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39部分

权倾大宋-第439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文实的谋划”蔡易切牙笑了,非常的畅快。

王秀一阵恶寒,却沉默下来,细细思量整盘棋的运筹,感慨能用的人太少了。

第854第854章外交官的任命

次日,大内崇政殿。天籁『小说

先,是吕好问作为知枢密院事,上奏南征各项事宜,王秀和李纲提出同总理南海各国事务,还有南海经略安抚使的人选,一个负责邦交宣慰,一个负责政务,职责重大,不可或缺。

当然,蔡易被先排除,大家都明白不可能,万里之外纵横之术,岂能是一般人能玩转的就算有人想下绊子,堂堂权尚书金紫岂能南征。

如果,放在原先倒也罢了,官职分离,大臣不理事务,随着新官职的不断深入,官职合一加贴职,一个萝卜一个坑,蔡易也是权一部的重臣,不可能轻易离开。

赵谌如老僧入定,似乎正神游天外,外朝具体的俗务,毫不例外地准奏,似乎真的提前把权力交出去。

“三佛齐小邦,王师所到必然望风披靡,最关键是如何稳定诸国,尤其是占城、爪哇,此非寻常人所能为之。”秦桧当先说出人选难度。

李光有点不尽同意,决然道“大军不可能久悬异域,朝廷威名冠盖南海,应当回军自保,十余军州太大,三五个倒是无妨,经略安抚可有武人兼任。”

“不可,大军集结南海,本就是远离朝廷,难以事事节制,将帅集兵权财赋一体,恐怕滋生变乱。”许翰自然不会同意,他不像李光不在乎海外,而是尤其重视文武分立,这是人之秉性,他在增援太原时限制诸将权柄,现在依然如此。

赵谌脸色毫无表情,用亦是不耐烦的口吻,道:“王公以为,何人担此重任”

王秀看了眼赵谌,流出失望的目光,冷冷地道:“同总理南海各国事务,可用礼部侍郎王伦王正道。”

没有等李刚开口,秦桧朗声道:“陛下,王大人所言极是,王侍郎多次出使虏邦,深蕴邦国外交,臣也认为合适。”

王秀不由地看了眼秦桧,他并没有和秦桧商量,哪想到这厮会第一个赞同,有违老滑头的原则。不过,既然和常理违背,那就有点值得考量的余地。

谭世绩眉头一挑,道:“一旦北方有事,何人可以胜任”

“谭大人,难道除了王正道,就没有别人可出使北方王正道受命于危难,铮铮铁骨不假,但近年来南北局势趋于平缓,还是让别人多些历练。南海风云际会,没有老谋深算,坚忍不拔的邦交大学,那是绝对不行的。”

王秀毫不客气地反驳,指责谭世绩目光短浅,朝廷用人不能太窄,而是要不断培养人才,成熟的优秀人才,还要用在关键地方才行。

谭世绩不置可否,也没有和王秀冲突,那么久的同僚了,大家各抒己见而已,就在庙堂上说说看法,没必要搞的不痛快。

“李卿家以为怎样”赵谌还是提起精神,来询问李纲。

李纲看了眼王秀,目光尤为复杂,口吻沉重地道:“臣也认为,礼部王正道合适,毕竟南海之行,干系数十万军民生存,不容半点马虎。”

“行了,就让他就任是了,还有经略安抚使人选,诸位可曾有选择”赵谌很爽快地准奏,海外征战,尤其是万里南海,朝廷不可能及时掌控,他也不想过问太多。

秦桧看了眼王秀,慢悠悠地道:“陛下,臣以为枢密都承旨,颇有才略大智,可以胜任经略安抚。”

不要说王秀吃了一惊,连李纲、谭世绩等人都瞥向秦桧,谁会想到老奸巨猾,从不敢为人先的秦桧,今个吃错药了竟然王秀墙角。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秦桧的眼光,钟离睿受命于危难,成功稳定了沿河防线,战略眼光是一等一的,出任相对独立的海外军州,应该说的恰如其分。

赵谌双目闪过一抹精光,总算来了一丝精神,他有几分幸灾乐祸地看向王秀,钟离睿可是王秀绝对的助手,哪怕是不可能被调走,也要恶心一下王秀。

“虽说资历尚浅,但要有稳重人为使副,未尝不可就任。”许翰很赞同秦桧提议,他也认为钟离睿有方面才略,只是资历稍浅,出任朝廷要职,似乎有些资历浅薄,却未尝不是海外率臣最佳人算。

吕好问也捻须颔,道:“许大人之言甚善,钟离明叔大才,的确可堪重用。”

王秀是犯了难为,无论秦桧是何用心,看来钟离睿实在太优秀,让两府重臣都趋向认同,让他甚至有些嫉妒。人生际遇何至于此,他当年展现非凡才华,也没有得到众人一致认可,钟离睿却如启明星辰,集两府忠臣宠爱。

某种程度上说,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不过,他对钟离睿还有大用,绝不会浪费在区区南海,就算要用也不是现在。

李纲似,的确是朝廷上善之选。”

王秀真是可笑乎没看到王秀的难处,或许面带为难的王秀,才是最合他心意的,朗声道:“诸位大人所言极是,虽说是年轻,却不下王大人当年,臣也很看好都承旨。更兼年富力强,能外放南海率臣不得,尼玛,不带那么玩人的,两府这群货色联合起来阴他。不,也不算是阴他,钟离睿的确有可取之处,朝廷征战南海,还真需要有有战略眼光的人物,不由地道:“各位大人说的不错,都承旨的确是上善人选,我也有此打算。”

任谁都会认为,王秀不想让钟离睿南下,好不容易从杭州回来,恰当好处地展现才华,一跃成为都承旨,那么快就卸任南下,担任什么鬼经略安抚使。

秦桧嘴角微抽,本来浑水摸鱼试探王秀,却哪知道王秀那么爽快,真看不透这厮怎么想的。

赵谌嘴角抽了抽,几乎脱口而出准奏,但议案字的矜持还是让他咽下去,静待最后的结果。

王秀环顾众人,又道:“如今,党项蠢蠢欲动,恐怕他们要忍耐不住了。”

“王大人多虑了,党项自宣和年间和大中建炎二年,就图谋陕西,还不是被我拒在门外。”许翰当先就不满意了。



第855第855章西征的廷议

王秀摇了摇头,看了眼李纲,意味深长地道:“拒在门外不等于归附。”

李纲眼前一亮,他是知道王秀有意西北的,在某些场合也交流过,看意思是动了打党项的心思,正是符合他本意的。

不过,还有有所顾虑,沉声道:“如今,大军正在南征,怎有余力分兵”

“不过是侍卫水军而已,那是以战养战,西侍军打了十年下手,也该做做庄家了。不然,人家肯定有怨言。”王秀微笑看着李纲,态度颇为调侃。

这厮真不是东西,原来还是要留下钟离睿,李纲不由地翻个白眼,心里憋屈地不行。原来,一旦要有战事,作为都承旨的钟离睿,肯定不会再有别的安排,要留在枢密院。

众人也意识到王秀没说的话,对党项动手是好,自赵佶时代就对党项猛烈进攻,采取蚕食的策略,步步推进,要不是女真人南侵,凭借大宋国力硬消耗,估计党项人就坚持不住了。

对南征不太感兴趣的人,对西进却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是丢失的领土,重新收复的意义非凡,没人不想建功立业。

秦桧心下颤悠,暗叫自己真实愚蠢,竟然忘了王秀有西进的意图,妄做了次小人,急忙道:“仅凭陕西,恐怕难以成事。”

王秀似笑非笑地看了眼秦桧,平淡地道:“西侍军不敷使用,北侍军和殿前司可以调动,也可以签天下丁壮。”

“虏人狡诈,不可不防。”谭世绩悠悠地来了句。

“墨迹未干,他们就是再无耻,也不会撕破盟约吧”李光有点犹豫地道。

两人说中了要害。金军在河北河东,依然保持强大的兵力,一旦西北有事,北侍军大批西调,女真人肯定又要占便宜,那时朝廷真不好应付了。

“虏人素来毫无信用,一旦我陷入西北乱局,他们必然长驱直入,到时悔之晚矣”许翰毫不犹豫地道,惨痛的教训让他忘记,是赵佶、赵桓父子的失误,大宋诏令朝令夕改,才导致女真人有恃无恐。

吕好问白了眼许翰,他在兵柄上和许翰有不同见解,造成两位枢密大臣的不合,当下不悦地道:“朝廷用兵西北大有好处,当年太上已开拓大好局面,所幸陕西军民浴血奋战,才保住了有利地形,朝廷汇集大军,完全可以奇袭灵州。”

时隔百年,除了和党项人正式场合,大宋君臣称呼兴庆,还是用灵州代替。当然,夏建国的都城,在李元昊时代前往兴州改成兴庆,早就面目全非了。

秦桧酝酿良久,谨慎地道:“西进,有多大把握能否迅结束战事”

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能否快结束战事,是女真人会不会南下的关键所在,没有人怀疑秦桧的问话,目光全转向王秀,希望能得到让他们满意的回答。

一旦生旷长日久的战争,绝不符合大宋行朝的利益。

王秀被众人关注,浑身是那个不自在,他斟酌下语言道:“七成把握,为期一年左右,最迟不过两年。”

众人目光顿时黯淡,两年太长了,足够女真人做好准备,寻找借口南下,到时候进退不能。一年时间,似乎又有点太短,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不过,只要兵力搭配得当,也用不了太多兵马,只需要陕西和殿前司禁军为主力,北侍军不需要大动。”王秀可不想灭了士气,那样只能让他的计划落空。

其实,精兵政策也有不足之处,面对两个到三个的战场,人员素质高不假,却很难达到一定的规模,无法保证取得战场主动权。简单地做个例子,对付两倍兵力,兵员素质和动用技术不需要高出许多,三倍兵力则需要对手付出一倍的技术优势,依次类推地递增,绝不是简单地乘法。

富有灵感的将帅,高素质的兵员,先进的战争技术是胜利的关键,却不代表人力过时,无论冷兵器时代还是热武器时代,保持一定规模的庞大军队,也是必然因素。

“诸位,这是灭国之战,时间不可能太短,动员兵力不可能太少,就算是北伐前的一次预演。如果可行的话,抽调殿前司会合西侍军,先期汇集禁军十五万,缘边签乡军十六万,征民夫五十万,不需要北侍军大规模西调,只需要以旅营为单位练兵。”

“兵力不算少了。”李纲看了眼王秀,他并不认为王秀高明,对党项作战运用兵力最高峰,也就是二十余万禁军。尽管那场战争以失败告终。

但是,这场战争决不能掉以轻心,十五万禁军不算太多,只能用乡军来替补人数上的差距,夏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啊

“动用人力物力太大,恐怕天下伤筋动骨,被虏人所趁。”连吕好问也犹豫了,认为动用百余万人,实在太过分。

不要认为只有三十万左右军人,五十万民夫,这些都是直接参战,或是在军事道路上转运的人力,沿途各军州都要组织人力物力,参与战事的人绝不下百万。

不要说应付金军可能的南下,就是朝廷财力也不一定能应付,一场战役下来,那就是几百万贯打了水漂。

维系一年到两年的战事,对大宋行朝的国力,绝对是巨大的考验。

王秀也不吝感慨,战争就是吞金兽,支持一场灭国战争,没有庞大的人力物力支撑,显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需要战决的灭国之战,不拿出全力绝不可能。

李纲也有点犹豫了,他是主张进取不假,却不是盲目的傻瓜,沉声道:“王大人,还需从长计议。”

王秀听着很不痛快,这些平时倡议北伐的人,到了真正征战时,一个比一个事多,简直到了令人心烦的程度。

他的决心不容更改,生硬地道:“从长计议,难道大人不明白,虏人正是强盛,朝廷没有战马,根本无法和他们对抗。我们之所以取得几次大捷,那都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杀伤虏人本族精锐很少。”

第856第856章泛王势力的成型

“从兀术率军南下可以看出,我军在河北平地守御,都很难抗衡虏人马队,就不惶说进攻了。。co服党项获取优良战马,虏人良马断绝,不出十年朝廷就能组建强大马军,到时候哪个还甘心南北盟好。”

“各位,这不是单纯的战事,而是灭国的战争,朝廷不仅要拿下灵州,还要夺取河西控制权,实现对两人的侧翼战略。”

这话说的,众人一阵沉默,好大的野心啊不到两年时间要拿下整个党项,又要控制河西,时间的确不长,甚至还太短了,有人向王秀投去怀疑地目光。

秦桧咂咂嘴,似乎一身不自在,问道:“不到两年时间,是不是太短了,打灭国之战恐怕不妥。”

“虏人未尝不打党项人的主意,哦,他们正在专心经营鞑靼各部,让党项混乱起来,也有助于他们的成功。要知道,那些草原蛮族,可不是容易控制的。”

不能不说王秀判断的有道理,根据机司的军情,女真人的注意力转向鞑靼各部,已经开始对草原东部部落施加压力,要那些部族的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