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

第31部分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第31部分

小说: 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五大优点,邓小平在一篇讲话中,先后讲了两遍,给全党鼓劲,可谓用心良苦。
  讲优点是为了给全党鼓劲,问题是党犯了错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而且付出很多生命的代价,这些留在每个人心中的结如何才能解开?刘少奇讲了,毛泽东讲了,林彪也讲了,那么邓小平讲些什么呢?
  邓小平说:“最近几年,我们党的领导,党的工作,是有严重缺点的。”具体是些什么缺点,邓小平没有一一历数,他是从党的优良传统着眼,来总结经验教训的。他说,特别重要的是,党的优良传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削弱,有些地方甚至是严重的削弱。
  到底是哪些优良传统被削弱了呢?邓小平说:是实事求是、说老实话,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这三个方面的传统。被削弱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忽视调查研究,因而所提出的一些任务往往不是实事求是的,所提的一些口号,也有许多不是切合实际的。二是这几年运动中斗争过火,伤害了一大批党内外干部,因而在党内滋长了一种不如实反映情况,不讲老实话,怕讲老实话的坏风气。
  邓小平谈到的这两条原因非常重要,尤其是党内斗争过火问题,在大会上反映很是强烈。一个工厂负责人写信给刘少奇、邓小平,表示了对运动的不满。他说:今后不准搞整人运动,只有增产节约和学习两个运动。增产节约运动,如朝鲜的千里马,中国红旗超英等等。这样好处太多了,不会整错干部,不会耽误生产,还可改造省市书记的懒汉思想。在广西,许多人认为:几年来的经验教训关键在反倾向斗争上。光是从反右考虑问题,讨论工作,脱离实际。几年来把两条道路斗争和两条路线的斗争混淆在一起了。把党内一些不同的意见,也作为两条道路的问题斗争了。根本问题在这里,光说没有经验是不行的。由此看出,当时的人们对党内斗争过火意见极大。


邓小平:厚道人的一篇务实报告(3)


  这次会上,刘少奇谈到党内斗争过火的问题;邓小平也谈到了;朱德在福建组讲话时,也曾谈到过去几年党内斗争过火的事情;2月8日,大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刘少奇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更加明确的指出,“大跃进”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缺乏经验,一条是党内斗争过火。毛泽东没有明确讲,但表示要给受到错误处理的同志平反。实际上也是一种反思。反对党内斗争过火,加强民主集中制在大会上被反复强调,可见弱化党内斗争的要求已在全党上下取得共识。
  邓小平因此强调,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这时刘少奇插话说:什么叫争上游呢?首先,就要力争造成这种局面的上游。邓小平接着说:我们国家也要造成这样一种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党员对党,对工作,对问题,对领导人,都有权按组织原则,在党的范围内,提出批评和意见,并且有权保留自己的意见。
  对于过去几年,党内存在的万马齐喑,跟风走,致使国家和人民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邓小平作为中共领导集体的核心之一,其体会是极为深刻的。所以当毛泽东发表要发扬民主、让人讲话的讲话时,邓小平立刻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邓小平还说,现在必须把党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加强起来,发扬起来。今天的问题,并不是要建立什么新章程的问题,章程早就有了,遵义会议以后就有了。关键是要把好的制度恢复起来。我们现在是执政党,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过去我们无非是闹革命,现在就要担负起把国家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去和进行建设的艰巨任务。同志们不要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没有问题了,也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坏事情不可。邓小平的这段话,是这几年遭遇曲折的经验总结。他所谈到的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社会主义建设比革命好搞等上述思想,在党内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次人们吃了大亏,才真正清醒过来。
  那么,如何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呢?邓小平讲了四点:一是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二是建立经常工作的问题;三是培养和选择干部的问题;四是学习的问题。
  邓小平在讲民主集中制问题时,就党内如何建立监督机制,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他说:对于“党的各级领导人(包括党委会的所有成员),应该有监督”。“我觉得,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是来自党委会本身,或者书记处本身,或者常委会本身”。把领导人“同伙夫、勤杂人员等同志们编在一个党小组里,那是起不了多少监督作用的”。“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就是把领导人的主要的小组生活,放到党委会去,或者放到书记处去,或者放到常委会去”。这样做,对于同级里面讨论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做出决定,是很重要的。
  今天看来,邓小平的这一提议,并不能起到有效监督第一书记的作用,但邓小平那时就开始考虑如何建立监督机制的问题,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又试图在这方面做些尝试。至今,这个问题仍在进一步探索中。
  在2月6日的大会上,邓小平针对过去几年的工作,评价说:
  有许多事情,形式上似乎比过去更集中,但在实际上,分散主义的现象却是很严重的。另外有许多事情,形式上似乎比过去民主,但在实际上,命令主义、少数人或个人独断专横的现象却是十分严重的。……
  这几年,工作中的分散主义是相当厉害的。……在五个统一(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方面,却不如过去了!这就是说,分散主义发展了。
  这次会议提出,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加强集中统一,反对分散主义。这是很必要很适时的。
  在邓小平看来,这几年是命令主义发展了,分散主义也发展了。这两个问题必须同时克服,否则就难以加大调整的力度。为了克服这两种现象,他表示,今后订计划,中央努力做到不过重,也不过死。今后制定具体政策,在强调集中统一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邓小平的讲话,从16时38分一直讲到18时,第二天,2月7日,大会就闭幕了。看来大会没有时间消化邓小平的讲话就结束了。3月,邓小平的这个讲话曾同刘少奇、毛泽东等人的讲话一起,发给各地学习讨论。但各地有何反映,就不得而知了。
  25年后,1987年,邓小平的这一讲话重新在《人民日报》发表,并收入《邓小平选集》,受到世人关注。遗憾的是,至今尚没有知情人回忆到这篇讲话形成过程的有关情况,我们很难一窥当时邓小平的心境。只能从后人的角度,从他的讲话本身,揣摩他的思路:
  邓小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刘少奇的报告,并且说刘少奇的报告是不容易的;也多次谈到毛泽东的讲话,说是有深远意义的。但他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林彪的讲话,他更没有迎合林彪的高调。大讲什么“三面红旗”是正确的,犯错误等于付学费,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等等。邓小平也没有像刘少奇那样慷慨激昂,他甚至从头至尾就没有涉及“三面红旗”问题,也没有讲成绩和错误的比例,更没有讲天灾、人祸的问题。整个说来,他取的是平实具体的立场,但旗帜却十分鲜明。从后来邓小平提出不论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支持农村包产到户的情形,也可以看出,邓小平的确是十分务实的。
  还有,从邓小平强调要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反对党内过火的斗争,要实事求是来看,也可以明了邓小平当时的思想倾向。“大跃进”的教训,对邓小平说来肯定是刻骨铭心的,他后来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发扬光大;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淡化党内斗争,一方面是他放眼世界的结果,一方面更是他对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入体验和总结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火炬传递给邓小平,他使它更加明亮与灿烂。人们或许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与遗憾,但历史总会有遗憾的,不然又如何前进呢!


从三易其稿看朱德的心路历程(1)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共产党元老,当年76岁。
  朱德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一个四川农村佃户的儿子,靠父母省吃俭用和借债读了书,当兵十年官至旅长,月薪上千大洋,却找到陈独秀要加入没有薪水收入的共产党,被陈独秀以没有军官加入为由婉言拒绝。36岁时,远涉重洋先后到德国、苏联留学,被同学称为“老朱”。1927年,革命最低潮的时候,他率领部下官兵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从此“落草为寇”。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历尽生死磨难,同毛泽东一起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曾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排在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的第一位。
  朱德月薪上千大洋时,脚蹬皮鞋,身着官服,颇有贵族气;当了共产党,皮鞋变草鞋,官服变民装,土得像个伙夫,自在随意。能洋能土,能富贵能贫苦,这便是朱德。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就职中共中央第一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9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年事虽高,但很勤快,喜欢到地方了解情况。一位很有地位的同志说,党内他最佩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有思想,一个是朱德实际知识很丰富。朱德的实际知识,来源于几十年社会生活的丰富阅历,来源于建国后经常的深入基层。
  1958年以来,朱德每年几乎都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地视察工作,了解当地生产、群众生活。四年的时间里,他除了西藏、云南、宁夏,几乎走遍全中国,像其他常委很少涉足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贵州、福建等,都留下了朱德的足迹。康克清说:“给我的直观感觉是,这些实地考察,加深了朱老总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在七千人大会上,朱德要讲些什么呢?
  比较有意思的是,为了在大会上的讲话,朱德三易其稿,颇费思量,表现得有点特别……说起来情况是这样的:
  1月9日,在大会开幕之前,朱德起草了一个讲话稿,并送给毛泽东征求意见。信中说:“主席:送上讲话草稿,请你修正。并问你好。敬礼 朱德。” 
  1月13日,朱德又把讲话稿送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李先念、谭震林等广泛征求意见。每一份讲话稿上,朱德都亲自写了请“修正”字样。在给刘少奇的稿件上,还专门附了一封信。信中说:“少奇同志:你的报告读过了,很好,很完备,很透彻……我完全同意。我准备了讲话稿,请你修正。此致 敬礼朱德。” 
  反馈回来的情况是:邓小平于1月27日批写“退总司令”。谭震林2月1日批写:“已看了一遍,最好是谈一谈总路线问题。”李富春1月30日退来的稿子上说明:“有三处小的修改。”其他人未见有书面反馈意见。
  朱德的这个讲话稿,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是谈当前国内外的形势。他的看法是:总的说来是很好的。“在国内,12年来,特别是大跃进的4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连帝国主义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他还说:“事实证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是完全正确的。今后历史将进一步证明,三面红旗不仅是我们走向社会主义胜利的道路,而且是走向共产主义胜利的道路。”
  二是讲要积极发展手工业,还应注意恢复和发展家庭手工业和副业生产。
  三是讲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大力开发能够出口的一些产品。
  四是强调有了正确的路线政策和办法,关键在于贯彻执行。基本思想是强调贯彻各项具体政策,也就是当时各行各业制定的各项条例。
  从讲话的内容看,朱德这个讲话稿主要是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的,其中积极发展手工业和家庭副业,积极发展对外贸易问题,是他平时比较关注的问题,在当时也是两件大事。在今天说来,也仍是十分重大的事情。现在我们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国策,从这个意义上讲,朱德很有眼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