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47部分

明末国色江山-第47部分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烟后怕地拍拍自己尚未饱满的胸脯:“我们跑出去看怎么回事,到了正堂大门外,发现公子和新来的六名武师站在院子中央的草地上好端端说话,小影姐姐拉住我不让过去……待我悄悄询问一旁早来一步观看的下人,这才知道刚才是公子和武师们比武。”

“你不知道,新来的那些武师没有一个是公子的对手,几乎都是三两个照面就被公子打趴下了,那些出自魏国公麾下素来桀骜不驯的武师们这下算是彻底服气了。”

“没想到公子的武技这么厉害,奴家好喜欢!”柳如是水灵灵的眼睛满是崇拜之色。

如烟姑娘自豪地笑道:“再后来,公子回到里屋,我和小影姐姐服侍公子洗澡更衣,询问公子为何比试?公子认真地说,他必须保证我们的安全,保证所有产业不遭别人破坏,必须抓紧时间把自己的篱笆都扎紧了。”

“唉!坊间早有传言,说公子不但精通音律,琴技高绝,还是个通晓商道能文能武的奇男子,如今看来确实如此,私下里我曾和小影姐姐悄悄猜测,公子身上一定还藏着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柳如是频频点头:“姐姐你说,妈妈会不会比我们更了解公子?”

如烟一愣,想了想立刻爬起来:“死丫头,只顾说话,忘了给妈妈屋里点上蜡烛了!”

柳如是惊呼一声迅速爬起,匆匆梳理凌乱的秀发,与如烟端着点亮的烛台赶往隔着小花园的东面小楼,匆匆进入正堂径直走向里屋的卧室。

谁知尚未到卧室门口,忽然听到妈妈发出一声如同被利刃刺入身体的尖叫,吓得如烟和如是呆滞当场发起抖来,手中的烛台也掉到地上。

短暂的惊恐之后,回过神来的姐妹俩不管不顾冲进卧室,高呼妈妈你怎么了?一下就把伏在徐拂火热娇躯上打颤的朱道临吓得惊叫起来。

第六十四章循序渐进

音乐学堂开张的第一天,曾经同为十大名妓的梅大家等十余名秦淮姐妹联袂送来丰厚的贺礼,也带来了各自门下精心挑选出来的孩子,正式拜入徐拂和朱道临门下,系统学习音律与琴技。

来自秦淮两岸八大青楼的孩子总共二十五人,年龄均在八到十二岁之间,一个个粉嘟嘟白嫩嫩煞是可爱,最令朱道临满意的是,这批从数百同龄人精挑细选出来的孩子不但聪明有礼,而且都学过一年以上的音律,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孩子已经掌握琵琶、笛箫等乐器演奏的基本技法。

与此同时,聘请而来的十位老乐师也带了三十五名贫苦乐户家庭出身的孩子,年龄最小才五岁,最大的已经十四岁,有男有女,基础各异,徐拂和朱道临也都热情地接收下来。

简朴而肃穆的拜师仪式结束后,朱道临欣然答允梅大姐等人和老乐师们的要求,相继弹奏已传遍江南各地的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以及当初喝多了送给徐拂的一曲《枉凝眉》,最后请出心情激动的徐拂美人,为大家送上合练过两次的琴箫合奏曲《铁血丹心》,听得满堂如痴如醉,跪坐堂中的数十弟子更是眼冒星星激动万分。

送走了心满意足的梅大家等十余名秦淮姐妹,徐拂严格遵循朱道临制定的规章制度,开始为每个孩子登记注册。

朱道临与围坐身旁的老乐师们悠然品茶,虚心征求这些老前辈的意见,欣然采纳前辈们提出的多项建议,询问前辈们家中可好是否需要帮助,并就学堂新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详细解释,不但让老前辈们感到自己深受重视,也看到了面冷心热的朱道临宽厚仁慈的赤子之心。

最后,朱道临颇为感叹地告诉在座的老前辈:“晚辈也是最近才知道,我大明乐户的处境竟到了如此凄凉的地步,本想过段时间考虑清楚之后,再征求前辈们的意见,看看能否为处境艰难的同行们做些有益的事情,现在听了前辈们的讲述,觉得不能再拖了。”

“前辈们回去之后尽可转告需要帮助的同行,幕府山下的紫阳观将在正月元宵之后,开办一家铁器工坊、一家木器工坊、一家造船工坊、一家纺织作坊和一家制鞋作坊,除了招收三千熟练工匠之外,还要招收五千左右的学徒。”

“要是愿意的话,尽可三五户人家互连互保,过完正月元宵来此报名,只要不是品性太差,哪怕有些残疾我朱道临也会收下,打铁造船干不动,纳鞋底做针线总还是可以的。”

老乐师们激动不已,纷纷站起向朱道临致谢,两位性急的老乐师询问能否今天就把这好消息告诉需要帮助的同行们?得到朱道临首肯之后,老乐师们老怀大慰,不少人含着泪再三向朱道临致谢。

得益于朱道临的努力,初来咋到的老乐师们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之中,显示出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令徐拂都深感惊讶,连声夸奖自己心爱的男人有办法,感叹孩子们有福气,晚上自然少不了摆出几个羞人的姿势,好好犒赏劳苦功高的朱大官人。

精神焕发的朱大官人少有地连续三天留在东跨院,白天尽职尽责当老师,晚上兢兢业业继承西门大官人的遗志。

立春日转眼到来,上午九点,朱道临与总管老史和六名管事开完会,终于离开依依不舍的徐拂和孩子们,留下如是姑娘和年纪最小的媚丫头跟随徐拂继续学习,带上聪颖贤惠的小影和有了爱妾之名的如烟姑娘,乘坐四轮马车离开紫竹园,前往幕府山下的紫阳观。

一路上,朱道临郑重告诉两位心爱的姑娘:“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逐步熟悉虎山下建成一半的宅院,熟悉那些由师父、师伯从流民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佣人,三个月后,那里就是我们的家了。”

中午,朱道临与师傅玄青道长和师伯师叔用过午饭,一同巡视规模宏大的紫阳观建设工地。

数月来为重建紫阳观日夜辛劳的几位长辈明显消瘦许多,可精神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一个个腿脚敏捷,龙行虎步,朱道临好几次都差点跟不上他们的步子。

众人巡视完紫阳观建筑工地,与朱道临一起登上西面的矮岗顶部,回头遥望正在封顶的紫阳观主建筑三清殿,心中无比的自豪和满足。

站在众人中间的玄青道长拉着朱道临的胳膊,遥指前方气势雄伟的重檐式大殿,问道:“是不是觉得挺眼熟?”

朱道临心悦诚服地感叹道:“大殿的整个外形与城里的朝天宫主殿颇为相似,高度和宽度有过之而不及,非常的大气庄重,特别是大殿前方宽阔的三重汉白玉台阶,以及用花岗岩打磨而成的六根浑圆光滑的大柱子,雄壮肃穆,非常气派。”

“若不是弟子亲眼看着它从无到有建起来,实在难以相信如此庞大的工程,在短短四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建到这个程度,叹为观止啊!”

众人哈哈大笑,每张脸上都充满了自豪。

五师叔玄方骄傲地笑道:“五百余名技艺高超的匠师领着上万工匠和壮劳力日复一日不停忙碌,要是没有这样的进度才不正常,哈哈!”

师傅玄青道长似乎看出朱道临心里隐隐的担忧,笑了笑解释道:“放心,紫阳观重建事宜早已通过南京礼部的道录司核准,京城礼部和鸿胪寺均有备案,若非时局纷乱,当今圣上也要赐下笔银子。”

“看着吧,等到开观盛典之日,不但南京六部和京城礼部的官老爷要来拜贺,说不得当今圣上也要赐下一道嘉贺圣旨。”

朱道临恍然大悟,担心规模太大僭越违制的隐患随之消散,高兴地指向大殿后方已完成主体工程的药师殿和两侧偏殿:

“按现在的进度,估计再有两月时间,主要的四座大殿和山腰上的后院就能完工,不知师傅和诸位师伯师叔是否提前举行开观大典?”

无论何时都显得文质彬彬的二师伯笑道:“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来吧,一分功夫一寸活,急不来的,倒是你那紫竹园东面临街修建的医馆需要提前开业。”

“我和你师傅以及师伯、师叔们商量好了,元宵一过,就轮流带领十几名弟子前去坐镇,把这个江南最大的惠民医馆办好。”

“这可是涉及我们整个上清派面子的大事,就连茅山祖庭的掌教师兄和元老们都坐不住了,再三过问医馆的修建进度和筹备情况,估计很快会派来几位德高望重医术高明的元老长期坐镇,襄助我医卜一门把整个上清教派的声誉做起来,把其他门派都比下去。”

第六十五章大计划

“这是好事啊!求之不得呢!”

朱道临非常支持,虽然祖庭的所作所为有摘果子的嫌疑,但效果远比人丁不旺的医卜一门独自承担要好得多:

“等忙完这段时间,弟子再把医馆后面药房两侧的空地利用起来,修建两座清雅小院,一座专门给诸位师伯、师叔居住,另一座供祖庭派来的元老们们日常使用,前面两个小院都留给师兄弟们,住得宽敞些心情也会好很多。”

大师伯玄岳很喜欢朱道临的宽厚性格:“没想到我们几个临到老了还有这等福气可享,全靠有了道临啊!”

“这是大家的功劳,弟子只是尽本分罢了。”

朱道临谦逊完毕,忽然想起前几天遇到的趣事,于是就和大家说了:

“弟子纳妾的次日上午,紫竹园后面的清凉山上突然下来两位身披大红金丝袈裟的贵客,估计是之前打听到弟子喜欢古董字画吧,两位贵客非常客气地赠送弟子一幅宋代高僧佛印禅师的真迹,邀请弟子有时间到清凉寺喝杯茶聊聊天,交流一下琴技。”

“弟子恭敬地收下贺礼,邀请两位贵客前往西跨院喝茶,这才知道两位贵客一位是名传天下的佛学大师智衍禅师,另一位年纪不到四十长得非常文静帅气的,竟然是传说中以琴悟道的智灵禅师。”

玄青等人一听全都笑了,对佛道两教轶事趣谈很有研究的二师伯玄玑笑眯眯地问道:“后来呢?”

朱道临接着说道:“能让两位大名鼎鼎的高僧登门送礼是何等荣幸?于是弟子欣然弹奏一曲《禅院钟声》以表谢意,没想到名传天下的两位禅师激动得不愿再坐下,智灵禅师果然名不虚传,当即问弟子要来纸张笔墨,竟然一点不差地默写出《禅院钟声》的曲谱,把弟子震得一愣一愣,智衍禅师则把弟子拉到一边,悄悄询问能不能把曲中的故事写出来送给他?”

“弟子想到之前收下的厚礼,总觉得欠人东西,于是答应过完春节就把写好的故事送过去,没想到智衍禅师还是抓住弟子的手不愿松开,再次悄悄询问弟子,能不能从海外的天枢阁弄回一尊不低于三尺高的送子观音琉璃像,他愿意付给弟子十万两银子!”

“弟子当时吓了一大跳,心想十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于是悄悄询问智衍禅师是否确定?哪知智衍禅师以为弟子嫌他出价不够,咬咬牙艰难地说,最多给到十五万两银子,不能再多了!弟子于是勉为其难答应了。”

众人哄然大笑,纷纷望向用琉璃佛像宰了清凉寺和尚好几次的玄青道长。

玄青竟然也起了心思,询问爱徒:“能否顺带弄回几尊注生娘娘送子琉璃像?我道教的送子娘娘可比佛教的送子观音有名多了,药师殿右边宽阔大气的金殿里,即将供奉的可不止一位送子娘娘,太元圣母和她宝贝女儿西池极乐金慈圣母也会高居香台之上。”

几位师伯师叔和站在后面的十几个师兄弟又是一笑,忽有所感的朱道临却没笑,而是郑重地询问自己的师傅:“您老真的决定了?”

玄青道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我道教看似风光,其实已经日渐衰落,不变不行了!正如你说的那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必须善于学习,勇于改变,彻底放下大明国教的清高架子,以亲近民众善待民众的务实态度来弘扬道法。”

“如果再自命清高,固步自封,说不得哪天就让诡计多端手段百出的佛教给远远抛在身后,所以,不管祖庭对此有何看法,我都会从紫阳观开始做出改变,这辈子就为广大我道教医卜一门活着了!”

朱道临禁不住为师傅的胸怀和胆识肃然起敬,当即向师傅弯腰致礼:

“弟子将倾尽全力,支持师傅和师伯师叔的变革,如果师傅舍得的话,请把从祖庭带来的那套经策赠予弟子,这套包含了我上清教派历史传承和教中各门经文符咒的典籍,这对弟子接下来的经营帮助甚大。”

玄青道长当即答应:“等会儿下去你就到我屋里拿走吧,这套教中典籍虽然珍贵,但也不是独此一份,每任掌教正式上位之后,都会对教中典籍进行一次全面整理和增补,然后交由教中藏经院刻印数千套在教中分发。”

“为师手头这套,就是十二年前掌教真人下令刻印的,你大师伯手里也有一套,要是不够,为师再问祖庭给你要几套回来。”

朱道临高兴不已:“够了,足够了!一套就行,再多就不显得珍贵了。”

“你要来干嘛?”五师叔玄方好奇地问道。

早有预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