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逆天 >

第13部分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13部分

小说: 三国之卧龙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大人,我家主公有请。”张绣的侍卫,很快就来到门口,迎接诸葛亮一行进入了县府。

穰县县府衙门规格,比起新野也大了不止一倍,经过长长的走廊,诸葛亮一行来到议事堂。

“下官诸葛亮,见过侯爷。”诸葛亮刚踏进议事堂,眉眼扫过大堂,见到主位端坐的张绣,身穿着一身侯爵的官袍,丝毫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倒也不以为意,依旧恭敬的作揖行礼道。

张绣多年前就被朝廷封为宣威侯建忠将军,所以诸葛亮称呼他为侯爷,自是恰当。

“哈哈,果然是一表人才,请入座。”张绣听到诸葛亮呼自己侯爷,心情不由大快,当年他这个侯爵,来的并不光彩,而是其叔父张济在世时,逼迫年幼的汉献帝讨封的,所以他对于这个爵位,多少有些心结,总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承认他这个封号。

毕竟这个时代,作为一名军人,封侯拜将无疑是一生中最大的梦想,张绣作为一名军人,同样对于封侯一事,是非常在乎的。

坐在下首的贾诩,在听到诸葛亮一开口时,心头就不由为之一跳,因为他同样明白,张绣的内心中,是非常在乎别人对于他名爵的认可,虽说现在的汉室垂危,但张绣心中却并没有推翻朝廷的念头。

“这位一定是文和先生吧?亮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幸得相会。”诸葛亮在入座之前,面对着对面而坐的贾诩,恭敬的行了个大礼,以示自己对对方的敬重。

已经年过五十的贾诩,两鬓已经出现一缕白发,额头上也布满了道道皱纹,看似浑浊的双目中,隐含精芒,但张脸庞上却留下了岁月的沧桑。

对于长相俊逸,举止洒脱飘逸的诸葛亮,贾诩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时,内心也忍不住暗赞:“好一个风流俊逸的少年郎。”

宾主坐定后,婢女送上茶水,场面也严肃了起来。

这会徐盛和陈楚都在议事堂门外候着,厅堂之内,只有张绣,贾诩,诸葛亮、徐庶四人。

“诸葛县令,我听元直先生说你有办法,解决我目前的困扰?”张绣轻抿一口茶水,单刀直入的问道。

“亮不才,略有计策,侯爷不妨细听,看是否能解决困扰。”诸葛亮轻摇着手中的羽扇,从容的回道。

“哦,我倒要听听诸葛县令有何高见。”张绣正身道。

诸葛亮摇着羽扇,徐徐的道:“侯爷现今的困扰一,是部下兵马众多,但南阳地域狭小,无法养活手下兵马,而刘荆州听信谗言,担心侯爷发兵攻打荆州,故逐渐减少对侯爷军粮的供给,导致侯爷军粮匮乏,不得不谋出路。”

“其二,我料不差,侯爷最近只怕时见过了曹操和袁绍的使者,心底犹豫该投靠一方更为合适吧?”

(收藏啊。。。。。收藏。。。。)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二十章达成一致

更新时间:201292219:09:26本章字数:2570

第二十章达成一致

“不错,刘表负义在先,使某不得不另谋出路,诸葛县令要是想说服我,与刘表重归于好,只怕是要白费口舌了。”张绣显然对于刘表,断他粮草一事,感到十分不满,所以这会提到刘表时,态度也阴沉了许多。

诸葛亮对于张绣的态度,并没有感觉到惊讶,依旧显得平静的笑道:“侯爷无须焦急,听我说完,在下结论不迟。”

“也罢,我倒也听听你有什么高论。”张绣想想既然都走到这一步,继续听听也无妨。

诸葛亮组织了一下思绪,淡淡的道:“如今袁绍雄踞河北,拥兵百万,可谓是兵锋所指,所向披靡,侯爷现今犹豫自己投靠袁绍,对方会轻视侯爷兵少,并不倚重,顾心下疑虑;而侯爷跟曹操又有杀子斩将之仇,若是贸然投靠,担心曹操会秋后算账,其次如今曹操与袁绍在黄河一线对峙,战事一触即发,若袁绍胜,曹操败,纵使侯爷投靠曹操,不被怪罪,但若是曹操被袁绍打败,侯爷的前途也是一阵渺茫,若袁绍胜,侯爷又担心错过时机,忧虑袁绍对侯爷今日不决而不满,不知侯爷以为我推测对不对呢?”

“孔明先生分析的丝毫不差,不知可有教我之法?”张绣被诸葛亮的这番分析,可谓是说到了心坎里,这会情急之下,主动站了起来,作揖向诸葛亮行起礼来了,而且称呼也发生了变化。

诸葛亮忙起身还礼,道:“侯爷切莫焦急,俗话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侯爷其实还有第三条路可走的。”

诸葛亮话音刚起,贾诩和徐庶二人都不觉眼前一亮,心底更是暗赞道:“好一句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过张绣却并没有注意到这句意境幽远的词句,一来他这会心急出路,二来文采并非他擅长的,所以他这会不由再次追问道:“孔明先生,你指的第三条出路,究竟该怎么走呢?”

诸葛亮看了眼贾诩,道:“侯爷可以继续与刘表周旋,以得到粮食的供应,其次与袁绍接洽,以获得金钱的支持,再与曹操言和,避免与曹操正面交战,从而减轻军事上的压力,此三管齐下,侯爷可以安枕无忧,坐待天下局势变化,亮若所料不差,袁绍和曹操双方,必有一场大战,相信明年年底前,便可见分晓,到时侯爷再以天下局势变化,而选择去留,不是更为稳妥吗?”

张绣思虑之下,道:“吾与曹操有大仇,若曹操胜了,吾岂不是休矣?”

“侯爷担心固然不差,但侯爷别忘了,江东有孙氏,荆州有刘表,益州有刘璋,凉州有马腾韩遂,纵使曹操战胜,不肯接纳,侯爷大不了遁入荆南,曹操又能为之奈何?”诸葛亮摇头一笑,接着道:“侯爷别忘了,袁绍乃当世豪杰,纵使曹操雄才大略,战胜了袁绍,他要想安抚整个河北地区,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行,又岂能在大战之后,再来找侯爷麻烦呢?侯爷不去找他的麻烦,他就该烧高香了。”

“不错,不错,孔明先生所言有理,来人,上酒菜,某要与孔明先生共谋一醉。”张绣沉思一番后,不由觉得诸葛亮所言有理,现在投靠曹操,难免对方秋后算帐,投靠袁绍又怕不受重视,与其这样,还不如静待局势变化,再做打算。

只要能够按诸葛亮所献计策,三管齐下,他自信可以再南阳生存下去,若实在不行,大不了直接下荆南,也是条出路。

贾诩这会坐在一旁,看到张绣已经有了决定,心下不由微微一叹,自忖道:“这诸葛亮年纪轻轻,就有这番见识才略,若是此人为刘表重用,只怕南阳将朝不保夕了。”

酒菜送上之后,张绣兴致颇高连连劝酒,但诸葛亮都是浅尝即止,反倒是豪爽的徐庶,与张绣拼起了酒量。

席间贾诩一直没有开口,但他却始终在默默注视着诸葛亮,慢慢的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诸葛亮在说到刘表时,表情中并没有丝毫敬重之意,甚至眼神中还会流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神采,这个发现让贾诩心头一惊,心底更是暗忖道:“此人明明是刘表的属下,却为何对刘表没有丝毫敬重之意?难道他另有打算?”

百思不得其解的贾诩,很快就解开了疑惑,因为在张绣喝的酩酊大醉后,诸葛亮却叫住了他,两人开诚布公的进行了一番长谈。

“文和先生,你以为曹操和袁绍之间,胜负几何?”在张绣和徐庶醉酒昏睡过去后,诸葛亮面对着贾诩,摇着羽扇笑问道。

“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虽然一时势大,终究难以成就大业,非曹操对手也,吾料其必败也。”贾诩倒也没有藏着,直接就把自己的看法道了出来。

“文和先生目光如炬,难怪您会劝张侯爷投降曹操,但你岂不知曹操虽然有雅量,能容得下张侯爷一时,却未必能容的他一世,而且我听说曹操其他各子以及夫人,对于先生与张侯爷谋划,杀死曹昂一事,可是耿耿于怀的,先生切莫存有侥幸心理,从而害了张侯爷不说,也葬送了先生一世英名。”诸葛亮心知自己虽然说服了张绣,但要是不能说服贾诩,此人迟早会说服张绣,坏了他图谋的大事。

(喜欢的朋友,请收藏一下,感谢了。。。。推荐票也行啊。拜托。。。。。。)



第一卷龙出深山第二十一章对话贾诩

更新时间:201292219:09:27本章字数:4099

第二十一章对话贾诩

贾诩也不是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他颠沛流离大半生,为的就是投靠明主,成就一番事业,而寻来看去,最终也就发现曹操具备明主潜质,这也是他坚定投靠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诸葛亮这番话,却也不由让他陷入了思虑之中,好一会贾诩猛地抬起头,犀利的目光凝视着诸葛亮,冷冷笑道:“好你个诸葛孔明,你在这里巧舌如簧,只怕也是另有若图吧?某若所料不差,你是想图谋荆州为己用?”

“不错,文和先生果然不愧是一代智者,既然你看出来了,某也不隐瞒了,亮不才,确有几分雄心,与天下英雄一争长短。”诸葛亮也不隐瞒,直言笑道。

贾诩原本以为抓住诸葛亮的小辫子了,可没有想到他竟然不以为意,还大方的承认了,这让他惊讶之余,忍不住讥讽的道:“毛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依你现在这点根基,想要吞并荆州,与天下英雄争长短,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告诉你,趁早打消这不切实际的梦想,或许还能够多活几年。”

“事在人为,亮不会轻言放弃,文和先生也无须这么早下结论,不妨听我一言,在做决定不迟。”诸葛亮淡淡一笑,目视着对方说道。

看到诸葛亮自信满满的样子,贾诩表情冷淡的道:“我倒要听听,你有何高言。”

诸葛亮长身而起,走到一旁挂着地形图的墙下,手中羽扇指着地图道:“如今河北各州,尽入袁绍之手,中原的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等地,大部落入曹操之手,此二人犹如双虎,不管谁胜谁负,短时之间,切不可与之争锋,可谓占尽天时。”

“江东一地,经过孙坚孙策父子的努力,已经渐成气候,加上长江天堑作为屏障,可谓占尽地利,短时之内无人可取。”

“先生请看,荆州一地,虽然现今是刘荆州管理,但其人早年或许有几分才略,但如今已经迟暮,虽然贵为汉室宗亲,却没有丝毫进取之心,这样下去,纵使我不谋取荆州,荆州也迟早会易手,可以说亮此刻谋划荆州,此乃上天所赐也。

“荆州虽说是四战之地,但却是军事要地,而如今益州刘璋,昏聩无能,天府之地,却又物产丰富,某若先取荆州,再夺下益州为根基,竖立匡护汉室的大旗,占得人和,不知可否与天下英雄一争雌雄呢?”

贾诩开始还一脸不屑的看着诸葛亮,但这会看着诸葛亮站在地图前,指点山河意气风发的气势时,不由为之心折,再仔细分析诸葛亮这番决策之后,他不由长身而起,态度也为之一变,深深的作揖一拜,道:“孔明先生才智,胜吾十倍,某不及也。”

“文和先生过谦了,亮不过纸上谈兵,要想实现这个梦想,若是缺少向先生这样的大贤辅佐,亮这个构想,最终只怕只能停留在口头之上。”诸葛亮上前一步,紧握着贾诩的手,一脸期待的央求道。

贾诩犹豫片刻,道:“容某思虑。”

诸葛亮闻言,脸色不由为之一变,他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口舌,把隆中对的搬出来了,竟然无法说动贾诩,这对于他来说,着实是个不小的打击。

“也是,这是大事,文和先生考虑一下,也是应该的。”诸葛亮苦笑一声,一脸苦涩的说道。

贾诩见诸葛亮一脸落寞,忙开口道:“孔明先生放心,我会郑重考虑的,现今既然张将军听从了你的建议,暂时不举兵而动,你何不再添把火,促使张将军嫁女呢?”

诸葛亮一愣,不由抬头看向了贾诩,张绣有一女他知道,但自己现今已经有了正妻,总不能让自己再娶张绣女儿做正妻吧?要是做小妾,只怕张绣是不会同意的。

贾诩见诸葛亮不解其意,遂解释道:“孔明先生误会了,张将军虽然对你感官不错,但要他嫁女儿给你做小妾,只怕如今这样的地位,只怕是不可能的,但某听闻刘荆州的长子刘琦,年前刚刚休妻,你我何不玉成此事呢?”

“不错,文和所言有理,若两家结成姻亲,彼此联盟就会牢靠,某在新野也就多了一份保障,这到是一件好事。”诸葛亮想想也觉得可行,对于刘琦休妻一事,他也有所耳闻,据说是因为刘琦妻子不会生育。

但诸葛亮却估摸这应该是刘琦本身的问题,因为刘琦向来体弱,历史上他也就三十出头就病逝了,可见他身体是比较差的。

而刘琦性情温和又短命,而诸葛亮要要图谋荆州,将来也是要借刘琦的手,现在把彼此的关系巩固牢靠一点,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既然孔明先生也觉得可行,那咱们双方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