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国色江山 >

第103部分

明末国色江山-第103部分

小说: 明末国色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道临再次成功地做了甩手掌柜,吩咐赵训庭从各个工坊调来三十辆大马车,赶往码头里侧那座高墙环绕的2号仓库,把10台水力碾米机运出来,其中2台运到铁器工坊仿造,8台送去给严氏家族的严老爷子,再将10;000套绣像话本、500箱雕牌肥皂、50大箱剪刀缝衣针小镜子等送去给应大掌柜。

午时刚过,30辆长新式两轮大马车满载各种货物,浩浩荡荡离开上元码头,驶往南面的金川门。

接到急报的应大掌柜和严义和等人,早已带领一批亲随等在金川门外了。

由于大明朝各地三十税一的商税都被荒废,应昌培吩咐账房先生象征性地交给城门税官一笔入城费,让老管家和严义和带领车队回去,自己登上马车赶往上元码头,看看朱道临这次又运回什么好东西。

朱道临和已晋升水师千户的史青阳在参观军用码头上方的几排营房,应昌培赶到时,朱道临和老史正蹲在一口新井旁低声说话。

看到应昌培风风火火走来,史青阳沮丧不已,无可奈何地掏出一锭1两重的银子交到朱道临手上,转过头对满面春风的应昌培抱怨起来:

“三哥,你来干什么?换个别的什么人来都行,我就不用输给大人1两银子,反而能赚他3两银子,唉!”

应昌培恍然大悟,没好气地笑骂:“竟然拿老哥来打赌,吃饱了撑的?”

朱道临收起银子,指指身后靠山而建的四排高大营房:“帮忙看看,怎么样?”

应昌培打量片刻,进入距离最近的一座营房仔细观察,看完之后连连摇头:“太奢侈了,当兵的住这么好干什么?一屋子高低床、三丈长的大书桌、这么多方凳、成排的柜子等等所用的木料,足够建一座像模像样的房子了,竟然还给每人配备一个大铜盆一个铜口盅,这是来当兵还是来做大爷?”

朱道临听完连解释的兴趣都没有,拉上老史走出营房外。

应昌培意识到自己说得重了些,忘了朱道临也有几年从军经历,连忙哈哈一笑跟出来:“老史这回该满意了吧?只需把你的几十个百户总旗带到这儿来,竖起一杆招兵的大旗,至少有几千人跑来应征,个个哭着喊着要跟你混饭吃。”

史青阳不无遗憾地解释道:“小弟没这福气啊!这座豪华军营,还有北面那座坚固的大炮台,都属于我们朱大人麾下的水师上元千户所,小弟半个月内就要带领1;200名新兵蛋子顺流而下,到长江口去重建宝山千户所。”

应昌培听了大为惊讶,凝望神色平静的朱道临:“你打算亲自带兵?”

朱道临点点头:“亲自带兵,亲自招兵,魏国公已签下文书,上元千户所效法戚家军实行募兵制,因为多了一座炮台,官兵总人数增至1;500人,都督府除了派一位副千户掌管军法之外,所有军官均由我这个署理千户造册上报,所以至少一年之内,上元千户所的官兵都由我亲自带。”

“你疯了?生意不做了?”

应昌培下意识脱口而出,说完就后悔乐。

其实如今的生意根本就不需要朱道临亲力亲为,股东们早已接受朱道临那套合理的“股东会”制度,各家股东和派驻总号的人员群策群力,30多位老资格账房花去四十天时间,终于吃透了朱道临从天枢阁带回的那套严谨而精妙的“借贷记账法”,本月初已经开始逐步向各分号推行。

高薪雇佣的“钱庄业五人智囊团”、博孚总号大总管、总号账房总管、各分号总管、分号账房主事等“管理人员”和一般伙计,都有严密的规章制度约束,真正做到了“一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股东们只需每月查看报表即可,有问题就开会解决,一切以业绩说话,这才有了博孚钱庄如今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所以,应昌培说完那句话就知道错了,如今他都不需要为博孚钱庄事必亲恭,何况最大的股东朱道临?

朱道临除了两个月去海外天枢阁进一次货,其他时间可以任意挥霍,想干什么不行?何况有了1;500人的军队,朱道临的地位将会更稳当。

***********

PS:第四更送上!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一六八章挑衅

朱道临和应昌培、史青阳聊了几句,一同返回虎山正院的茶室喝茶,刚坐下没多久,小侯爷张德义到了。

张德义喝下半杯茶,颇为忧虑地告诉朱道临:“兄长,三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穿过大半金陵城,街道两旁满是围观人群,用不了一天时间,消息就会传到数百里之外,国公爷担心你忘了背后那些人,我家老爷子觉得你也许另有想法,所以叫我来问问你的意思。”

朱道临嘿嘿一笑:“贤弟,三哥,老史,你们不觉得最近一段时间太安静了吗?对手谋划的二月初三罢市罢课被我们搅黄了,他们能忍下这口气?”

“直到现在,诸多来历不明的大小船只还在长江口外游荡,崇明岛和刘家港忽然多出不少来历不明的人,目的不就是要拦下天枢阁的船队,切断我们的生意航道吗?可他们那点儿本事,怎么能和天枢阁日行数百里的快船斗?”

“且不提天枢阁的船坚炮利,只说海面风浪大一些,天气差一些,我们的对手就只能干瞪眼,不知道回去之后会想出别的什么损招,所以我干脆刺激一下他们,让他们忍不住跳出来,这样才好收拾他们。”

应昌培和老史面面相觑,没想到朱道临这么好斗,竟然来了个主动挑衅。

张德义却非常兴奋,朱道临的好斗非常对他的脾气,在他看来就该这么干。

朱道临忽然想起上次拜托应昌培找的人:“三哥,阮大钺那个倒霉蛋找到没有?”

应昌培郁闷不已:“哪里用得着我去找他?他自己找我了,你成婚没几天,阮大钺捧着幅宋代秦观的字到我店里,非要见我本人不可……”

“我当时在总号,接到下人禀报就赶到宝悦轩见他,这家伙还端着副故作清高的臭架子,请我欣赏他带来的那幅字,我哪里有闲功夫跟他磨蹭?直接问他来意,他才嘿嘿一笑,向我行了个大礼,请求我把他引荐给你。”

“我问他为什么?这家伙果然脸皮够厚心够黑,直接对我说,他和你一样有着共同的敌人,你有钱,他有智,只要合在一起,哪怕不能让东林党人名声扫地损兵折将,至少也能斗个旗鼓相当!”

“我当时一听感慨不已,觉得这个斯文败类在某些方面和你挺像的。”

众人哈哈大笑,朱道临不由也笑了:“后来呢?”

应昌培似乎对阮大钺这样的人没什么好感:“有了你的交代,我自然答应他了,告诉他你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回来,这家伙听了高兴不已,对我说他正好要回一趟老家桐城祭祖,回来定然登门拜访,然后留下他那副字转身就走。”

“我看到他衣袍下摆脏兮兮的,还打了几个补丁,心中不忍便叫住他,以买下他那副字为借口,给了他100两银子。”

“这家伙非常精明,知道是怎么回事,捧着银子泪流满面,向我鞠了个躬,然后咬着牙一声不吭走了……估计这几天他应该回来了,到时候我直接让他来找你吧。”

“兄长,这个阮大钺虽然可怜,但他名声实在太差了,前几个月还闹出嫖、妓不给钱的龌龊事,你真的看中这样的人?”张德义不解地问道。

朱道临解释道:“我在徐拂那里看过他编写的《燕子笺》和《春灯谜》,写得非常好,非常有才华。”

“我想要不是他阉党余孽的名声,以及东林党人对他长期打压诽谤,害得他大好的仕途没了不说,还落得个名声扫地的狼狈结局,这两个优秀戏本早就名扬天下,结果只印了可怜兮兮的300册,就再没有任何一家印书作坊敢为他刊印,更没人敢搬到戏台上。”

“可以说,这个人对东林党有着刻骨仇恨,是我最需要也最该重用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不多见,我怎么能够轻易放过?”

应昌培叹了口气:“原来我总以为最阴险的是杀人不见血的读书人,没想到你这家伙比读书人更阴险,更可怕,唉!好彩我是你兄弟,否则我恐怕睡不着啊!”

“你什么意思?是不是讽刺我读书少?”朱道临不悦地问道。

众人看得有趣哄然大笑,应昌培笑完诚实地说道:“经史典籍方面你确实读得少,但在格物、兵学和其他杂学方面,估计大明天下没几个人比得上你。”

朱道临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你意思是说大道理我都不懂,奇技淫巧倒是学了一肚子。”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应昌培气得抓起一把干果砸向朱道临:“你这家伙有时真的很可恶!”

朱道临捡起衣袍上的几颗干果,很认真地向应昌培提出几个问题:“三哥,在你看来,大明朝走到今天这个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地步,该由谁来承担责任?是皇帝还是宦官?”

“如果你也和东林党人一样,把所有过错归咎于宦官、归咎于皇帝的话,那么我想问你,本朝两百多年来,贪得最多的是文官还是宦官?”

“另外,历代皇帝不清不楚死掉的有几个?被历代皇帝杀头的罪臣中,是文官多还是宦官多?你所接触到的贪污腐败阴险狡诈的人中,是文臣多还是宦官多?”

应昌培沉默了,老史也沉默了,唯独张德义目光炯炯地看着朱道临,感觉朱道临和他老爷子一样睿智,一样目光高远,一样值得他钦佩崇拜。

朱道临看到气氛太过压抑,哈哈一笑站了起来:“有没有兴趣和我到隔壁武馆看看?前一阵子我扔给孩子们二十个皮球,不知道他们玩得怎么样了。”

“大雪刚过,地面湿漉漉的,操场上估计都是泥泞,孩子们能玩吗?”

老史的好几位军中兄弟在紫阳武馆当教习,他去武馆参观时,见识过孩子们乱哄哄的踢皮球,感觉与蹴鞠颇为相似,但朱道临定下的规则不一样,令他很感兴趣。

朱道临笑着道:“别说泥泞了,哪怕下刀子孩子们也毫不畏惧,干脆我也换双鞋和孩子们一起玩,很久没踢球估计脚法生疏了,等我一下吧。”

张德义连忙询问老史:“踢什么皮球?”

老史一时间也说不清,站起来胡乱解释几句:“和蹴鞠有点儿像,但又不同,操场两边竖起两个大门框,对阵双方各上十一人,其中一人是专门守门的,只有他才能用手拿球,其他人只能用脚踢,把皮球踢进对方门框里算一分,最后得分多的一方是胜方……”

“唉,我也说不明白,规则多着呢,等会儿你看了就知道了。”

“那快去啊!还等什么……”

*************

PS:谢谢77白熊、圣斗士忍大大的慷慨打赏!谢谢响马王、金沐灿尘、四海蓝天大大的月票鼓励!

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一六九章阴谋诡计

吴公公吴景贤人没回来,密信已经传到金陵,京城的东林党魁首动作同样不慢,只是比东厂这条线晚一天而已。

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看完首辅大人周延儒的密信非常焦虑,他万万没想到,阉党和勋贵们竟然联合起来悄然发力,为可恨的野道士朱道临谋取南京五军都督府的四品指挥佥事职务,被蛊惑的崇祯皇帝竟然恩准了,还越过内阁直接下旨重建荒废多年的宝山港。

这突如其来的圣谕虽然局限于水师军务,但是朝中大臣们隐隐感到事情不妙,首辅周延儒在密信中预言:

此事很可能会与海运取代漕运有关,甚至有可能会在宝山港修复之后,国库空虚为钱所困的皇帝将会一意孤行,力排众议,开设宝山市舶司,这绝对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和东南开明士绅所不能容忍的祸国乱政!

至于周延儒信中最后一笔带过的重开南京火器厂一事,郑三俊同样不以为然,崇祯皇帝登基五年来,三番五次颁布过诸如此类的诏令,可没有一次能够做到,最终都落得个上下拖延、相互推诿,最后不了了之的尴尬结局。

因此,皇帝此次大违常理地亲自下诏,任命一个野道士为四品武官并负责南京火器厂,郑三俊和周延儒都不屑一顾,粗粗估算,要恢复南京火器厂至少耗费50万两银子,穷疯了的崇祯皇帝恐怕就是希望以一道圣旨,促使野道士朱道临和金陵勋贵们拿出真金白银投入其中,为朝廷造枪造炮送往京城,可这样的想法有多少实现的可能性?

退一步说,哪怕南京火器厂真能够恢复生产,对东林党和他们背后的强大势力来说,也是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郑三俊甚至希望令人厌恶却富甲一方的朱道临和金陵勋贵们,尽快拿出巨额资金恢复南京火器厂,只有这样才能极大消耗他们的实力,而且不做不错,做得越多错得越多,自然也就多了些弹劾非议的把柄。

入夜,南京兵部侍郎翟凤冲、应天府尹叶成章双双赶到郑三俊府邸,看完首辅大人从京城紧急送来的密信,再听完尚书大人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