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73部分

明末国色江山-第73部分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馆的所有一切均由我掌管,包括紫阳观的师傅们在内任何人不能干涉。我打算五年之后,把五年学制改为九年学制,到了那个时候,紫阳武馆说不定会名扬天下。哈哈!”

姑娘们听完惊讶不已,阅历丰富的徐拂和善于思考的小影不约而同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对方眼里的震惊与兴奋。

反应敏捷的媚丫头再次问道:“真的和寻常书院不一样,公子难道不想让弟子们将来参加科举吗?”

朱道临解释道:“我的弟子不会参加科举,就拿即将到来的第一批七十名弟子来说。五年之后,他们的大半人要拿起刀枪,跃马沙场,进入军队抗击所有异族的侵略,铲除大明疆土上所有反叛军队和豪强恶霸,为我大明帝国数万万父老乡亲的幸福安宁去流血流汗,也许终其一生,都要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渡过。”

姑娘们震惊过后逐渐沉默了。

懂事的夏玉颖悄悄走到朱道临身边,低着头小声说道:“夫君,妾身支持你。我大明百姓太苦了。”

朱道临一把搂过善良坚强的未婚妻,在她耳边低声说道:“师傅师伯几个已经算好日子,春龙节次日我就娶你,所以还得委屈你继续待在紫竹园一段时间。”

羞喜交加的夏玉颖猛然抬头,脸上全是惊喜与幸福,没等边上的姑娘们询问有何喜事,就转身离开朱道临跑往楼下去了,她要独自找个没人的地方,好好哭一场,再好好笑一笑。

朱道临敏感地看到徐拂眼中一闪而逝的哀伤与失落。决定不再到阳台西面观看三位管家居住的西院和赵孟山的静雅院子,几句话把姑娘们打发回各自的小院,留下强装笑脸的徐拂,拉着她的手穿过装修豪华的二楼客厅。来到幽静的北面阳台上。

徐拂感激地靠在朱道临身上:“公子无须如此,这辈子能与公子相遇相知,奴家已经死而无憾了。”

朱道临捂住她诱人的小嘴,在她略微苍白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和她一起坐在靠墙的榆木长椅上,面对日落之前青碧如黛的山岗。静静地拥抱这位多愁善感的红颜知己。

良久,朱道临在怀中美人玲珑的耳边问道:“西苑还空着呢,能不能搬来一起过日子,从此安安心心做我的女人?”

徐拂忽然颤抖几下,缓缓抬头凝视朱道临的双眼:“真心话吗?”

“珍珠都没这么真,如果你舍不得紫竹园的音乐学堂,干脆一起搬过来,先设在前院西厢房里,两百人都能住的下,厢房门口就是大花园,多好的地方啊?”

“通往金川桥的大道已经修好,孩子们想回家很方便,何况每十天才能回家一天和家人团聚,到时候我再给你的学堂配上几辆四轮大马车,那些老乐师老教习更不会有怨言。”朱道临想得很周到,显然是蓄谋已久。

徐拂忽然搂住朱道临的脖子热烈亲了起来,感觉得朱道临被挑起了火气,双手开始不老实了,她才气喘吁吁地挣扎起来,轻轻扶住朱道临的肩膀黯然说道:“奴家怕对不起你,奴家这辈子……恐怕无法生孩子了。”

朱道临心中一痛,紧紧抱住热泪夺眶而出的徐拂:“没关系,到时候让如烟和柳丫头她们过继个儿子给你,不就完事了?”

“我可是跟随师傅和大师伯学过观人术的,一看如烟和柳丫头的蛇腰肥臀,就知道她俩能生孩子,每人生十个八个绝不在话下!”

许佛“扑哧”一声破涕为笑,打了一下朱道临的胸口:“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朱道临嘿嘿一笑,再次把她搂在怀里:“今晚我陪你住西苑,好吗?床和被子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就差把你的衣服首饰带来了。”

徐拂紧紧搂着朱道临的腰:“妾身明白相公的深厚情义,一定会好好报答相公,这辈子都不离开相公了……”

**********

PS:另外两位盟主的加更放到明天吧,今天实在太疲倦了!

这章是为盟主“中国龙侠”加更的最后一章!到现在为止今天已经更新了八章,小火理直气壮地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

第一一三章不罢不休

朱道临和他的一群女人在虎山正院设下丰盛宴席,恭敬地把笑容慈祥的紫阳观玄青道长等前辈迎入正堂,师伯、师叔们原本还为朱道临没有女人操心,此刻面对满屋子争相斗艳的绝色美人,终于明白朱道临为何一再婉拒为他找几个丫鬟暖床了。

趁下人们布置晚宴之际,精于相术的大师伯玄岳与朱道临的师傅玄青商量过后,以参观卧室摆设为借口,把朱道临叫进内室,郑重询问他到底打算娶何人为妻?

朱道临暗叫不好,但还是如实禀报,明确指出自己要取的妻子是二月初一满十六岁的小影夏玉颖,然后将夏玉颖的身世以及她父亲母亲的名字、家庭情况、官职与死因等等,详细告诉师傅和师伯,请求两位前辈同意自己迎娶夏玉颖为正室。

听完朱道临的陈述,再看朱道临一脸紧张的样子,大师伯玄岳和师傅玄青开心地笑了。

玄岳道长欣慰地告诉朱道临:“虽然此前我们已经从你送来的生辰八字中,算出小影姑娘与你实乃良配,但今日见过之后,方知此女无论相貌、骨骼还是其命格均属罕见,用通俗的话说是人太俊、命太硬!”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小小年纪就遇到家破人亡的惨祸,然而经此大难,此女便脱离苦海,从此一生坦途,十年之后更是吉星高照,贵不可言……有她做你的妻子,我们都放心了。”

“几位姑娘都不错,只是徐拂身有暗疾,阳气不足,往后你多照应一些,千万别让她受寒,住处尽量安排在楼上向阳方位;如烟姑娘端庄善良,表里如一,做个爱妾不委屈你,值得你信任;唯独年纪最小的柳丫头和媚丫头。你记得多点儿管教,切不可太过宠爱……”

“这两个美人坯子天生媚骨,极为妖艳,说得难听点儿。正应了这样一句话:蚀骨的美酒,刮骨的钢刀啊!所以将来在房。事上,你还得多加节制,要想左拥右抱,夜夜笙歌。从现在开始就得加紧练功。”

“回头等观里派人采买的药材运回内药房,我和你大师伯为你配制些滋补药酒,供你日常饮用。”师傅玄青谆谆叮嘱道。

朱道临连声致谢,心中却是暗暗称奇,没想到自己的师父师伯功力如此深厚,见个面就能把一个人说得八九不离十。

不过朱道临并不觉得需要服用什么滋补药酒,倒是对观里内药房派出去购买各种药材的事情一直很上心:“师傅、师伯,弟子需要的麝香、熊胆、冬虫、夏草和牛黄等药材,大概何时能买回来?”

玄岳笑道:“如果你只要半斤八两,内药房什么时候都有。可你要的这几种药材数量实在太大,动辄百斤以上,为此我和你二伯几个特意致信茅山祖庭、武当真武宫、江西龙虎山和万寿宫,请求同道代为购买,来来往往的折腾,至少也要三五个月方能陆续送到,岂能急在一时?”

玄青想起了朱道临委托的大事:“我和你师伯、叔叔们反复商讨之后,决定把我医卜门传承千年的医典药典、针灸之术、上千个古方重新整理一遍,想办法从茅山祖庭藏经院里,借阅一批密藏药典加以丰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细分为《上清医经》、《百草补遗》、《紫阳针经》、《紫阳药经》和《太乙心经》,刻印两百套。作为我医卜门子弟必修之功课,到时候拿出一套让你送回去就是了。”

“谢谢师傅、师伯,这样弟子就放心了,有需要弟子出钱出力的地方,师傅和师伯千万别客气,哈哈……估计外面等急了。有什么话师父师伯尽可边吃边说,请!”朱道临笑容可掬地侧身恭请。

玄青和玄岳都笑了,说了句“这小子越来越滑头了”,便满面春风地和朱道临一同步入正堂。

虎山正院的正堂里杯盏交错,笑声朗朗,金陵城内的莲花坊周家花园里却是气氛凝重,极为压抑。

随着了解到的内幕消息越来越多,野道士朱道临的背景越来越清晰,原本满腔怨恨骂声不绝的八名周家门人和五名儒林挚友惊骇之下,先后闭上了嘴。

主位上,脸色焦黄的周老状元连声叹息,再次捡起茶几上的信函轻拍几下,等满堂之人肃静下来,他才有气无力地感叹道:

“原以为江宁县令避而不见,纯属推卸责任,明哲保身,如今看来,他派人送来的致歉信中所言之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唉,之前老朽疏忽了,没把那个野道士赈济数万流民的事情,与其有恃无恐的做派联系起来推敲,误以为那野道士只是依仗朝天宫和茅山派的声威,与魏国公、隆平侯等勋贵沆瀣一气,暗地里走私海货,大肆敛财,没想到他还傍上了当今皇帝宠信的家奴吴景贤。”

“怪不得金陵城里素来相交不错的几位知府、知县,无一人敢插手此事,唉……罢了、罢了!我这张老脸也已丢尽,后天一早就悄悄乘船回去吧,无谓再给人平添笑柄!”

“恩师,您老千万不能气馁!”

吴昌时折腾了一天,走了十几里路,还一路高声陈述冤情,此时不但声音沙哑,连腰也挺不直了。

全程参与的侯方域略微思索,上前一步慷慨陈言:“决不能就此罢休!否则日后我等如何抬起头来?”

话音未落,其他几位复社骨干纷纷附和,周家的几个子侄也来了精神,纷纷发誓绝不退缩,等会儿分头出去,联系所有能联系到的同窗学友,聚集更多的人,把声势搞得更浩大一些。

一直默默沉思的复社领袖张溥终于说话了:“明日正逢元宵佳佳节,如果我们再像今天一样结队出行的话,极有可能弄巧成拙,为诸多民众所诟病,到时候恐怕户部尚书郑大人、礼部侍郎钱大人和其他士林前辈也会心生不快。”

“因此,我等只能耐心等待,同时集思广益反复商议,寻求最佳对策,等元宵过后再联合发难,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哪怕不能将野道士朱道临和金陵一霸张德义告倒,也能从舆论上狠狠打击狼狈为奸的道门和金陵权贵,将正义之旗高高竖起。”

“乾度兄果然满腹经纶,好计策!”

侯方域大赞起来,满堂随即一片附和,累得半死的吴昌时精神大振,与身边周家一群弟子一样,激动地摩拳擦掌。

************

PS:第九更!

谢谢77白熊、缘起碧落大大的打赏,谢谢巴狴墨菲狄拉、77白熊、QUQU、hunter_wu等诸位大大送出的月票!这一章专门为感激大家近两个月的支持而加更!向所有大大鞠躬致礼!

第一一四章利益纠葛

金陵城莲花坊周家花园。

坐在主位上的周老状元看到满堂激愤,不由欣慰不已。他其实比谁都清楚,真要打官司,自己没有半分胜算。

身为浸淫官场多年的东林党元老,周老状元最了解舆论的威力,也唯有继续鼓动更多的士林名流和年轻书生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共同发难,营造出更大的声势以争取民意,博取同情,才能将令人痛恨的朱道临搞倒搞臭,才能借此机会给予妄想翻身的金陵城勋贵们一个严厉警告。

周老状元之所以豁出老脸来胡搅蛮缠,还有个最为重要的依仗没有说出来:数十年来一直隐藏在幕后的东林党人的衣食父母,已经对金陵城两大勋贵、百年名门应氏家族等人联合开办的“博孚钱庄”深感不安,对博孚钱庄近千万两银子的资本和扩张速度感到莫名的恐惧。

八大世家中的宁波谢氏家族,肇始于正德年间,弘治十八年谢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掌院事。其子谢正以父荫授中书舍人,后入文渊阁办事,预修皇史,升礼部员外郎,敕封辽主副使。

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谢氏家族在宁波、绍兴等地拥有良田百万亩,并积极从事海贸,家中存银无法计数。目光深远的谢家家主此前曾提出“成立规模更大、资金更为雄厚的钱庄以遏制博孚钱庄的扩张”,无奈没有获得各大家族的支持,对此周老状元很是遗憾了一段时间,个中厉害外人不知道,他可是一清二楚。

只要几大世家门阀联起手来成立几家大钱庄,别说千万两银子的资本,就是亿万两银子也能轻松凑齐,只需稍加运作,就能堵死博孚钱庄的生路。

得益于大明朝太祖朱元璋对天下文人的优待,以及百余年来一代代文臣的艰辛努力。有功名在身的士子连同整个家族都不用交一文钱税赋,使得更多的土地集中到各地士绅豪门手里,仅此一项,两百多年来积攒下的土地财富就是个巨大数目。

百年来。几乎所有世家门阀都将土地中获得的财富,投入到带来更大利润的工商业,大明朝最大的商行、钱庄和海贸船队,无一不是各地世家门阀在背后控制的产业。

这些资产数百万的产业,经过百余年的经营。为各地世家门阀带来的财富难以计数,再加上成祖之后由朝野各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