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60部分

隋末我为王-第60部分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公刚才来探望你时,都说这次平叛大战,整个东都洛阳,恐怕最累的人就是你,所以才不许我们叫醒你,让你好生休息。”

“叔父来探望过我?”陈应良忙问道:“那他有没有什么交代?”

“有,裴国公交代,你醒来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到上春门城楼里去见他。”陈志宏恭敬答道:“裴国公又说,如果时间太晚,也可以明天再去见他。”

裴弘策对陈应良这个远房侄子还是相当够意思的,陈应良自然也不会摆什么架子,赶紧匆匆吃了点东西,又擦了一把脸,然后就到邻近的上春门城楼去拜见裴弘策了。时间虽然已经有点晚,但还好,陈应良进到了上春门城楼时,裴弘策正好还没有入睡,陈应良不敢怠慢,赶紧上前行礼,恭敬向远房叔父裴弘策问安。

“快起来,快起来。”裴弘策拦住陈应良下拜,微笑说道:“都是自家人,客气什么?坐下说话。”

陈应良恭敬谢了,老老实实的按要求坐到了裴弘策对面,裴弘策也坐下后,先是问了陈应良的身体情况,然后才说道:“贤侄,把你叫到这里,是有一些情况要告诉你,还有一件大事,想顺便和你商量一下。”

“请叔父吩咐。”陈应良恭敬答道。

“你先有个心理准备,都不是什么太好消息。”裴弘策微笑说道:“第一,和你预料的一样,屈突通的右武侯大军虽然回援到了河阳,但千里奔波下来,他的队伍确实十分疲惫,尤其是作战主力步兵大队,更是累得不行,所以屈突通与我们联系,说是准备休整两三天再渡河。”

这点是陈应良早就预料到的,自然不会太过惊讶,裴弘策又说道:“第二,我们的斥候探到,杨玄感逆贼已经撤回了扼守慈硐道和伊阙道的叛贼队伍,集兵于金墉城大营,同时开始大量调集洛口仓的粮草到金墉城听用,叔父和樊留守都认为,这应该就是杨玄感逆贼准备西进关中的信号。”

这点同样在陈应良的预料之中,陈应良同样没有惊讶,只是赶紧问道:“叔父大人,那卫尚书那边可有消息?”

“这是我准备告诉你的第三个坏消息。”裴弘策的微笑有些苦涩了,道:“今天早上,樊留守给卫尚书的书信才刚送走,卫尚书那边就已经先送来了一道书信,拒绝了樊留守要求他扼守崤函道的要求,说是大兴军队的战术计划不用樊留守操心,他卫玄会自己决断,总之不会拖我们东都军队的后腿就是了。”

“樊留守看到这道书信时,一定是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吧?”陈应良同样苦笑了。

“樊留守与卫尚书是多年好友,当然不会因为这些气话吹胡子。”裴弘策微笑,“不过另外一件事,倒是让樊留守气得吹了胡子。”

“什么事?”陈应良一楞。

“和你有关的事。”裴弘策笑着说道:“卫尚书的信使口头带话给樊留守,指责樊留守贪功伪报,捏造了你这小子偷袭叛军屯粮地、又从数万叛军队伍中毫发无伤杀出的荒谬谎言,欺君罔上,你从叛军大营救出来的监门直阁庞玉庞大人,不管怎么解释卫尚书都不肯相信,还被卫尚书怀疑他已经投降变节,骂得狗血淋头。”

“怎么又来了?”陈应良哭丧着脸说道:“怎么卫尚书也不相信我?”

“谁叫你这小子的战报太过离谱,卫尚书不相信你当然是理所当然。”裴弘策开心的大笑说道:“别说从没见过你的卫尚书了,就是无比欣赏你的樊留守和皇甫将军,还不是反复问了每一名报****将士,才敢相信你没有伪报的?叔父可以打赌,你的这个战绩就是禀奏到了皇上面前,恐怕皇上也得首先下旨把你拿下,重刑拷问你这小子有没有欺君。”

陈应良更是苦笑了,心说那时候好象你也不肯相信我,也是反复问了许多报**将士,这才勉强相信我没说谎的。

说了句玩笑话后,裴弘策重新收起了笑容,语气郑重的对陈应良说道:“贤侄,该说正事了,叔父今天晚上把你叫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下,你将来的前途问题。”

“请叔父赐教。”陈应良也有些紧张了。

“这次平叛大战,你是保住东都洛阳的首席功臣,这点毫无疑问。”裴弘策沉声说道:“你可以放心,樊子盖和皇甫无逸他们在人品方面还靠得住,你的功劳,一定会被如实禀奏到皇上面前,官职封赏是肯定没问题,弄个爵位也不是没有希望,但叔父认为,你的功劳还不够。”

“还不够?”陈应良一楞,心说我立了这么多功劳,居然还不够?

“对,不够!”裴弘策点头,低声说道:“因为这次洛阳保卫战,我们是惨胜,各方面的损失都十分惨重,皇上即便论功行赏,也肯定考虑一下我们的损失,连累到你的官职封赏。而且现在的关中危机还没有解除,杨逆叛贼还有打进关中的可能,如果真被杨逆叛贼得手,皇上一怒之下,说不定你的官职封赏就彻底吹了,所以叔父认为,你现在还不能休息和放松,必须还要继续立功,一直坚持到杨逆叛贼彻底覆灭,你可能得到的官职封赏才保险,你将来的前途,也才会一片光明。”

“可是小侄怎么继续立功?”陈应良为难说道:“杨逆叛贼都已经放弃攻城了,小侄麾下那七百来人的报**,到了野外战场上,那是给叛贼主力塞牙缝都不够啊?”

“别着急,我已经替你想好了。”裴弘策低声说道:“叔父打算向樊留守提议,让他派遣一支军队去协助卫尚书阻拦杨逆叛贼进兵关中,樊留守会派谁你心里有数,叔父就不罗嗦了。总之到了卫尚书麾下,你不仅可以让卫尚书亲眼目睹你的统兵本领,化解他对你的一些误会,还可以乘机继续建功立业,彻底奠定你的仕途基础。你觉得如何?”

陈应良沉默了,盘算了许久后,陈应良拱手说道:“叔父,你对小侄的一片爱护之心,小侄就是粉身碎骨,也难以回报万一,但是小侄实话实说,小侄没胆量去卫尚书帐下听用。”

“为什么?”这次换裴弘策为之一楞了。

“卫尚书的用兵风格,会坑死小侄啊。”陈应良哭丧着脸说道:“卫尚书动不动就想正面决战,又急着报仇找回面子,怎么都听不进劝,小侄到了他的麾下,就算不被他推到最前面和叛贼死耗,也会被他的队伍连累到死,小侄倒不是怕死,只是觉得这么死太不值得。”

“这倒也是。”差点被猪队友达奚善意坑死的裴弘策搔头,为难的说道:“以卫尚书的脾气,确实很可能会这么做,你这小子给他的印象又不太好,到了他的麾下,是不太可能有什么好果子吃,怎么办呢?难道就这么算了?”

“叔父,你能不能向樊留守这么提议,让我率领报****去增援弘农太守、蔡王杨智积殿下?”陈应良灵机一动,脱口问道。

“去增援杨智积?杨智积位于卫尚书的后方,比较安全,你去增援他干什么?”裴弘策疑惑问道。

“当然是为了预防万一,也是为了继续立功。”陈应良飞快说道:“弘农位于崤函道中段,是杨逆叛贼进兵关中的必经之地,小侄去增援蔡王殿下,卫尚书的队伍在阻击战中一旦不利,也必须要先撤回弘农,届时卫尚书连战不利,应该也没什么底气和杨逆叛贼野外作战了,小侄再和他合兵一处,既可以确保弘农安全,又可以随时退往潼关,联手扼守潼关天险,岂不是一举多得?”

第54章贪心不足的下场

各种各样的军情探报雪片一般的飞来,飞进东都城中与杨玄感叛军大营中,右武侯将军屈图通的援军背后,还有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的左翊卫主力,虽说暂时不能确定宇文述大军的抵达时间,但又一点确实是东都决策层和叛军决策层一致肯定的,根本用不着宇文述出手,光凭屈突通的右武侯主力就足以击败杨玄感麾下这群乌合之众——毕竟,屈突通和宇文述率领的都是主力战兵,战斗力绝非右武卫二线队伍的东都守军可比。

除此之外,还有隋军名将虎贲郎将陈棱,也带着一万精兵打到了杨玄感的起兵地黎阳城下,留守黎阳的叛军元务本率军迎战,刚一接战,马上就被陈棱一巴掌抽得满地找牙,狼狈退回黎阳城中闭城死守,陈棱挥师急进,兵围黎阳城。

与此同时,来不及请旨就从东莱回军的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也领着右骁卫主力回援到了汲郡境内,也没理会困守黎阳的元务本——也根本用不着理会已经被陈棱抽得满脸开花的元务本,直接就在白马渡渡过了黄河,从黄河南岸进兵急进,直接出现在了杨玄感叛军的背后,正在攻打荥阳的叛军大将韩世谔收到消息,二话不说马上撒腿逃命,率领的三千叛军一路溃逃,逃回虎牢关时已然不足百人,叛军虎牢关守将顾觉也没胆子招惹出了名凶悍的来护儿,老老实实的闭关坚守,并向叛军主力求援。

还有南线方面,洛阳南面的几个郡虽因实力不足的缘故,无法出兵增援洛阳战场,却也纷纷深沟高垒坚守险要,牢牢堵住了杨玄感叛军的南下道路,没有任何一个郡县起兵响应杨玄感叛军,让起兵前认定自己必将是一呼百应的杨玄感大失所望。而千里之外的余杭郡中倒是有一个叫刘元进的变民首领聚众起兵,响应杨玄感叛乱,并且在短时间内聚集起了数万乌合之众,可惜却是山高水远,无法为杨玄感提供那怕一兵一卒的增援,还给了一个叫王世充的大隋忠臣刷经验攒装备的大好机会。

局势演变至此,东都决策层那怕是用脚指头分析,也能断定杨玄感如果想要垂死挣扎,已经就只剩下进兵关中这一条路了,而让东都决策层大惊失色的是,偏在此时,东都守军派去叛军队伍中卧底的内线带来重要消息,说是杨玄感当众宣布,说大隋弘化留守元弘嗣已经起兵反隋,与杨玄感叛军结成了同盟,准备与杨玄感叛军联手夹击关中大兴,所以杨玄感决定在近日移军西进,打进关中去与元弘嗣会师。

弘化郡位于大兴以西,陇西一带的军队又都归元弘嗣掌握,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么目前正处空虚状态的关中大兴绝对就是死定了,还是死得不能再死那种死!尽管关中和大兴是否失守已经基本不关东都鸟事,但做为暴君隋炀帝的铁杆走狗,死心塌地给杨广助纣为虐的樊子盖和皇甫无逸等人却不能不为之忧心忡忡,也更加祈祷大兴留守卫玄能够听得进劝,扼险而守堵住杨玄感叛军的西进道路了。

原因嘛,弘化距离大兴颇远,隋军主力在崤函道消灭了杨玄感叛军后,还有足够时间继续西进去收拾元弘嗣。但如果让杨玄感杀进了关中,扼住了潼关天险,又与元弘嗣会师联手,那可就是一切都完了。

越怕越有鬼,当天中午,千盼万盼的卫玄回信终于送到了东都城中,结果回信的内容也顿时让樊子盖把鼻子给气歪了,多年好友卫玄这次已经不是在书信里说赌气话了,而是直接在发飙了,语气严厉的责问樊子盖要求自军退守潼关是什么意思?大兴军队退守到了潼关,潼关以东的弘农、渑池和陕县等城怎么办?隋炀帝的弘农行宫怎么办?屯积了上千万石军粮的常平仓怎么办?是否全部拱手送给杨玄感?

最后,卫玄还半点不留情面的直接告诉樊子盖,说樊子盖是洛阳留守,自己也是大兴留守,不受樊子盖节制,要求樊子盖少管自己的闲事,大兴军队怎么打有自己决定,用不着樊子盖指挥!胜败存亡,生死荣辱,也由卫玄自己承担,与樊子盖毫无关系!

如果多年好友卫玄此刻就在面前,那么脾气暴躁的樊子盖铁定是当场就和卫玄割袍断义了,可惜卫玄此刻远在渑池,樊子盖也只能是怒不可遏的把书信砸在地上了,不顾越王杨侗和众多东都文武就在面前,放声大吼道:“老匹夫!听不进好话的老匹夫!如果不是为了朝廷,你以为老夫会管你的死活!随便你折腾吧,反正老夫只是东都留守,杨逆叛贼杀进关中,拿下大兴,都与老夫毫无关系!你是被杨逆叛贼千刀万剐,还是被皇上满门抄斩,都和老夫没有半点干系了!”

“卫尚书是输红眼了。”皇甫无逸叹道:“他带着四万步骑大军来救洛阳,一场仗都没赢过,每战必败,最后差点被杨逆叛贼生擒活捉,被他救援的我们洛阳军队却越打越强,斩获越来越多,逐渐反败为胜,对比如此巨大,卫尚书面子上挂不住,急于想打几个胜仗挽回颜面,也是人之常情。”

“他想找回颜面,也别拿关中三辅之地来陪葬啊!”樊子盖更加怒不可遏,咆哮道:“关中的兵力都已经见底了,现在唯一能拦住杨逆叛贼的,就只有他卫玄老东西最后一支军队了!如果他再战败,让杨逆叛贼乘机打进潼关,关中怎么办?大兴国都怎么办?”

同样担心关中和大兴安全的皇甫无逸摇头叹气,亲哥哥在大兴的越王杨侗也是小声埋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