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42部分

权倾大宋-第442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都用心改良黄药,哪有功夫研究蒸汽。”刘仁凤倒是善解人意地笑了。

赵非摇了摇头,若有所思地道:“现在原理很简单,最困难的是无法控制传送过程中损耗。哦,按照山长的理论,动能在传递过程中,要有大量损耗,却没想到那么大,一直没有解决的好办法,都上百次失败了。”

“如果解决动能损耗,山长说的蒸汽装置肯定能出世,那是就可以用炭石熬水,化作动能驱动物件,甚至能代替马车,也能用脚架向高处运送物品。”

费苏眼前一亮,立即现其中商机,急忙道:“山长早年说过的,难道你们还没解决”

“有点眉目,却还有难度。”

“哎呀,如能研制成功,用在海船上驱动,可随时改变航向、度,就可以解决依靠风力弊端,我海船大军可以随时出击,横行海上无敌。”费苏到底是老辣,在想到商机的同时,又一眼就看到了军事价值。

“道理很简单,但操作千难万难,单单维持动能部损失,就让人颇费脑筋。”赵非很为难地道。

“不就是钱的问题嘛好办,杭州的大商贾很多,只要你们有眉目,要多少我都能给你们搞来。”费苏似乎很不在乎,在他眼里只要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

赵非没有否认费苏的话,不得不承认,金钱对于他们的研究,绝对是重中之重,任谁也无法去反驳。

无论是精密材料的打造购置,还是人员经费的用度,最终还要进行大规模试验,哪个不是大笔的金钱,离开金钱的铺路,你是寸步难行。

就拿精致的器皿来说,单单改良钢质的柔性,就需要大量金钱的投入,进行反复的实验,才能得到一些经验积累。越是往后投入越大。

尤其是医斋和中山书院医堂,联合研青霉药品,不要说大量的果品采购,还有场地设备,就是精密的容器,也是经过反复试验,失败百次、千次才得到一件成品,珍贵到不能再珍贵的程度,青霉药品仍然不尽人意。

许多人进行许多天的提炼,才能够一个人一天用量,想想那费用和功夫,简直让人狂,要不是有巨大的改进潜力,还有令人振奋的效果,他们几乎要放弃。

谷凉倒是老成,正色道:“钱倒不是问题,不要说那些商贾,就是大娘子也能提供,关键是积累不够。”

“嗯,有时候,钱也不能解决问题。”刘仁凤白了眼费苏,他并认同钱能解决一切,抓住机会狠狠反驳。

第861第861章赵柔嘉的不满1

费苏翻个白眼,却没有说话,从某种角度上说,刘仁凤说的也不错,钱只能推动研究的积累,积累达不到突破的临界点,那也是白搭。

也就是说,万事没有绝对,凡事都是有必然联系的,很符合王秀平时的论调。

不要说杭州、温州王家,光是其他商人的投资,也不在少数,玉泉山研究院可以说富的流油,也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研究,由那些商人转化为成品,流入到市面上。

但是,关键的研究成果,王秀最关心的真正邦国利器,仍然迟迟不出,这就说明了问题。

“不要说带动海船了,能驱动小车气锤就不错了。”赵非冷不防来了句,又道:“海船数十丈,载千人,行驶于万里海疆,风雨变幻、要用多大的热气推动车轮即便是可行,又要用多少炭石以耗费来计算,整船光装载炭石,也支撑不了太远,要几艘转运船才能支撑一艘战船。”

关键,就是能量的转换比率,还有动能的损耗,这两样搞不明白,研究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

费苏并不以为意,笑咪咪地道:“总不能一厥而就,凡事总有开头,慢慢会好的”

刘仁凤不想在讨论下去,他对言利没太大兴趣,笑道:“好了,今个就不要想这些事情了,今日天气正好,咱们出去走走,午间同去酒楼吃上一杯。”

“这句话,小弟最为欣赏。”费苏呵呵地笑了,既然刘仁凤想请客,他也顺便打打秋风,玉泉山可不是一般地阔气,山长掌握的财货,比知杭州尤过而无不及。

刘仁凤淡然一笑,对史浩道:“这里太闷热了,直翁兄,咱们一同去酒楼吃酒,顺便再说句话。”

史浩听赵非、谷凉说蒸汽设备,也产生了点兴趣,毕竟是对国计民生有利的,眼前两位也是被传颂的人物,黄药明者之一,他非常想接触看看,这都是他平常接触不到的。

谷凉脸色为难,低声道:“二哥,还是你们去吧。”

刘仁凤眉头一扬,淡淡地笑道:“怎么又不是明天出海,不还得等几天,就算给你践行了。”

谷凉尴尬地笑了,并没有做声,他不太喜欢应酬,宁可在宅院中简单吃饭,然后去研究。

费苏白了眼刘仁凤,却笑着打趣,道:“明叔,你也跟长德学学人情,好歹要带队南下,可不能太死板了。”

谷凉本来就是老实人,听了费苏的调侃更不好意思。其实,按照费苏的主张,是建议赵非率队南下,并向王秀私下抵了书信,却不想王秀依然用谷凉,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好了,明叔,咱们一同去,也算借酒给你送行。”赵非白了眼费苏道,又道:“不要被言利之人占了便宜。”

费苏捏了捏鼻子,尴尬地笑了,却知道赵非是戏言,也不十分的计较。

“行,说走就走。”刘仁凤见费苏吃瘪,心情很不错。

费苏摇头笑了笑,打定主意赶紧再给王秀修书,定要给谷凉安排个机灵的副手,总揽南海探矿,可不是搞研究。

史浩一脸的风淡云轻,心中却有几分感慨,却不知怎样滋味。

赵构是小心翼翼,越的低调,现在王秀的权威日盛,做事风格也强势,让他不能不谨慎再三,越隐藏心思。

赵柔嘉轻车简从来访时,他并没有当作一回事,而是以叔辈接待,赵柔嘉却让他退去吴夫人。

吴氏是他的侧室,也算是正妾,在邢夫人回归无望下,形同整个藩邸的女主人。

“九叔父,侄儿却有不得以的话,要问叔父。”赵柔嘉开门见山,没有任何的磨叽。

赵构有点吃不准,直接的让他非常惊讶,但他可以肯定,赵柔嘉是为了赵谌,也就静下心等待。

赵柔嘉见赵构镇定自若,也就稍稍放心,细声道:“官家托奴家问九叔父好。”

“呵呵,二娘,再过些日子就要出嫁了。”赵构答非所问,他从赵柔嘉这句话,就判断并不是赵谌本意。

赵柔嘉俏脸黯淡,但她依旧平静地道:“侄儿想问叔父,大长公主真伪”

饶是赵构老辣也不免心惊,忽然拿不准赵柔嘉意图,不由地道:“此事,早就有了定论,二娘还问作甚”

“定论就是实情”赵柔嘉紧紧盯着赵构,眸子投出阵阵寒意,仿佛能刺透人的心肺。

赵构脸色那个精彩,有不甘也有不愿,当触碰那张透着寒意的俏脸,在咄咄逼人眸光下,升起一股不安。赵柔嘉太直白露骨了,让他无法去接受,明显是直对王秀,太直白了。

不由地脊涌上丝丝寒意,要他背地里结构王秀,那还差不多,但他却被王秀的雷霆手段吓怕了,大宋行朝唯一的大长公主,说废了就废了,还是有理有据,手段高明的让他也不得不支持,不能不让他引以为戒。

而且,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王秀要想对付他,简直就手到擒来,赵家的家法不对士人施加斧钺,却对宗室要求异常严格,连地位也在宰相之下。

赵柔嘉盯着赵构,淡淡地道:“大长公主回归,是经过旧宫人确认,王相公也没有说话。早不揭穿晚不揭穿。非得要等到被打压时候,还是通过太妃,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侄女也挺聪明,看来是想通了这层,赵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淡淡地道:“这又怎么说的,太妃在北方侍奉太上,或许知道。”

话说的相当模糊,赵柔嘉极为不屑,冷笑道:“王相公能颠倒黑白,真的帝姬非要真戏假作,还有什么不敢的”

“二姐,不要妄言。”赵构脸色一变,赵柔嘉真的幼稚,竟然公然说王秀不是,难道不知此公雷霆手段

如今,王秀权势滔滔,正是中天,露出了尖利瓜牙,他吸取张启元的教训,选择了谨慎从事,绝不和王秀正面抗衡。

“叔父,侄儿怎叫妄言开封围城,趁乱劫掠在情理之中。听说,当年四姑母曾有许配王相公的话,难道叔父不知”赵柔嘉很郑重地道,把往昔的事挖了出来。

第862第862章赵柔嘉的不满2

“不是有了定论,连驸马也认为不是四姐,你太多心了。天籁小说至于大长公主,连太妃也有了论断,二十姐早就身陨北方,哪里能逃得回来,不要人云亦云,惹祸上身。”赵构的话很生硬,总归是对赵柔嘉有叔侄之情,提点了一句。

赵柔嘉冷冷一笑,她可是私下打听了,当年赵多福在贼人山寨被解救,来到行在又被多方查勘,已经是验证无疑,让人怜悯不已。怎么就偏偏此时被揭,里外都透着蹊跷,当下问道:“姑母,是否暗中对付王相公”

赵构脸色一变,下意识地看了下门口,转脸瞪着赵柔嘉,沉声道:“二娘,住口,不许胡言乱语。”

“叔父,可真是谨守祖宗制度。”赵柔嘉冷冷一笑,言语中流露弄弄地不屑。

赵构面色微微赫然,被侄女奚落,又是现实存在的尴尬,饶是他城府极深,也只能干笑几声,那真是无话可说。

“难道就任由王相公把持朝廷,欺瞒娘娘,最终置官家于危难”赵柔嘉是破釜沉舟,希望打动赵构。

赵构认真看着赵柔嘉,没有勃然大怒,更没有大惊失色。相反,他彻底搞明白赵柔嘉的意图,小女孩看到整件事的蹊跷,又无法忍受王秀的权势滔天,或许还有不甘心命运安排。

他非常想利用,却硬生生忍住心思,不再去做非分之想。

不是不想有所动作,他非常渴望拿下王秀,甚至希望王秀和赵谌两败俱伤,由他出面收拾残局。

那时,他的声望会大增,乱局中以他的靖乱声望,成为挽救大宋社稷的藩王,定然会得到士人的认同,再有劝进的的风潮,大事可定。

不过,说王秀欺瞒朱琏,简直是局笑话,这也是他不愿理会赵柔嘉主要原因,你连状况都搞不清楚,还想着扳倒王秀,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一个小小的丫头片子,无论是谋划还是人情世故,都无法和王秀相提并论,拿什么和王秀斗

他算是看明白了,朱琏与王秀内外勾结把持朝政,地位稳固非常。内外朝分离其实就是笑话,朱琏掌控军国重事,实际上是控制内朝喉结,王秀自然不用说,外朝第一人,已经达到相当高度的,无需再做隐忍。

再说,以翰林学士和知制诰组成的中朝,那简直是笑话,朱琏和王秀的强势,中朝几乎形同虚设,就是传话筒。

可以肯定朱琏王秀体系已经形成,经过南北盟好的稳固,国力不断展壮大,急切间无人可动摇。

毕竟,王秀一人便罢,却牵扯到许多既得利益者,攻憾王秀必然遭到那些人的反弹。

如果说,张启元把他的野心挑起来,让他几乎压抑不住,侄子的不断失利,又让他充满了渴望。但是,他是天生谨慎的人,绝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他没有张启元的智慧,却比张启元更能忍耐。至少,他不会贸然出手,不会直接站在王秀的对立面,承受起怒火。

赵柔嘉偷眼看沉默不语的赵构,却不知这位叔父在想什么,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幼稚,深深吸了口气,决然道:“赵家,只有叔父一位长者了,望叔父能振臂一呼。”

赵构嘴角上翘,赵柔嘉是不简单,小小女娃子也有野心,却缺乏残酷的政治斗争经验,不知道轻重缓急。甚至连起码的斟酌也不能,他稍加沉吟,认为还是可以利用的,心下已有计较,慢吞吞地道:“当尽心为之,二娘不要忧心”

他回答的非常圆滑,让人感到他是答应支持,又模棱两可,当尽心为之主题非常模糊不清。

赵柔嘉却被糊弄过去,认为赵构应允参与推翻王秀策划,兴奋油然而生,俏脸上飞上一抹浓郁的舒畅,会心地笑道:“有叔父在,大事必可成”

赵构不置可否地一笑,他并不点出赵柔嘉的误解,在此敏感的时候,赵柔嘉的计划虽把握不大,无论成败对王秀都是一次打击,他只需做看客即可。

目前,他并不打算登上前台,也没有必要去做任何事,事成有利于他的谋划,事败他也没有任何参与。

但是,他觉得有必要提个醒,让赵柔嘉谨慎点,道:“二娘,王文实有中兴大功,也有一批士人支持,你还要谨慎才行,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落下张子初的下场。”

“王相公有中兴大功,但那也是臣子本分,朝廷给的也够多了,官家称公不称卿,他还要什么难道还想黄袍加身叔父不要拿卖国人比喻。”赵柔嘉显得很不高兴。

赵构脸色一变,王秀是聪明人,到现在依然是开国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