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春闺记事 >

第206部分

春闺记事-第206部分

小说: 春闺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家的屋子可能有点损坏,院墙却分外的结实。
宋盼儿叫人锁了各处的角门,从外院到内院,每处的门都锁了起来。
家里的护院,安排在外院各处。
内院也安排几个身强体壮的妈妈巡夜。
夜里不准下人到处跑。
家里不少的下人受伤。宋盼儿知道现在城里肯定请不到大夫,也不能放任那些下人不管,就让顾瑾之帮忙处理伤口。
库房里还有些外敷药。
伤筋断骨的伤,顾瑾之处理不好。可简单的磕破,或者割伤,她还是能处理的。
不仅仅她能处理,那些下人自己就能处理。
他们甚至没有娇贵到用药,胡乱用布包裹了。
顾瑾之仍是帮他们拆了布,用上药,叮嘱他们道:“隔日再换药。天气一日日热起来,不用药的伤口容易溃烂,小伤拖成大病,连小命都丢了。”
顾瑾之有神医的名声在外。
这些下人很信她的话,个个点头答应。
处理好伤口之后,顾瑾之想起墨韵说老宅的话。
“娘,老宅的房子比咱们这里旧得多,家里会不会有人受伤?要不要送给药过去?”顾瑾之问。
宋盼儿点头:“我都忙得忘了这茬。”
她和顾瑾之都走不开,眼瞧着天色就要晚了。宋盼儿喊了宋妈妈和慕青,让她们换身衣裳,用些药去老宅。
“问问大夫人,家里有谁受伤了没有。”宋盼儿叮嘱宋妈妈,“要是有人伤了,我们过去看看。大夫人若是问咱们,照直说就是。”
宋妈妈一一应下了。
慕青原本就是大夫人身边的,她对老宅熟悉。
宋妈妈和慕青换了衣裳,顾瑾之那边的药和马车都准备好了。
两人去了老宅,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回来。
“还好。”宋妈妈回来说。“老宅的房子虽老。用料却是上等,房子结实。除了三奶奶的正院被倒下的树撞塌了耳房的屋顶,竟然没有一处倒塌。我说我们这里,塌了好几处。大夫人还不信……”
宋盼儿有点意外。
“也没人受伤?”她问。
宋妈妈道:“大夫人是这么说的。”
宋盼儿就不再多想。
夜里没有再次余震。
到了第二天。天放晴了。
京城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有人受伤,有人离世。可明媚的骄阳。照在人身上,暖融融的,一扫昨日的阴霾,给人希冀。
顾家算是损失娇小的。
像生活比较贫苦的人,他们的房子原本就不好,大部分都塌了。
死的死,伤的伤。
朝廷着户部,在朝阳门、安定门和德胜门搭棚施粥救助。
京城的望族豪门,大部分的人家都有损失。他们自顾不暇,没人跟朝廷一样搭棚施粥。
朱仲钧进宫,第二天仍没有出宫。
顾瑾之有点担心他。
她记得朱仲钧临进宫前的欲言又止……
他这次回来,他们都没有顾上好好说话,就地震了。然后,朱仲钧就进宫了,至今不出来
##########
地震后的第二天晚上,居庸关快马传来消息,整个关城都被埋了,死了将近一半的守军。
原来这次地震的震中在居庸关。
居庸关是个很重要的关城,本朝开朝之初才建立,用来抵御鞑靼游牧士兵的抢劫掠夺,是京城的一个重要屏障。
这个屏障消失了一半,就等于将整个京城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马刀之下。
消息传回来,朝臣再也顾不上去讨伐皇帝举政失措之过。
满朝都震惊了。
这么强的地震,毁了整个居庸关。
朝廷的兵力分散,一时间从哪里调集兵力去护卫居庸关,成了当务之急。
到了第三天,京城就有人听说了居庸关的事。
惜命的人,开始南迁了。
一边是人心惶惶的安全担忧,一边又是丧失房子的贫民,京城顿时乌烟瘴气。
居庸关附近也损失惨重。
不少难民进了城。
每天都有不少难民在顾家门口游荡。
宋盼儿一开始叫下人在门口煮粥、散粥。上午还好好的,下午的时候,煮粥的米被人抢了,锅也被抢了,难民只差闯到家里来。
宋盼儿气得大骂,把大门紧紧关了起来。
京城的局势变得叫人分外不安。
这种不安尚未下去,宋盼儿也听说了出事的是居庸关。
“这就好比:财主家里的院门倒了,外面全是不用种田种地,整日骑马射箭、虎视眈眈的混混儿。这个混混儿,个个身手了得。如今院墙倒了一半,他们半推半跳,骑着马就进来了。”宋盼儿不太明白为什么居庸关出事叫人这样害怕,顾延臻就解释给她听。
顾延臻解释完,宋盼儿脸都白了。
鞑靼人凶悍过人。
他们不事生产,只放牧。一旦他们进城,每个地方都有抢掠干净。
“咱们也走吧。”宋盼儿道,“回延陵府去。趁着现在走的人不多,好雇船。等大家都走,船也顾不上了。”
“我这个样子,怎么走?”顾延臻道,“我这腿,一颠簸就废了。”
宋盼儿大急:“那怎么办啊?咱们不走,孩子们也得走啊。总不能都留在京里,做了鞑靼人的刀下鬼。”
“先别急啊。”顾延臻安慰她道,“要是真的保不住了。大哥肯定也要走。到时候,他还不得告诉咱们吗?况且,居庸关还有一半的守军呢,还能顶一时半会儿。朝廷这会子正在调兵。你别听风就是雨。”
宋盼儿见他句句都是反驳自己,就瞪了他一眼。
她不再和顾延臻说,而是和顾瑾之说。
她觉得顾瑾之的主意很多,而且比顾延臻有见识,就问她怎么办。
“没事的娘,鞑靼人不可能趁乱打过来的。”顾瑾之笑道。
宋盼儿瞪她:“你也说这话。要是真的打进来了,怎么办?逃也逃不掉。任人宰割。”
“是真的!”顾瑾之认真道。“娘,草原上不止有鞑靼人,还有瓦剌人啊。他们一个在草原东边,一个在西边。都想统一蒙古。他们相互仇恨。相互厮杀。咱们在担心鞑靼人攻打咱们。鞑靼人正在瓦剌人相互较量,他们现在没空……”
宋盼儿错愕看着顾瑾之。
“这……这些,书上也有吗?”宋盼儿问。
顾瑾之嘻嘻笑。道:“有的。”
宋盼儿仍是不相信。
这种军事机敏,她根本不相信顾瑾之能知道。
“哪本书,你拿来我瞧瞧?”宋盼儿点顾瑾之的额头,“胡扯这么多,扯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就是这么回事啊,娘。”顾瑾之笑道,“况且我爹爹说得也没错,居庸关还有一半的兵力,能抵挡一时半会儿。您是瞎操心。”
宋盼儿骂了句鬼丫头,走了。
她仍是不太放心。
这几天街上也乱。
朝廷忙得焦头烂额。
皇帝实在受不了,让顾延韬夺情,回朝帮忙处理政务。
顾延韬说考虑考虑。
宋盼儿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她担心鞑靼人打进来,所以叫了司笺专门到街上打听时局。一听到形势不对,顾家立马动身。
宋盼儿的细软都收拾好了。
司笺不仅仅打听居庸关的事,把朝中的大事小事,都打听了个遍。
皇帝请顾延韬夺情这么大的事,自然也打听到了。
“大伯也回朝任官了吗?”宋盼儿嘀咕。
正好顾瑾之去看父亲,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她不禁在心里盘旋了下。
不孝是大罪,将来可能成为大伯和顾氏的致命点。
这种后果,大伯应该是很清楚的。
假如他真的答应了夺情,那说明他对权势的欲念太强了,劝说也是白费唾沫。
顾瑾之的心思,就从大伯身上,转到了朱仲钧身上。
朱仲钧从地震那天回京、进宫,然后杳无音信,到现在已经四天了。
顾瑾之一开始觉得朱仲钧回来得不同寻常。
如今,他又进宫就毫无消息,叫她微微有点不安。
“太后仍在,他应该不会有事……”顾瑾之默默在心里安慰自己。
这种安慰,起不来什么作用。
太后是真的很疼朱仲钧,
可一旦和皇帝有了冲突,太后就会无条件站到皇帝那边去。
“娘,我进宫去看看太后娘娘。”顾瑾之道。
她关心朱仲钧,太后很喜欢。所以她担心朱仲钧,光明正大去看,太后不会怪罪。
宋盼儿则笑道:“你是想王爷了吧?这样离不得,果然是女生外向。”
顾瑾之就笑。
当天,她就进宫去了。
宫门口戒备森严。
听说是顾家七小姐,还是放了她进去了。
顾瑾之一路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是是十四年前才建立的,崭新结实。
内侍见顾瑾之来了, 把她领到了大殿,让她等着。
和从前不同。
若是从前,太后肯定让她直接到内殿的。
如今却让她在外殿等着。
顾瑾之想了想,站在一旁等着。
片刻,成姑姑出来。
“七小姐,您来了?”成姑姑笑着道,“王爷在里头和太后娘娘说话,咱们等会儿再进去。”
顾瑾之一开始以为,太后对她态度的改变,是因为皇帝的暧昧;如今再看,怎么好像是因为朱仲钧?
她又想到了朱仲钧进宫之前的欲言又止。
 

第299节雾水

顾瑾之笑着,跟成姑姑道谢。
然后就跟她拉起闲话。
“。。。。。。地龙翻身的时候,宫里没人受伤吧?”顾瑾之问。
“宫里的房子虽然大都是新建的,怎奈也有不结实的。陆贵人的宫殿就塌了,她和几个服侍的,都没有出来。”成姑姑叹气道,“景和宫的偏殿也塌了些,德妃娘娘吓坏了。七小姐要不要看看德妃娘娘去?”
成姑姑想把顾瑾之支走。
太后大概现在不想见她。
顾瑾之道是。
她从坤宁宫出来,一路往景和宫去了。
成姑姑派了内侍送她。
到了景和宫,德妃娘娘正在抄佛经。
宫女兰儿迎了顾瑾之。
德妃放了笔,让宫女搬了锦杌给顾瑾之坐。
“这次不知是哪里犯了天谴,地龙翻身动静这么大!”德妃跟顾瑾之说私密话,“听说外头死了很多人,家里怎么样,有人受伤吗?”
顾瑾之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了她。
兰儿亲手给顾瑾之捧了茶。
上次顾瑾之让大伯母去查兰儿的身世,查出兰儿就是京城近郊农家的姑娘,自小就机灵聪明,在庄子上都是有名的。
她父母双全,家里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很勤快,有几亩薄田,生活算宽裕的。她父亲是个忠厚人,母亲也老实。
这样的家庭出生,兰儿从小生活在比较有爱的环境里。形成了她比较开朗热心的性格。
为人有聪明,会算些小账,又厚道,庄子上的人都很喜欢她。
大伯母查到的这些,对兰儿的评价都不错。
况且兰儿家里一直如此,并没有突然暴富,所以,她应该没有收人好处到德妃身边去。
也没见兰儿家里有贵客登门。
这是暂时知道的。
大伯母还在继续留心。
顾瑾之从兰儿手里接过茶,就想到了这些。她道了谢,没有看兰儿。静静小抿了一口。
“家里都好。我爹爹被压断了腿。老宅那边,三嫂的院子被树给撞了,其他还好。”顾瑾之道,“听成姑姑说。您这里的偏殿也塌了。您没事吧?”
德妃就笑了笑。指了指最西边:“是那边的偏殿,平日里都是闲置的。也不是塌了,只是琉璃瓦块掉下来。那个琉璃瓦块。早就松动了,上次兰儿还跟我说,叫人来修。我想着又不用,凭白添麻烦做什么,就没提。果然,地龙翻身的时候,那块琉璃瓦就掉了下来。
宫里除了陆贵人倒霉被压死了,其他人的宫殿都完好无损,单单我这里掉了瓦顶,就当个事到处说。谭贵妃还说,是我平日里不敬菩萨……”
说罢,她轻蔑哼了一声。
兰儿就看了她一眼。
德妃只得道:“我平日里的确不敬菩萨。这次我没像陆贵人一样被压死,也算是菩萨保佑,只警告我一番。这不,这两日我都在抄佛经……”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顾瑾之笑道,“娘娘福大命大。”
德妃也笑,她喜欢听这话。
“什么福大命大?不过是侥幸。”德妃道,“三公主那里没事,我就放心。你不知道,大公主和二公主都吓病了。大公主都五岁了,吓得不敢睡觉;二公主又发烧了。三公主安然无恙。这才是菩萨保佑。”
原来这才是她抄佛经的原因。
顾瑾之笑着道是,又说了句三公主福大命大!
“……你是进宫来看太后娘娘的吗?”最后,德妃问起顾瑾之进宫的目的。
顾瑾之说是,又道:“王爷进宫好几日了,一直不见出宫,我来瞧瞧王爷。”
德妃有点意外:“哪个王爷,庐阳王吗?他回来了?”
顾瑾之心里一个咯噔。
“您不知道?”顾瑾之反问,“王爷回来好几日了。他是地龙翻身当日进宫的。”
德妃就看了眼兰儿。
兰儿轻轻摇头。
德妃又看顾瑾之有点紧张。
她咳了咳,道:“这几日乱七八糟的,皇上一直歇在外书房,没有进来过。我也只顾抄佛经,没留心太后那边的事。”
怎么可能不留心?
出了这么大的事,她们这些后妃肯定要去坤宁宫给太后请安的。
庐阳王在坤宁宫,她们就算没见过,也听说过。
顾瑾之一头雾水。
先是在坤宁宫,太后一反常态不见她;又是德妃说,不知道庐阳王进宫了。这一切,叫顾瑾之恍惚觉得,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或许,朱仲钧根本就没有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