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308部分

权倾大宋-第308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怎么不行当年的小胖墩就是活泼。哦,对了,有空去看看你家大姐。”

“知道了。”张陵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

。。。

第五六四章权知杭州军州事9

王秀稍加沉吟,又道:“既然要办书院,那就要立足长远,成为屈一指的学宫,再不济也要执掌一方牛耳。我不问那些诗书经义,都交给那些名士算了,但数理化一定要要细,决不能轻易合并。还有,那些小学校出来的,愿意留任那就留下担任助讲,可以采用师兄弟称呼,大哥公务繁重,也要帮衬一二,协助管理事务。”

“是,先生”宗应承下来,但他不知道,今天的决定对他地位的影响,绝对是在后世教育界留名。

“聘请堂长、讲学的帖子的如何了”王秀有点不放心,现在有名望的学者难聘请。

宗良咂咂嘴,不假思索地道:“已经全部出,近的想必已经到了,远的月内可到。”

王秀放下心来,却又有几分担忧地道:“不知有几人可以屈就想想万事开头难。”他回想自己第一次创业,那份艰辛的苦楚,为了六百钱点灯熬夜的;为了走出自己理想的第一步,不惜去走蔡京的门路。

“先生名扬海内,亲自修书又重金聘请,他们焉有不来之理。”宗良不失时机恭维王秀,多少带有九分的真诚。

“读书人自有读书人的骨气,真正的士人绝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王秀很享受宗良的恭维话,但他还是保持自身本心,洒笑道:“官吏迎来送往,倒是收入颇丰,这笔钱用在书院上倒也问心无愧。记住,不要怕花钱,校舍要古朴不失典雅,最重要的是留出扩展的地方。买校田不要与农户斤斤计较,毕竟生民不易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与补偿,但对蛮不讲理的漫天要价的,坚决不给于理会,那些闹事的泼皮无赖,让三哥派公人给我锁拿。嗯,女斋要听取李娘子意思。最好是精细些,留出女儿家藏的空间,不可心存怠慢。哦,对了,把捐钱建校得诸位大名,刻在文德石碑上”

宗良在办理琐碎事务上,那绝对是公认的能手。丞相长史的名头,可不是随便叫的。对于王秀的安排。显然成竹在胸,一点也没有蹙眉头,笑道:“处理完几日来的事务,我就全力营建书院,先生放心就是。”

王秀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宗良,又稍加沉吟,道:“记住,要在书院之后,选择一片清净僻静的地方。成院落,要让胖墩、四郎他们不受干扰,庭院外墙要高,最好有防御点,避免让外人潜入。”

宗良轻轻颔,他非常明白王秀意图,正色道:“要是建造这么诺大的书院。杭州地面官员进献的钱财太少。先生先后受金、银、礼品可价四、五万贯,建起校舍、购买校田设备倒是绰绰有余,只是聘请名师开销稍显不足。”

“哦,院落外墙要有防御点,实在有点落人口实,是不是暂缓一下。上奏朝廷再说”

王秀很满意宗良的谨慎,但他又不以为然,做事谨慎是好,但绝不能瞻前顾后,他缓缓地道:“真正的名家是不能用钱财左右的,要看他们和书院的缘分,给他们的住所布置舒适些。至于研究。嗯。研究院院墙,你就照办是了。”

“整个杭州也就是通判大人、二哥和钱塘县、余杭县未曾送礼。”既然王秀定下来,宗良也就不说二话,反倒是有些戏虐地奚落别人。

“大哥,你也太刁钻尖刻了”王秀指着宗良大笑道,宗良的讥讽让他很认同,一群表面道貌岸然,背地男盗女娼的伪君子,要不是维护不杀士人的恪守,他真想大开杀戒。

“先生不要笑,我说的是实话,那群尸位禄餐的君子,简直就是斯文败类。哦,用先生的话说,就是有文化的泼皮。”宗良感觉非常好,自己接受一位小娘子,就觉得赚大了,哪想到来到地方那么一看,尼玛,原来自己还是那么高尚。

正玩笑间,徐中快步进来。朗声道:“大人,三哥和余杭宇文知县来了,正在前厅等候。”

王秀眉头轻蹙,轻声道:“三哥来的巧,竟然还有宇文逸好了,把他们请到书房来。”

宗良一怔,让客厅和书房见客,意义绝不相同,只有自己的最熟悉或是最亲信的人,才有资格来书房,他不免有几分吃味,难道先生看重宇文逸

不多会,刘仁凤与宇文逸走入客厅,见了礼才在王秀下坐下。

似乎,王秀并没有在意宇文逸,昨天也不见对方说话,既然宇文逸和刘仁凤同来,看来他们交情不浅,才细细打量宇文逸。却见对方身材修长,唇上两撇黑须,一身半旧的绿袍,洗的是极为干净,坐在那里仪态稳重大方,举止之间礼数有加,显示出其优良教养。但是,他能看出在那端正的目光中,似乎有一丝极具野心的。

“昨日才说的,今个远候留下,必能教我。”今个是私人场合,他刻意说对方表字,以示亲近人物,毕竟是和刘仁凤来的。再说,有野心的人,必然有所求,他非常想看看宇文逸的打算。

宇文逸听王秀称呼他表字,脸色变了变,急忙抱拳道“下官不敢,相公乃当朝执政,誉满天下,下官微末伎俩,岂敢在相公面前卖弄。不过,下官的确要向相公讨教,还望相公能指教一二。”

王秀听着顺耳,人和人之间不能本着脸,相互间适当的抬举还是必要的,他悠悠地笑道:“远候无须谦恭,有话但说无妨。”

宇文逸拱手,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昨日相公召会州县官吏,言劝颗农桑、扶持小农,扩展水军,经略南海,鼓励海商、扩大贸易。下官有感相公致力国事,力图中兴之念,上报效天子,下体惜黎民。相公唱官船出海,至今十余年,海船商队年年获利甚丰,于国于民有利。但是,贪鄙之风却因此而起,相公扩展水军,经略南海,本意在于护卫商旅,却是有守臣率兵之嫌,一旦使臣扎根海外,天高路远啊”。

。。。

。。。

第五六五章权知杭州军州事10

王秀对很头疼,好在这个时代俸禄优厚,贪污问题并不算极为严重,没有到威胁政权的地步,也不算太严重。:但是,宇文逸给他提了个醒,也是他不曾考虑到的,水军在外难以节制,一旦有将帅存有异心,或是朝廷衰微,恐怕要造成诸侯割据了,应该是孤悬海外的割据。

他不由地点头称是,抬了抬手,示意宇文逸说下去。

宇文逸见王秀认可他的说法,立马地得到鼓舞,更是兴奋,朗声道:“下官见识不及相公万一,相公自然成竹在胸。不过,下官细细思索,再向朋瑞讨教后,冒昧向相公请教。”

“下官以为,古人云鸟为食死、人为财亡,其论甚是有理海事司和银行掌控海事贸易、借贷,获利极丰,很难有人面对如此巨利,还能持节操,堵,反倒使事情越办越难,如此不如防之。”

“如何防”宗良忍不住问了句,他的问话时恰当好处的,绝不会喧宾夺主,因为王秀绝不可能去询问,他的身份正合适,为王秀留下无限回旋余地。

“朝廷有台谏,走马承受、通判,相公不妨请奏朝廷,专设监察御史主持海事、银行监察。虽不能完全杜绝弊端,却还是可以减轻些许弊端生。若能设风闻箱,许商户投书揭,必然可以事半功倍。”宇文逸是拿出了真家伙,他目光闪烁,非常认真地看着王秀。

“风闻箱,武周所行酷政,朝廷已有登闻鼓和上书言事,再设置风闻箱,恐怕不妥。”宗良不禁有点失望,拿着前朝的东西出来卖弄,真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此一时彼一时,武周行事为一家之政,而下官设想只为贪墨勒索。其意远矣。就近监察是派出御史,风闻箱只为职司内监察,非为一人之私,而窥众人隐情。”他偷眼看王秀点头,似乎表示了嘉许,受到一点鼓舞,又道:“扩展水军、经略南海。相公大可不必自持,下官薄见在于沿海商旅泛舟海外多年。早已形成几个固定停靠口岸。相公可遣使者或借或租,无须亲自劳神,必可得之,而后以水军徐徐图之,既能免除朝廷议论,又能扩展城寨,但割除格局弊端,非下官能力所及,实在不知如何筹划。”

王秀和宗良考虑问题角度不同。旧事物拿过来用,那要看何时何地,他对宇文逸的智慧很赞赏。派驻监察御史制度,明显是时代进度,完全可采用十三道监察御史制度,中央加强对敌方的掌控,让御史就近掌握民情。

至于海外扩建城寨。那是必须的,能不在屈人之兵最好,风闻箱是开启民间监督政治好机会,只要引导正确,能挥巨大的作用,更是他一直想做的事。

“很好。”两个字很简练。却代表某种态度。

得到王秀肯定,宇文逸显得极为兴奋,道:“下官些许浅见,让相公见笑。”

王秀笑了,看了看宇文逸微微点头,脸上露出嘉许之色,仍旧道:“抽取海船商税较官船出海。不可同日而论,可惜回易案,让亏空难补,海事司无钱办货出海。南方重商,为增财赋运作,海事局能有出海之资,远候可否教我”

宇文逸稍稍迟疑,沉声道:“经济非下官所长,不过下官倒颇有些许心得,或许可以为海事局筹措一二,不知相公以为,两浙路除海事外,以何获利最丰”

王秀含笑不答,他绝不会回答这种问题,还是宗良笑眯眯地道:“丝绸、瓷器、香料、盐茶、酒水,无一不获利丰厚,这还用问吗”

宇文逸看了眼宗良,暗叹丞相长史名不虚传,道:“丝绸、瓷器、香料、盐茶、酒水又以何为先”

“当然是北方盐茶、南方丝瓷。”宗良是朗朗上口,这些必备的情况,他都需要掌握在手,以备王秀随时咨询。

“正是,自艺祖太宗以来茶、盐向来由官府专卖,而行商购买茶、盐一向受到地方严格的控制,违者处以重刑。三个月之内,出售今后三年茶、盐之全部配额,想购买者,只能用粮食和银钱各半平价来抵换,不算钱塘几处盐场与茶场,单是昌化县紫溪盐场一处,所得粮食就相当可观。外地行商风闻,自然会趋之若鹜,以大批粮食、银钱换得茶引、盐引。而杭州之士绅、商人,哪里又肯让这个机会被外地人独占。如此,可解决各县常平亏空。”

王秀眼前一亮,他沉吟半响,但没有先针对经济,而是道:“远候之策妥当,但天下事往往不能尽善尽美,有得必有失,致于两府和台谏,本官自有办法应付,唯独通判能不能副署,才是问题。”

没有通判与江浙路税监的副署,王秀所下的官文等于废纸,提举江浙路税监是秦桧所提携的人,应该不会轻易违逆他,但王昂却不一定买账,那伙计是个头。

宇文逸深以为然,但王秀隐讳提出和王昂的矛盾,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认定,或许这是好的开始,立即道:“王通判亦是正直人,国于民有利,必不会阻拦。”

王秀不以为然地笑了,区区王昂并不放在他眼中,真要跟他对着干,完全可以通过持节总理各国事务,或是安抚制置大使解决,无论是转运还是常平都好说话,只是那样干遭人非议,他决不愿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于是道:“远候果然是干练之才,能安心历练数年,它日必有大作为。”

宇文逸闻言而知雅意,王秀给了他承诺,或许是画了一张饼,至于能不能成真,就看他自己怎样去抉择了,别人给你一条路,怎么也得靠自己去走。

见宇文逸的明达,王秀逐渐看重此人,转眼看着刘仁凤,道:“三哥,仁和是大县,还要从你开始才行。”

刘仁凤起身,正色道:“盐茶是强国富民之善政,理应全力以赴。”

王秀面带微笑,但他心中却不轻松,有些事看是简单,真正办起来千难万难啊。

。。。

。。。

第五六六章权知杭州军州事11

王秀的办事效率,可以用雷厉风行来形容,两天时间就会商相关的官吏,对这些人晓以利害,争取两浙路官僚集团最大限度支持,无论是常平还是盐铁等衙门,无论是地方官府还是路州大员,都毫不犹豫地签印。

很显然,那些人要不是看到巨大的政治利益,要么就是有商业上的好处,无利不起早得到最好的注释。

不过,也就是盐茶买卖上的某些变动,算是比较单纯,既然多少有利益,他们犯不着得罪王秀。让人大摔眼镜的是,王昂几乎毫不犹豫副署,但他的条件是,租赁给商人可以,但必须有个期限,只有三到五年时间,否则他宁死不同意。

事不大,并不需要两府批准,王秀为了谨慎起见,还是了官塘,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争取朝廷的支持。看某些人看来,纯属没事找事,谨慎过头了,但落在某些聪明人眼中,那才是真正的权谋。

人的交往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公务同样是建立在彼此敬重基础上,王秀能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在小事上尊重两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