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白首太玄经 >

第105部分

白首太玄经-第105部分

小说: 白首太玄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他以为这姓栾的壮汉是为了“劫镖”,可听对方话中意思,似乎还有其他原因,什么私人恩怨?

那栾一箬瞪了周侗一眼,不屑道:“周官长?他算什么官长,不过是赵佶的一条走狗而已!”

赵佶?赵玄讶然的挑挑眉毛。

赵佶是当今皇帝的弟弟,宋朝第八代皇帝,也就是创建“瘦金体”书法,鼎鼎有名的“宋徽宗”,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相传此人“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也就是无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什么都会,什么都精,但就是不会做皇帝。

史书里感慨地说如果向皇后采纳章惇的意见,哲宗死后,拥立简王赵似为帝,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大意就是把北宋的灭亡多一半原因归功在现在为端王的宋徽宗赵佶身上。

只见对面的周侗脸色一沉,面露不快道:“栾师弟,端王对我有救命之恩,我为他做事,也是大义所趋。你我本师出同门,何苦非要与师兄为难?”

师兄弟?赵玄知道历史上的周侗也是师出少林,可两人既然是师兄弟,眼下这又做什么?窝里反?

却见栾一箬在周侗对面大眼一瞪,状若铜铃,大声喝道:“放屁!放他奶奶的狗屁!赵佶那小子对你再有恩,以后等他有危险,随便报了就是。何苦非要为他卖命?我们乃是江湖之人,你不爱惜羽毛,偏偏去做朝廷的鹰犬,难道还怪老子跟你作对?”转头对赵玄道:“这位赵道长,你来评评理。那端王赵佶虽然救过我师兄一家,可师兄的武功学自少林,自然应该用于武林。可他偏偏要去为那什么狗屁端王卖命!谁不知道那端王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甚至与当今太后有染?如此猪狗不如之徒,值得为他去卖命?”

赵玄:“……”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清官难断家务事,闹了半天这哥俩打生打死竟然只是为了这个!

不过宋徽宗与当今太后有染……

赵玄感觉斯巴达了。

这不算**吧?两人虽然一为皇子,一为太后,可应该没有血缘关系吧?

……可他怎么还是感觉这个消息十分劲爆呢?

忽然间,赵玄恍过神来,貌似眼下的问题并不是赵佶与向皇后有什么难以启齿的羞羞事,而是眼前这师兄弟俩,竟然因为周侗做官就打生打死?

他怎么就不信呢!

要知道武林中虽然对修成武艺投靠朝廷的江湖人所不齿,但也闹不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刚想到这里,赵玄看向栾一箬的目光便变得十分玩味。

真?假?

第一百四十三章心思变换杏林间

赵玄若有所思的看着栾一箬,又看了看周侗,及周侗身后的十几辆马车,呵呵笑道:“按照栾兄的意思,这些马车上的货物乃是端王赵佶的东西?你之所以再这里截住这位周官长,不过是想让他完不成任务,从而被赵佶嫌弃,不再为赵佶卖命?”

栾一箬欣喜的点点头,道:“道长乃神人也,没想到我还没说,道长就推算出来了!不错!我今天来的目的,就是如道长所说,想要把这东西劫了。只要到时候端王不再信任他,哼哼!看他还怎么为狗官卖命!”说完得意的扫了周侗一眼。

周侗苦笑道:“师弟的心,师兄又怎能不明白?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更何况端王于我有救命之恩。他既命我护送这东西,那哪怕我性命不要,也一定要护送回去!”

“你!”栾一箬气结,环眼暴睁,拉开架势道:“那就看看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说着就抡起胳膊要再次跟周侗干起来。

赵玄干咳两声,忙道:“栾大侠何必心急,你师兄虽然做了官,但又没有违背江湖道义。反倒是你,如今的行为可不怎么地道。左右事已至此,何必非要跟他过不去?大不了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毕竟你师兄也不容易。”

周侗感激的望了赵玄一眼,他也是拿他这个师弟没办法。栾一箬性子耿直,认定了什么事,别人再怎么劝也没有用。虽然知道赵玄的话也属于无用功。但两人不过初识。赵玄却能够理解他的难处。这让他如何能不欣喜?

双手抱拳,对赵玄道了声谢。他才再次转向自家师弟,诚恳道:“栾师弟,你说的那些我都懂,你的苦心我也明白。你不过是不想师兄背上江湖骂名。可你想想,我已经答应了端王护送这些东西回去,若是做不到,何尝不是不信?端王对我有救命之恩。我若是不知报答,何尝不是不义?现在我在端王手下当值,若我听了你的劝,把这些货物扔在这里,不回去复职,何尝不是不忠?如此不忠、不义、不信,何尝不是骂名?”

“这个……”栾一箬忽然呆住了,他还从没有这么想过。对于他来说,只是单纯的认为师兄投靠端王做官不对,有失江湖人的身份。恐被他人耻笑。可却还从没想过若是不去会有什么骂名。

怔怔的站在原地半晌,他忽然挠了挠头。看向赵玄问道:“道长,师兄说的对么?”

对于他来说,不懂的就要问。赵玄是个道士身份,与他的师父都是出家人,他如今信不过师兄,所以只能问赵玄这个第一次见面的家伙。而且道士的身份在他心里平添许多可信度。

赵玄对此却不禁摇头失笑。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个栾一箬就是个混不吝,愣头愣脑,跟三国里的张飞一个性格。

见那栾一箬挠着脑袋,傻乎乎的模样,却还满脸认真的看着自己。似乎有什么天大的疑问等着自己解答。赵玄笑道:“你师兄说的确实有几番道理。先不说他并非有功名之心,就算他真的心向功名,攀慕荣华富贵,那也是他的选择。你又何苦为难他,同时亦为难自己?”

原本这事他并不想掺和,但随口开解一二,也是做得到的。

栾一箬却并不知他只是随口开解,目光闪烁,低着脑袋认真的思考起来。

一旁的官兵、匪徒这时候也早就不打了,持着兵刃,看着各自的头领,等着他们如何决断。

无可否认,若是可以,谁都不愿交战送命。

就见栾一箬若无旁人的思考了良久,嘴中喃喃着:“难道是我错了?真的是我错了?”脸色越来越纠结、犹豫、挣扎。

赵玄定定的看着他,不得不说,栾一箬这种死脑筋的性格是个硬伤。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带着上百人围攻自己的师兄。但凡是都有好有坏,像栾一箬这种一根筋的性格,也未必就没有好处。可赵玄此时的心却并不在这件事上面。

栾一箬性格如何他并不放在心上,甚至于周侗,他也只是好奇一下。而对于两人的战斗,他一开始也只是抱着一个看热闹的心态在看。

可是随着事态发展,对于两人之间的“闹剧”,他不由得有了另一种看法:江湖,永远没有真正的是非;江湖,永远不是一个人的江湖!

亦如他之前所说,栾一箬与周侗两人并没有谁是谁非,亦没有谁对谁错。栾一箬的行为看似是为了周侗好,但就如周侗说的,如果他真的知恩不报,便与小人无异。而栾一箬的行为也并非就是错了,毕竟他的出发点确实是为了周侗好,若周侗放弃了官位,即便再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忘恩负义”,但在江湖上的名声绝对不会差了。

就如萧峰,明明是个大侠,却被江湖人污蔑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恶人。可见江湖上傻逼不少,善恶、是非等观念极其的扭曲。

或许对于某些江湖人来说,包括一些武林名宿,他们都认为,只有他们的江湖才是真正的江湖,若是违背了他们的意愿,或者是超出了他们的观点,那对方就是实打实的恶人、坏蛋!

这与后世某些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人的“君子”并没有任何区别。

可惜他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君子从来不会指责别人。

除此一点,还有就是关于江湖的认知。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赵玄之前并非不知道这些。可知道归知道,但他总是下意识的忽略这个问题。只以为有主角的地方才有江湖,就连之前射雕世界的光明顶一役,都没缓过神来。直到现在才认真思索。这些个世界。除了主角之外。江湖上从来不少故事。

主角身边的剧情是剧情,难道其他小人物身边的剧情就不是剧情了么?

亦如光明顶上的恩仇奇事,真的不必原剧情精彩?亦如现在的师兄弟反目,真的没有隐藏的道理?

看来自己之前的眼界太窄,只顾着遵循剧情,并没有注意身边发生的细微之事。然而于平凡之中方见真理,自己日后是不是要换一种处世风格?

拿天龙八部来说,所有的剧情无外乎围绕着段誉、萧峰、虚竹旋转。可这个世界真的除了他们就没有别人了么?

大宋皇帝安在?保家卫国的将军安在?扶民济世的能臣安在?

段誉、萧峰、虚竹是主角不假,改变他们的命运就如同改变天意亦不假。可天意真的只局限于这三个人?如果自己把世界背景改了,他们真的还是主角?

就好比眼前的世界,如今哲宗当政,因为膝下无子,并且死的太早,才在死后被向皇后传位给了徽宗。若自己让哲宗生个儿子呢?若自己提前把徽宗干掉呢?还有……向皇后之所以不采纳章淳的建议,立赵似为帝,历史记载是因为赵似有眼疾。若是自己把赵似的眼疾治好了,向皇后即便与徽宗有染。可她还有借口力排众议、坚持立徽宗为帝吗?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一出现在赵玄脑海。就像是一阵风暴一样,彻底充斥在他的心田,无论如何也难以甩掉。如果真的像他想的那样,或许历史就可以改变,北宋不再会灭亡,南宋不再会出现,从而使整个世界的背景彻底偏离发展轨道。只不过这种可能极其的小,用脚趾头想也能够想到,仅仅是改变气运之子(主角)的命运都会遭天谴,更何况改变世界的背景!

可若不试试,如何知道不能成功?

一时间,赵玄心底升起一个疯狂的念头。

与此同时!

无锡

杏子林中

一大票乞丐围着一片空地,空地中站着十数人。尤其当中一个,身材甚是魁伟,在人群之中,犹如鹤立鸡群。此人约莫三十来岁年纪,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一身的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并有三道刀伤,蓦然出现在身上。统共三刀六洞,却是代想要推翻他帮主之位的宋、陈、吴三位长老受的刑罚。

那宋、陈、吴三位长老听从别人挑唆,背叛萧峰,于背叛丐帮无异。按理说“叛帮大罪,决不可赦赦,纵有大功,亦不能赎”,这三个人既然叛帮,都应该以死谢罪。可丐帮还有一条帮规:“本帮弟子犯规,不得轻赦,帮主若加宽容,亦须自流鲜血,以洗净其罪”。萧峰不计前嫌,以三刀六洞代替三位长老受刑,在场之人莫不心生钦佩。

段誉同王语嫣、阿朱、阿碧、包不同、风波恶站在一处,望着场中新结拜的大哥,亦是心神激荡,恨不得与其再次把酒言欢。可没成想事情往往一波三折、挫折重重。他这边激荡的心情还未平复,那边却先是徐冲霄徐长老,紧接着马大元的遗孀马夫人、太行山冲霄洞的谭公、谭婆,谭婆的师兄赵钱孙,泰山五雄、单正,智光和尚,等人依次到场。

那马夫人拿着马大元的遗书和一封信,遗书注明若马大元死于非命,此信立即交丐帮诸长老会同拆阅。故而马夫人将信交于徐冲霄徐长老。徐长老拆信发现信内字迹笔致遒劲,收信人是“剑髯吾兄”——及前任丐帮帮主汪剑通的别号,信尾署名令人惊异。

在众人注目下,赵钱孙、谭公、谭婆、智光等多名了解内情的人,共同揭开了一个秘密:三十年前,在雁门关外,乱石谷前的一场血战!

第一百四十四章不在江湖性命广

却说段誉同王语嫣、阿朱、阿碧、包不同、风波恶站在一处,听着先后到来的赵钱孙、谭公、谭婆、智光等人揭开三十年前一桩冤案:原来三十年前,各路中原豪杰接到讯息,契丹国有大批武士要来偷袭少林寺,想将寺中秘藏数百年的武功图谱,一举夺去。中原武林人士担心契丹人夺取秘笈,军中人人习练,战场之上,大宋官兵将不是敌手,于是派人通知少林寺严加戒备,同时遴选精锐兼程赶去雁门关外迎击。

抵达雁门关后,中原武林的21名高手,在带头大哥带领下,埋伏待敌。

契丹武士到来后,埋伏的诸人暗器齐发,一举歼灭了全部敌人,随后契丹人又有一男一女怀抱婴儿骑马而来。众人围攻而上,斩杀了女人,不料契丹武士武功深不可测,击毙了大部分中原高手,随后在石壁上刻上遗书,跳崖自尽。

雁门惨案后,少林寺严阵待敌,三个月后却毫无动静,众人方知被人所骗。

带头大哥、汪剑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