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之乱臣贼子 >

第605部分

隋末之乱臣贼子-第605部分

小说: 隋末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粮食正在贩卖。。。我们这个时候买进来。等到明年卖出去,还是能赚不少的,这点钱,我相信皇帝陛下是不会介意的。”

“伯父说的极是。”郑继伯这个时候才松了一口气。若是郑善果建议高价卖粮,他肯定会劝阻的。索性的并不是如此。

“不要以为我没有那么想,只是这个皇帝太狠了,谁敢这么干,最后肯定是没有好下场的。想要争的话,只能等到以后了,这是我对你的忠告,我们现在只能拼的是时间,现在不行,只能是以后,还有就是观音的孩子,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的血脉继承了皇位,以后大唐的一切都会改变的。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是却有千年的世家。”郑善果低声说道:“皇帝陛下不能改变,那就改太子,只要将太子殿下改变了,就是我们的机会,世家大族才有出头的机会,你懂了吗?”

“侄儿明白。”郑继伯点了点头。甚至他知道其他的世家大族也是在等待着,等待着诸位皇子的成长,然后开始夺嫡之争,这是李信所不能阻止的。他只能将自己的江山社稷交给最有能耐的人。交给平庸之主,只能是败坏自己的江山,甚至葬送自己的江山社稷。

“嘿嘿,不管那些世家大族怎么考虑的。这件事情郑氏不能插手,否则,必死无疑。哎,可惜了,我老了,若是再年轻十几年。足以将观音的孩子培养成一代帝王,当然这一点,最吃亏的还是裴世炬,这个老东西若是在的话,恐怕李承宗这个太子之位,早就被废了。”郑善果笑呵呵的说道:“不过这样也好,大家都有机会嘛!”

“伯父所言甚是,现在就不知道陛下明年如何应对旱灾了。”郑继伯迟疑了一阵,说道:“是不是应该派人通知一下陛下。”

“你以为陛下不知道吗?他身边的能人许多,恐怕早就看到一点苗头了,否则的话,去年冬天的时候,陛下的粮草就开始转运了。如今到现在还没有动静,这就是明证。”郑善果摆了摆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道:“走吧!时候也差不多了,不能让族人等着我们,不管怎么样,这个年还是要好好的过一过的。哎,总比以前要好,天下太平啊!宁做太平犬,莫做乱世人。现在天下太平,就算赚的少点也没关系。”

“侄儿扶着你。”郑继伯上前搀扶着郑善果,郑善果点了点头,也任由对方搀扶着出了书房。郑继伯当初虽然是因为李信的缘故,才继承了郑家的家业,成了族长,但是处理事情来,也让郑善果满意,到现在他也承认了郑继伯的地位。

皇宫之中的李信就算是有锦衣卫在手,也不会知道这些世家大族心中所想,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也暂时放在了一切,或是巡视军营,或是处理朝政,或者是教导诸皇子,或为周转于诸位嫔妃之间,到底是李信在皇宫中呆的时间比较短。

大年夜的时候,李信半下午就开始召集文武臣工,大宴群臣,甚至连那些朝廷的命妇们也都纷纷聚集在一起,欢度新年。

“今年是一个欢乐之年,赖上苍垂怜,将士用命,诸位臣工兢兢业业的辅佐,才让我大唐击败了突厥,从此万里草原都落入我大唐之手,诸位臣工,请。”李信手上端着御酒,望着大殿之中大臣,目光闪烁,露出兴奋之色,大声说道。

“恭贺陛下,陛下万寿无疆。”杜如晦等人也都纷纷端起酒杯,大声呐喊道。

“今日大殿之上,没有君臣之说,请。”李信哈哈大笑,扫了众人一眼,最后却在人群之中看见尹氏和张氏,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天天吃着美味佳肴,偶尔吃一吃野味也是很不错的。

“陛下请。”众人听了心中欢喜,大殿之上顿时传来一阵欢声笑语。

李信却是朝身边的宋和点了点头。才对长孙无垢说了两句。然后才出了大殿,身边的宋和赶紧紧随其后,大殿上的诸位大臣虽然感到奇怪,却只能是装着不知道,自顾自的喝着美酒,欣赏着歌舞,却是没有发现,命妇当中已经少了两个人,李渊的遗孀尹氏和张氏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有的人虽然注意到了,此刻也只能幽幽的叹了口气,人在屋檐下,如何能管到李信的事情。(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百九十五章 大旱前'

“皇上,听说明年要征讨高句丽了?”皇宫之中,一处宫殿之中,床榻之上,两个美貌的妇人满脸通红,双目流转之间,风情无限,一左一右,偎依在李信身边,不是尹氏和张氏又是谁?那张氏玉手深入锦被之中,好像是在摸索着什么,杏眼含春,声音中还充斥着魅惑之意。。。

“恐怕是不可能了,明春恐怕有旱灾,明年又要欠收了,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恐怕需要向后延迟。”李信摇摇头,他抚摸着两人身上丝滑的肌肤,说道:“不过高句丽也得意不了多久,明年一过,朕就要亲自出征,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其消灭。”

尹氏和张氏相互望了一眼,脸上的笑容更多了,那尹氏低声在李信耳边说了什么,然后整个人都缩入锦被之中,很快大殿内就传来一阵阵异样的声音。也不知道李渊若是能活到现在,会不会再次被活活的气死。

欢乐很快就结束,关中的旱情在新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体现,从新春到上元夜的时候,关中就没有下过一滴雨,朝中的大臣脸上都露出担忧之色。

“陛下,朝廷的抗旱机制必须要立刻启动起来,不然,大旱来临,朝中粮食减少是次要的,臣担心的是,民间有人借机闹事,这才是最重要的,历代王朝,大旱之年,百姓食不果腹,铤而走险之人不计其数,臣以为,立刻盘点各地的粮仓粮库,若是一旦大旱发生,朝廷就要立刻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杜如晦在大殿上大声说道。

“陛下建造的龙骨水车也要让工部立刻扩大建造规模,免费送给老百姓使用,天下虽然干旱,但只要上下一心,就算一年不下雨,也能闯过这一关。”韦园成也出言说道。

“哼。两位说的不错,但是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府要提前做好准备,在米市上。禁止大规模粮食买卖,禁制商人囤积居奇,这些商人本身就是为了逐利而生,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在大灾之年。尚且如此,那就是违背天理,这样的商人,就应该抄家灭族。”李信面色阴沉,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不就是因为没有粮食的时候,将自己的田地抵押给地主豪强吗?

“陛下圣明。”韦园成等人面色一变,这个皇帝对那些地主豪强,可以说猜忌之心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甚至更加的严格吗,连这种事情都是现在就说出来,分明就是为了打击这些地主豪强。

“在春耕之前,关中的各种水利设施都要认真检查一遍,既然上天不下雨,那就自力更生,朝廷能动的人都要动起来,大将军即将领军还朝,加上朝廷的军队,约有百万之数。不要多的,我们只需要三十万人,就能将关中的水利设施,重新翻修一遍。这些将士们,别的没有,但是有一把力气,干农活不行,挖沟壑还是何以的。工部要派出精干人选,在民间也要寻找精通水利的人。上下齐心,哪里有完不成的事情呢?”李信很重视这次干旱,这可以说是李信登基一来,遇见的最大的自然灾害。

在封建时代,生产力低下,基本上是靠天收成,面对自然灾害,多是相信鬼神之说,但是在李信看来,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上下一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陛下,臣以为天威难测,在于德政,德政不修,上天就会降下警示,陛下应该潜心斋戒,必定能感动上苍,降下甘霖。”一个老大人颤巍巍的走了出来。却是礼部侍郎孔颖达。

“孔大人,这话说的就不对了,陛下英明神武,大唐上下,国泰民安,如何叫陛下德政不修?”一个阴冷的声音传来,却是许敬宗面色阴沉,大红官袍在他身上,就好像是染了鲜血一样。他一说话,众人的面色顿时变了,有的人还露出一丝不屑之色来,许敬宗的名声在朝廷之中不怎么样,相比较孔颖达而言,那就是天上地下之说了。

“天象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陛下修德政,自然是没有错的。孔大人谏言或许不能解决眼前的旱灾,但是忠心是有的,还请陛下明察。”长孙无忌赶紧解释道,他看着许敬宗的目光有些阴沉。宫内的消息,这个许敬宗和李贵妃走的很近,谁知道,这个阴狠的家伙会不会投靠李芷婉,帮助李承基夺取太子之位呢?要知道许敬宗这种人,发生这种事情还真的有可能。长孙无忌就是要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最起码也要让许敬宗知道自己的厉害。

“君王自古以来都要修德政,只是,这天灾若是说对君王的警示,君王要斋戒,礼敬上苍,上苍垂帘,就会降下雨来,恐怕有些假了,若是如此,还需要人来干什么,不如大家都来礼敬上苍,上苍不但不会降下灾祸,还会保证大唐安宁呢?若是如此,历代王朝恐怕也不会有灭亡的机会,上天都在保护那些君王吗?”李信不在意的说道:“所谓修德政,敬上天,还不如说,修德政,敬苍生。苍生的力量是强大,大家团结一心,朕就不相信解决不了眼前的旱灾。”

李信并没有怪罪孔颖达,在这个时候,上苍的力量是伟大的,任何天象的,都会被人称之为是对帝王的警示,有些时候还是有点作用的,这种作用也只是针对那些昏庸无能的君王。但是对李信却不行,李信讲究的是人定胜天。这些年一路走过来,不恰恰是说明这一切吗?旱灾只要运作的好,不见得就解决不了旱灾。

很快,在新年之初的大朝之上,大唐王朝很快就建立了预警机制,蓝田大营、霸上大营的兵马除掉部分兵马外,二十万大军分赴关中各地,进行兴修水利,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旱灾,朝廷也准备了六百里加急文书,将如何预防旱灾的手段,送到各地官府,命令各地官府认真对待各地的旱灾,在唐风报纸上,也刊登了一些应付旱灾的手段。(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百九十六章 血色罪恶'

“陛下,虽然孔颖达说的不在理上,但是若是干旱到一定地步,有些事情也是可以考虑的。”大殿之外的长廊之上,杜如晦跟在李信身后,低声说道。

“推出一个替死鬼?是你,还是朕?”李信不屑的说道:“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此事,迟早会对朝廷的威严产生影响的,在以前,可以用天灾来警示世人,或者很干脆的让宰相辞职这样的方式,来解决此事,但是实际上,你我都知道,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既然不能解决问题,又何必来让别人来代替自己呢?”

李信对这一套十分不满,干旱就预示着朝廷福薄,李信就偏偏不相信这一点。干旱或许有之,但是若是兴修水利,未必不能解决此事,顶多就是损失少一些而已。

“陛下,不管是现在兴修水利,或者是能够减免损失,臣担心的不是那些老百姓,老百姓虽然有所损失,可是相比较以前,已经得到更多,他们不会说什么的,臣担心的是世家大族,朝廷自从重新分配土地之后,世家大族损失的土地太多,去年的时候,就遭受了不少损失,关中世家因为大部分转为商业,粮食虽然有所减少,但是在商业方面赚取了许多金钱,可是关东世家就不一样了,经历了李氏的作乱之后,山东秩序破坏严重,世家损失惨重,现在陛下又主张减租减息,用金钱强行收了他们的土地,所以去年他们的收入大减,今年若事大旱,损失会更多。”杜如晦解释道。

“你是说,他们会铤而走险?”李信笑呵呵的说道。

“这种事情未必不可能。就算不会明着来,也会从来另外的角度来破坏陛下的大事。”杜如晦低声说道:“陛下不要忘记了,明年就算不征讨高句丽,后面肯定会征讨高句丽,前隋武皇帝时期,不就是如此吗?百万大军就是在这些世家手中化为灰烬的。到如今,大汉民族的那些将士们还在辽河边痛哭呢!”杜如晦声音沉重,双目中好喷出怒火。

“让锦衣卫时刻监视这些世家大族。”李信面色也露出紧张之色,正是如同杜如晦所说的那样,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这些世家大族若是铤而走险,在最关键的时候,给自己来这么一下,征讨高句丽的事情恐怕又会生出变化。

“陛下。今年粮食减产是肯定的,朝中虽然有些粮草,但臣以为还是早做准备为好。”杜如晦建议道:“除掉陛下今日的吩咐之外,更重要的是掠夺,从别的国家掠夺粮草来补充大唐所需。”

“去哪里?高句丽?”李信摇摇头说道。

“陛下,岭南水师已经练兵两年了,也该出手了。许玄彻此人窝在在岭南两年有余,一面打造战船。一面训练水师,这个时候可以对林邑动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