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春闺记事 >

第193部分

春闺记事-第193部分

小说: 春闺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怎么收场?”大夫人道,“那位郡主从前还碍着名声,忍了下去。如今陪嫁都被偷了。她岂会善罢甘休?只怕要闹到应天府去也未可知的……”
“她也回了简王府。”顾玥之道,“哪怕东西追回来,这件事也是不容易打发的。郡主得太后娘娘的喜欢,依着她的性格,这回是心灰意冷了,闹得和离算是轻的。我婆婆又装病,想把这件事推给我,还说将来我是家里管事的,一切重担在我身上。她当我是小门小户出来的,不懂这里头的歪门邪道?我是不跟他们搀和的。就索性躲回家。”
大夫人赞同。
她道:“这些事就该你婆婆管的。她一再把难事推给你。好人都是她做。恶人就要你出头,也该适可而止。你只是妯娌,将来分家各过各的,何苦充冤大头去得罪郡主和简王府?”
“我也是这么想的。”顾玥之道。“这事的臭味。不可能遮得住了。谁接手都是吃力不讨好。明年春上,京里就靠唐家的笑话做谈资了。幸而咱们家守孝,不用宴请。您也跟着躲过一劫。”
顾玥之已经能预料会发生什么。
唐家这回,名声不保了。
连带着她自己的丈夫、孩子和她自己,也要被三爷连累,顾玥之心里就存了些怒气。
怎么处置三爷,是川宁伯的事;怎么安抚郡主,是唐夫人分内的。
需要长辈出头的时候,顾玥之不愿意越俎代庖,去替婆婆背骂名。
“既然如此,你安心在家里住下吧。”大夫人叹气,道,“事情已经如此,被人笑话、说三道四也是免不了的,索性丢在一边。”
顾玥之道是。
晚上大老爷从外院回来,看到女儿回娘家了,忍不住高兴道:“玥姐儿什么时候回来的?”
比起儿子顾辰之,大老爷更疼这个女儿。
顾玥之打小就聪明,又懂事。
“半下午就回来了。”顾玥之笑着,起身给父亲行礼,“爹爹这些日子忙什么?”
父亲丁忧在家,歇在外院书房,铺了草席。
顾玥之以为他会不适应,不成想,父亲心情很不错。
“读读书,钓钓鱼,还能忙什么?”大老爷开朗笑着,“怎么只有你回来,以靳呢,你那三个淘气包呢?”
顾玥之就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她看了眼母亲。
大夫人清了清嗓子,道:“有点缘故的。唐家的三爷,跟着个名妓跑了,还偷了媳妇的陪嫁。以靳带着二爷追去了。”
大老爷眉头微蹙:“什么乱七八糟的,还是那个檀儿吗?怎么,不是断了来往,还弄出私奔之事?”
连大老爷也能一口叫出那个女子的名字。
足见,檀儿在京里的名气非常盛。
顾玥之就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跟父亲又说了一遍。
“出息了,会偷媳妇的东西。”大老爷冷笑道,“这种败坏声誉的畜生,拿回来就该打死!唐晖只怕舍不得。就是他优柔寡断,才养出这种儿子!”
唐晖是唐伯爷的名讳。
“爹,您在朝中认识那么多人,能帮忙去找找吗?”顾玥之道,“以靳和二爷的性格我知道,他们俩兄弟都是书呆子,让他们带着家人去寻,只怕没个头绪……”
唐以靳很老实,这点大老爷也知道。
“行,等会儿就叫人去办。”大老爷应下了。
果然,他吃了晚膳,出去就叫了门客,让他派人去帮着找。
第二天一大清早,就有消息回来说,唐家三爷唐以斯,带着名妓檀儿姑娘,往北边逃了;而唐家大爷和二爷已经定是往南,就向南边追了。
大老爷一边派人去捉拿唐家三爷,一边又派人去把唐家大爷和二爷寻回来。
没过三天,唐家三爷就被抓回了唐家。
顾家没有出头,只说是唐家大爷找到的。
这件事从始至终,唐家三爷的岳家简王府,一直以沉着不动声色的姿态示人。
他们家没有半点反应。
平静中透出了几分诡谲。
 

第280节小祥

唐家三爷的事,最终没有遮掩住 。
没过几日,京城里传遍了。
连宋盼儿和顾瑾之也听说。
只是唐家三爷被抓回来,就没了下文。
那位郡主不哭不闹,从简王府回了唐家,一副顺从的模样。
唐家拿住了檀儿,又交给了金香楼,赎回了唐家三爷填进去的一万两银子。
檀儿当时赎身,身价是四万两。她用自己全部的积蓄,填补了三万两。如今唐家将她再卖给原东家,却只要一万两银子,金香楼如何不愿意?
檀儿又是棵摇钱树。
金香楼高高兴兴收了檀儿的卖身契,把一万两银子交给了唐家。
唐家拿着这一万两银子,又填补了将近五万两,才将郡主的陪嫁都买回来,而且添了几样。
几乎是倾家荡产来描补。
郡主头一次深明大义,拿了东西就不再吭声。
可是唐家三爷闹个不停,非要见檀儿,声泪俱下跟父亲诉说他和檀儿的恩情,口口声声说没有檀儿他也活不成的。
他能猜到唐家不会善待檀儿,却不知道唐家已经将檀儿卖了的。唐伯爷只得将他关在家里,里里外外派了十来个小厮和护卫看护他,不准他踏出院门一步。
唐家三爷是个才华横溢的风流书生,却手无缚鸡之力,被看护住了,根本无法反抗。
金香楼也没有再安排檀儿姑娘接客。
有了这件事,檀儿的名声更甚。不少人慕名而去。
唐家原指望早早了结此事,不成想错走了一步,让事情总无法平息。唐伯爷不逛青楼,不知道青楼的规矩。他哪里晓得,淫奔并未损害名妓的声望,反而让更加的恩客愿意花钱见她一面。
所以,打算息事宁人的唐家头疼不已。
这件事从年末到年初,都被大家津津乐道的。
京里好些年没有出这样的丑闻,谁也不愿意放过,见面就要说上几句。流言蜚语。也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唐夫人气得不管事了。把家全部交给了大儿媳妇顾玥之。
唐家掏空了家底去买赎郡主的陪嫁,所以谁当家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在二奶奶素来厚道纯善,三奶奶思柔郡主又心知肚明,将来分家的时候谁也不至于埋怨说家业稀薄。
顾玥之就临危受命。把管家的事全部接了下来。
唐夫人把管家的对牌和账目全部交给了大儿媳妇。也没脸再见三儿媳妇。在她的正院上房设了小祠堂,整日以念经为由,躲开众人的请安。
大夫人知道女儿在婆家。要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就偷偷变卖了自己两处的陪嫁房子,又拿出些私房钱,贴补了女儿四千两的现银。
顾玥之正愁没钱怎么过年,母亲给了,她也没有推辞。
过年的时候,宋盼儿就问起唐家那些事。
大夫人也和她说了,只是没提贴补女儿钱财那些事。
宋盼儿就感叹道:“玥姐儿不容易。如今当家,怕是千难万难,将来也落不到好。”
将来分家的时候,众人看着家产少,免不得猜测顾玥之中饱私囊,定要受人埋怨。
二夫人也在一旁插嘴道:“就不该管。她婆婆最会省事,什么恶人都让玥姐儿做。明着让玥姐儿当家,实则让玥姐儿受气……”
“是的。”宋盼儿同意。
难得有一回她们俩妯娌意见相似。
大夫人就笑道:“一家人,也不必计较太多。亲家夫人是铁了心不想管事,玥姐儿不接过来,她另外那两个妯娌,更是不会管的。难不成就放任自流?家也不成个家的。我跟玥姐儿也说了,这当家作主的,力往狂澜,旁人才能敬重你。过日子哪有一帆风顺?这次她能扛过去,以后就什么也不怕了……”
二夫人和宋盼儿就没有再说什么。
——*——*——
皇帝去了骊山行宫静养了二十来天,不寐症已经大好,又回了宫。
太后把顾瑾之请去,重新给皇帝诊断了一回。
皇帝的身体恢复得不错。
“……因前些日子不寐,又来回奔波了,陛下仍有点阳虚。”顾瑾之道,“吃几剂补虚的药,就无事了。太后娘娘放心,陛下圣体已康复。”
太后就轻轻舒了口气。
皇帝看顾瑾之的目光,多了几分迷蒙。
他含笑看了她好几眼。
太后留意到了皇帝的目光,心里倏然一紧。
顾瑾之一直垂首,跟着太后告辞,去了坤宁宫。
太后没有在她面前露出异样。
等顾瑾之一出宫,太后立马叫了成姑姑去查一查,顾瑾之前些日子在皇宫里照顾皇帝,发生了什么没有。
“上次顾小姐帮陛下揉按脚心。”成姑姑回来禀道。
“这是她作为医者的本分。”太后道。
曾经顾瑾之也帮太后揉按过,太后很容易入睡。她的手法,是非常老练精准的,一般人都不容易学会。
哪怕是积年的太医,一时半会也学不成顾瑾之那样的手法,所以她亲自为皇帝揉按,并无什么。
医者无性别。
“……还有什么?”太后问。
成姑姑犹豫了下,道:“上次您和陛下都生病,顾小姐去了乾清宫,给陛下诊脉。而后,陛下把人都遣了出去,只留了顾小姐在内殿,大约有半个时辰。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去打听打听。”太后道。
成姑姑声音微低,道:“打听了。打听不出来。”
太后脸色微沉。
成姑姑办事向来谨慎周全,她去打听事。不会打听一半的。她都说打听不出来,是有人故意隐瞒。
皇帝为什么要故意隐瞒他和顾瑾之在内殿的事?
太后心里直跳。
她忍不住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顾瑾之?
那个眼神单纯安静的女孩子,她当年拒绝做皇帝的贵妃,愿意真心照顾傻子庐阳王,太后对她很满意。
只是,她的心,依旧纯净如初吗?
“再去打听!”太后表情肃穆,看着成姑姑道,“哪怕是蛛丝马迹。也要打听出来!”
成姑姑道是。
直到黄昏时分。成姑姑才回来复命。
她低垂了脑袋,摇摇头说,仍是打听不出来。只有一个传言,说皇帝和顾瑾之在内殿静坐了半个时辰。什么也没做。
太后的心。猛然就沉了下去。
在这深宫里。能把事情隐藏得如此深,只有皇帝本人。而他,故意隐瞒得这样紧。连成姑姑也打听不出来,是因为什么?
倘或没事,为什么要隐瞒?
太后想起他看顾瑾之的眼神,比他看自己的妃子还要火热。
她深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微微恢复了平静。
她决定还是先按兵不动,暗中查访,是不是自己误会了。
太后仍是不相信顾瑾之和皇帝有首尾。
顾瑾之是她最信任的人之一。
她不想轻易就否定了顾瑾之这个人。
——*——*——
过了年,就到了老爷子的周年祭。
家里的孙儿孙女,除了大哥顾辰之身为承重孙,需要服丧三年,其他孙儿孙女都可以除服了。
除服之后,顾瑾之就可以成亲。因为她的亲事,不需要父母操持,礼部会办好一切。
而五姐顾珀之,却不行。
她得再等两年,等二伯除服,替她操办。
她比顾瑾之大三岁,今年已经十八。再等两年,她就二十了。
她从前是家里最美艳的姑娘,父母寄托了厚望,如今却成了唯一的老姑娘。这让她心情极差。
周年祭小祥那天,她一脸的不高兴。
家里人除了顾瑾之,对老爷子辞世的悲伤都过去了。小祥礼上,只是顾瑾之在发怔。
她似乎很努力控制自己,最后仍是落泪了。
宋盼儿看在眼里,轻轻搂了女儿的肩。
小祥礼结束,回家之后,宋盼儿留了顾瑾之说话。
“瑾姐儿,你祖父辞世都一年整了。”宋盼儿对顾瑾之道,“你这一年都不高兴,娘看在眼里。你年纪还小,这样不开心,如何了得?将来遇到的事,要比这个还重,你岂不是扛不住的?”
老爷子是顾瑾之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之一。
他也是第一个离开的。
顾瑾之重生后,在这种情绪里泥足深陷。
母亲说得很对,她应该释怀。
她沉默听着。
“如今除服了,到处走走。去胡家和姜家玩一玩,小姊妹约着一处说说话儿,权当解闷。”宋盼儿又道。
顾瑾之就笑了笑。
姜昕还好,偶然能说笑几句;而胡婕,顾瑾之跟她的共同话题就少之又少了。
“再说吧。”顾瑾之敷衍道,“前年有好些医案,都是大哥整理的。他上次跟我说,让我帮着润色润色。倘若您和父亲同意,我想搬到付家庄去,小住几日。”
付家庄有顾家的祖坟。
祖父就是埋在那里的。
大伯、二伯和父亲都是在家里铺了草席守孝,只有大哥去了付家庄,开了个小药炉,一边守孝一边问诊。
林翊也跟着去了。
这一年,大哥偶然回家来。
上次他回来,就跟顾瑾之说了医案的话。
是顾家的医案,林翊帮忙润色,到底少了些意义,还是顾瑾之亲自动手为好。
把医案拿回来看,也是可以的。只是春上田园风光好,顾瑾之的确想去散散心。如今母亲也这样说,她就顺口提出了。
宋盼儿犹豫了下。
她舍不得女儿。
顾瑾之今年九月就要出嫁了。
在家的日子不多,宋盼儿希望她能多陪陪自己。将来嫁到庐州,遥天路远的,想见也见不着的。
可顾瑾之憋在家里,总是郁郁寡欢,宋盼儿看着也愁。
付家庄有顾家的田地,也有管事,还有房舍,离京城只有半天的路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