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匣心记 >

第12部分

匣心记-第12部分

小说: 匣心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称使用于发髻两侧的发簪称为‘掩鬓’。

(金)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词中记叙了作者对一位青楼女子的思念,并最终与之相聚团圆的喜悦。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形容夫妻之间和谐美满。

科考会试的考场,北京贡院建于明永乐年间,中轴线上有三进大门,第三进被称为‘龙门’,取‘鲤鱼跃龙门’之意。清代时,贡院所在的老人胡同也改名为“鲤鱼胡同”。

地方官员或下级司官对上官的公开行贿,夏日以降温消暑为名,称“冰敬”,冬日以购炭取暖为名,称“炭敬”,是明清时期官场不成文的规矩。

(五代)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诗出(清)陈森《品花宝鉴》第一回:史南湘制谱选名花,梅子玉闻香惊绝艳。

同上,略有改动。

“校书”是以校勘书籍为业的官职,因唐代名妓薛涛曾被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授以“校书”一职(上报朝廷后未获允准),“女校书”在后世就成为对歌女妓妇的雅称。

诗出(清)兰皋主人《绮楼重梦》第八回:学中属对舜华为魁,园里吟诗优昙独异。

同上。

同上。

同上。

诗出(清)嫏嬛山樵《补红楼梦》第四十回:怡红院灯火夜谈书,蘅芜苑管弦新学曲。

绿珠,西晋石崇的家妓。下文所言红拂、薛洪度(薛涛)、梁夫人(梁红玉)、真娘、小小(苏小小)均为各朝名妓。

唐代长安城平康坊为妓女居处,“平康”便代指妓女。

鱼玄机,晚唐女诗人,原名鱼幼微,初为状元李亿妾,李妻不能容,遂被弃,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人来往唱和,后因妒杀婢女被处死。“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便为其《赠邻女》一诗中的名句。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

《绣襦记》,昆腔,后成为荀派名剧。讲述了名妓李亚仙与状元郑元和历经风波、终成眷属的故事。

《焚香记》,昆腔,元代有《海神庙王魁负桂英》杂剧。讲述了负心郎王魁辜负痴情女子敫桂英的悲剧。

(清)徐珂《清稗类钞》:跳槽一词“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

'25'如客人所请的妓女不能赴约,而改由另一妓女相代,就称作“代局”。

句出(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句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记·商鞅变法》。

(宋)苏轼《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语花应恨,只恐明年花不开。”

台阁体,大小齐平而方正乌黑的书体,流行于官方与科举考试,又称“馆阁体”。

第20章 锁南枝(1)

1。

这是一支非常奇怪的送葬队伍,除了抬棺礼乐,所有的送葬人皆为清一色的年轻女子,个个艳服盛装地随在棺后拍着手,长歌当哭。

路过的行人莫名驻足,有明白人便给大家解释道:“死者是个窑姐儿,无亲无故,因此连个给她披麻戴孝、摔丧驾灵的人也没有,送葬的这些全是她院子里的姐妹。也不知什么时候传下来的规矩,这行里死了人不能哭,要笑,庆祝这一世苦楚受尽,来世可以清清白白地投胎,重新做人。”

路边这些嗡嗡的耳语,再加上尖利的唢呐铙钹也不能将妓女们的歌声遮盖,紧跟在棺后的领唱稍一顿,清亮的嗓音就又如云雀破空,把古老的《蒿里》唱了又唱:“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合着姐妹们的声音,青田唱一句,就捞一把冥钱撒出,满脸上都是脂粉难掩的萎败之色。她差不多四天没合眼了。事发后,她向暮云道明了真相的一部分:乔运则变节另聘。至于那真正残忍的另一部分——乔运则才是杀害惜珠的真凶,而惜珠不过是她自己的替死鬼——青田则绝口不提。纷纷扰扰中,所有人皆认为惜珠是被商人焦遵误杀,因此在背后对青田颇有议论:“青姐儿这回是做得太绝了些,竟把人家的头发拿去脚底下踩,这下好,惜珠姑娘真遭了祸事,怕青姐儿自己心里也要过不去呢。”很快,大家的看法就得到了验证。段二姐将惜珠的尸首领回来,本只打算破席子一卷扔去乱葬岗,青田死活不允,自己出了千把银子,一头补段二姐的亏空,一头替惜珠置衣衾、布灵堂、买棺木、请僧道做消灾洗孽道场,又日以继夜地守灵哭丧,不眠不休不吃不喝,慌得满院子来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姑娘节哀。”

为惜珠吊唁的几乎全是槐花胡同的人,怀雅堂的蝶仙、对霞、凤琴自不必说,另几家院子也有倌人前来。至于惜珠生前的客人则无一人露面,只有戴雁遣人送来了不菲的丧银。倒是有个陌生的男人强行冲进来,对着灵柩哭晕了好几次。青田对他没一点儿印象,段二姐也好久才想起,这男人是苏浙酒肆里赶车的,有几次替怀雅堂的车夫接送惜珠。“惜珠可能连句话都没跟他说过。”段二姐拿手绢揩着泪,如斯回忆道。尽管青田再三坚持,惜珠也只停床了短短三日,怀雅堂是寻欢作乐之地,不适于过久的悲伤。

这一日出棺,伴着一路上的哀乐滚滚、灵幡簇簇,丧仪执事将棺椁抬到了城外。破土下葬后,前来送丧的十余名妓女环立在坟周,默然不语。惜珠为人乖僻尖酸,大家都厌恶她,但此际见她生前芳名远播,是何等的热闹排场,死后却冷冷清清地往沟壑里一埋了事,不觉皆惹动了自家的愁怀。群女之中,青田双膝一软,缓缓地跪坐而下,血红色的烟绡长裙逶迤于黄土。她以手轻抚着墓碑,手指经过阴刻的六个字:校书段惜珠墓。她想象着假若这碑上刻的是自己的名,会有谁来送她一程?自不会是裘七爷、冯公爷,但乔运则——这口蜜腹剑的凶手,他会来吗?

老讲究是不能掉泪的,但一念及此,却有忍不住的泪扑扑簌簌地从青田的眼中滑落。她把手摁在被太阳晒得滚热的石碑上,阖目喃喃:“生做万人妻,死为无夫鬼。”

周围呜呜咽咽地响起了一片压抑的哭声,累累古墓间,一群身着花衣的妙龄女子在哭着座新坟。风吹过苍天与红日,漫天纷卷的冥钱下,青田送殡着她自己——被深深埋入地底的不是惜珠,而是曾全心全意地深爱着、信任着一个人的青田。死了,在艳阳天与挽歌的葬送下。

重回怀雅堂的当晚,青田再一次见到了齐奢。随同他一起的照旧只那一名太监、一名侍卫,周敦和何无为见了她,跟前两回的轻慢很不同,竟都审慎请安。青田略一愣,也出声回了礼。齐奢打发了下人,不咸不淡地把她上下端详了一遍,“怎么,连个笑脸也不肯给?”

“不敢,”青田立即挤出个硬板板的笑,却依然显得冷淡至极,“本就是卖笑之人。话说回来,三爷您乃——”

齐奢手掌一举,拇指上的白玉扳指闪过一道柔光,压下了她的谈锋,“上次说得够清楚了,我对你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这段关系里,你不是低微的娼妓,我也不是高贵的亲王,你是淑女,我是君子,就这么简单。既然我有求于你,所谓‘欲取先予’,姑娘有何心愿尽管开口,我一定竭力而为。”

临近仲夏的夜里头风也是热的,把知了的鸣叫刮来耳边,一刮又一刮,像有刀在割。隔过了好一段,青田才又低又哑道:“那么贱妾确有一桩心事,该夜之后,‘他’就对我避而不见。”

“何必要见?”

“死个明白。”

齐奢的嘴角轻轻一斜,“就是说,我刚对你剖明自个的心迹,你就让我替你和别个牵线?”

青田脸色晦暗,一副任杀任剐的漠然,“三爷不愿意,就不做。”

齐奢早料知她心中的难处,自不会对这不近人情之态多加计较,只淡淡地一笑了事,“不愿意,更要做,但你得明白我这份委屈求全的诚意。说起来,六部九卿谁也不能明令发文,叫新翰林明儿上你怀雅堂来。但乔运则既已身在朝廷,就得懂朝廷的规矩。他的座师祝一庆是西党,岳丈张延书是西党,西党的党魁并非西太后,而是在下。头两回我来你这儿,身份讳莫如深,你也知道轻重,未曾吐露一个字。打今儿起这封口令就算是解禁了,你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段二姐我是谁,用不了多久,整个北京城都会知道你的新客人。我也不消你唱曲佐酒,也不消你伺候枕衾,只消你收起这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每每和我说说话,我没事儿了多跑两趟。你想见的人不愿开罪我,就不愿开罪你,不出两个月,一定会登门。”

青田听了良久不语,之后,转面齐奢一笑,哀恸的眼神竟瞬时水灵灵地荡漾了起来。只细看之下,这水灵是冰块化出来的,凉得蜇人。

2。

至戌时,齐奢动身离开。段二姐马上就踅了来,又打问这王三爷的来路。青田一五一十,惊得二姐的眼珠子几不曾掉地,热泪盈眶地将她一把抱住,“我的儿,你可真是妈妈的活宝贝!”

这以后,齐奢来之前都会有专人告知,段二姐也特意收拾出后院的角门专供摄政王出入,并提前叫龟奴们驱逐一概闲杂人等。但每次齐奢来,也不过就在青田的房中坐一坐、说上两句闲话,水也不沾唇就走。

他当然不是不想和她多待一会儿,事实上,他愿意花上整整一天、整整一辈子的时间,只用来看她是怎么把双眉轻轻地蹙起又懒懒展开,听每一个平平无奇的字眼是怎么被她柔美的声音变成他从未谛听过的天籁,只要简简单单地在她身边,他的心就入迷狂喜。但这并未令齐奢丧失他一贯的谨慎和理智,他清楚地知道,她在他面前每一声得体的浅笑、每一句机敏的应答、每一个优雅的眼神和转身……所有令他心驰神往的这一切都得耗费掉她无穷的精力,就像一个遍体鳞伤的战士还得背负着铠甲迎敌,像一名折断了足踝的舞者趔趄着取悦她的看客。他不忍这么苛待她。

所以尽管恨不能一天见到青田一百遍,齐奢却严格地克制着自己的热情,他必须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靠近她,从在她的生命中每次只出现一刻钟、两刻钟,再到一个时辰、小半天,到一天、十天、半个月……直到她余生中的每一天、她的每一次呼吸都被他所填满。直到她真正地爱上他,如同他爱她。

对齐奢而言,这是场清苦而神圣的修行,但在无数的旁观者看来,这只是香艳而略带秽亵的、又一位掌权者的堕落。

第21章 锁南枝(2)

“摄政王微服秘会名妓”不久就有声有色地传开了,青田本就花名远播,这一下更是扬溢八方,数不清的客人慕名造访。然而自乔运则金榜题名后,段二姐已答应过青田不再接待新客人,实在遇到威势大的还逼得动青田陪饮香茶一杯,至于锦心绣口却囊中羞涩的文人们,只好在门外自叹无缘。轰轰烈烈下,青田却是心如死灰,除了在齐奢的面前不得不强撑谈笑外,对待其他人皆是一副凛然难犯的模样。生客只当是花魁应有的傲气,深以为然,还写下了不少“春眉恁皱,秋目恁愁,凡夫端的难消受”之类的酸诗来赞美,至于冯公爷、裘御史等熟客则当是青田因惜珠之故而兔死狐悲,也不忍求全责备。

唯独有一回,冯公爷在怀雅堂摆酒,青田单木头人似地往后头一坐,也不唱,也不说,酒也不知道添一杯,倒是来客看不过抱怨起来:“公爷花钱吃酒,又不漂你的账,又不借你的光,是来给你绷场面。你倒仗着红一些就端出这样的架子给我们客人闷气受,你这把势饭还想不想吃下去?”

青田不过赔一个冷冷的笑,“大人莫动气。我最近没什么精神头,一天到晚恹恹牵牵的,我早也同公爷说了,让他不用来我这里请客,省得我应酬不到冷淡了台面。公爷说,谁还没有个不舒服的时候?他的朋友们必没有这样挑刺的。我一向是把公爷当成自家人,自家人跟前也就随意些,没那么多瞎巴结的花招子,请您多包涵了。”

那人被这软钉子碰得更要发作起来,冯公爷却只听得青田当众称他“自家人”,骨头都轻了两三斤,反吊下脸来责备朋友:“我早说了,她这段身子着实不好,怕是犯了暑病,你们不原谅着些,还来这般为难,是故意和我过不去吗?”友人们见冯公爷执言,不便反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