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86部分

权倾大宋-第486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两天的干粮饮水,这厮非常沉重的负担。

军阵战,并不是当天摆上就能打仗的,你可以不断筑垒对抗,一旦在平原上摆起军阵,吃喝拉撒不能光靠伙头兵,自己也得携带粮米干肉。

“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家的孩子?”朱琏细细打量少女,口吻变的异常温和,再次问起了少女名讳。

“回太后话,奴家姓周单名箐字,从商水就跟随太后在梅花山小学校。”女学生怯生生地回道,说着就垂下眼睑。

“好啊!箐箐,很好,好生缝制这件衣衫,一切用度给你林大姐说,让她知会内侍省的张泉,无论是钱还是人样子,都让他们全力帮助你。”朱琏笑眯眯地道。

旁人都惊讶不已,各色眼光齐聚周箐身上,一件平淡无奇地衣物,并没有奇特之处,竟能得到皇太后的关注,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还要红遍江宁的张泉帮衬,那就是成为帮闲,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看朱琏的态度,恐怕周箐要受了,不能不让人嫉妒万分。

周箐也是惊愕万分,一张俏脸别的通红,不住摆弄衣带,不知如何回应。

朱琏淡然一笑,继续道:“好了,说了半天你们也嫌刮噪,就说到这里吧!你们安心学业,要知道女子亦可扬名,莫要辜负了大好年华。”

在众多女学生复杂又兴奋的目光中,朱琏又温声鼓励几句后才走。

到了副山长公厅坐下,朱琏笑眯眯地道:“今个,真是不虚此行,光是看到周箐缝制行具,就让人满心欣慰。”

李清照很谦虚地稍躬身子,平静地道:“孩子们多半勤奋,也是她们自己的造化。”

“居士说的是,听我家哥哥唠叨过装具,我们妇道人家不太懂,看哥哥的那份重视,又有那女学生解释,我也算是明白了。”友琴莫言笑眯眯地道,心里已经打算好了,给予院资助,把禁军的这份活计接下来。

“看来还是相公说的对,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啊!”朱琏叹了口气,目光转向李清照,淡淡地道:“想必,居士早就知道留都的风传?”

李清照心中不觉沉重,默默地颔,连友琴莫言的脸色也不好看,毕竟牵扯到王秀,她也是知道点内幕的。

“这事本不是大事,官塘中也说压下去了,关键是如何处置三个毛头小子,这才是麻烦事,一点也不让人消停。”朱琏一阵叹息道。

李清照稍作沉吟状,她作为教育人的女讲学,也不好评论朝廷事。再说,按照她的本心,还是想要法外开恩的,毕竟是三个年轻人,又不是谋逆大罪,一腔热血而已。

友琴莫言跟王秀日久,作为郡国夫人,多少明白朝野那点勾当。不要说三位年轻人身份敏感,单是牵扯到战和的大策,如同千根线、万缕丝,理不顺、梳不开的破局,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搞不好真是两头得罪,讨不了半点好处。

朱琏见李清照沉默不语,自然明白怎么回事,淡然道:“北侍军都虞侯司承办,却未能作出最终决断。”

下面的话没有说,其实也很好理解,朝野上下错综复杂的关系,三位将校本应按律办理,以免引起战争,却引起了朝野大辩论。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王秀的名望能最终盖棺定论,连李纲也不行,但王秀始终没有表态,依然是对外界舆论不闻不理。

王秀到底是怎样想的?她没有得到信,也不大能拿得准,很难把握王秀真正的心态。

友琴莫言心中嘀咕,嘴上却说道:“娘娘,自然有两府处置,这又不是军国重事。”说到这里,忽然意识到,这件事不算军国重事,什么事算呢?急忙改口道:“自然有都虞侯承办,家国自有律法。”

“算了,不说这些了,想想就烦心。”朱琏也没有兴趣,索性不去想了,一切到最后有王秀为主心骨。

“是啊!不如再去看看别的堂斋,或许还会有惊喜出现。”友琴莫言顺势岔开话题,不愿在此事上煞了风景。

本来自hp:。。

第958第958章张启元的杀招

却说,张启元风尘仆仆赶到了军前,刚刚见到兀术,就迫不急耐地道:“郎君,为何大军不进?”

兀术笑咪咪地起身迎接,显得尤为地热情,非常客气地道:“子初成功让南朝入瓮,可是大功一件啊!”

张启元很无奈地看了眼兀术,叹了口气道:“郎君,夏国主被在下说动,提前介入了陕西,正是大金对南朝打击的绝好时机,郎君一旦出动,王大郎将黯然收场,大好时机不容浪费啊!”

“他们的北侍军很完整,锐卒如林,我们很难打下来。天籁小说。。”兀术也很无奈,北侍军严阵以待,要真的开打,对女真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他就算有心也不能不权衡。

他和张启元不同,需要从女真人最高利益考虑,万一把大宋行朝惹急了,真的爆沿河大战,恐怕金军主力会陷入泥潭,不能对西北战事进行影响。

“郎君失算了,王大郎是要一鼓作气,灭亡党项人,取得凉州的战马。郎君坐山观虎斗,不如直接接入,让他动弹不得。”张启元在临行前,就和兀术商议了,要趁着大宋动战争最关键时刻,让他们折戟沉沙,此正是大好时机。

“恐怕还不到时候,我们正关注张通古被刺伤。”兀术的心思变了,他必须从全局考虑。

张启元是人才不假,军事上却和他无法相比,金军主力决不能用在沿河五路。

“什么,张大人被刺伤?大好机会啊!”张启元瞪大眼睛,顿时抓住了一根稻草,恨不得立即进攻。

兀术何尝不知道是机会,可他仍然有忌惮,本就是讹诈点好处来的,要真开战真要人命。

“郎君,可以不在沿河开战,仍然达到效果。”张启元目光闪缩,脸色却非常狠厉。

他也看出兀术的不愿,只能压下心中的恨意,临时改变自己的计划,生死一遭,有些事也能看得明白。

兀术眉头微挑,他也是经验丰富的将领,稍加琢磨就明白,玩味地道:“你是想直接援助党项?”

“不错,在下也认为郎君南下,与其直接进攻三京,不如给党项实惠,嵬名仁孝继承王位,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恐怕他挡不住南朝的进攻,毕竟王大郎准备了十年。”

张启元撇撇嘴,沉声道:“郎君无需多少大军,只要在河东大河东岸驻扎三万人,一支兵马出天德军,南朝西侍军必然受挫,王大郎必然俯。”

兀术做了个请字,自己想回到座位上坐下沉思,张启元并不在意,也做到了一旁静静等候。

诚然,张启元对大宋行朝相当了解,甚至接触过西北作战的兵棋推演,他又对夏有过情报研判和实地接触,直接出兵的方式,不算是新鲜,甚至很多金大臣都设想过。

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大宋能灭亡夏,只需要坐山观虎斗,两边讹诈好处,却没想过阻止宋军的西进。

李乾顺的突然挂掉,夏政权内部不稳,宋军战术得当,新兵种的出现,让夏军连战连败,似乎真的顶不住了。

兀术不由地打了个冷战,张启元说的有道理啊!夏内部不稳,宋军强悍,真的要另作打算才行,两边消弱、相互讹诈的策略,似乎有点行不通了。

如果,在坐视不理的话,待宋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再想搬回来就难了!夏有着存在的理由,决不能被宋吞并。

他不敢想象,大宋行朝得到整个定难和河西,那会是怎样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一支强大的马军必将横空出世,他不敢再想女真人的命运,王秀就是个笑面虎。

“郎君,军情紧急,时不我待啊!”张启元淡淡地道,既然改变了主张,那就雷厉风行,他从来不是磨叽的人。

就在张启元力图改变策略,对王秀战略截胡时,杭州玉泉山院,生了一场辩论,王门子弟分歧日深。

辩论堂内是唇枪舌剑,刘仁凤神色淡然,洪真也是面带微笑,两大山长泾渭分明。

原来,洪真带着中山院学生团,来杭州进行访学,两大院的学子,进行了一场施政国策的大辩论,生了次面对面的碰撞。

一身青衣便服的费苏进来,能坐的地方,早就挤满了学生,还有杭州的士人,甚至连过道上挤满了人。辩论台上,双方各五名学生,唾液横飞,正在激烈地辩论。

辩论的题目他是知道的,当今边事与三位将校处置。

正方,是以行事孟浪,却法外有情;反方,是以法不同情,当明正典刑。

他对学生辩论不感兴趣,以他的见解很简单,三个贼厮鸟破坏山长大策,引对朝廷战略的危机,决不能轻饶,就算有王门子弟也不行,那厮更应该严惩。

“解斋可来了,咱们出去说话。”

正在想着,张陵、赵非从人群中挤了过来,那是满头大汗啊!尤其是胖墩张陵,不是一般地痛苦。

“鸿阜兄好不容易来了,自然要清静一下。”费苏呵呵一笑,明显到了辩论尾声,再不出来就全场了。

三人出来到了花谢旁,赵非笑咪咪地道:“我就说人山人海,鸿阜好不容易跟洪山长回来,来听哪门子辩论,早该回研究院,给火器课的学生讲解黄药,也比呱噪强。”

费苏瞥了眼张陵,笑咪咪地道:“你和四郎这一去行在,研究院又去了老谷子,就剩下长德挑大梁,真的很不容易啊!黄药进展度太慢了,我都为你们焦急。”

张陵抹了把胖脸,无奈地道:“钟山初创,又是先生寄予厚望所在,实在是分不开身。倒是谷子这厮远渡重洋,在海外大展手脚,让人羡慕不已。”

“黄药干系重大,不能不加快度,至于老谷子也不是去逍遥的,那是去鬼门关向淌个来回。”费苏一直希望黄药稳定,能大量装备部队,尤其是海船战舰,可惜一直没有太大进展,着实让人郁闷不已。

赵非看着费苏,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

本来自hp:。。

第959第959章王门子弟的想法

“哎,解斋执掌两浙路通商,自然是事务繁忙。”张陵绝没有别的意思,纯粹站在费苏角度考虑也是一番好意。

“还是鸿阜明白事理。”费苏心中得意,年不过而立,就加官同权海事司事,朝廷中又有消息传来,沈默有卸任海事司的打算,王秀有大用他的意图。

他是有野心的人,知海事司是什么概念?那可是由重臣兼任的职事,沈默就是户部侍郎。纵然他资质不够,也能受到王秀的重视,做出令人满意的成绩,相信太府寺卿唾手可得,就算无法追寻王秀的路,也能按着沈默的路通向两府。

正在说话时,一位蓝袍人疾步走来。

赵非眼尖,扯着嗓子喊道:“直翁兄来晚了,正方丢盔卸甲,已经无力回天。”

来者正是史浩,他出院办了点事,就匆匆回来观看,不想赵非一句话让他失望万分,还是错过了精彩。怀着失落的心情见礼,苦笑道:“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彩头!”

费苏在一旁笑道:“士子辩论并无新意,直翁兄不必执着?不如关注民生来的实在。”

史浩不置可否地一笑,费苏显得非常异类,玉泉山院比比皆是,又不是那么突兀,他早就见怪不怪了。

“既然胜负即将揭晓,三哥他们也要出来了,等等吧!”张陵淡淡地道,他和史浩并无交集,谈不上感官好坏。

“胜负已定?就算是丢盔卸甲,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不到最后谁又能说?”史浩有几分惊讶,却不认为结束,学问辩论只能是不断推陈出新。

“明正典章者无往不利,法岂能有情?”费苏淡淡地道,语气颇有几分不悦。

史浩无话可说,费苏说的是公理,他和院中宿儒讨论过,只是相当多的人认为,三位将校触犯军法,却其心可嘉、其情可闵,当从轻处置以免伤了人心,他也认为不应重处。

让他感兴趣的是,更多的人要求重处,绝不能法外开恩,坏了朝廷制度,杭州乃至玉泉山风气使然,做出的论断反而和行在相反,不能不让他探究。

“不过辩论事理而已,口才上佳者或可力挽狂澜,并非事理谁对谁错!”赵非眼看史浩的寂落,立即出言圆场。

史浩对他报以感激地微笑,温声说道:“说的是,辩论多是口才,是非论断自有丹青史册!”

“那可不是散场了,三哥和洪山长出来了。”赵非指着辩论堂笑呵呵地道。

果然,辩论堂大厅正门开了,刘仁凤、洪真和各位讲学出来,学生们井然有序跟在后面。这也是院的规矩,作为学生自然不能和师长并肩,最少要落后半步。

刘仁凤显然看到费苏、张陵他们,他和洪真及尹焞、李侗等人招呼一下,径直向他们走来,笑道:“直翁兄姗姗来迟啊!哦,解斋怎么今个有空?”

费苏面带微笑,拱手回礼道:“小弟见过三哥,我是俗务在身,比不得三哥教育人,一代大儒风范。”

史浩对刘仁凤还礼,对他们含沙射影的抨击,倒是非常感兴趣,王门子弟间的分歧越来越大。

不过,这些矛盾都是能辩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