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嫡女纪事 >

第4部分

嫡女纪事-第4部分

小说: 嫡女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着纪慧娴的嘱托,迎平却是不敢把那走路上山的事说出来,只是迟疑着道:“可能,是见到了王妃,吓着了。” 
“姑娘心性如何,我会不知,哪就是那么容易被吓着的。”杨妈妈疾声道:“你快快如实说来,免得我一气之下把你远远的打发了去。” 
迎平一听,便就急了起来,她本就老实不善说话,听了这话一急之下更是说不出来,只是看着杨妈妈胀红着脸眼泪一点点滴落下来。 
“你这个坏心的丫头,说你两句便就哭了出来,着实可恼。”杨妈妈见迎平一哭,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恼急之下,却是抬手猛拍了两下迎平的手臂:“快把那烦人的水婆子收回去,让人见了更是心烦。” 
迎平便忙抬头把眼水擦了去,却是情急之下连手帕子也没用,声音哽咽的又道:“我是实在不知姑娘遇了何事,只是送了那经书回来,姑娘看着就恹恹了许多。我只当她是累着了,却是不知其中原故的。” 
见问不出什么来,杨妈妈只好作罢,但最后还是叫骂了一句:“如此愚笨,若不是看在姑娘还喜欢你的份上,却是留不得你的。” 
听了这话,迎平又是觉得委屈,那刚收回去的眼水就双啪啪的落了下来。 
热退了下去,身子便就轻快了许多。纪慧娴再醒过来时,便觉得有些饿,却是嚷着要用些吃食。 
杨妈妈见状,忙就又亲自下厨去弄吃食。只留采吉迎平两人侍候。却是不能起床的,迎平拿来一个青色彩绣鸳鸯戏水图的靠枕给纪慧娴垫在了背上,让她靠坐了床头。采吉用青瓷带盖碗端来一杯温水送到床边,让纪慧娴探着身子漱了口。 
纪慧娴虽身上不热了,但病气却还是在的,一番忙动下来后,只觉得太阳穴滋滋作痛,双眼更是直冒金星。忙靠在床头又闭上了眼,待心跳平复些后,便才睁开眼睛。却是在抬眼间,看到立在床头的迎平一双眼睛通红。 
“你倒是想做月宫的兔子不成,只把自己双眼弄得这番模样。可惜了,我却不是那宫中的嫦娥,倒是让你白费了心思。说说吧,怎么一回事?”纪慧娴忍着喉痛温言问了出来。 
迎平一听,眼眶更红,却是一字也不能说。倒是一旁看不过去的采吉,接过了话:“还不是看姑娘病着,这小蹄子心里便就难受。姑娘你又不是不知道,沙子般大的事,她都要难过的。何况还是她跟着去的一趟庵里,回来姑娘就病着。这样一来,还不得把她愁死了过去。”采吉知道是杨妈妈说了重话,但却把这事却隐了下来。 
纪慧娴听了,也就一笑:“我还没死呢,哭什么。” 
“呸呸呸。”采吉忙连呸了几声:“姑娘说这些晦气的话做甚,免得妈妈听到了,少不了又一顿骂的。姑娘方才还是迎平是月宫的兔子,奴婢看姑娘定就是那仙子了,会长命百岁的。” 
纪慧娴也就又一笑,然后拉过迎平的手:“不怪你的,且放宽心吧。” 
采吉听了,却是一撇嘴:“姑娘总是偏心迎平,醒来后不见姑娘对奴婢有一些好言好语。奴婢可不依了的,日后姑娘的笔墨自己研去,奴婢可不管了。” 
“那可不成,采吉的手最是巧了,那些墨水少了你可不行。我还想如先人般写些立世之作,若是少了你的墨水,那我可成不了。”纪慧娴转眼朝采吉说道,应是说得急了,便就猛咳嗽了两声。 
“我的好姑娘快些歇歇,都怪我们,明知身子不好还拉着你说话。”采吉忙上前拍了拍纪慧娴的后背,然后把靠枕调了调,让纪慧娴靠得更舒服些。 
须臾,那杨妈妈把用鸡汤熬得稀烂的粥用红漆木盘托着端了进来,上面还有几小碟小菜,有切成丁块的萝卜干,用猪油炒得光亮亮的小咸菜与笋干,还有一碟煎得金黄的豆腐皮。都是配粥吃得素菜,也都是平日里纪慧娴爱吃的。 
“姑娘还病着,不宜吃荤。”杨妈妈走到屋里,把木盘放在了铺着毡布的高脚圆桌子上。 
在杨妈妈亲自的喂食下,纪慧娴吃下了一小半碗的粥。接着便又漱了口,然后迎平把她背后的靠枕一抽,就又扶着她躺了下去。知道吃饱就躺对身子不好,可纪慧娴实在撑不住了。 
“你们是没有看到,那厨房里除了鸡鸭还有一些飞鸟鹧鸪,鹌鹑这些,獐,狸,野猪这些山味那更是必不可少的。再珍贵些数的,还有熊掌、象鼻、鹿筋,那更是见也少见的。更更珍贵的,却是大雪天里,天寒地冻的,却是还有新鲜的瓜果青菜。啧啧,再看看我们,除了人家看也看不上的腊肉还有些荤味外,却是只能吃些穷人家吃的干菜。”刘婆子的大嗓门一开口,便就吵醒了纪慧娴。 
“你这老婆子吃饱了便在这拈酸喝醋,若是觉得那里好,你便收拾了吃饭的家伙也去那里吧。却是不知,那里可要你不要?你还是早收了那心,安心去做你的营生。莫要在这再发你那臭哄哄的脾气,吵醒了姑娘,你可得拿身家性命来担待。“采吉却是一掀帘子,走到院中对着那正与杨妈妈说话的刘婆子,就是一顿大脾气。 
“采吉少说两句,刘婆子年岁大肝火旺些,说话便就大声。你一个女孩子家,莫学这泼妇作派,免得让人笑话。”杨妈妈喝止了采吉便就转身对刘婆子笑了起来:“刘妈妈你是老人,便不要与这些小蹄子计较罢。纪府人多,再说还有老爷夫人在呢,就是用些那些山珍海味也是要得的。若不是姑娘身子不好,吃不了这些大补的东西,不然你想想,这些东西姑娘还会吃不了吗?你呀,以后这样的话少说,免得被人听了去,还以为老爷夫人虐待我们家姑娘呢。让人误会却是不好,到时若要怪刘妈妈的罪,你可是要吃亏的。再说我们家姑娘可是纪府里嫡亲的姑娘,这样的血脉可是不可能断了的。怎么能跟,那些穷人家比?刘妈妈若不是进了一趟城,这脑子便进了风胡乱起来了?” 
刘婆子一听这明嘲暗讽的话,却是在心里对着杨妈妈吐了好几大口水,什么身子不好吃不了大补的东西,明明就是不受庞,还爱装这些面子,真真虚伪。但面子上却是不显,还是笑意盈盈,只是声音却是小了下去:“谁说不是呢,姑娘怎么说也是姓纪,自是尊贵的,倒真是我糊涂了。” 
“呵呵,刘妈妈知道就好。”杨妈妈说着便就携了刘婆子出去:“姑娘受了风寒,正歇息着,我们且去外面说话罢。莫要吵着了她。” 
采吉掀开毡帘进了屋子时,便就看到纪慧娴已然醒了过来,正就着迎平的手在喝水。 
“那下作的老家伙,竟真把姑娘吵了醒来,真真是撵了她来得干净。”采吉走到床前,没好气的抱怨道。 
“人家本是能吃香喝辣,跟了我们却是不太如意,你就让她发些牢骚罢。”纪慧娴推开迎平的手,抽出手帕子擦了擦嘴角,然后说道。 
“倒是奴婢的不是了。”采吉一嘟嘴,便就又转身出了去,却是使起了小性子。 
“怕是给姑娘端那炉上温着的药汤去了。”迎平放下茶盅,回头对纪慧娴道。 
纪慧娴点头:“去告诉她,那药汤又苦又酸,让她多拿些黑枣进来,给我压着些药味。” 

7无意之言得惊喜

纪慧娴这场染得风寒,经过了两三日汤药的调养,到了第四日便好了大半。一大早便出了白闪闪的太阳,纪慧娴再也卧不住,让采吉与迎平帮着梳洗了,换上了夹棉的袄子,再穿了件绣着山茶花色的青翠褙子,便就出了屋子,到太阳底下晒着太阳。 
刚觉得身上有了暖意,杨妈妈脚步匆匆的就进了院子,一眼便就看到了纪慧娴,眉头一皱:“我的姑娘,你身子刚一好,便就出来吹风,这哪里能成,快快进屋去。” 
屋里燃着香料,又有火炭,各种味道加在一起,虽说并不太会冲人,但空气多少还是有些不流通。在那样的屋里,呆得久了,没病之人都会觉得头昏。但这些道理讲给杨妈妈听,她也不会听得进去。纪慧娴便抿嘴一笑,拉着杨妈妈的手就道:“屋里没有日光,身上都快发出霉来了。今日里无风日光又辣,妈妈便让晒会罢。” 
杨妈妈哪里肯依,只是相信在屋外便会着风受凉,愣是不肯,拉着纪慧娴便就进了屋子,还让采吉立马把厚实的毡帘放了下来,却是一丝风也不让进。 
纪慧娴暗叹了一气,知道杨妈妈也是好意。但也只同意在炕头上坐,让再回床榻上躺着却是再也不肯了的。见此,杨妈妈到最后也未坚持,只是让迎平把那燃着下正旺的脚炉移近了纪慧娴的身边。 
待纪慧娴坐定后,杨妈妈才再开了口,神情却是有些激动:“姑娘,你可知方才,我从刘婆子那里听到什么消息?” 
不待纪慧娴说话,那采吉便不以为意的回道:“刘婆子能有什么好话,妈妈还是莫要说,免得让姑娘平添烦恼。” 
杨妈妈却是一瞪采吉:“该死的小蹄子,我再跟姑娘说话,你插什么嘴,真是一点规矩都是忘了。这要是在纪府,还不得早把你打了出去。” 
纪慧娴只是一个小姑娘,又只是独门独户住着,没有长辈。妈妈丫环们在她跟前,虽说不会做出违礼之事,但却是也一直随意惯了。偶尔插话使些小性子,都是见怪不怪了。如今时这般,严声喝斥的时候还是头一回。不但采吉一时愣住了,就连纪慧娴也有些莫明其妙。她忙开口问道:“妈妈这是怎么了?” 
杨妈妈不理会采吉委屈的脸色,只是回头恭敬的纪慧娴道:“姑娘一人在这小宅子里,甚少出去走动,却是不知外面的丫环婆子都极有礼数的,哪会如这里般,主子说话下人便就插口的。” 
采吉一听这话,更觉得委屈:“我倒是成了讨人嫌的了,若这样,把我打发出去得了。”说完,便就一扭身出了屋子。 
杨妈妈见状却是一叹气:“都怪我,却是纵容了她们,没有教好她们规矩,看看,在主子面前就使了小性子,这要去了外面,如何使得,到时害得还是姑娘的面子。” 
“妈妈,究竟你在刘婆子那里听了什么不得了的话,让你今日里如此反常?”纪慧娴拉过杨妈妈的手,有些担忧的问道。 
本来想去看看采吉的迎平,听了纪慧娴的问话,便也顿住了步子,坚起耳朵听了起来。不是她好奇,只是今日里的杨妈妈着实反常。 
杨妈妈神色激动:“姑娘快要进府去了,若下人没有规矩,到时损的却是姑娘的面子。” 
纪慧娴一愣:“妈妈这话从何说起?” 
“方才去厨房里,本想亲自动手给姑娘炖盅鸡汤补补身子的。却是无意中,听到刘婆子说话,却是听说老夫人在十二月里,却是要办寿宴。奴婢听她这么一说,才猛然想起,可不是,今年冬日,就是老夫人的五十大寿,却是极为重要的。”杨妈妈越说越激动:“姑娘,自周岁起便一直在这宅子里长大,却是一步也再未进过纪府。姑娘,你今年已是十三。若再不进纪府去,就怕无了机会。这老夫人的寿宴便是极好的借口,到时借着祝寿的理去,怕是谁也拦不了你的。” 
纪慧娴听着杨妈妈的这话,心头一跳。她喜欢如今这样平淡的生活,却是从未想过要进纪府去。但她心里却是清楚,在这小宅子里,无依无靠,在这古时候,却不是长久之计。就如杨妈妈最是担心的亲事一般,若不靠着纪府,却是可能随意嫁了一个人去。到时的日子,怕就难过了。 
纪慧娴倒不是担心婚事,只是这种无法自己做主的滋味让她着实难受。若想依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便要有一些自己的根基。但如她这样的情况,却是不可能有一点发展的。进纪府,得到庇护是最好的。 
可是,纪府怎么可能会让她回到府里,也许这次能回去见上一面那纪老夫人,可前脚进去,说不定后脚就又被送了出来。 
纪慧娴想着这些,神色却是无一丝激动。 
那杨妈妈见状,却是似乎明白纪慧娴的担忧,她却是又道:“在府里,大爷却还是念着姑娘的。虽说没有来探望,但每年里的衣着吃食,总忘不了姑娘,以前还请了女先生来教了姑娘三年书字。早先年,姑娘身子不好,大爷甚至每年还会来上这么一两次。近年姑娘身子好了,大爷虽没有再来,但大爷的心里还是有姑娘的。所以姑娘不用担心,进了府见到了大爷,奴婢自会前去求上一求,到时说不定姑娘便可得留在府中。” 
纪慧娴没有见她所谓的父亲,但听杨妈妈口中时不时说上的一些话语当中,却是知道了一些她这位父亲的样子。他是如今身为太傅的纪老爷的嫡亲长子,名唤纪海康。他是俊郎的男子,性情温和,为人也是极是聪慧的,听说,却是当年汴京城里极大数待嫁闺秀心里,最是想嫁的儿郎。他更是在太宗十五年时,中了探花。当时,太宗皇帝在大殿见了他一面后,却是比起状元来,对他更是赞赏。若不是当时他已和纪慧娴的母亲成了婚,太宗却是极想把他配与太宗最小的女儿宣慈公主的。 
这样的人儿,对纪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