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323部分

权倾大宋-第323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把别人吓坏了,不要说围观的百姓,许翰和辛炳也眉头直蹙,手段是有点残酷,但邵成章没说话,他们也不好说,以免平白得罪人。

王秀瞥了眼邵成章,厉声道“没听到大官的话,把这些人押入大狱。哦,传令州衙缉捕使臣,再抽调一部禁军,把钱塘杜家全部拿下。”

王昂也非常赞同,毕竟在杭州地界出了这档事,连知州的家眷都不能幸免,简直是耻辱。人家王秀好说,来的时间并不长,还能说不知道,他可是即将干了一任,却在众人面前丢脸。

宗良点了点头,交代一名卫士牵过马,飞驰而去,一切都安排好了,宇逸和一干吏士早布置完毕,等一声令下了,杜家还不自知。

邵成章很感激王秀,相当给他面子啊真正说起来,王秀是朝廷的执政大臣,他不过是宦官,命运掌握在执政手,人家完全没必要给他这个奴臣面子。将心心,绝对是大人情,不免偏向王秀,打定主意多维护一二。

此时,杜远是再傻也明白了,今个倒霉透了,踢到铁板,竟然碰到了知州大人,还是鼎鼎大名的王相公,看情形自个要强抢的是诰命夫人,想想几乎要晕了,吓的整个人颤抖不已,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被拖死狗一样拖走。那些嚣张跋扈泼皮恶奴,跟霜打的茄子一样,往日是凶煞一扫而光,成了刀斧下的猫。

王秀并不在意那些人生死,对他而言事情办的很完美,整个过程几乎天衣无缝,算有人疑惑也无关大局。杜家本身恶贯满盈,杜远强抢郡君被抓个现行,算别人明白是个局,那也无法说话,非常时没人把屎盆子往头卡。

他从容地笑了,温声道“打扰各位雅兴了,今个我请各位游湖吃酒,免得坏了兴致。”

“相公,到底怎么回事”邵成章问了句。

“一个恶霸势力,在下本来准备清剿,机缘巧合而已,却让大官受惊了。”王秀并没有多说,又对刘仁凤道“去让百姓们散了,安排船只请各位大人游湖。”

刘仁凤神色怪怪地,应诺退下去安排,王秀用宗良和宇逸,明显把仁和县排除,让他心理极不好受。

许翰眉头微蹙,慢慢捻须不语,他总觉得不太对劲,现在疑惑越地强烈,一些都安排的行云流水,给人不太真实的感觉。但是,他也不愿多生事端,既然是杭州地方的恶霸势力,铲除铲除,不的鸟事。

整件事很平静地过去了,但钱塘县却很不平静,杭州的公人出动不多,是几名王秀信得过的缉捕使臣,其他公人都是从余杭等县调来,并出动数百禁军吏士,半数持有强弩,准备一击必杀。

当杜家得到消息,才明白杜远闯了大祸,那么多天搜寻的人,竟然是知州王相公的卫士,杜远口口声声要抢夺的女人,是王相公的夫人。杜家老太顿时傻眼了,整个人呈现石化状态,任谁都明白这次踢到铁板,杜家真的完蛋了。

还没有等他们真正反应过来,缉捕使臣和禁军吏士到了,杜家人也明白左右是一死,他们进行了顽强抵抗。杜家经营十年,也汇集了一帮亡命之徒,有一批精良甲仗。

负责统一指挥的宇逸,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凡是敢于抵抗的立即格杀,能不留不留,那些抵抗官军的凶徒,还有制式甲仗,又是一桩罪名。

朱松也算倒了大霉,正在县衙处理公务,却被禁军闯了进来,大怒道“大胆,你们竟敢私闯县衙。”

“知钱塘县朱松,勾结杜家,包庇恶霸,奉王相公钧令拿下,敢阻拦者同罪。”

县衙的胥吏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一点消息也没有,心里有鬼的哪个不惊秫。

朱松当即愣住了,第一个反应是完了,他不是傻瓜,禁军突然出现,没有半点消息,说明是雷霆一击,人家酝酿很久了。自己为了前程,不惜包庇杜家,看来是付出代价的时候了,他真的很悔恨,是不是可以恳求王秀和王昂,放他一马

无论朱松有何想法,他已经不在王秀考虑范围,甚至连对手也不配做。

。。。

。。。

第601章权知杭州军州事43

处置杜家很简单,罪证有了人证有了,随着杜家被全族拿下,整个钱塘乃至杭州都沸腾了,喊冤告状的多不胜数,几乎把州衙的门槛踩破了。天籁小说

许翰、邵成章等人还没有走,看到成群的百姓喊冤告状,不由地大为气愤,他们连袒护士人的心也没有了,当日了奏章,把自己所见所闻奏,更加坐实杜家的毒瘤,让杭州某些人惊恐万分,感受到了末日的来临。

朱松是彻底没辙了,证据确凿,连许翰也对他不屑一顾,王昂更是恨不得杀了这厮,能保住一条命算不错了,他绝没有亦是翻本的希望。

结果很快出来,许翰、辛炳等人离开第三天,钱塘杜家案子呈刑部,杜家下的命运显而易见。杭州的判词是族灭,也是大宋最重的处罚,几乎等同于谋逆,直接全族男女老幼不留一人。

朱松还算幸运,王秀把生杀给予刑部判决,毕竟这厮是有功名的士大夫。当年,赵桓虽说派人刺杀诸贼,得到朝野的欢呼,但事后士林却评价恶劣,开启擅杀士人的先河,他正要团结最广泛的士人阶层,决不能为了区区朱松,被卡杀戮士大夫的帽子。

两府和刑部、大理寺一番推诿扯皮,最终定朱松革去官职、出身,流放崖州编管,钱塘县甚至杭州勾结杜家官员,一律割去官身治罪。但是,那些胥吏可没那么好运了,朝廷对待他们可不手软,只要够杀头条件的,屠刀毫不犹豫地落下,其他的一律流放沙门岛。

罢黜编管和革去官职出身完全两码事,前者只要你是进士,那还有翻本的机会,因为你还是官身;后者是把出身功名给消了,官职也罢了,完全是一个白身罪人,翻身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对官来说是最严重的惩罚了。

最重要的是,声誉没了,作为一名士人,贬官罢黜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名誉毁于一旦,必要他们的命还厉害。

王秀也非常满意,诛心杀人更甚,朱松是活不了几年了,还要在别人的鄙视下,羞耻地郁闷而死。

经过许翰、辛炳、邵成章等人的奏,两府真正对黄药有了重视,第一时间列为军最高机密,朱琏表示同意王秀的建议,由玉泉山书院负责研究,军器监设立药石院。

殿前司的效率还是不错的,由禁军抽调军吏士,负责保护玉泉山书院研究院,两府并没有表示异议,既然是国之利器,小心点没有错。不过,对朝廷出钱购买黄药,也是支付所谓的知识产权,有了点别的意见,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自然遭到一些人的非议。

怎么朝廷出钱出人,最终每生产一斤黄药,所产生的盈利,还要给你一层的专利费用,这不是公然讹诈朝廷吗此风绝不可长,矛头对准张陵、林四郎,却隐隐攻击王秀,把手都伸到太府寺里去了。

行在各小报得到消息,顿时像打了鸡血,连夜赶制大量小报,第二天赚了个钵满盆溢。有指责的,也有袒护的,有人说见利忘义,君子不屑,也有人说本来是别人的辛苦,算分期买卖也很有理。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朝廷竟然准许支付,并一次性出价二十万贯购买配方使用权,授予张陵、林四郎等四人散官。张陵判药石制造院事,药石制造院近设在杭州,朝廷出钱建立制造作坊,并有禁军守卫。

胖墩也算是混出来了,判药石制造院事,虽说是从八品官,但那绝对是要职,一般人干不了啊

士林的议论突然停止,民间的风向也立马转变,只因为一件事。

张陵宣布二十万贯全部捐赠给玉泉山书院,今后的朝廷支付的专利费用,他们一分不拿。三层捐赠给书院作为本钱,四层用于黄药不断展的研究,三层作为救济贫苦儿童的本金,存入杭州工商银行。

捐赠书院,是德啊哪个傻瓜敢拿来说事用于黄药研究,是减轻朝廷压力,人家这是明智之举,你还要刮噪个鸟至于救济贫苦儿童,更没说的,你敢有指责看看家门会被人泼狗血的

一时间,无论士林还是民间,对张陵、林四郎、谷凉、赵非等人大加赞誉,完全没有往日的责备,简直不吝褒奖,极为年轻人成为时代楷模。

王秀也很支持他们的决定,但并不是完全支持,在他的坚持下,修改了分配标准,两层归入书院,三层用于研究,三层为救济贫苦,两层由四人所得。他的理由很简单,自己的努力没有回报,是绝对不行的,有时候好心也要有个限度,不能,决不能让好心阻碍了大事的展。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玉泉山书院一期宣告完工,建设度之快,绝对是罕见的,体现出不差钱的任性,二十万贯和两浙路士人的捐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当然,仅仅是第一期建设完成,具备了讲学条件,离全面建成还差的远,用王秀的话来说,他的任期内完成书院建设,算是不错了。

书院正式成立,王秀自然担任山长,副山长出乎别人意料,是李清照和刘仁凤。

李清照出任副山长,士林议论纷纷,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举,在才缲非女子事的时代,尽管大宋的风气还是较为开放,女子地位依然很高,但设立女斋系统培养妇人已经惊世骇俗,她出任副山长,连书院内的大儒名士,也表示出不满情绪,这不是要服从女人管制吗

王秀也是一句话,此事奏了太后娘娘。

大家也没话了,你也不想想,天子尚未大婚,辅政制度依然存在,太后绝对把握朝野大权,你是在一个妇人的统治下,不服还真不行。

相对李清照的非议,刘仁凤辞去知仁和县,顿时引起一片赞誉,不慕金紫,专心学问的高雅,被各小报竞相传颂,让他的声誉拔高到一定程度。

。。。

。。。

第602章权知杭州军州事44

玉泉山书院设经义诗赋、博物、天、格物、化、算、译七堂,女、医、金石三斋还有研究院。

天子赵谌亲笔御书玉泉山书院,让玉泉山书院声名迭起,朱琏也为女院捐赠五万贯内孥,并题匾西子锦绣,让女斋彻底稳定下来。

但是,士子们多报考经义诗赋,很少去别的堂斋。天、格物、化、算的学生,半数都是收留的孤儿,还有从居养院出来的孩子,他们分布各堂斋。

宗良出面,购置一家印刷铺,改名为玉泉山书院刊印坊,并不太引人瞩目,但谁又能料到,是这家刊印坊,会成为影响举足轻重的大报,与日后其它两家成三足鼎立。

“李娘子请看,这是书院正式的学科教本,也是在下十余年所成。”王秀的态度非常温和,他和士人打交道绝对是低调的。

足有十余本书册,李清照摊开大概来看,却见有政治经济学、物理学、算术、几何、天地理学初探等,不由地道“没想到相公博学,天地理、诸子百家无所不通,真是所谓生而知之者,所学真深不可测”

王秀难得老脸一红,这个时代的书生,绝不是明清那些八股,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对杂学颇有造诣的。只是君子不器的思想存在,大家不愿投入太多精力,权当个人修养。他哪里是深不可测,简直是拿来主义。

李清照是女人的异类,做为一名学大家,对金石学有相当深的造诣,这牵扯到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当然还要有深厚的古、历史学问。

“涂鸦之作,不知李娘子以为如何”

李清照没有做答,拿起天地理初探,翻看了几页,笑道“相公定然是熟读山海经,不然岂能知极西之地。”

王秀哑然失笑,他哪里是知道,分明在作弊,是绘制一副全球地图,他也能画的大差不离,正色道“李娘子高抬了,在下对山海经一知半解。”

“山海经不过是谈怪论,妾身玩笑话,相公不可当真。”李清照见王秀一本正经,似乎对被方外谈,有着很端正的重视,观点也是那么新。

王秀并不想解释太多,淡淡笑道“稍有涉猎,不过天地理初细处多有瑕疵,大体能介绍域外物产、化。”

“书所述,多是闻所未闻,还有这论生物学,人是用大脑思维,而不是由心,太匪夷所思了,不知士人能不能接受。以往,相公教授门下,自是无不可,但书院招收天下俊秀,不可不滤啊”

李清照的好意,王秀自然是心领神会,关起门自己学是一回事,拿出来面向天下,又是另一回事,卫道士们的交相攻,总归不是好事,他是应该谨慎点好。

“有些事是麻烦,但还是要做的。”

“相公是要将这些著作刊印成本,广为士人阅读”李清照举一反三,懵然间,想到了书院刊印坊。

“这是改进成功的铅字印刷术,并研制出铜活字印刷术,并辅助以简易机械,可以节省工时的情况下,大量印刷书本,成本减半,功效却数倍之。”王秀微笑道,这点小玩意,在他的稍加指点下,熟练工匠立马捣鼓出来。

“改进印刷,自然是宣扬教化的善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