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49部分

明末国色江山-第49部分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就是,中午饭局结束的时候,不是想让你陪我去超市逛逛吗?因为喝了酒你才不得不放弃的,现在酒气散了,正好我要给自己爹娘买点儿年货回去,你也要买点食材回来放冰箱里吧?”

“一举多得之事,还犹豫什么?”

“狡猾的家伙!半年能有三四个月见不到影子,哪里还有半点上司的样子?新春佳节快过完了,还用你现在买年货?告诉你吧,年前左等右等你没回来,我和梁总还有嫂子就把丰盛的年货送去给你爹娘了,所以这个借口也不成立!至于购买食材嘛,昨天下午我已经买回来塞满了冰箱,所以用不着买了,买回来也没地方放。”

楚梅故意为难朱道临,想看看朱道临如何表现。

朱道临没有半点脸红的迹象:“总待在屋里对身体不好,大过年的,摄入那么多超量蛋白质和脂肪什么的,需要出去散散步才能尽快消耗掉,对吧?”

“你不是想减肥吗?别犹豫了,快换上衣服一起出去走走吧,我先下去等你啊!”

楚梅下意识抚住自己婀娜的小蛮腰,紧张地比划摩挲,直到朱道临离开才反应过来,气得小手握拳原地转了个圈,嘟着嫣红的嘴唇低声痛骂朱道临几句,这才气鼓鼓走到衣柜前,故意磨磨蹭蹭,让朱道临足足等了十五分钟,这才披上淡麦色驼绒大衣,把车钥匙串在白皙修长的食指上悠然转动,扬起可爱的下巴一步步慢慢下楼。

面对朱道临和煦的微笑,楚梅故做生气以掩饰心中的欢喜,开着白色奥迪车和朱道临一起返回机关小区,路过一家大型烟酒专卖店的时候却主动靠边停下,进入店里很快掏出精美的钱包,为朱道临的父母买了三千多元的干贝、瑶柱和野山菇。

心虚的朱道临更大方,刷卡买下两件52度五粮液六合盛典、两件52度洋河梦之蓝和一盒888元的野生蜂蜜。

十多分钟后,朱道临的母亲故意在铃响三遍后才打开大门,本想劈头盖脸给儿子一顿臭骂,谁知开门一看,竟然是白皙秀气的楚梅抱着满怀礼物,甜甜地叫了一声阿姨新年好,朱母欣喜之下哪还有半点怨气?一把将楚梅扶进门来问寒问暖,似乎忘了门外还有个儿子。

腹诽不已的朱道临抱着四件美酒,两只手腕分别挂着一盒蜂蜜和一个手提箱,伸长脖子看了看,很快听到厨房里传来锅铲发出的悦耳声音。

朱道临大步进门穿过客厅,把礼物和手提箱放到餐桌后的矮柜下方,脱下大衣随手扔在椅背上,进入厨房和久违的老爹低声聊起来。

父子俩尚未说上几句话,母亲已经兴冲冲来到厨房,大声询问菜做好了没有?朱道临趁老爸回答的时候,接过他手里的爆炒鳝片转身走向外面餐厅,勤快的楚梅默默端起托盘里的碗筷,和朱道临一起整齐摆放到餐桌上。

迟来的新春佳节团圆饭正式开始,朱母罕有地没骂儿子一句,满脸都是开心的笑容,齐齐喝过一杯祝福酒,立马拿起公筷外加一把不锈钢小叉子,一个劲儿地为满脸绯红的楚梅布菜。

朱道临连敬父亲三杯,放下杯子继续为父母斟酒,低声解释说由于生意太忙没能赶回来过年,请求父亲原谅。

“你什么时候开始做起生意来了?都做些什么?”

朱父颇为惊讶地询问,朱母和楚梅不约而同停止说话,望向满脸歉意的朱道临。

朱道临只能硬着头皮,开始背诵编好的借口:“还记得我当兵第二年夏天,和我一起回来探亲的那位贵州籍战友吗?”

“是不是那个身材不高、长得挺壮实的黑小伙?叫什么来着……好像叫段德铭吧?”朱母记起来了。

朱道临强忍心中的愧疚,点点头继续撒谎:“我从本省和浙沪各地定购些刀剑、书籍、仿古工艺品和其他一些旅游设备,送到段德铭那里,其中部分商品在贵州当地销售,大部分运到云南边境去……”

“段德铭在那边有些门路,生意还算不错,如果运气好碰到些古董字画什么的,他就交给我带回来,转让给宁沪两地的拍卖行或者收藏者,这半年来回倒腾几趟,我这手里赚到不少钱。”

朱父非常关心:“这门生意好像多年前就有人做了,特别是浙江沿海地区的商人,改革开放初期就全国跑了,不但做得早,而且从事这一行的人也很多,方方面面都占有很大优势,你竞争得过人家吗?”

“没问题,在西南边远地区我们还是有渠道的,段德铭熟门熟路,也有魄力,他老爸退休前是贵州安顺地区旅游局副局长,人缘和路子都不错。”

朱道临所说的这段话确实不假,退伍以来只要有机会上网,他都和在部队里玩得最好的老战友段德铭聊聊天,或者相互留言,所以知道前年退役之后回到家乡的老战友的家庭情况和面临的困境,打算过段时间忙完手头的事,就想办法帮帮这位好兄弟。

段德铭的老爹确实担任过副局长,不过却不是安顺市旅游局副局长,而是安顺市下面一个贫困县的旅游局副局长。

这个副局长还是县城兵工厂破产解体之前,组织上特别照顾为国防建设抡了几十年大锤的老段才当上的,而且老段同志只干了半年就退休了,儿子退役回家得不到半点儿实惠。

第六十九章三年之约

刀子嘴豆腐心的朱母哪儿知道其中的弯弯道道,听儿子详细一解说,再加上老伴的分析,就以为是真的了,点了点头道:“怪不得送给我那么贵重的古筝,先说好了,你小子可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

朱道临一听有了底气:“放心吧,你儿子好歹也是革命大熔炉里千锤百炼出来的。”

了解自家孩子的朱父频频点头,对越来越稳重的儿子非常放心,直爽的朱母却问出句有点唐突颇为市侩的话:“儿子,这半年跑来跑去整天不归家,赚了多少钱?”

这下朱道临为难了,脑子飞快转动起来,最后在父母和楚梅的注视下嘿嘿一笑:

“我运气不错,上次和段德铭在边境玉器古玩市场捡了个漏,得到两幅字画和一件元朝至正年间的瓷器,本以为是不值几个钱的赝品,拿回来后查了不少资料感觉是真的,后来经我原来上班的公司老总介绍,卖给了京城一个颇有名气的收藏家,没想到竟然换回五千万,其中一半我已经转给了段德铭,另一半我留了下来,大部分已投入梁城的印刷公司,剩下的继续留着做生意。”

“当啷”一声筷子掉地,朱母和朱父惊得目瞪口呆,反而是楚梅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她以为自己终于知道朱道临购买别墅、投资印刷公司的巨额资金来历了。

朱道临的父母再次从朱道临嘴里得到“早有先例,毫不违法”的解释后,终于放心地露出笑容,中断的晚宴再次开始,而且气氛越来越热烈,非常注意保养的朱父也多喝了几杯酒,楚梅在欢欢喜喜的朱母热情招呼下,吃得小肚子圆滚滚的连连摇头。

碗碟撤去,香茶端上。

朱母当着楚梅大声询问朱道临:“儿子,这两年至少给你介绍了五六个女朋友,你却发牛脾气,见都不见人家一面,我还以为你需要点儿时间创业,就顺着你的意思等着,可现在你事业有成了,而且已经二十五岁快二十六了,能不能给我和你爸一句准话,什么时候你才肯结婚?”

朱道临怎么也没料到,老娘会在这个时候拿这事来说,悄悄看了一眼被老妈紧紧拉住手、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楚梅,再看看似乎也认真起来的父亲,立刻明白这次再想含糊过去困难了。

可是,这么大件事,又当着楚梅的面,自己怎么可能说得清楚?就是想说也没办法啊!

长时间的沉默过后,不愿让楚梅难受的朱道临终于妥协了:“爸、妈,再给我三年时间吧,我还年轻,二十五岁还没到晚婚的最低年龄呢,三年后我二十八岁,到那时再定下来也不迟啊!”

朱父露出了笑容,明显放心许多,朱母得到儿子的三年承诺也很满意,颇为歉意地伸手摸了摸儿子的脑袋:

“儿子,别怪我和你爸逼你,你也知道,你爷爷和奶奶去世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活到你结婚,没能见到三代单传的朱家后继有人,唉!”

“别怪你爸你妈老封建,要不是我和你爸都是国家干部,当初拼了老命我也为你朱家多生个男孩,如今你好了,不是国家干部不是公务员,老朱家三代人开花散叶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你身上了,希望你能理解我们做父母的心愿。”

忐忑不安的楚梅随即恢复常态,出自农村家庭的她非常理解朱母和朱父的满腔无奈和期望,一直缭绕于心底的爱意,随即开始不安分地躁动起来。

朱道临同样理解父母的感受和心愿,他少有地笑了笑,又郑重地向父母点点头,在父母欣慰的笑容中站起来,到后面酒柜下方拿来手提箱。

郑重地解释一番虚构的来源之后,朱道临把手提箱打开,端正摆放到母亲面前的桌面上:

“妈,你和茅山那些住持真人和上下各殿住持道长都很熟悉,而且外公生前也是上清教派的元老之一,所以,请你把这套明末上清派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真人接过祖庭掌教法印之后,承前启后修订的典籍,还有这本据说是北宋初年刻印的李淳风真人所著的推背图册,一起转交给掌教真人,或者元符宫住持真人。”

朱母不可思议地盯着儿子好一会儿,先拿起宝蓝色绢面的推背图册翻了翻,脸色顿时变得无比郑重。

也不知是否辨不出真伪,朱母放下推背图册,慢慢打开面前刻有上清教派特有八卦图案的古朴木盒,拿出盒中最上层的《大洞真经》反复查看,脸色随着大变。

紧接着,她再次拿出第二本,看清楚明**缎面的封皮上四个字后,禁不住惊呼起来:“《登真隐诀》……真是《登真隐诀》?!天哪……”

朱道临的母亲看完全套上清派秘而不传的典籍,彻底不淡定了。

她激动地告诉儿子,哪怕是如今掌管上清派祖庭典籍、金册、法印和传承的茅山元符宫,也没有千百年承传下来的全套典籍。

虽然经过几代人数十年殚心竭力的收集整理,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与江西龙虎山上清宫、南昌万寿宫、京城白云观和武当玉虚宫等各大门派齐心协力共同挖掘,甚至派出专人携带巨款,前往日本、欧美各大博物馆和拍卖行找寻流落海外的道教典籍,但至今仍然收效甚微。

几十年努力的零星所得,根本就无法弥补千百年来巨大缺失之万一。

因此,只要这套极为完整的上清派典籍最终确定为真迹,朱道临不但是茅山上清教派的恩人,同样会成为天下道教信徒共同敬奉的同门尊者。

朱道临从容听完母亲郑重其事的解释,笑了笑并不怎么在意,他很想对老妈说这算什么?要是你儿子把上清教派第五十代掌教张国祥张天师授予的法印拿回来,还不知道你老人家会激动成什么样子呢。

届时别说什么恩人什么尊者了,就连如今茅山元符宫里的掌教真人,也得恭恭敬敬叫我一声前辈,哼哼!

朱母说完立即前往客厅打电话,把上清派失传数百年的典籍再现人间的喜讯,如实汇报给上级主管局长,速度之快连朱道临都来不及阻止,只能无奈地站在一旁,耐心看着激动的母亲打完个电话接着再打一个电话。

第七十章舍名求利

PS:谢谢水滴点点、木三水、骨头妹妹的打赏!小火求收藏和推荐票支持!感激不尽!

*************

朱母将这一特大喜讯分别告知两位上级局长、茅山玉虚宫首席执事、常年居住在茅山脚下镇子里的老母亲和当道士的哥哥之后,才呼出口大气放下话筒,望向站在面前的儿子自豪地说道:

“明天上午,省博物馆、省市两级宗教事务局的专家和领导都会来家里,干脆你今晚别走了,明天和妈妈一起好好对专家领导们说说,然后一起到省局召开鉴定会!”

朱道临反而不急了,示意悄悄走过来的父亲和楚梅坐下,转向母亲平静地说道:“这事我不打算出面,也不愿要这份功劳,只求老妈帮个忙就心满意足了。”

朱母非常惊讶,想了想爽快地说道:“要不要功劳回头再说,先说说妈妈能帮你什么忙?”

朱道临认真地解释道:“刚才我也提起过,这套典籍来自居住于缅甸北部的明朝上清派后裔,他们是我和段德铭生意上的朋友,一起喝酒的时候,他们得知我是上清教派信徒后非常热情,闲聊中听我提起茅山祖庭没有一部完整的典籍传承,符箓、医卜、斋醮法术等重要典籍更是影子都没见过,他们似乎都不怎么相信。”

“当时也没说什么,可几天后他们再次过境找到我,委托我把这套上清教派第五十代天师增补刻印的典籍送回来,并提出个请求,说他们正在修葺和扩建自己的道观,苦于缅甸的铸造技术太过落后,于是想通过我转告茅山祖庭,请求在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