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逆天 >

第87部分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8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卧龙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攸话音刚落,现任振威将军,丞相府参赞的程昱,作揖附议道:“荀大人所言甚是,诸葛亮自持兵马精良,正是我军出击的大好机会,若错过时机,诸葛亮必然退回长江南岸,若此,我军要想在水上与之交战,将会多费不少手脚,还请丞相明断,速速发兵,进发乌林。”

“尔等所言甚是,正符我意。”曹操点头赞同之余,当即道:“传令江陵的于禁,立即出兵乌林,缠住诸葛亮的兵马,绝不能让诸葛亮大军渡江。”

曹纯接令之后,立即安排传令兵飞马往江陵而去,接着曹操又道:“命襄阳各军整备,明早出发。”

曹操虽然老谋深算,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诸葛亮屯兵乌林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吸引他的大军,前来赤壁这个注定让曹操惨败的战场罢了,所以无论曹操如何安排算计,诸葛亮的大军,都能够从容的退往赤壁南岸。

不过曹军十几万大军刚出襄阳,天空就下起了老霖雨,当曹操领军抵达宜城时,军中已经有不少将士染病,起初曹操并没有在意,然而大军到达当阳城后,军中竟然有上万军士染病,而且军中大夫,竟然束手无策,直到这个时候,曹操才预感到了事情的不妙。

在当阳驻扎了两天,当阳本地的大夫,诊断过之后,很肯定告诉了曹操,他军中的士卒,感染了风寒疫病,得知这个情况,曹操不由大吃一惊。

好在大夫很快就告诉了他,他们有控制疫病的办法,只是没有药材,因为这几年来,荆州多有疫病发生,张仲景也早研究出了控制疫病的方子,所以能够治疗疫病的药材,基本都消耗殆尽,不过好在得过疫病的人,基本不是再得第二次,除非是体制孱弱之人。

曹军是北方人,第一次来荆州,因此染病,自是正常,相反随军的襄阳军士,大部就没有染上疫病。

为了治疗疫病,曹操只得命大将曹洪,亲自前往许昌,按药方调拨药材来当阳,大军则继续前行,前往沔阳与于禁会合,因为曹操担心于禁不敌诸葛亮,所以他也只能让感染伤寒的军士留在当阳,自己继续领军前行。

然而当曹操领军与于禁在沔阳会合,继续前行到乌林之时,诸葛亮的大军已经渡江在南岸扎下了营寨,站在长江北岸一座山峰之上的曹操,望着烟波浩渺,云遮雾绕的长江南岸的诸葛亮大营,只得道:“传令各军扎营,命水军都督蔡瑁,整备战船舟楫,准备渡江之用。”

为了治疗军中的疫病,和打造渡江的船只,曹军几十万大军,只得在赤壁北岸暂时驻扎了下来。

赤壁南岸的诸葛亮,得知曹军染病的消息,也只得惋惜的道:“仲景先生的药方,如今流传在荆州各地,曹军虽然感染疫病,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控制住疫病,不过这段日子,咱们也不能让他好过,他们不是再岸边造船建设水寨吗,咱们就隔三差五的,好好给他们送些箭矢过去。”

贾诩抚掌笑道:“主公所言有理,曹军二十多万大军云集北岸,拖的时间越长,补给就会越困难,若是我军要能再烧毁曹军一部军粮,曹操必然士气衰竭。”

“不错,安排暗卫抓紧探查,看看能否找到机会,烧毁曹军粮草。”诸葛亮点了点头,欣然表示赞同。

就在诸葛亮与曹操在赤壁对峙之时,章陵的徐庶给诸葛亮传来了捷报,从战报中,诸葛亮获悉徐庶和魏延,在武阳关下夜袭曹营,杀的夏侯渊大军后撤三十里,斩敌三千人,武阳关暂时无忧。

这份捷报的到达,再次鼓舞了诸葛亮大军的士气,而北岸的曹操,同一时间接到这个消息时,眉头不由皱得更深了,此刻的诸葛亮,无疑成了曹操最想除之而后快之人。

(根据资治通鉴所记载,曹军再赤壁大战前夕,军中确实出了疫病,从而让曹军减员不少战斗力。)

第二更,出去办事了,刚码完这章,求一个收藏,推荐票也行,谢谢!!!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一百四十七章甘宁扬威

更新时间:201292219:10:56本章字数:3301

第一百四十七章甘宁扬威

十一月初旬,赤壁北岸的曹军,从江陵各地,征召了上千艘战船,加上大军这一个多月日夜赶工造的各种舢板舟楫,总计不下五千艘船只,并排放在北岸江中的战船,首尾相连,连绵十余里。

南岸的诸葛亮,眼见曹军战船齐备,当下召集众将,道:“曹军舟楫以备,大战一触即发,何人胆敢前去搦战,扬我军威。”

“末将愿往!”甘宁率先出列道。

“末将同去。”江东阵营中的骁将董袭,也跃然而起道。

诸葛亮举目望去,沉声道:“汝二人各率水军一千,立即前往搦战,吾与黄将军率水军为尔等压阵。”

“末将领命。”甘宁和董袭上前一步,接过将令而去。

大江之上,烟波荡漾,抬眼望去,百步之外,一片朦胧。身穿软甲,披着厚厚锦袍的诸葛亮,站在五牙战舰顶层,迎风而立的诸葛亮,望着江心上一字排开的甘宁所部艨艟战船,微微蹙眉道:“北风呼啸,顶风迎战,看来要讨到便宜,只怕不易了。”

一旁的贾诩紧了紧长袍,也有些担忧的道:“如今这隆冬时节,北风呼啸,我军据于南岸,确实不占地利之便,曹军现今已经站稳脚跟,这一战确实不好打了。”

就在二人说话之际,江心上的甘宁已经开始擂鼓,对北岸的曹军水军叫阵了起来。

北岸大营的曹操,得知诸葛亮的的兵马前来叫战,当即道:“传令,命水军都督蔡瑁,即可领兵迎敌,以壮我军声威,众将遂吾前去督战。”

水寨中的蔡瑁得到军令,立即率领点齐众将,率领三千军士,驾驭百艘战船,迎面杀奔而来。

眼看曹军水军出营而来,甘宁当即谓董袭道:“董将军,汝立即驾驭战船斜插敌军左翼,吾正面前往迎敌,一旦冲破敌阵,即刻回军。”

董袭深知甘宁悍勇,如今见他愿正面迎敌,自是欣然道:“就依甘将军号令。”

两军战船将近之时,甘宁亲自朝舟而去,大呼道:“吾乃甘宁,谁敢前来一战。”

立于蔡瑁大船身旁的裨将军张肃听到甘宁叫阵,当即道:“都督,容我前去斩杀敌将。”

蔡瑁点了点头,道:“甘宁悍勇,汝切莫轻敌。”

“蔡将军放心,吾必斩杀此贼之头,献与曹丞相。”身高七尺,精悍魁梧的张肃,一提手中战刀,跳下小船,驾舟迎了上去。

张肃乃是张允之子,张允在南阳被诸葛亮斩杀,蔡瑁遂把这个侄儿接入府邸,待如亲子,这会眼见张肃前往迎敌,担心张肃有失的他,接着又对族弟蔡勋道:“汝立即领五百军士,前往接应肃儿,切莫让他有失。”

“末将领命。”蔡勋作揖而去。

“吾乃张肃,敌将休得张狂。”三十步外,张肃弯弓搭箭,朝甘宁便放了一箭,甘宁眼见箭矢飞来,侧身一避,躲过射来的箭矢,哼道:“找死!”

说罢只见甘宁拈弓搭箭,立于舢板船上的张肃,第二箭还没来得及射出,就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惨叫一声的张肃,翻身落入水中,惨死当场。

刚刚刚到的蔡勋,眼看张肃落水,惊恐的大叫一声,道:“敌将休走,还我侄儿命来。”

甘宁大笑一声,道:“汝无名之辈,吾岂惧你,看箭!”

一箭射出,蔡勋还没来得及躲避,甘宁发射出的箭矢,再次命中蔡勋的面目,“啊!”蔡勋惨叫一声,双手捂面跌入江中。

“杀啊!”甘宁大喝一声,身后艨艟战船齐出,直冲蔡瑁大阵,船中的锦帆水军,纷纷挽弓搭箭,射得蔡勋带来的五百军士,抱头鼠窜而逃。

战船上的蔡瑁,眼见甘宁接连杀死自己两员爱将,心惊之余,心头也是一片怒火:“给我杀过去,斩杀甘宁头颅者赏百金。”

蔡瑁所部军士,听到如此重赏,纷纷高呼而起,催动战船,前往迎了上去,然而蔡瑁的战船刚出不过二十步,董袭驱动战船,从左翼杀奔而来,直冲蔡瑁战船。

战船之上的江东水军,箭弩齐发,一时射得蔡瑁所部军士,头都抬不起来,就在这片刻功夫,甘宁以及杀奔到了蔡瑁战阵跟前,面对甘宁所部悍勇士卒,中军战船上的蔡瑁,惊恐之下,只得喊道:“撤!快撤!”

这会刚刚登上战船,准备前往督战的曹操,听到江心传来的喊杀声,不由对左右众将道:“这水军作战,惨烈丝毫不比陆战嘛,看来蔡瑁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曹操话音刚落下,前哨飞报道:“启禀丞相,蔡都督大败而归,连折大将,敌军水军掩杀而来。”

“哼,竖子无能,损我士气。”曹操脸色一变,当即拂袖而去。

江心战场上的甘宁和董袭追杀蔡瑁败军直至曹军水寨,斩杀一千五百军士,俘虏六百余人而回。

初次交锋,双方联军损失不过百人,斩杀敌将两千多人,可谓是大胜一场,致使联军士气大涨。

江岸边上,诸葛亮迎接凯旋而归的甘宁董袭,笑道:“二位将军真乃水中蛟龙,此战足以扬我军威,来人,赐二位将军锦袍一件。”

“谢主公(楚侯)赏赐。”甘宁董袭作揖行礼道。

北岸的曹军大帐,却是另一番场景,曹操皱眉瞪了蔡瑁一眼,道:“汝三千人马,占据地理,却反被两千敌军打败,折损我两千多将士,还折损我军士气,这是何道理?”

跪在地上的蔡瑁,冷汗直流的请罪道:“请丞相恕罪,如今我军新至,大部分战船也是新建的,军士操练不全,容丞相给我些时日,定当重整兵马,为丞相建功。”

“给你半月时间,若再战再败,必不饶恕。”曹操冷哼一声,挥手让蔡瑁退了出去,留下蔡瑁也是没办法,他所部的兵马,皆是河北青州兵马,皆不擅长水战,若不重用蔡瑁教习水军,他将无可用之水军。

(第一更。求个收藏。。。谢谢!!!!)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一百四十八章伊籍的心思

更新时间:201292219:10:57本章字数:3682

第一百四十八章伊籍的心思

曹操在斥责了蔡瑁之后,找来蒯越,道:“蔡瑁虽然有些本领,但比起江左诸葛亮帐下的水军将领来说,不过是一介庸将,你得为我举荐几个人才出来啊。”

蒯越思虑片刻,道:“蔡瑁虽然是荆襄统兵大将,但说到悍勇善战,当属偏将文聘,此人严谨忠义,有大将之风;另外有一人,人称‘凤雏’,与号称‘卧龙’的诸葛亮齐名,当可为丞相出谋献策。”

“哦,此二人现今居于何处?”曹操惊异之余,忙沉声问道。

“文聘素来忠勇,昔日刘琮弃城归顺丞相之时,文聘认为自己身为大将,上不能报答刘表知遇之恩,下不能安邦守城,愧疚之余,致仕闲居在南漳城中。”蒯越说到这里,顿了顿,道:“庞统原先在江陵屈就,丞相来时,与其叔庞季致仕返回南漳故里而去,丞相若想请二人出山,当派说客携书信礼品,前往游说,或许让游说诸人前来。”蒯越犹如卖力举荐二人,到不是他和庞统和文聘关系好,而是他深知,曹操不同于刘表,在曹操面前,自己要想获得重用,必须尽职尽责,方有立足之地。

“吾素知二人名声,我即刻休书一封,由汝亲自去跑一趟,为本相聘请二人前来效命。”曹操欣喜的点了点头,提笔疾书道。

“丞相,下官只怕难以完成此次大任,因下官昔日在刘表帐下,多少与二人有些利益冲突,所以彼此也难免有些嫌忌,若是下官前去,只怕二人必然不肯待见,下官举荐原荆州从事郎中伊籍前去,此人精典籍,善辩论,当可为主公玉成此事。”蒯越此番言语,到是实诚,他们蒯家和庞家,同属荆襄大族,但彼此确实有些龌龊,至于文聘,他虽然深知其才,但因刘表对文聘有防范之心,他自是不敢与文聘走的太近,相反还故意克扣过文聘军中粮饷。

“异度既然与二人有旧怨,为何有向本相举荐二人出仕?”曹操似笑非笑的看着蒯越,一副饶有兴趣的表情问道。

蒯越作揖道:“下官与二人的旧怨是私人小事,如今我为丞相举荐人才,为的是国家大事,自当公心为上。”

“好,异度果然不负本相所望,即日起汝为光禄勋,随军参赞。”曹操满意的连连点头赞赏之余,当即连升了蒯越两级官职。

“谢丞相。”蒯越心中大喜之下,慌忙下跪行礼道。

“伊籍,莫非是山阳伊机伯?”曹操话题一转,接着刚才蒯越所说之人问道。

“正是此人,此人现今仍在襄阳听用,丞相可派人好好安抚此人一番,然后命起前去游说文聘和庞统二人,当可玉成此事。”蒯越躬身回道。

“就依你之见,速速派人持我手书,前往襄阳。”曹操奋笔疾书,一口气写完了两封书函,交给了蒯越前去办理此事。

襄阳伊籍府邸。

“父亲,为何又在此长叹,莫非有心事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