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293部分

权倾大宋-第293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对契丹残部的围剿,严守立,也不太要求斩杀将校了,反正人家也杀人了,做事但留一线,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其实,大家心里跟明镜一样,南北和谈建立在实力变化,毫无实际意义,双方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东西,不过是找几个替罪羊做做样子。试问,谁敢拿七大帅问罪杀几个汉儿军虽然影响士气,但王秀那岁币也说事,女真人新败短期内无法再战,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至于断绝对河北义军的援助,那才是一句鬼扯话,连萧庆也不会相信,不要说女真贵酋了,不过为今后南下的留下借口,大家都明白。

萧庆北归时,王秀感概地道“可惜契丹余脉,终究面临女真最后一击,萧大人好自珍重哦,代在下给耶律监军问个好。”

萧庆脸色极为难看,足足盯着王秀半响,一言不地拱了拱手。

宗泽倒是乐了,他才觉王秀真损,玩人的至高水平啊却笑眯眯地道“大人,看来那位元帅监军不得善终啊”

“那是当然,历来2臣有几个如意,又有几个善终,宗大人忍耐几年。”王秀撇撇嘴道。

南北再次会盟,盟约跟一张厕纸无异,好在边境逐渐安定,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谈判桌将要坚持与得到的利益,必须要通过战争夺取。如同萧庆的不相信,他自然不把断绝义军支持承诺当回事,仍然秘密支持义军,反正都是留下的借口,该怎么支持怎么支持。

当然,朝廷的封赏也很快下达,曲端、王渊授正任承宣使,正式进入武将的高层。邵兴、刘、岳飞、吴阶、王德等人俱得升迁,封元被公认为后起之秀之一,卸任七十八将回行在,正式进入班直。

南京的宫禁,仍然在紧张地修缮,进度是非常快的,已经初具规模,朱琏对范宗尹、蔡易和沈默三人加以褒奖。

“二姐。”

青君的声音,打断了朱琏的静思,不悦地道“何事”“二姐,开封塘报,是官人来的。”青君把奏折递,悄悄地退在一旁。

“嗯,是官人的奏本。”朱琏接了过来看了看,绝代风韵的鹅脸,绽出温馨地笑,声音也变的柔和许多。

青君暗自做个鬼脸,自王秀北,朱琏是坐立不安,无论是高兴还是心烦,一旦王秀的奏折到来,马接过来细细品读,脸色亦会随着内容波澜起伏,是妇人急切盼来远行夫君的家书,全然不像看其他外臣奏折,永远是一个冰冷表情。

她不由地叹息,却见朱琏绽开笑颜,不由地问道“二姐,官人又有新鲜事了”

“你不懂,瞎问个什么。”朱琏白了眼青君,心情格外地好。

青君小嘴一撅,顽皮地道“看来相公要回来了。”

“娘娘,秦相公、范大人求见。”张泉入内禀报。

“宣。”朱琏剜了眼青君,低声道“死丫头,没遮没揽的,看不打烂你的刁嘴。”

“要吃饭的,二姐好心很。”

却说,秦桧和范宗尹趋步入殿,朱琏道“二位何事”

秦桧趋前一步,急促地道“太后,臣以为昨日廷议,孙大人对王大人议功有失偏颇,斗胆奏太后,务得赏赐菲薄,冷了前方将帅心意。”

原来,朝廷对于王秀的封赏,很费一番心事,王秀的功绩实在太大,不客气地说是两次定策之功,力挽天下与狂澜。孙傅、李纲等人固有防范心思,认为王秀的声望太高,一旦权力到达顶点,会女真人还具有威胁。

功臣是要赏,但赏无可赏又该如何唯有赐死。

王秀拥有重兵环卫的情形,再次映现在他们的眼前,李纲认为决不可再让王秀掌兵,此战应该是众将齐心协力的结果,王秀不应该赏赐太厚。但是,封赏少了会引起别人不满,尤其是参战士民的非议,让那些武人寒心,可真不好收拾了。

最后由唐格建议,封王秀为绛郡开国公,大夫,端明殿学士,赏钱五千贯,绢五百匹。

秦桧极为不满,按照他的意思,王秀作为辅政大臣,当授国公领枢密院事,甚至迁门下侍郎兼尚书右仆射。对于孙傅、李纲等人的心思,他是心知肚明,更知道其的危害。

但是,当前王秀不去,很不符合他的利益,王秀领枢密院事或迁门下侍郎兼尚书右仆射,必需罢尚书左丞,他能跟着个台阶,枢密院本兵尚书门下地位低,他最属意王秀迁书门下。

“范卿所来何事”朱琏不言奏请,反而问范宗尹。

范宗尹淡淡地道“臣为王大人事来。”

朱琏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二人,淡淡地道“既然是诸位辅政定夺,二位卿家应给诸公说才是。”

秦桧心下一凛,分明是质问他有朋党之意,把矛盾再次踢回两府,手段运用的相当灵活,不由地对年轻的太后刮目相看。

范宗尹脸色微红,他也感到朱琏语嫣不善,硬着头皮道“臣并非没有质问两府诸公,只能奏请太后,正恰遇秦大人,故而一同奏。”

范宗尹即恰到好处卖了王秀个人情,又撇清了和秦桧同来的关系,他绝不会让朱琏认为他结党,那可是朝廷大忌。

秦桧那点算盘,朱琏大概能猜到一二,不过,人际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却不可驳了面子,淡淡地道“还是等相公回朝,再做定论,”

。。。

。。。

第533章大宋新的开端1

话说到这个份,朱琏明显给秦桧、范宗尹台阶,再说下去反而多余了。

秦桧、范宗尹当然心领神会,再说真是给脸不要脸,当下叩谢退出。

朱琏回到暖阁,靠在软榻,拿来王秀近日奏奏章,再次细细品读。

此战,南北局面悄然变化,大宋绝对弱势地位稍加改变,金军战略意图落空,遭受十余年来未尝有之重创。

不少女真贵酋开始正视大宋,南朝残破不堪,但知耻后勇,有了王秀等人护持,民心士气断不可辱,女真的实力不足以吞并整个赵宋。如今,只能保持军事威慑,在谈判桌争取最大的利益,等待有利时机再说。

强硬势力很不甘心,他们极力要求整军备战,提出集兵力进攻陕西的要求,倒是吸引了高层关注。金军虽败实力犹在,能集结十余万人西进,彻底击溃西军,京东京西还不是任由女真马军驰骋

对大宋行朝来说幸运的是,都元帅斜也却突然染病,兀术联合几位大帅,以南下弊大于利,应该消灭契丹残余,稳定草原各部落为由,主张对宋保持军事威慑。

他的建议也很有战略性,契丹残部一直存在,让国内契丹人人心不安,要知道女真是小族,契丹人不仅人多势众,金军的契丹部队也相当有战斗力,只有彻底消灭契丹王室残余,才能稳住契丹人心,女真贵酋这达成一个共识,灭宋战略向后推迟。

吴乞买又重新划定政区,仿照大宋制度全国设立路、州、县各级官府,设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北路、河东南路、都路、北京路、西京路、临潢府路、京路、东京路十个转运路。大名府正式定名为南京,做为对宋作战的枢,由兀术担任南京留守,以元帅右都监统辖沿边军务。

是年,金军主力西调,开始了对耶律大石部的围剿,由元帅右都监耶律余睹,也是王秀顶住萧庆代为问候的人,他率蒲察石家奴、拔离部万余人西进,开始对耶律大石在金国边地最后的据点可敦城进行远征。契丹人对付契丹人,女真贵酋的极好打算,耶律余睹还真的卖命。

粘罕坐镇太原,节制兀室对盘踞在太行山的义军进行围剿,娄室担任河东路都统军,密切监视陕西和京西宋军动向,与兀术成犄角之势。

令大宋朝野惊诧不已的是,王秀到达行在当日,即入宫面圣,坚决不受郡开国公爵与端明殿学士。

朱琏诏命赐宴,两府三省尚书作陪,又赐见半个时辰。次日,朝廷宣召王秀罢尚书左丞,迁太大夫,端明殿学士权翰林学士院承旨,定远县开国县公爵,赐钱万贯,田百倾。

王秀的举动,令朝野为之震动,士人多是交口相赞淡泊名利、有古君子之风,当然也有唾骂以退为进、沽名钓誉、博取清名的声音,却不知他的打算。

三月三,杭州西子湖,徐徐南风、风和日丽、漫柳绿堤、景色怡人。

一湖、一舫、一曲,美景、美酒、美人,清丽吴语声飘出,又是难得的好天气,令人不饮亦有三分醉。

“好清丽的声韵,大哥长伴先生,难得有份清闲。兄弟们多不得见,今日费了老大力气,才聚了几人前来陪伴师兄,你可不能藏量啊”

画舫精致的雕栏舱室内,李长、刘仁凤、秦敏、时雍陪伴宗良吃酒,大家同门所出,自然非常随意。

宗良跟随王秀,但他也是官身,一直顶着丞相长史的帽子,混的倒也算春风得意,行在哪个不知谁人不晓,他已经是朝散郎,直馆阁小龙,在枢密院挂副都承旨,只是没有大郡历练罢了,算是他的弊病。

适逢际遇,有海事司两浙路海事局、杭州市舶司官吏,勾结沿海水军将校回易,他奉命前来处置查办。时,刘豫以侍制知杭州,领两浙路安抚大使,他在拜会刘豫后,去找刘仁凤叙旧。

刘仁凤时任知仁和县,也算堂堂的一方大吏,那可是杭州富的流油的县城,大兄前来当然要聊表地主之谊,联络几名身在杭州的同门,陪伴宗良游宴西湖。

宗良心高兴,多吃了几杯酒,心情颇为舒畅,刘仁凤劝酒,却含笑摇手道“酒量不行,你刘三哥仗着自己地盘,拉来了打手阴我,难道我没有后手”

他们童年同病相怜,今又天各一方,虽说因政见不同有些嫌隙,但那都是公家事,私人关系还是和谐的,相互诙谐风趣的调侃,众人大笑不止。

刘仁凤撇撇嘴,笑道“小弟是仁和县地主,大哥既然来办差,理应召集兄弟接风洗尘,不然他们岂能饶了我。要真的回到行在述职,丞相长史岂不记恨我,那时可亏大了,还是请你一顿好酒,算是巴结官。”

李长嘿嘿一笑,道“本来应该我做东,但谁让我刚刚下船,仁和又是三哥的地盘,省了几贯骚铜。你看看,一身咸味还没有去了,看在小弟四海漂泊份,大哥也得多吃几杯才是。”

时雍眼珠子一转,闪烁着狡狯光芒,分外暧昧地笑道“杭州屈一指的6行,亲自献艺,大哥怎能不喝。”

宗良放声大笑,一身的轻松啊

时,已经是大建炎六年。

王秀出人意料地奏,双亲殉难商水,因国事艰难不曾尽孝,已经违背了人伦。他以天下初定,南北再次盟好,虏人正在全力征讨契丹残部,暂时不会南下侵犯,请回乡居丧三年,已尽人子孝道。

这个是绝对震惊朝野的大事,很多人看到了机会,更有人看到了弊端,有人呼应王秀的守丧,也有人极力反对,要求朝廷夺情,朝野下真的闹腾一阵子,牛鬼蛇神乱舞,一切都收进他的眼。

朱琏自然明白王秀心意,她下诏三次夺情,王秀却拒不接招,认为人伦为大,孝字为先,不守丧三年绝不出仕。

在相持不下时,蔡易的一封奏章,再次引起朝野的议论,有人兴高采烈,也有人惊慌失措。

。。。

。。。

第534章大宋新的开端2

蔡家老二也够损的,直接抨击王秀以小孝不顾大义,如今天下刚刚安定,外有女真人虎视眈眈,内有天灾,乱民造反,朝廷正是大用人之际,王秀竟然直接撂挑子,实在是意气用事,气量前朝几位相公,还是稍逊一筹。天籁『小说

这份奏章掀起轩然大波,历数王秀的丰功伟绩,无论是力挽狂澜,还是振兴经济,那都是执掌这个千疮百孔帝国的不二人选。意气用事入同画龙点睛,从仗剑护卫太登基道今天,每次王秀力挽狂澜后,都会交出本应享受的名利,这把人们的目光,引到了孙傅、唐格甚至李纲身。

下士民可不问你什么权力斗争,他们看到的是实在的东西,王秀又取得京东一场大捷后,庙堂对论功行赏的争辩,那是瞒不了别人的。这下明白王秀为何请辞居丧,人家好不用意稳定局势,尼玛,几个老小子眼红抢果果,把人给逼的要回商水去了。

这下可戳了马蜂窝,登闻鼓院还有银台司忙的一塌糊涂,都是士民的书鸣不平,矛头直接对准那些两府重臣,甚至小报也登出士人言论。

“那些尸位禄餐之人无能,虏人来了束手无策,争权夺利倒是好本事”

“王相公屡次救天下生民于水火,却被那帮小人排挤,真让人寒心。”

“李相公素来主张抗击虏人,应该不会吧”

“放屁,李相公也是纸谈兵,看看他打过哪门子胜仗,援救太原导致二十三万大军溃散。”

“王相公能治国,武能安邦,行朝初定正是大有为时,怎能轻易离开。”

“万一虏人南下,那帮庸臣逃的兔子还快,倒霉的还是咱们。”

孙傅、唐格等人是没办法了,已经有人在他们府邸门前,写下孙相公或唐相公卖国的大字。

来往有了几天,一些重臣实在顶不住压力,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纷纷书挽留王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