偏东,率千余人出阵接应粮道,被契丹人截断退路,大将王、桑赞不是不愿去救援,而是整个军阵一体,无法实施大规模调动。

王继忠也明白其中道理,只能想白城方向突围,最终却全军战没,自己被契丹人俘虏,这就说明战场随意不得,你要是跟不上整个战略,只能当成弃子被抛弃。

西北行营的位置,不仅能给吴玠遮挡夏军主力,还能利用夏军拖住吴玠,就看曲端采取怎样的策略了,全在摆兵布阵间,没有什么轻兵袭击,完全是堂堂正战,舍弃大局成全局部,只要不是傻瓜都不会同意。

在场有几个是傻瓜,大家只要看样沙盘,都明白高平的打算,第七行营都参军大为恼怒,沉声道:“我部正在进攻顺州,不可能全军参战,还是有太尉率军大显神威。”

王宣也很不高兴,厌恶地看了眼高平,并没有说话,压不认为高平能成功,这是西侍军主导的战争,功劳也是西侍军占大头,让你们殿前司分一杯羹,就算是给面子了,就算你是天子卫率,那又能怎样?人家的荣光岂能让你占了。

曲端咳了声,沉声道:“各位,现在是对生羌最后一战,也是最关键一战,我们要在河西酿成巨变前,完成对兴庆的占领,绝不能有任何的纰漏。”

最后一句说的杀气腾腾,没有半点质疑,这也是间接转达王秀的意思,作战方案早就定下了,就在开封的官塘内,只是他给具体化,不要妄图改变大策。

王宗尹接过曲端的话,用软鞭指着沙盘,朗声道:“现在,虏人在河西挑起事端,明显是等不及,我军要尽快歼灭生羌主力,拿下兴庆。西侍军都参拟定战图,西北行营节制北侍军宣武、宣毅军负责决战任得敬,第七、第八行营拿下顺州,沿贺兰山东麓北上,第六行营选编一部南下,形成南北夹击事态,务必一举解决。”

息玉利理、嵬立啰二人,作为大将跟随曲端,也参加了军事会议,面对宋军严密合围兴庆,重兵打压的态势,不能不心生感叹。

他们能参加军事会议,是曲端对他们的拉拢,同样也是一种震慑,在嵬名家即将覆灭之际,看看大宋行朝的绝对实力碾压,让他们死心塌地效力。

毕竟,他们身为大族长,对党项人有很大影响力,手上的部队被选拔精锐编入各军,却仍然掌握一定力量,尤其是各自部族的力量,只是能否安稳统治的基础。

几位都参军冷眼旁观,第七行营都参军是喜形于色,高平却脸色青,狠狠地瞪了眼曲端。

曲端却置若网闻,他和高平关系不错不假,却不能代表一切,这是西侍军主导的战争,收尾攻入兴庆的荣耀,自然要西侍军承担,连解潜也没那运气,就不要说高平了。

殿前司已经有了显赫的战功,高平能得到的够多了,他不可能把最后的荣耀也让出去,那就不是他曲端了。

高平目光落在王宗尹脸上,尖声道:“我军距离兴庆最近,待任得敬大军被吸引到石包寨,由吴太尉大军拖住,由我神卫军直抵兴庆城外,或是直驱高台寺城,必然让任得敬惊慌失措,太尉可随后掩杀,毕其功于一役。”

“至于兴庆的那些生羌,都是秋后的蚂蚱,只要把他十万大军歼灭,大事可定。诸位要是不放心,我用神卫军就可成大事,绝不用那些生羌残兵。”

他和曲端相互欣赏,或许可以说是缘分,却不代表认同曲端策略,对于心高气傲得他来说,殿前司凌驾西侍军之上,必定争取西北之战最后的荣耀,不然岂能叫天子卫率。

他也是一肚子邪火,有感曲端的鼠两端,为此当着息玉利理、嵬立啰的面,公然说出生羌,丝毫不在意他们的感受,让在场众人脸色很不好看。

不可否认,无论是战争前期,还是打到现在,西北羌蕃人挥了巨大作用。西侍军相当部分将校是番人,军中吏士羌蕃人占了三成,尤其息玉利理、萧合达还有嵬立啰,他们带来了三万余精锐,补充了高强度战斗的损失,让陕西路缓解了极大的压力。

曲端也同样看不上羌蕃人,却对他们委以重用,至少做到表面上的尊重,让这些人死心塌地为朝廷力,高平的话很不地道,让他心下暗自恼火,肚子里骂高平不识抬举。

“殿前司靠近兴庆不假,但要承担遮挡任得敬主力重任,一旦神卫军北上,整个行营将一分为二,不利于节制。”张昪不悦地瞥了眼高平,王宗尹资历不如高平,曲端不能随便定论,只有他最合适反驳,作为西侍军都参军的他,也是德高望重,话语权很重。

“殿前司六军乃天下精兵,一军足以担负重任,由天子卫率俘获嵬名家主,理所应当。”高平也是裸上阵,都是为了最后的荣耀。

“兴庆,在西侍军区域,朝廷设立三大侍军司本意,难道高太尉还要去南海,冲入詹卑城拿了三佛齐国主?”张昪是反唇相讥,讽刺高平伸的太长了,争功都成不要脸了,完全不顾新军制侍军司设立本意,往重里说是蓄意破坏军制,直接对高平扣帽子。

hp:。。

第1064第1064章王秀的怒

其实,这也暴露出军中弊端,新军制并没有完全消除地域的敌视。。。作为天子卫率的殿前司,依然看不上各大方向禁军,从仁宗时代就开始了,殿前司、河东、河北、陕西禁军相互不对付,最初是几大系统相互看不上眼,现在依旧存在。

开国之初,殿前司精兵甲天下,自然是傲视群雄,随着对抗契丹人,河北禁军锐兵林立,当然成为老大,看不起作为配角的河东禁军,负责支援的殿前司,西军那就是土包子。

南北议和的开始,党项人的反叛,西军异军突起,成为大宋最有战斗力的禁军,自然看不上连盗匪也打不过的河北禁军,还有沦为杂耍的殿前司各部。

新军制实际是战区负责制,殿前司是天子卫率,作为三大侍军司的蓄水池存在,在对金主要战场上,北侍军成了主角,数场对金军大的战役,几乎都是北侍军领衔主演,连西侍军也打了场洛阳纸张,殿前司却多是配角角色,自然而然地引起殿前司大帅们的嫉恨。

也没办法,就算殿前司想争功劳,那也得看看是谁节制大军,几次大战都是王秀实际领兵,给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找王秀的麻烦。

再说,北侍军高层将帅,多出身河东、河北,甚至有老西军,他们同样看不起殿前司,认为这群老爷兵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不是七十八将为班底,重组殿前司,恐怕外军大将压根就看不起殿前司这群贼厮鸟。

枢密院都参军司的设立,让枢密都参军和殿前都指挥同,地位上高了半级,这又了新的矛盾。

反正,西、北侍军也相互看不上,上次西侍军和北侍军联合反攻河东,却因北侍军轻敌冒进,被打的大败,导致西侍军无功而返,让西侍军大将看不上北侍军。

北侍军身处抗金第一线,自诩抵抗虏人第一梯队,西侍军不过是和土包子作战,捡了便宜而已。

但是,他们却还能融洽点,毕竟都是在前线,大家需要相互支援,脸面上要维系一二,才让王德建功,要不是曲端看好高平,恐怕西北行营要被玩废了。

王宣在看热闹,分明是体察其中味道,看看刚愎的曲端,高傲地高平要怎样地对撞。

他不喜欢高平,也不喜欢曲端,甚至对西侍军抱有极大成见,高平就不用了,西北行营的战绩,多是封元的功劳。

西侍军让他气愤的是,曲端的专断,让西侍军都参军司暮气沉沉,王宗尹是帮凶,张昇虽有所作为,却站在西侍军位置上考虑战略,不太抵触曲端,完全不让枢参行军参军说话,战略全都出自曲端,都参军司形同虚设。

这就违背了参军制度的本意,打击了行军参军的自信。放在枢密都参军司中简直不可想象,就算名将云集的北侍军,行军参军的意见,对决策也是很有影响的。

行军参军的角色极为特殊,按照王秀的设想,那就是作战参谋,一旦成为枢参行军参军,就相当于成为全面培养的将校,只要不出现大的变故,会专任辎重官、小学校高等教习,成为旅镇甚至军主,应该不成问题,也就是作战部队的后备军官团。

曲端意味深长地看了眼高平,他明白亲自出马的时候了张昇、王宗尹不一定拿得下高平,人家开口天子,闭口天子,本身就占据上风,让你怎么开口反驳?

开封

王渊对岳飞非常不满,正担忧王秀恼怒岳飞,牵连到他的时候,却见王秀撇撇嘴,平静地道:“畏惧虏人?误国,说的很好,很精妙。”

岳飞有点后悔口无遮拦,却覆水难收,只能本着脸不言不语,反正道不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