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有坦克 >

第186部分

北宋有坦克-第186部分

小说: 北宋有坦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麒麟军当真这样做的话,恐怕今日就不会有大家在这垂拱殿上议论此事了。

是啊。

这麒麟军真要是有反心,直接大军开到东京城下,到时候攻占了东京自立为王就是,何必派遣使臣,这又是送礼又是送东西的,何必搞的这么麻烦。

这样间接的说明一件事,这麒麟军肯定没有反心。

有反心就不会如此了。

只是,你蔡攸什么时候倒向了太子一派了?

蔡攸是谁?

蔡京的儿子!

(未完待续。)

第三五五章:事成了

蔡攸是谁?

蔡京的儿子!

如果都认为这蔡攸既然是蔡京的儿子的那么肯定就是蔡京一派的话,那就呵呵了。事实上这蔡攸不但不是蔡京一派,而且还明地里暗地里还在不停的跟蔡京作对。

但凡蔡京反对的,他却支持其中大半。

反正就是跟蔡京唱反调。

不过虽然唱归唱,但是这对父子二人还是在暗中较量着,还没光明正大的反目为仇,光明正大的互撕。

这蔡攸平日间在朝堂也是专门负责拍宋徽宗马屁的,抱的是宋徽宗赵佶的大腿,对这朝堂下的太子之争也从不参与掺和进来,只是今儿个怎么突然的转性,倒向了太子一派了?

如今跪在殿上请求有罪的都是太子一派的人。

而且这件事明显就是太子一派的大动作,你蔡攸却突然帮着他们说话,这是何意?

一些蔡京派系的官员有些看不下去了。

然而在蔡攸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后又有几个大臣站了出来,表示支持蔡攸的观点。这些人暗地里跟蔡攸都有点关系,只是他们的官位不是太大,这话语权嘛也自然比较低,不过此时此刻相应蔡攸也不由让人刮目相看。

同时也对这件事开始思索。

难道这麒麟军真的如太子跟蔡攸所言的那般其实乃是有隐情,都是因为误会硬生生被逼反的?

龙椅上的赵佶也是沉思。

那麒麟军的坦克一炮能轰掉城墙,如果到时候大军真的直扑东京,那么这东京城以何为守?只怕到时候整个汴京城的官员都要成为麒麟军的俘虏,甚至就连宋徽宗自己甚至都有可能逃不掉。

然而这麒麟军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放弃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不东进也就罢了,反而还往西去打王庆,这不是费力不讨好嘛。

再加上今日麒麟军这送来的礼明显是有心特意为自己喜好准备的。

照这样看来分析来,这麒麟军似乎真的不是故意要造反的?

这时,朝堂上又有两个大臣站了出来,表示支持蔡攸的话,如果麒麟军真是有心跟朝廷作对,只怕早已将汴京占据了。

这边在为麒麟军正名,然而蔡京、王黼等派系的人却迟迟还不见表态。

昨天礼物的事情让他们实在不好在今日出来指责麒麟军,再加上今日在这大殿上,麒麟军这尽心准备的礼物也甚合他们的心意,感觉这麒麟军的李初应该是一个儒将,而并非是一个粗鲁的武将,如此一来大家就更是好看了。只是蔡京还未有动作他们也不敢擅自自作主张。

虽不能自作主张,但是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件事。

蔡京依旧是眯着眼。

他是当朝丞相,高俅是蔡京一派的,王黼是蔡京一派的……

可以说,麒麟军这次指出的六贼,除了离梁师成跟李邦彦外,其余二个都是属于蔡京一派。

当初蔡京复相王黼在当中出了很大的力,鞍前马后的帮了许多的忙,而蔡京也感激他,于是将王黼的职位一升再生,到如今王黼已经特进、少宰了,少宰也就是右宰相,可谓是身居高位。

可是这件事,蔡京是没办法去做。

因为麒麟军的口号就是诛六贼,都被人这样点名了,不去找你麻烦就好了,还指望着蔡京帮你麒麟军正名?

想多了吧。

蔡京闭目养神。

麒麟军这件事他没法拒绝。

虽然他也恨麒麟军,恨麒麟军造反打出反他蔡京的旗号来。

但是这麒麟军时间找的非常好,如今联金灭辽的事当是重点,不能因为麒麟军的事耽误了灭辽大计,这麒麟军在这个时候归降朝廷是最好的选择,蔡京也没法拒绝。

再者梁山军也是蔡京第一个举荐去剿灭麒麟军的,结果麒麟军没剿灭反而倒戈了,这件事蔡京扮演了一个不正当的身份,所以这件事蔡京也只能继续闭目养神。

他是丞相,不是市井刁民暴徒。

蔡京的这番态度也给了手底下人一个很好的信号。

尤其是王黼,他本身就是主张连金的,又岂会在这个时候阻拦,如果真要因为他们阻拦了导致麒麟军没法归降朝廷,到时候你派谁去攻打麒麟军?

没得选,王黼也只能选择跟蔡京一样,就当做今日朝廷上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了。

朝廷第一大派放弃了这件事的讨论,这又等于给其他的一些零碎临散小派系一个信号,于是李初昨日送礼的效果出来了,一些大臣们也纷纷上前为麒麟军请求。

这一切李初都静静的站在大殿中央,一句未眼,等候着宋徽宗这最后的结果。

结果是这件事最后毫无意外的通过了。

这不是一件小事情,这是一件大事。

可是满堂的朝臣有一半多都表示相信太子一派,再加上蔡京一派的不表态,所以这件事最终还是定下了性了。

麒麟军不是恶意杀官造反,而是因为连晋为非作歹强行逼不得不临时反抗,结果却因为一系列误会导致双方误会越来越大,现在事实内情已经查明,归还麒麟军一个正式名号和身份。

当即,宋徽宗就下令,在禁军编制中添加一个麒麟军,赐李初为麒麟军军都指挥使。至于麒麟军军中的内部编制,则仍按原由的编制处理。

宋徽宗下令的这个麒麟军可不是杂号军,而是上军,跟捧日、天武一样的上军军号。

当然,这件事也有持反对意见的。

那就是浑王赵楷的派系。

浑王赵楷现在虽然不在汴京,但是其在朝中党羽还是有不少的,如今这太子一党这番动作明显就是跟麒麟军撤上瓜葛了,如果这麒麟军真的跟太子一党来往密切的话,那么这就对浑王赵楷非常的不利啊。

他们可是使进的反对,可结果并没有什么用。

因为蔡京一派没有发话。

蔡京一派连给麒麟军正名都没发话和发对,他们反对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然后事情又牵扯到梁山军这边身上了。

麒麟军虽然是被迫造反的,那么梁山军又算怎么回事?

临战倒戈,这可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啊。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太子一党的人也早有准备,把这一切都推给了那颍昌府州尊郑慈身上。

为了拉拢麒麟军,牺牲一个小小的郑慈算什么。

(未完待续。)

第三五六章:我要一个状元的名额

郑慈!

最后郑慈悲剧了,被太子一派放弃了,甚至推到了枪口上。

其实这宋江并非是病死的,而是这郑慈下的毒!

这郑慈早就跟连晋有勾结,连晋收刮的钱财有两重到了郑慈的口袋里,那郑慈原在河北的时候就跟宋江等人交恶,这宋江也不知道怎么就弄到了郑慈跟连晋勾连的证据,想以此来威胁郑慈,结果却被下毒给毒害了,并且还把这件事嫁祸给了麒麟军。

只是这件事却被梁山军的人识破了,梁山军还以为是朝廷这边拿他们开刀,毕竟他们曾是反贼降军,再加上梁山军中有人跟那麒麟军李初有点亲戚关系,这才引发了整个梁山军的倒戈。

还是误会,还是太子识人不明之罪,却把这唯一的缺口给堵上了,同时也给梁山军哪些倒戈过去的人洗出了黑点,全程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反驳这个理由。

梁山军倒戈的事都解释的清了,剩下来就没有任何的阻拦了。

只是这最后的归属问题,朝堂上又开始了争吵,结果各方争论不休。

这一次蔡京这边的人也加入了起来。

麒麟军正名,归顺朝廷的是事他们没法拒绝,但是这归入之后归谁统领呢,这一块可就不一样了。

这大宋朝的军队可是归三衙管辖的,三衙这边可是掌握在蔡京的手里。

蔡京是宰相,王黼是少宰,高俅是殿帅府太尉,这都是三衙的高层。

所以只要把麒麟军分入三衙内,到时候将麒麟军一一分化,这麒麟军就再也蹦跶不起半点风浪来了。

可是太子一派不同意啊。

他们这样累死累活的为麒麟军正名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稳固太子的位置,拿麒麟军作为后盾支持,所以这支部队绝对不能进入三衙归三衙掌控,而且还必须要在外面,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这支军队的重要性,重要性越大对太子一派的帮助也就越大。

所以太子一派是极力拒争,甚至还拿出了王庆来说事。

既然麒麟军打王庆这么厉害,如今王庆占据了大宋朝这么大的一个地盘,那么正在附近的麒麟军正好担任剿灭王庆的任务,把王庆的地盘给收回。

蔡攸这个时候又站出来了,这次还是支持太子。

今日蔡攸在朝廷上的表现可是亮瞎了一大群人的眼睛,你蔡攸难道真的决定好了站到太子的队伍中了吗?

真的要抛弃宋徽宗的大腿转而投太子?

然而蔡攸的回答是对事不对人,也封住了所有人的嘴巴。

直到这一刻大家才明白过来,蔡攸这家伙那里是在帮太子,这分明就是在跟蔡京作对,只是帮太子也是只是不经意的达成,而且双方的目标和方向都是一样的。

最后宋徽宗赵佶又下了一道旨意,让麒麟军军都指挥使李初暂代汝州、邓州、颍昌府三州的州尊,并且负责剿灭西边的贼寇王庆。

暂代,只是暂代,到时候朝廷会派遣三个新的州尊过去。

至于原来这颍昌府的州尊郑慈,被太子一派抛出来后注定是逃不过被撤职的入狱的下场。

而太子赵桓。

这次虽然是以有罪为理由请求宋徽宗降罪,但是这件事知道下朝结束,宋徽宗也没有去怪罪赵桓的意思,甚至眉宇之间还多了一点点欣赏。

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

在众臣的参拜下赵佶退朝了。

而李初最为关心的科举的事,太子这边也立即打了包票下午就将这件事办妥。

下午,太子赵桓亲自到李初落脚的地方来找李初,同时也将科举的结果告之了李初。

如今麒麟军已经正是归顺于朝廷,那么这汝州、邓州一地也便就是复归了朝廷,这既然都是朝廷的子民,这科举也定然会顺利的进行。

只是鉴于如今这邓州,汝州两地的县令尚未安排到位,这县州拭只能延迟了,等到朝廷派遣新的县尊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不过科举这件事可以特事特办,到时候由汴京城直接派遣考官去邓州、汝州两地,为两地学习进行县考,到时候考试还得需要李初的麒麟军多多配合。

“那是自然。”

李初向赵桓拱了拱手,却突然道:“太子殿下,可曾还记得前日之比试乎?似乎太子殿下还欠臣一个承诺要求呢。”

“说吧,你的要求是什么?”

李初伸出了一根手指,道:“我要一个状元的名额。”

“不可能。”赵桓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

“莫不成,太子殿下说话却是不算数了?”

“你可也说过,这件事不会让本殿下为难的。”

“放心,这件事不会让太子殿下为难的,不仅不会为难,恐怕太子殿下还会很乐意的去办。”

赵桓没有说话。

李初继续道:“不知太子殿下就不好奇这个名额是为谁要的吗?”

“为谁?”

“李指挥使有一小舅,名杨康。这李指挥使待自家小舅如何,想必太子殿下的情报也非常详细清楚了,这个状元名额,便是为这杨康要的。”

“杨康?他才十三……”赵桓失声惊呼。

“甘罗十二为丞相,杨康都十三了,不过一状元尔,太子何不仔细想想这件事得失?”

“嗯?”

被李初这一说,赵桓似乎似有所悟。

不过一会儿的时间赵桓似乎明白了李初这句话具体是何意了,也明白了为何李初刚才会说这件事自己会乐意去半了,因为这件事对他而言好处多多。

“好,这件事本殿下答应了,不过本太子却是无法保证这个状元是那一年期。”

“六年!有三次,必须是在三次之内。”

“可以。”

“然后李定还有另外一个请求,代我李指挥使向殿下请求另外一件事。”

赵桓:“不是说只有一个要求么。”

“两件事说起来也可以算是一件事吧,只是希望在杨康考上状元之前这段时间,可以让他进国子监学习就读。”

这件事确实是可以算做一件事,这样他向赵佶请求的时候也可以归为一件事上报。

“行,本殿下答应了,但我也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我要你那辆东风猛士。”

“不行。”

“那换一个,我也要你送于父皇最后那份礼物,那个什么水力发电机和照明灯泡什么的。”

“成。”

(未完待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