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313部分

权倾大宋-第313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说话,宗良手持官塘匆匆走来,急促地道:“先生,行在紧急塘报。”

王秀接了过来,见李清照三人正要回避,道:“些许小事,三位稍后再说。”

李清照、尹焞、李侗三人看王秀逐渐脸色不对,知道必有大事,碍于身份不便想问。。

。。。

。。。

第五七五章权知杭州军州事20

王秀将塘报递给尹焞,道:“处士且看。”

尹焞摇不接,推辞道:“朝廷机密,非我等闲散布衣可看,文实还需谨慎。”

“处士此言差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处士身为大儒,议政理所当然,又不是军国机密,更不牵扯使臣身份。”王秀很不以为然,他并赞成在野士大夫沉默,如果士大夫不关心政治,朝野将是一潭死水。

“好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老夫见识短了。”尹焞被王秀的气度渲染,不由地接过塘报,打开细看,脸色郑重地递于李侗。

王秀长长一叹,沉声道:“朝廷新军制尚未正式颁行,张大人重病不起,实是令人担忧。”他对张叔夜甚至孙傅、唐格等人,都抱有非常复杂的心思。

为了稳定大局,他必须要倚重孙傅、唐格、张叔夜、李纲等人,因为年青一代没有成长起来,这些人对他防备不假,却都是当世俊杰,相对能理解他的执政理念,他也比较了解他们,可以说没有人可以替代他们。

宗泽病故的危机,让他强势走到前台,李纲也离开权力中枢,顺便打压了张启元、张叔夜有重兵在握,一个七旬老人卧床,情况是非常可怕的。他送出军制变革的大蛋糕,却没想到会出现变故,本应是中流砥柱的张叔夜,很可能被淘汰出局,知枢密院事成了众人眼馋的目标。

尹焞深有感触,道:“边地纷乱,张相公年近七旬,主持枢密院,却是勉为其难。”

李侗看也没看将塘报递回给宗良,摇头道:“政事非我所长”说罢向王秀拱了拱手,飘然而去。

王秀并没有挽留,对自持风骨的理学家,断不可拂了他的意愿,否则不好说话。

尹焞望着李侗的背影。长长一叹道:“愿中高才,不予国事,实在可惜了”

王秀摇了摇头,他希望在野士人议政,却并不坚持所有人都议政,人的志向不能勉强嘛淡淡地道:“人各有志,我为朝廷揽才。却不能夺人志向,只愿各位大贤能为朝廷培养栋梁。建立辩论堂,就在各抒己见。”

正如王秀的心烦意燥,张叔夜突然病倒,让他原本在杭州慢慢试点改良,张叔夜、秦桧等人在行在进行军制改革的计划有了变化。他真的考虑到张叔夜卧床,看塘报上的口气病情似乎很重,一旦有意外生,朝廷局势很有可能会被打破,他不能完全相信秦桧、范宗尹等人。

虽然。新军制是朝廷上下的共识,也是送给两府的大蛋糕,但职掌、增设机构在朝廷中,引起一场激烈辩论。

新任兵部尚书胡安国主张缓缓行之,声称改之太促,建言逐一试行实施,然后再向全军推行。而其子起居郎胡寅却是新军制的热心拥护者,表示逐一试行,何年方能成军御敌。

为此,理念不同的父子,竟然生公开辩论,被行在的各家小报津津乐道。

正当议论纷纷之际。张叔夜意外的病倒了,没有参加新军制的最后定夺,谭世勣、蔡易暂时主持枢密院,当然的赞成王秀主张。有秦桧、范宗尹等重臣的呼吁,孙傅、唐格也倾向于新军制加快进行,加上朱琏的支持,朝廷中立即实施军制改革风向正盛。

张叔夜病情刚刚稳定。新军制终于正式颁诏实行。

“典兵主政衙门由枢密院、兵部分掌,节制殿前司、马步水新三衙,并军器监、卫尉寺、太仆寺,职掌略有变动。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亦是官家之最高军事参议机构,增设枢密都参军司,备为枢密使质问军机,助枢密院掌管兵防、戎马政令,由禁军将校八十三人组成。”

“兵部的职掌,包括正六品上以下武官品级的补选和升调转迁;征募兵员、吏士的迁补,退役;驿传,后勤军资,执掌职方司使臣和都虞侯司军法官,无虞候副署,将帅任何军令无效。卫尉寺掌甲仗储备,仪仗出行,军器监掌研究、监督生产军器,太仆寺专掌马政不变。”

“原三衙改为侍卫马、步、水三军都指挥使司,掌天下禁军事务,典督导各军训练、建议奖惩官兵、提出装备建议,各部将帅名籍。殿前司为行在护军,单独成军,地位与枢密都参军司平齐。”

“增设北面侍卫亲军都指挥司、西面侍卫亲军都指挥司、南面侍卫亲军都指挥司,掌征战、屯田。逐步废除将兵法,都指挥司下设军、旅、营、队、都、旗、什八级,各有大小学校培新将校,兵部讲武院为最高学府。”

张伯奋拿敕书读着,张叔夜半躺在榻上,张仲熊在一旁侍候。

“没想到十余日内会有变动,朝廷做事从来不曾这么果断,看来王秀是铁心了”张叔夜咳了两声。

张仲熊疑惑地道:“难道朝廷决政务,并不如人意”

张叔夜淡淡一笑,疲惫地道:“你们都太年轻,有些事看的还不透彻,增设军法官,设立枢密都参军司,恢复元丰前武散官,又重新授予职事官。嗯,很有意思啊”

张仲熊迟疑半响,犹豫地道:“孩儿愚昧,不明王相公有何深意。”

张叔夜冷冷一笑,道:“你在枢密院小心当差,自己慢慢领悟。”说罢示意张伯奋说下去。

不说行在那点事,新军制在两大宣抚司也引起轰动,张启元和许翰走的很近,当他看到朝廷敕书,不由地道:“恢复元丰前武阶官名称,仍旧用武阶定俸禄,职事给贴钱,武散官为名号,难道王文实不知元丰后以阶易官,武散官除蕃官照给,军中早就罢了”

“还有,武官以职事、武阶、散号并行,武阶、散号对等,职事可上下调整,这叫哪门子事。又要增设从三品上将军名号,从五品上杂号将军,又是魏晋余风,简直乱七八糟。”

许翰眼皮子一抖,实在不知怎样说才好。。

。。。

。。。

第五七六章权知杭州军州事21

“枢密院正副都参军、殿前司正副都指挥使、马、步、水军都指挥使,南、北、西三面都指挥使,皆为从三品之上。看来,王文实深知武人心思,新军制出台,必然不会有人再反对”许翰捻须长叹,大宋开国定制,武官职事只有殿帅是从二品,达到二品武官无不是加节度使,但那却是虚职。

就算是殿前副都指挥使,那也是正四品,就不用说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为正五品,武人升起的路子很窄,也就是加阶官,从五品职事官家从二品节度使。

王秀给军人开启不少高等职事,光是三品实职就有八个,让他们晋身路子宽了,自然被武人拥戴,不要说中低等将校看到希望,就是高等武官也有心竞争。

张启元咂咂嘴,不满地道:“王文实是可以抬高武人地位,就看看他把长行分为效用,就能看出居心。更可恨的是,太祖限制武人权力,罢黜禁军都点检,他竟然李代桃僵,巧取名目,重新设立禁军点检。”

他把都参军看成都点检,也是有一定根据的,都参军司的权力不小,除了没有直接调兵权,几乎等同都点检。再加上殿前司彻底分离,新三衙的建立,更是有点检兵的味道。

许翰一怔,看着张启元玩味等地脸色,猛然想到了,惊讶地道:“都参军位列新三衙上,高出殿前司半筹,岂不成了禁军最高统军衙门”

“枢密都参军司没有调兵权,从其职掌来看,只是天子的参军官。都参军使从二品、副都参军使正三品、都虞侯正四品,为枢密院诸公详参军机。但是,都参军使地位崇高,无人出其右,完全有都点检之实。”

“毕竟权力限制许多,也无可厚非,还是两年一任。最高两任就要致仕。”许翰细想,都参军实权并不算高,限制也很大,并从法理上进行限制。不仅都参军有任职限制,连其它都校都有任职限制,规矩拿捏的很死,没有半点商量。

甚至连军人最高任职年限也有。过四十年,无论官位大小。一律致仕,没有半点商量余地。除非,朝廷遇到大事,经过两府会商同意,由天子下诏才能回归。

他想了半天,才说道:“真正有意义的并非都参军和三衙,而是天子卫率殿前司,还有三大侍军司。好在三大侍军司暂时不列实职,西、北由宣抚司代行其责。南侍军司空置,哦,还有传言,侍卫水军暂不设都指挥使,增设知杂事。”

“那还不好说,李宝、上官谦资历不够,他们不过是遥郡刺史。一跃从三品都指挥使,那也太过份,恐怕要引起军中非议。王文实可不傻,绝不会自设障碍,给他人反对口实。”张启元看透王秀心思,满脸地不屑。

想想也是。水军刚刚成军,那些原侍卫步军司将校,他们的品阶都不算太高,也就是正七品横班,再挂上遥郡刺史,你要一跃成为大帅,直接跨越承宣使。那还不翻天了。

许翰哑然失笑,道:“侍卫水军是王文实一手创建,三衙中唯一掌兵,自然要非常重视。”

张启元有点吃味,但也无可奈何,你说王秀抓兵权,人家现在是在外郡,怎么能抓兵权。你说侍卫水军职权过大,竟然统军,但殿前司不也是统军何况,侍卫水军船队远渡重洋,不节制兵马岂不乱套了

“王秀所倡军制,重新统一禁军,划分参谋、统军和征战,成立大小学校、设立讲武院系统培养将校,使武官逐步能识文断字,杜绝文人领兵弊端,虞候正式归兵部,不受将帅左右,极为高明啊以兵部制衡枢密院,都虞候制衡都指挥,要不成功天理难容。”

许翰摇头长叹,道:“王文实心思缜密,看是极为剧烈,实则面面俱到,争取上下人心,恐怕他下一招会更精妙。”

张启元一怔,心中升起不太好的感觉,本以为会有很大反对声音的新军制,竟然抓住天子心意,两府制度还有军心,实在太妖孽了,恐怕6续推出其它改良,会更加完善。届时,王秀的声誉地位将到何种程度,自己应该怎么办是到了该好好想想的程度了

新军制的颁布实施,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正如张启元和许翰讨论一样,有人很不满,但大多数人很拥护,就算不满的也不是对新军制不满,而是对即将设立三军司不满,几乎集中在文官方面,武官也有,集中在几个人身上。

北、西侍军司的成立,明显在宣抚司之外,预示着宣抚司权力的缩减,甚至有裁撤宣抚司的可能。为了平息宣抚司非议,两大侍军司暂时和宣抚司合并,这又引起了曲端和王渊的不满,设置北、西侍军司,他们是铁定的都指挥使,就算资历无法担任都指挥,那也可以仿照侍卫水军,担任副都指挥使或知杂事,怎么能让宣抚使代理那不是跟不设置一样,让他们非常的憋屈。

新军制的好处,只要不傻都能看出来,那是战时绝对节制,杀伐任由一人承担,而不是现今的相对统率,既然有机会,谁愿意受宣抚司的节制啊

御史可算逮到机会,纷纷弹劾曲端和王渊,说是大将干政的兆头,绝不能开此例。谏官纷纷上书言事,说李纲、许翰,唐重,王庶不能节制大将,实不堪重任。朝廷上下闹的鸡飞狗跳,上上下下各种人物纷纷粉墨登台,多是要在这个时候搏上一搏,增加名望,积累晋身的资本。

李纲以前所未有的果断,毫无条件地支持新军制,并在各部选拔低等将校和吏士,数百人赴行在进入大小学校培训,张启元很担心金军趁机入侵,但他的态度去是非常坚决,生命就算被金军打败,只要能6续培养出种子,就能够取得最终胜利,买卖是很划算的。。

。。。

。。。

第579章权知杭州军州事22

各部抽调人员,纷纷赶赴行在,已经有数千人汇集,这绝对是第一批种子,也是禁军的精英。:但是,在王秀眼里这群人不过是过渡,真正的军人,将从小学校慢慢地培养,未来数十年里,学校将奠定大宋禁军的理论基础,这些高素质的将校从战场取得经验,一代又一代的叠加,从量变产生质变,形成真正的大宋新军。

按照王秀的预计,如果一切顺利实施,可以预见三十年后,大宋禁军将是一支精干、高效,带有战略理论性的军队,并有着自我造血,推陈出新功能,可以应付来自北方的挑战。

侍卫水军参训人员最多,将校八百余人,吏士千余人,分别进入大小学校和兵部讲武堂,小学校又招收渔家子弟数百人,绝对是王秀最关注的部队。

今个,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玄武湖碧波荡漾,揉碎一片白云,岸边垂柳随风摇曳。

湖畔,一艘精致的画舫随波逐流,舫隐隐传出美妙的歌声,听得人心酥软绵绵。任谁看了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