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73部分

权倾大宋-第473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绯衣半袖的武将,在两名绯衣飞鹰月牙背心骑士跟随下,在大门前的牌坊下了马。

“来者何人。。哦,还请止步。”一名门子快步下了台阶走来,脸色却变了一变,加快了脚步,口气也变的恭敬。

作为军方高级衙门的门卫,眼力头绝对要活,对禁军的高等将校,各部的图徽一定要熟悉,不然要出大乱子的。

禁军军衣尚绯红,区别军号都是从背心分辨,新军制重新制定了各军的图案,但有传承的老军号图徽未变,只是增添了新军的图徽。

眼前这位年过三旬的将校,分明是从六品高等将校,看随身卫士的背心图徽,那更是黑鹰展翅贯日月,这是枢密院都参军司的武官,娇子中的娇子,可不是寻常吏士能得罪的。

前不久,枢密院都参军司的王宣,还敢和曲太尉公然顶撞,怎么又来了位枢参的大爷啊

“有劳禀报曲太尉,枢参驻殿前司西北行营副都参军封元封太尉求见。”说着话,一名卫士递上了官牒。

“原来是封太尉,还请太尉稍后,小人立即禀告。”门子吓了一跳,果然是枢密院都参军司的人,来头还不小,竟然是大名鼎鼎地封元,枢参权试知辎重动员司事,虽说专任行营副都参军,人家的底子却在那放着,王相公的门人啊

再说,参军、虞候系统有相对独行,官文或自称都是驻某部,说明他们的任命,并不是大帅或军主决定的。

来者,正是封元。高平作为殿前司副都参军,兼差西北行营都统制,压根就不鸟西侍军,跨马加鞭抵达陕西,根本就不进长安城,直接向天武军驻地而去,由他来拜见曲端。

要知道曲端和王宣闹了一出子,又被天武军拒了面子,消息灵通点的人都知道,曲端还是要脸面的大帅。

这个时候,枢参和殿前司的人,曲端的脸色会如何这不是找没趣嘛不给你个下马威,就算是走大运了,但他还是来了,毫不在意高平别有用心的笑容。

正在封元耐心等待时,曲端正在和郭琰商议事情,听门子的禀报,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封子玄,王文实的门下爱将,高子衡应该到了。”郭琰颇有意味地看了眼曲端,常理来说,封元到了那高平自然也会到,怎么递来的官牒名帖是封元,却没有见高平,实在让人玩味。

第929第929章封元和曲端

曲端本身对枢参行军参军印象不好,又被殿前司大将气的七荤八素,封元来的就不是时候,再加上不见高平踪迹,这场戏是很很有看头的。。

显然,是高平直接赶赴军中,压根不鸟他这位大帅,曲端更是火冒三丈,不悦地道:“人家是枢参知辎重动员,又派驻行营都参使副,军情委实繁忙,还是直接去大寨妥当。”

郭琰嘴角一抽,这不是直接打脸吗但这话说出来倒也罢了,你要真把封元赶走了,那你曲端明显不太聪明,你要是对待高平那还好说,封元背后可是王相公啊

多年来,一直低调的王相公,从幕后走向前台,一反常态地高调行事。一般士民或许不明白,他们这些路一级的实权节臣,有着直学士或侍制馆职的大臣,可是感觉到王秀的能量,他绝不敢触晦气。

不过,他就在西侍军行辕,要被王秀知道了,恐怕会被嫉恨,轻声道:“太尉,封元是枢参大将,不见一面,总归留人口实。”

曲端饶是俊杰之士,心高气傲不假,纵然在西侍军一言九鼎,考虑事情却还不算太偏激,听郭琰的言外之意,知道封元身份比较特殊。

不要说是朝廷重点培养将校,便是对方身后的势力,也能让人不能不斟酌三分,终究是点了点头,慢悠悠地道:“好了,有请参军。”

封元昂阔步大步走了进来,拱手道:“末将见过太尉,哦,这位大人是。”

“这位,嗯,是永兴军路经略制置使郭大人。”曲端淡淡地道,平静地不能再平静。

“末将见过郭大人。”封元不敢托大,就算他有进士出身,却不能在文官面前失礼。

郭琰点了点头,并没有回话,封元身份比较特殊,却还是后辈子弟,不足让他屈身迁就。

“子玄一路辛苦,不知此来何事”曲端淡淡地问道。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行营副都参军来行辕能有何事封元心里暗骂一声,脸色却平静如斯,从容道:“高太尉怕军务紧急,未能进城拜见太尉,特遣在下聆听太尉军令。”

郭琰暗暗颔,封元应对得体,恐怕曲端不好飙了,就算找借口奚落,也没了机会,王文实门下的确不凡。

曲端脸色不太好看,沉声道:“天武军并无战事,高子衡也太心急了,把殿前司当成家事。”

当着封元的面说高平,看是很孟浪,完全不像大将所谓,但郭琰却暗自称道,曲端是脾气不假,但这话说的非常高明,直接利用殿前司和枢参的矛盾。

封元是担任过金枪班指挥使,但他出身却是京东禁军,最终进入枢参,说的坦白点,殿前司不过他的过场,没有任何鸟关系。如果,非得要牵扯上关系,那就是七十八将组成捧日、龙卫、拱圣三军的班底。

面对曲端的别样味道,封元眉头一挑,淡淡地道:“殿前司大军初到陕西,难免有水土不服,吏士也军心浮动,高太尉跨马加鞭,就是为了给太尉分忧。”

曲端脸色稍微好看了点,郭琰也暗道这厮倒也有几分聪明,不仅圆过了一场矛盾,还顺便维护曲端脸面,顺便把自己扯出去,看看下面怎样挺对,他忽然产生浓厚兴趣。

“你身为行营副都参军,对殿前司投向可有打算”曲端不再计较高平,至少不能在封元面前说了。

“西北行营两军,应该投入夏州方向。”封元斩钉截铁地道,没有半点的迟疑犹豫。

“哦,曲太尉投入夏州方向兵马,已经有十万众。”郭琰看了眼封元,他不明白枢参大将,岂能不明白一个方向过十万大军,无论是辎重转运,还是作战调度都非常困难。

西侍军供应三路大军征讨,六路的辎重转运,早就到了不堪重负程度,让数万大军北上,无疑让陕西北部军州雪上加霜。

“制阃,敢问三路大军出击,每一路的目标是什么”封元不亢不卑地道。

郭琰脸色一阵尴尬,他虽然是经略制置使,却仅负责一路,对最高战略问题,并不十分的了然。

曲端看了眼封元,淡淡地道:“你认为需要加强东路”

“不错,东路要决战党项最强兵力,八万禁军还是太少,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殿前司两军加入,可以解决兵员不足问题,直接歼灭党项主力。肆伐党项不臣,不拿下东部军州,就算中路直驱贺兰山,也会无功而返。”

封元的语气极为自信,他作为枢参大将,掌握全军的辎重和兵马动员,这场战争的指导,就是东路集中主力决战,然后和中路完成对兴庆府的战略合围,相比最初战争指导,要更加完善,彻底性更强。

西路大军作为奇兵,自然是牵制夏右厢河西各军司,伺机夺取凉州控制战马资源,并兴庆和河西的主要联系通道,要有机会拿下甘州,还是可以笑纳的。

曲端是何等人物,自然明白封元的意思,也趋向殿前司北上,却不太明白对方何意,谁能让高平他们动弹,难道让宣抚处置司直接干涉军事

如果那样,他还不如稳扎稳打算了,道:“十五万人不少,快拿下兴庆和重创其主力,孰轻孰重”

“最便捷的办法是拿下兴庆,然党项国土的防御特点,却是东重西轻,这就决定决战定难五州,是征伐党项的关键所在。我们有便利的条件,十万生羌困在平羌城,消弱定难五州防御,萧合达又怀有异志,正是我投入主力大好时机。”

封元的论调很符合曲端的口味,笑道:“子玄高论,能会歼生羌于定难五州,党项贵酋只能望风归降。”

虽然,东路决战的战略,是战前既定的规划,但战场总体规划不如变化快。哪怕曲端威望再高,手段再强势,也不能不考虑各大行营都统制的态度,最终只能协商调剂兵力,导致东路兵力并没有计划的强。

第930第930章各忙各的

封元加强东路算是老生长谈,却让他算是彻底明白,看到一些希望,高平是孤傲不羁,他很难进行掌控。

但是,封元是行营副都参军,又有非常深厚的背景,让他看到调动西北行营的希望,至少能借助封元的力量,对西北行营进行影响,很不错的买卖。

想通了这层,他的笑容更加真诚,庆幸自己没把封元拒之门外,笑眯眯地道:“恐怕高子衡另有打算。”

封元眉头一挑,淡淡地道:“家国大事为重,太尉为天子征伐不臣,岂能有别样声音”

曲端知道自己和枢密院、兵部的关系都不太融洽,甚至和王庶还很有矛盾,六路节臣的关系也不是太好,想要压服高平听从军令,只能借封元的势,用王秀的名头了。

尽管,他对王秀并不算了解,也不想去恭维宰相,甚至很抵触,但作为朝廷大将,他根据最有力作战的方式去取舍,还是倾向于接近王秀,借势来压服那些刺头。

只要能取得几次重大胜利,他将取得绝对的权威,不要说高平了,连解潜也得屈服于他。

封元并不知道曲端的心思,他也不想去知道,只要对战争有利的,他会竭尽全力去做,既然见过了曲端,他也不想在长安停留,道:“太尉,前方军情紧急,在下还要追赶高太尉,就暂行告退。”

曲端站起身来,笑道:“既然来了,多停留一天也无妨,看子玄风尘仆仆,去驿馆浆洗休息,晚上我来为你接风。”

封元一怔,没想到曲端会给他接风,要是放在西侍军将帅,绝对的受宠若惊。不过,他却心下算计,一向很高傲的曲端,竟然从冷淡到热情,恐怕非奸即盗,自己定要谨慎才是,不要被这些老狐狸骗了。

连郭琰也心下惊讶,一项严酷著称的曲端,竟然对封元态度温和,其中味道让他品味再三,到底是官场老油条,片刻就悟出其中道理,捻须而笑。

曲端见封元迟疑,并没有在意,笑道:“就这么定了,让我也有幸宴请枢参大将。”

“太尉过誉,在下是不敢当。”封元一头黑线,曲端越是客气,越让他不放心,只是大帅都诚恳邀请了,总不能不给面子,不给人家面子,结果自己也没面子,花花轿子人抬人嘛

顺便提一下,殿前司西北行营是临时组建,行营将校都是暂时兼差,战后解散各归衙门。

当封元退下后,郭琰才笑道:“太尉,高子衡可不是易与之辈,他是进士出身,两府相公最倚重的大将。”

“封子玄又何尝不是”曲端看了眼郭琰,意味深长地笑了,他何尝不明白高平的后台。不过,看封元的任职履历,就能看出王秀乃至两府诸公,他们对封元希望很大,远远在高平之上,这就决定他借势的取舍。

郭琰摇了摇头,淡淡地道:“一切,还是以战事为重,殿前司能北调固然是好,留在泾原也没有大碍。”

“封子玄识大体,我不会看错。”曲端呵呵地笑了。

封元却不感到轻松,他来到驿馆回味良久,逐渐对曲端的心思有所了解,简直把他当成了对付高平的枪。

看来,正如王秀的判断,西北战局非常复杂,新军制实施不久,各项磨合期仍在继续,加上某些人的政治目的,导致人为地造成军中体制不畅。

西北行营这种怪胎,让人感觉尤为别扭,连曲端也有点无可奈何,这种体制的不顺畅,会对征战造成怎样的影响他真的很羡慕李长昇。

侍卫水军成立晚,无论是将校构成还是编制,都比较单纯,军令贯彻非常彻底,决不存在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的勾心斗角,王秀又视侍卫水军如禁脔,那些重臣压根伸不进手,才成就李长昇的如鱼得水。

现在看来,李长昇的坚持绝对正确,侍卫水军司建功立业的好地方,简直就是让人嫉妒。

他已经明白曲端拉拢意图,也权衡再三,应该说他和曲端的见解相似,非常符合王秀的战略指导,应该筹划如何让高平北上,加入对定难五州的进攻。

就算高平有小九九,也要拿下来。

王秀仿佛忘记了西北战场,或许是他对战争有绝对信心,完成混合编制的宋军,有着将星荟萃的豪华阵容,连个日落西山的党项也收拾不了,那他还不如直接出海得了。

他关起门来和沈默捣鼓了五六天,又有蔡易、宗良、宇文逸也过来,他们对丁银法、丁亩法进行了分析。

当然,他们先要分析五路的民情和特点,推敲相应的变化,甚至是拿出成都府路的经验教训,反复进行比较,寻找实施过程中可能生的事端。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各路的情况不一样,在成都府路实施大善,拿到京东就不一定行,在京东的大善,到了成都府路,可能就变了味道,因地制宜非常重要,不容任何迁就。

王秀是心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