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430部分

江山国色-第430部分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牺牲装载能力,加装批水板和太平篮,来保持船身稳定。

所以尖底船在海洋远航能力上,无论是速度还是载量,都远远高过不止一筹。

至于为何汉人一直在隋唐时采用沙船航船,而不改用尖底海船,不是因为我们造不出,而是市场决定需求。因为沙船有一个优点,到处可以停泊,就算沙滩也可以。沙船是既能在海上行驶,又可以在江河航行,一船可以两用,当时对于汉人来说,运河以及内河航运和近海航运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远洋贸易需求不大的隋唐两朝来说,沙船就足够用了,但到了宋元时,远洋贸易激增,这时候尖底上宽的广船才开始推广起来。

不过到了这个时空中国造船史,因为李重九的决定而改变。皇帝说,朕要威慑高句丽。新罗,百济和倭国。番邦小国不听话,朕就要派舰队教训他。于是大赵舰船作匠。为了迎合皇帝需求,就模仿新罗船,去年就造了三十艘新式战舰下水,今年又三十艘,明年还有五十艘。

这一次李重九得到密报,说杜伏威要撕破与自己的协议,大举出兵攻打赵国山东后。

李重九当下震怒,他这时候早已令程名振率领内河水师,沿着永济渠增援洛阳。同时也放出烟雾弹,说自己已率主力大军南下了,而实际上他率大军驻扎在幽京按兵不动。

李重九原计划,是准备要要对付突厥人的,按照突厥人的习性,一旦听说李重九大军离开幽京,这时候肯定是要来袭扰,攻打背后的。李重九这一次就将自己这主力军团留着幽京,结合北面大军随时给突厥人一个‘惊喜’。

不过这一次突厥人却没有来。李重九怎么也没有想到草原上,传来处罗病重的消息。

现在突厥是内部自己乱作一团,因为每一次突厥的汗位更替,都包含着血腥和杀戮。这也是草原上丛林法则,强者为尊,弱者只能被淘汰。而这一次各个有希望继承突厥可汗的特勤子弟。当然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失败者,所以他们也是暗中蓄力。各自准备人吗,要为将来可汗之位进行一番你死我活的争夺。

所以李重九不但没有等来提着刀子上门的突厥大军。反而处罗的弟弟,两个儿子,义成公主都派出使者前来幽京,甚至小可汗突利都亲自到幽京来,无比热情地与李重九称兄道弟起来了。

翻来覆去无非都是那句话,我将来当上可汗以后,怎么样,怎么样……若是这时候赵国可以表个态度支持我,怎么样,怎么样……

好吧,李重九未免也觉得,草原民族的人,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耿直嘛,为了利益,这转变也太快了吧。

对于这些上门的突厥人,李重九当然是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年突厥人乘着隋末战乱,不是对汉人采取离强合弱之策吗?好,我也一样。

只要是处罗可汗赞成的继位者,我大赵一律不赞成,而其他来赵国寻求支持的突厥势力,我们就一律给与支持。反正朕李重九就这个态度,你们自己内部慢慢搞去吧。

这样一来突厥这一大敌一去,赵军北境相安无事,李重九心底一安。这时候传来的唐军主力渡过蒲津,攻打河内的消息。说实在李渊这个奇谋,虽颇为出人意料,但对于提前知道唐军出兵消息的李重九并没有太意外。

当初张玄素,姬川,虞世南三位中书侍郎,就与李重九进行过无数次兵棋推演,其中就包含了这一种状况的发生。

按照当初的推演,若是李建成率主力大军攻打河内,李重九对外佯装出一副从永济渠从水路增援洛阳的样子,实际上自己率领主力大军,偷偷走太原,与尉迟恭的骁卫军会师后,进攻唐军河东重地,切断李建成大军后路,并威胁关中。

你不是打我洛阳嘛,我就打你长安,一城换一城,你不答应,我围魏救赵之策就成了,逼迫唐军回师与自己决战。

不过计划还是没有赶上变化,这时候英贺弗率骑兵劫了唐军粮草,李建成主力大军陷入进退两难境地,而另一方面伏威要撕破与自己的协议,大举出兵攻打赵国山东。

李重九心知没有军粮支持的李建成,这时候是不敢贸然与自己进行主力决战的,必然退缩防守。与其这时候与李唐决战,倒不如先打杜伏威,这头随时想要在自己身上咬上一口的恶狗!

先破杜伏威,得了江淮之钱粮后,再西进与李唐争雄!如此胜算更大,而赵军只要保持洛阳不失,那就算丢几座城池,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是两线作战,两个拳头打人,也有一定风险,取决于要么洛阳更早失陷,要么杜伏威先被灭掉。

不过李重九已是决定改变计划,突厥的内乱,给了大赵很好的机会,如此驻扎在怀荒,御夷二镇的重兵就解放出来了。李重九已是下令,让王君廓和额托,再率领三万草原铁骑,从怀荒镇南下,至并州与英贺弗会师。

想尽办法将李建成的唐军主力拖在黄河以北,不可让他从河阳渡过黄河,攻打洛阳。

而郭孝恪率领松漠都护府的两万人马,从白狼山向北渡过潢水,在距离突厥汗庭只有三四百里的地方,进行狩猎。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身为突厥人战略合作伙伴,赵国用这样的方式对突厥内政更替表示着一种深切的关注。

最后李重九亲自率领赵军精锐大军,从幽京坐船至三岔河口,再在三岔河口换乘海船,途径经登州补给粮食和淡水后,南下直抵朐山港。

这新式战舰海上航速果真比沙船快了许多,这时候又是顺着洋流前进,战舰一路行来没有什么阻拦,与预期之中要快了不少抵达了朐山港外。

这新舰虽好,但是问题来了,新式战舰不如沙船好靠岸,难以停泊登陆,这时候的朐山港,远没有达到后世时连云港那种霸气的吞吐装载的能力。这时候黄河还没有夺淮,泥沙还未淤积,所以今日连云港大部分的地区,还是沉在海中的。

因此赵军的海上新式战舰开到了朐山港外,因为不明水情,不敢靠岸,万一搁浅就糟糕了。

于是赵军大将王马汉,薛万彻,乌古乃各率人马依次从大舰上转乘小船,在朐山港登岸。

连李重九也是立即上岸,他拒绝了姬川建议,换乘舰队中的沙船登岸,而是与姬川,虞世南,张玄素等谋臣将士三十余人,一并乘坐旗舰附属的柴水船,向港口驶去。

这相当于现代救生艇的柴水船,大约只有旗舰四分之一大小,为了快点驶向港口,李重九左右近侍都是动手,拿起船桨来划船。

而李重九独自按剑立于船首,目眺远方,疾风拂身,海水激溅,打在嘴角边上满是咸味。

海上波涛翻滚,李重九亦是随着波涛心潮起伏,忍不住用剑柄击起船沿来,这时候天空之上层层云翻滚,望去好一番风起云游的景象,而在苍穹笼罩下的大海上,波涛翻滚,层层排浪追逐,李重九乘着小船上,身子随着浪头起伏沉降,一高一低浮沉于浪花上。

“大风起兮!大浪逐兮!想必当年祖逖,也是如此横江之上,中流击楫吧!”李重九一边击剑于船沿一边言道。

一旁张玄素道“当年祖逖殚精竭虑收服中原而未果,最后功败垂成,他的功业又岂能与陛下今日相较呢。”

李重九回过头,笑着道“你是否担心,朕这一次出征,步祖逖后尘,一语成谶呢?朕从不担心如此,大丈夫在世,当如船行于海上,破浪而进,岂能因其他事而分心。朕敬仰祖逖,是敬仰他当年中流击楫的豪情壮志,而不是以成败而取人。”

张玄素闻言道“陛下豪迈,是微臣多言了。”

李重九话说完,船上起居舍人,就立即挥毫在船上写下。

革新二年三月,是时杜伏威攻山东,兵徇琅琊,帝率大舰百艘,将士三万有余,浮海而征。及船上,帝言祖逖中流击楫之事。

中书侍郎张玄素劝帝,大战之际,何故道不吉之言。

帝谓玄素曰,大丈夫在世当乘船破浪,勇猛精进,其可他顾!(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八章盟友发力

朐山港夜幕降临,港口上人声鼎沸。

小小的朐山城,自是容不下赵国大军,港外刚刚登陆的赵军士卒,在这里竖营。

营内中军主帐,镶着金边的帷幕下,火把晃动。

作为降将王雄涎候在中军大帐之外,左右都是赵军廷卫军里高大魁梧的侍卫。

过了一阵,火把一阵晃动,帐门一开,几名赵军的大将离开大帐。这些大将走过辕门时看向自己,

只是微微一瞟,就雷厉风行地大步而去,他们身上显是奉了什么军令,故而行色匆匆。

不用看他们身上的铠甲,王雄涎凭这几人风度气势,也猜测到他们都是赵军的高级将领。王雄涎心

道不提秦琼,就仅凭这几人,在江淮军众将之中,似也没有一人可以比得上,难怪当年名将陈庆之有言

,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

“你可是降将王雄涎?陛下有请!”

王雄涎立即收回思绪道“是。”

交了兵刃,进入大帐后,王雄涎见到,一名三十岁左右,身穿戎服的年轻男子,正在案头埋头疾书



“拜见大赵天子,陛下万岁万万岁!”王雄涎当下跪伏行礼。“平身,先坐下,朕处理完手上案卷

再与你说话。”

王雄涎微微一愣,他本以为自己身为降将,这位天子会出言敲打一下自己。但没有料到只是平平淡

淡的这一句话。

“诺!”王雄涎在一旁坐下。

上首李重九抬起头,将笔搁在一旁问道“朕听说汝为杜伏威义子,对杜伏威必是了解。他平日为

人如何?”

王雄涎听了这一句话,暗呼厉害。心道这个问题可真是难以回答,说好说不好都不是。王雄涎当下

道“义父平日虽出身草莽。没有读过书,但为人好谋决断,待部下赏罚分明,在下观之虽不不知比魏

公李密如何,但也胜过窦建德,刘黑闼了。”

李重九闻言不有莞尔道“蒲山公是吾友,窦建德,刘黑闼是朕手下败将,那你看你义父与朕相较

如何呢?”

王雄涎听了叹了口气道“义父是夫差。勾践尔,而陛下却是秦皇汉武,如何能相较?”

李重九点点头,对王雄涎这一番话十分欣赏道“你口中是这么说,但朕看来你心底对你义父仍是十

分敬仰,那么为何又答允降伏我军?”

王雄涎道“自古以来无以东南起家,而能得天下者。若义父没有天命在身,若是死心降唐,将来

不失王侯。但他要得太多了。”

李重九点点头又问道“那你降伏我军,有何策助朕破江淮军呢?或者说对付你义父呢?”

王雄涎道“陛下放心,我既得秦将军保举降赵,绝不会三心二意。眼下陛下将我义父大军后路截

断。我义父绝对会拼死一战,退入彭,徐二州。兵法有云归师勿截。此战事关江淮军存亡,我义父必然

会倾其全力。陛下不可力阻。只要在后追击,虽不能得全功。但也足以大胜?”

李重九双眼一眯道“笑话,杜伏威现已落入朕的掌中,你竟叫朕放他而去,只在后追击?”

王雄涎道“陛下,江淮累出劲旅,义父有一军为上募营,平日由我与他另外一个义子阚陵,轮流

领兵。其军旅精锐异常,若是正面交锋,就算赵军能歼灭之,也要付出极大代价。陛下,在下之言句句

实话!”

李重九听了王雄涎的话,思考了一阵随即道“朕命你为行军参军,今夜就随前锋军前进!”

“陛下?”

李重九道“朕与你说实话,朕这一次率军来江淮,并非是要击败杜伏威的,而是要将江淮纳入我

大赵的版图,兵法有云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朕的幽燕劲旅要灭杜伏威这数万人

马,并不难,但朕不要一个残破的江淮,而是要一个完整的江淮。你既身为江淮军大将,朕要你用自己

影响力替朕招揽江淮军中将领,为朕所用。只要是降者,一律官留原位,就算是你义父,要降,朕也一

样厚遇。此事不会太难吧,江淮军到了这个地步,肯降的人应是不少。”

王雄涎道“多谢陛下,末将愿意竭力一试。”

李重九道“你还可以告诉江淮军那些将领,驻守江都的大将左仙游已是向我大赵投降,现在我大赵

麾下八千新罗百济水军已在江都登陆,马上将顺流直上,攻打江淮军的老巢丹阳。”

听李重九这么说,王雄涎浑身一震道“陛下,没有料到左仙游居然投降了。”

李重九道“左仙游投降并不意外,他早就叛变杜伏威,与辅公佑相互往来了。可笑杜伏威还不知,

这一次不是我赵军破他江淮军,辅公佑也一样要反他。”

江都城。

三月时节,烟雨渺渺。

一袭春雨浇打在江都城的城头上。

江都城外,江水涛涛,上百艘战舰从江上经过。

江都城已是投降,新罗百济八千水军,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8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