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秋烈焰 >

第37部分

金秋烈焰-第37部分

小说: 金秋烈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整个秋收起义成败的历史使命,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被两次小小的胜仗冲昏了头脑。 
  苏先骏说:“毛委员,敌人逃跑时,应当乘胜追击,怎么按兵不动,让残敌逃往达浒,这种打法,不合用兵之法呀!” 
  毛泽东笑笑,慢条斯理地说:“得到情报,国民党省府已在达浒、官渡一带,调来新八军约一个团。我们追过去,恐怕吃了敌人的亏,故命令部队停止追击。先守住东门,再作打算。一桌饭菜,我们得一口一口吃,不能一口将一桌饭菜吃光嘛!” 
  而苏先骏认为,敌人虽有一个团,却分散布防,凭起义军一个团,完全能一鼓作气将它吃掉。但毛泽东是前委书记,他这样决定,苏先骏没法改变。 
  苏先骏憋着一肚子气,又去和几名朋友喝酒了,他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他心里想,毛泽东到底是书生,他只会拿笔杆子,拿枪杆子嘛,外行得很,根本不懂一鼓作气的用兵之法…… 
  毛泽东清楚地看到,从东门到达浒一带,只有一条狭长的山路,地势险要,复杂,很易遭敌人伏击。于是,他决定暂不追踪,先住下来,一边发动群众,帮助地方党组织宣传实行土地革命政策,一边派人去达浒方向侦察。 
  这是9月12日晚上,连续获得两仗胜利的工农革命军三团,分别在福音堂、张家嘴大屋、窑前女子学校、河背街的何家祠驻扎下来。并按照开展土地革命的精神,部队展开了宣传动员。 
  第二天一早,宣传队立即在街上搭起三个讲台,召开了群众大会,号召大家起来参加秋收暴动,实行土地革命。 
  会后,在当时隐蔽起来的农运积极分子带领下,抓了一批土豪劣绅,戴上高帽子游街,并镇压了镇团总赖南秋和反动头子赖景福。当地工会、农会的一些骨干也站了出来,捕捉那些曾经在“马日事变”后大肆屠杀工农群众的“清乡队”、“团防局”、“还乡团”的刽子手骨干分子,抓到后就当场处决。 
  三团取得东门胜利后,一些老乡也赶到这里,找自己去当农军离家的子弟。见面后,他们讲到自己的家人如何遭到屠杀,许多人声泪俱下,使指战员们怒火填胸。不过,也有些人赶来诉说家庭如何困难,对一些恋家的战士情绪也不无影响。 
  罗自杰正在和战友们在街头张贴标语,他提着浆糊桶,杨小雪拿着标语和一把刷子。罗自杰说;“由我来刷,我来举起标语,你只用在标语周边压一压就行了!” 
  杨小雪笑着说:“那我不成了吃干饭的兵了!” 
  罗自杰看到有的战士的家属来看望他们,心里有些难过,“我娘和妹子怎么不见来呢?” 
  杨小雪安慰他,说:“你家住得偏僻,她们肯定还不知道消息。或许,她们已经到了半路上,你不要总是想家,打了胜仗,到时请假回家看看就行啦!” 
  罗自杰高兴地说;“昨天晚上我一个人在擦枪时,汤营长拍拍我的肩膀说:‘小老乡想家吗?’我的脸当时红了,营长却笑着说‘想家是正常的,等消灭了达浒和官渡的守敌,如果你家里人没来看你,我特准你假,去家里看一看!’汤营长真是个好营长,他看到我的心里去啦!” 
  9月13日当天,东门镇地方党组织在吴家祠召开工会、农会、女子联合会等群众组织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讲了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从大革命工农运动的发展讲到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从前一段中央领导的错误讲到大革命失败就是没有抓武装;从党的“八七”会议讲到这次举行秋收起义的意义……   
  第十章 血战东门(5)   
  会后,各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表示要尽快恢复工作,以建立政权,还要发动、动员群众参军…… 
  可惜的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当时的形势却没有给他们以时间。 
  正当起义部队三团在东门努力发动群众、宣传革命,使白沙、东门的革命组织在胜利的鼓舞下,农会开始恢复,许多躲藏在外的农会积极分子也闻讯准备返回来闹革命之时,一张巨大的黑网正悄悄地朝驻在东门的起义部队张过来。 
  此时,驻在湘东的唐生智新八军有两个团的正规军,都抽调过来,从南坑、兰仙人庙两处,向浏阳东门镇开过来。 
  14日上午,国民党军由东门反动团总鲁绥之、恶霸地主刘之成带路,走小路过金钟桥后,一路从谭家冲——坳桥——山桐屋,进犯羊牯垴;另一路越过浏阳河,走杨家湾,插施家坊、上东,抢夺马鞍山,合围东门市。 
  敌人两个团的兵力,像一把钳子,夹击起义军三团,企图一举扼杀起义军。 
  达浒、官渡的反动军队,也兵分两路反扑东门…… 
  而此时的起义军三团,还蒙在鼓里,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于是,三团即将面临一场敌我悬殊的生死血战…… 
  四、 
  在起义军三团进驻东门后,前委书记毛泽东就担心达浒、官渡方向一个团的敌军,曾多次对苏先骏讲:“要加强排哨,注意达浒之敌。” 
  对方是一个团,自己也是一个团。然而人家是全副武装受到训练的正规军,这里却是大多数人还使用梭镖且刚刚成军的农民武装,打起硬仗来可成问题。这是毛泽东最为担心的。 
  团长苏先骏当面满口应诺,可是却没有放在心上。他说;“请毛委员放心,我苏先骏也是北伐队伍里出来的人,我不会不想到这些的。” 
  毛泽东说道:“那就好,我们不要打无准备之仗,更不能让敌人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警惕性随时都不能放松啊!” 
  苏先骏连连称是,要前委书记放心。 
  用兵打仗,他自认为是科班出身的内行,而毛泽东虽身为前委书记,却是外行。他在和几个朋友喝酒时,还酒气熏天地说:“我们连战皆捷,敌人已是惊弓之鸟,哪里还敢轻举妄动。这也能怪,毛委员没有过行军打仗的经验,总把敌人的力量估计过高……” 
  在他的头脑中,还是北伐时的观念,以为靠声势就可以吓跑敌人。 
  部队在东门仅停留了两个晚上,团长苏先骏将前委书记毛泽东的话当作了耳旁风,一直没有派出瞭望哨,连镇子南北两山的制高点上也没安排岗哨。如遭进攻,不仅无法提前报警,还会让敌人占了山头要地。 
  这时,整个秋收起义爆发已经三四天了,由于没有现代电讯手段,交通员跑腿联络的速度很慢,加上起义队伍都在移动中,也不好找,所以毛泽东这里并不掌握友邻的情况。此刻在东门的三团,还不知道北面从修水出发的一团已经在平江打了败仗,形势已经严重恶化,更不知道二团已基本被打光的惨剧。 
  当时,国民党当局却是通讯联系畅通,消息灵便。他们知道暴动部队的主力即北路的第一团在长寿街被打败,撤回了修水。于是,他们可以放心地抽出兵力对付位于中路的第三团。 
  很明显,敌人的意图是走杨家湾插施家搪、上东,夺取马鞍山制高点,与羊牯垴相呼应,对起义军实行夹击。由于新起义的部队缺乏侦察手段,加上没有在制高点上放哨,国民党登上羊牯垴制高点时起义军并未发现。 
  这天中午,三团正准备在东门的书院召开群众大会。经过当地刚刚恢复的农会的动员,部分老百姓正陆续向会场走去,部分起义军战士还燃放鞭炮,为大会助兴。 
  可是群众大会还未开始,突然枪声大作。 
  国民党军在羊牯垴制高点上架起的重机枪,向着从四乡来参加会议的群众和部分指战员扫射。 
  一时间,会场秩序大乱,人们在镇上乱跑。接着,敌军从几个方向冲来,东门显然已经被包围。   
  第十章 血战东门(6)   
  此时,毛泽东正在召开干部会议,研究进攻达浒的问题。听到枪响以后,他立即决定休会,要求指挥员迅速回到自己的部队组织战斗,他自己则出去判明情况。 
  毛泽东走出门口后,只听得四面都是枪声。在三团正面,羊牯垴制高点上,敌人的重机枪疯狂地吼叫着,子弹雨点一样射来。 
  这时,另一个制高点马鞍山旁边也发现了敌军,如果让另一路敌人占领马鞍山,部队将陷入完全被包围的状态,届时有全部被消灭的危险! 
  “敌人偷袭东门,已经包围东门,我们的哨兵却没有发现!”毛泽东不由心中一惊,命令部队“立即抢占马鞍山!……”其实毛泽东哪晓得,苏先骏根本没有下指令派出哨兵。 
  幸好,驻扎在河背街上及何家祠堂一带的三团二营,听见枪声后,立即投入战斗。他们见敌人另一路正在向与羊牯垴遥相呼应的马鞍山方向奔跑,立即机警地抢先冲上马鞍山制高点。 
  敌人一股兵力还在拼命地往上爬。但他们比工农革命军晚了一步。当他们的先头部队还在半山腰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的镰刀斧头旗,插在了马鞍山顶。 
  一个敌人军官声嘶力竭地高叫道:“给老子往山上冲,将共匪的旗子砍倒!弟兄们,立功领赏的机会到了,抢夺了马鞍山,将红脑壳共匪杀光!……” 
  敌人一声叫喊,朝着马鞍山头发起冲锋。 
  五、 
  旗手是浏阳出生的原国民党中央警卫团排长胡德胜。他随卢德铭转战千里到修水,编入起义军第三团,随前委书记毛泽东转战浏阳。他常常记起在武汉时和卢团长的那一次难忘的情景,卢德铭不仅没有枪毙他,还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说:“胡德胜,你是一个好旗手!警卫团的旗手,就是你了!”那时打的是青天白日旗,而现在打的是共产党自己军队的镰刀斧头旗。 
  毛委员和老团长曾经多次说过,红旗是军队的魂。红旗不倒下,军队就不会溃散!毛委员、卢总指挥,你们放心,有我胡德胜在,这红旗便打得高高的、稳稳的。部队看到红旗,士气便大增,敌人便会闻风丧胆…… 
  胡德胜将红旗插在马鞍山山顶,深深地插进泥土,双手抱着旗杆,用整个身子紧靠着,红旗就像扎下了根,旗杆一动也不动。山风猛烈地刮过,那旗杆竖得笔挺的,直指蓝天。 
  她像一把冲天的火炬在跳跃,在燃烧,喷吐着耀眼的烈焰…… 
  这时守卫在马鞍山阵地的战士,大都来自浏阳农军。他们依然穿着杂色的农民服装,其中那个穿军装的罗自杰,是借了杨小雪的军上衣穿着。 
  大多是新发的步枪,少数仍然握着梭镖和大刀。他们抢先进入山头阵地,准备反击来犯之敌。 
  大批敌人正在拼命地往马鞍山顶攀登。 
  敌人抢占马鞍山仅仅晚了一步,这时他们已经冲上了半山腰。灰色的敌军,就像灰色的潮水,向马鞍山漫上来。 
  冲在前头的三团二营战士,掉转头来,向山腰上的敌人开火,很快把敌人阻击住,使敌人抢占马鞍山的企图未能得逞。 
  但敌人不会放弃对马鞍山的争夺,占据了马鞍山和羊古脑两个制高点,便等于扼住了起义军的咽喉,起义军便面临被全歼的命运。 
  敌人又一次冲锋开始了。他们一边用强大的火力作掩护,一边派出几个尖刀连,分三路向马鞍山反扑上来。 
  战斗更加激烈,许多起义军战士壮烈牺牲,敌人的尸体也成片成片倒在山坡上。 
  一股敌人突破半山腰的起义军阵地,向山头急速爬了上来…… 
  “冲呀!杀呀!……”最先冲上山顶的三团战士们,一声呐喊,冲向已经快要登上山头的敌群。有的用枪射击,有的挥起大刀和梭镖,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有一个抢上山头不远处的敌人机枪手,正要扫射,但两军混战,无法开枪,他便红着眼,对着红旗疯狂地扫射!企图打倒起义军这面军旗!   
  第十章 血战东门(7)   
  无数颗子弹狂风一般刮过去,子弹掠过旗杆,子弹穿过旗旌…… 
  子弹从起义军旗手胡德胜的胸膛穿过,从他的头部穿过,从他的全身穿过…… 
  但红旗依然稳稳地挺立,一动不动,飘扬的旗帜,发出一声声狂啸,像红色的火焰,熊熊燃烧…… 
  胡德胜全身冒血,他双脚叉开,双手搂着旗杆,紧贴在自己的胸部,站成一个血糊糊的“人”字形,他的驱体,正像一个用血肉铸成的力的雕塑,与旗杆凝在一起,一动也不动。 
  “胡德胜!……”一个战士冲上去,抱住他,不让他倒下,不让红旗倒下! 
  机枪还在疯狂地扫射…… 
  又一个战士扑上去,扑在了战友的驱体上,紧紧搂着战友的身体,任凭机枪扫射。 
  接连冲上去七八名起义军战士,他们用血肉之驱,围着旗杆抱成了一团。承受着疯狂的子弹的抚摸,他们紧紧抱在一起,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