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皇帝 >

第68部分

三国大皇帝-第68部分

小说: 三国大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宴席之上,最高兴的却不是陶商,也不是陶谦,而是高阳,这次大获全胜,正是他带领所部兵马出城,才冲散了贼军的中军,让其他两路侧翼接应的士兵有了进攻的机会,最终导致贼军全军溃散。

满面红光的高阳趾高气昂,沿着桌子挨个敬酒,刚到长安,他只是个兖州军曹,如今有了这场大胜的功劳,他就有资格和在座的众将平起平坐了。

陶商和徐晃推说冲杀劳累,早早回去休息。

陶商漫步走回自己的军帐,军中到处一片欢呼,黑沉沉的天空看不到一丝亮色,这一场大胜,到底算不算改变历史?

从他的记忆中,张温在和韩遂等人交战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进展,而是联军遭到异常意外的自然灾害,才全军骚乱,给了官兵进攻的机会,败退回西凉。

而张温和在不久之后被调回洛阳,联军内部发生内讧,边章病死,韩遂杀了其他几个头领,收集各部反军,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实力,开始盘桓西凉数十年的统兵生涯。

但现在却因为自己的无心之举,导致张温带领官兵取胜,接下来会有什么发展,陶商自己也难以猜测。

知道历史走向是一回事,那只是大趋势而已,但亲身参与到战争之中,每一个机会都瞬息万变,和那些知识毫无干系,这个乱世,还需要他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下去!

直到半夜众人才醉意微醺的各自离去,等到中军帐中再无别人,瘫倒在桌上不省人事的高阳抬起了头,目光熠熠的看着张温。

张温眉头微不可察的皱了一下,言道:“你放心,此战你定为首功,我已在战报中说明!”

“那是自然!”高阳笑着,完全没有丝毫的愧疚,眼神微冷:“我要让陶商父子分开!”

“高将军!”张温闻言吃了一惊,激动道:“今日之胜,全是陶商一人所致,为你挣了这些功劳,追讨贼军,还要多倚靠他二人,你莫非还要对他行不利之事?万不可因私废公啊!”

高阳缓缓摇了摇头,笑道:“太尉不必动怒,我高阳岂能是不知轻重的人,我还想让陶商多多立功呢,怎么舍得害他?但有陶谦这个老狐狸跟着,我总觉得如芒在背,被人窥伺一般,浑身不自在,你可将其留在美阳,就算我欠你一个人情,如何?”

“唔!”张温沉吟着:“好,但在西征之中,你可不许害了陶商!”

“哈哈哈,太尉尽管放心便是,他可是我立功升职的保障,我怎会自毁前路?”高阳起身,摇摇晃晃的走出大帐。

看着高阳的背影,眼前还漂浮着他嘴角的冷笑,张温眉头紧皱,最终却只能沉沉叹了口气,颓然坐在帅位之上。

“老子的爪黄飞电,谁也抢不走!”走在夜风之中,高阳似乎清醒了不少,在亲兵的搀扶之下往回走,冷笑着自语道:“暂时就借给你替我立功吧,也算是物尽其用。”

第二天一早,全军士气振奋,在号角声和鼓声之中出发,乘胜追击逃走的西凉兵,这样的好机会不用孙坚等人说,张温也看出来了。

依旧是三路兵马杀奔陈仓,董卓出人意料的讨了先锋都督之职,带领一万精兵先行,右扶风鲍鸿带领一万兵马收复被反军占据的扶风郡地盘,周慎带领本部兵马为左翼,张温留下陶谦守卫美阳,自领中军也往陈仓而进。

陶商跟随周慎大军沿着秦岭前行,一路上根本没有遇到什么阻拦,贼军昨天仓皇撤退,来不及做什么部署,据陶商的推测,此刻就算是陈仓,也恐怕准备不足,难以坚守。

边章、韩遂等人的联军一路杀到咸阳以西,都是进攻为主,即使皇甫嵩在长安半年多,也无可奈何,所以他们在防守部署上,肯定会薄弱很多,加上联军大多都是骑兵,进攻有力,防守不足。

大军赶到陈仓城下会合,董卓已经向陈仓发动了几次进攻了,城头上烟尘滚滚,到处都是散落的箭矢和破坏掉的云梯,城墙之下,倒下了无数尸体。

陈仓和长安相比就相去甚远了,甚至连咸阳都不如,城墙并不高大,加上此地在东汉时期并不算战略要地,城墙斑驳,经年失修,所以董卓才下决心要独自攻取陈仓。

知道联军之中还有一个猛将,和华雄等人不相上下,董卓根本不在城下搦战,整顿兵马马上就发起了进攻,韩遂等人全都亲自在城头上督战,看到越来越多的官兵集合,全都面色凝重。

不得不说,董卓部下的兵马的确很彪悍,和陶商一样,联军都对他们充满忌惮,第三次冲锋的时候,城头上箭雨只有两波,就变得稀稀拉拉了,才这么点时间,陈仓城中的箭矢已经消耗完了。

看到这一幕,董卓眼睛一亮,马上传令全军出动,分作三个批次往陈仓城墙下冲击,胜利就在眼前!

第144章 寄人篱下

贼军本来就士气低落,加上守城经验不足,一看箭矢耗光,顿时慌乱起来,檑木滚石等更是准备的不足,而董卓在后军到来之后,却有源源不断的攻城器械。

此消彼长之下,联军已经动摇,看到三波官兵浪潮一般冲过来,无数云梯在盾兵的掩护之下直冲到城下。

另一面,还有三两冲车轰隆隆的开往城下,没有了弓箭手的压制,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冲车向城门靠近,却又无可奈何!

陈仓城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守不住,而贼军又没有勇气敢杀出城来,仓皇之下留下一部人马勉强坚守,其他人再次撤出城外,向西而去。

等张温中军赶到的时候,董卓已经率兵攻进了陈仓之中,不得不说,董卓很会挑选时机,几乎没有太大的损伤就以本部兵马攻下陈仓,功劳并不比陶商他们的小多少。

进驻陈仓,张温意气奋发,似乎觉得胜利就在眼前,反叛的联军已经一溃千里,不堪一击,命令全军继续乘胜追击。

这一次董卓没有再抢功,以整顿兵马为由,和张温的中军等在后面,先锋部曲只能由周慎来担任,高阳自告奋勇,讨了先锋之职。

周慎不想得罪高阳,也知道唯有他能担任此重任,因为陶商和徐晃就在高阳麾下,当即拨给他五千人,继续追赶贼军。

过了陈仓再往凉州方向,沿途都是崇山峻岭,山路难行,进入凉州境内,贼军势必如鱼得水,董卓谨慎,反而高阳这家伙却狂玩自大,还想再立头功。

中午休息过后,高阳便带着五千精兵当先离开陈仓继续向西进发,远远便看到无数山岭纵横交错,远处更是雾茫茫的一片,充满了未知和危机。

北宫伯玉和李文侯这些人,虽然勇猛,但也只是鲁莽而已,边章和韩遂却是地地道道带过兵的人,根据陶商最近得来的消息,边章似乎比韩遂还要厉害许多。

诸侯争霸之时,韩遂能以一己之力称霸西凉,逼得马超流浪流亡蜀地,绝非偶然,连曹操都忌惮的马超都能击败,韩遂的能力可见一斑。

而这中间还有一个比韩遂更强的边章,谁知道这一路上会不会遭到埋伏,联军退守陈仓,只是意料之外,准备不足,但一旦退到他们熟悉的地盘,想要再取胜,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虽然对高阳有诸多不满,但此时人家是先锋都督,手握兵权,为了这几千人的生命着想,陶商忍着心中的不满向高阳建议,沿途要多加小心,分兵前进。

“哈哈哈,陶商,前几日看你冲阵何等勇猛,怎么追击逃兵,反而如此胆小了?”高阳在马上大笑,斜眼看着陶商冷哼道:“本将军带兵,自有决断,岂容你在一旁指手画脚?”

陶商大怒,沉声道:“高将军,这可关乎到数千将士的性命,如此危险之地,怎能儿戏?”

高阳冷笑道:“如何行军,本将军自有决断,你只管听令便是,冒言犯上,若不念你刚刚立功,此刻便能将你斩首,休再多言,否则以军法论处!”

好心当成驴肝肺,陶商还从没见过这么混账的东西,还想争执几句,一直寡言少语的李通上来拉住了他,向高阳抱拳道:“将军,末将愿带一千人先行探路!”

高阳傲慢地扫了陶商一眼,点头道:“好,命你带一千人先行探路,先后拉开十里的距离,命哨马及时通报情况!”

“遵命!”李通抱拳而去。

高阳顿了一下,才撇着嘴说道:“陶商,莫要以为你立了些功劳便能为所欲为,若无本将指挥得当,岂能大败贼军,你如此骄横,就带五百兵在后压阵,看我如何追击贼军。”

陶商沉着脸没有说话,抱拳领命,带着分配给他的五百士兵和徐晃走在队列最后,倒不是他希望贼军真的沿途埋伏,给高阳一个教训,而是不忍心看着这些士兵白白送死。

徐晃瓮声瓮气地说道:“如此荒唐的将领,真是气煞人也!”

“是啊!”陶商抬头,看着两边高高的山岭,春草正在发芽,鸟鸣清幽,却觉得心中总有一口闷气憋着,十分难受,不吐不快。

“寄人篱下,终究不如独自带兵的爽快,虽有一场大胜,但还不如之前领兵剿贼来得痛快。”

徐晃轻叹一声,皱着眉头不再说话,他在黄巾军中出身,以为贼军号令不齐,军纪不整,难成大事,没想到官兵之中,却更加复杂,鱼龙混杂。

陶商却不如徐晃那么悲观,他现在反而迫切地希望能有独自带兵的机会,最理想的莫过于等到诸侯割据之时,那时候跟着陶谦,肯定就有了独自决断的权力,在高阳甚至张温这样的上司之下打仗,实在太过憋屈了。

这一次出征,他的表现肯定得到了陶谦的认可,只要等到陶谦被封为徐州牧,他就可以组建训练士兵,到时候兵权不用想也会交到他的手上,当地又有丹阳兵,陶商都在想怎么训练一支战无不胜的特种兵了。

事先安排马忠回到徐州就是他的初步打算,不过当时的想法还不够成熟,随着他对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接触,脑海之中已经在规划着未来的蓝图了。

要建功立业,就要有自己的势力,乱世还未到来,陶商现在所做的就是不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增强实力,等到能独领一军的时候,便可驰骋疆场了。

兵马行进的速度并不慢,傍晚时分已经到了阳平关,一路之上并没有遇到任何阻击,贼军似乎只顾着逃跑,顾不上身后的官兵。

命令人马在阳平关下休息,高阳的神态就更加骄傲得不行了,陶商担忧只是杞人忧天而已,虽然没有当着陶商的面说,但大声向李通下令,却无异是在损陶商的颜面。

“小人得志!”陶商不屑地冷笑着。

虽然看不惯高阳的嘴脸,但他也不希望在沿途碰到贼军,如今已经远离中军,要是真的遇到埋伏,必定是一场恶战!

第145章 城中变故

第二天一大早,全军天蒙蒙亮就继续出发,虽然知道贼军连夜撤退,已经追击不到了,高阳还是命令全军加速前行。

一直到汉阳郡,一千多里的路程,出人意料的没有任何埋伏,只有贼军撤退留下的垃圾和满路的马蹄印。

汉阳郡遥遥在望,城门早就大开,前面站了黑压压一大片人,显然是在等待迎接官兵。

高阳在马上趾高气扬,斜眼看着后面的陶商和徐晃,故意大声说道:“哈哈哈,本将军早就说过,贼军忙于逃命,岂能再沿途设伏?”

“将军英明!”一旁的大声附和道:“可不像某些人,侥幸赢了一仗,就想指手画脚,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哼!”

“嗳,可不能这么说!”高阳故作大方地摆摆手,向副将挤了个眼:“为今之计,当同心讨贼才是,万不可相互猜忌,扰乱军心!”

副将连忙躬身道:“将军宽宏大量,属下不如,请将军恕罪!”

高阳缓缓点头,正色道:“孺子可教也,走吧,进城!”

陶商和徐晃走在后面,迎风听着这两人一唱一和,不由相视失笑,不过心中也疑惑不已,这一路上不知有多少有利地形可供埋伏,足以对官兵造成损害,贼军竟然全都放弃了,一直躲入腹地去了。

陶商不知道的是,正是贼军探到他和徐晃在军中,根本没人愿意留下兵马阻击敌军,如今的西凉贼军,听见陶商都头皮发麻,成了他们的梦魇,谁敢留下来面对陶商和徐晃这两个杀神?

而羌军一向都是来去无踪,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说走就走,边章和韩遂倒是想到了设伏,但都不愿意派兵,加上边章忽然病重,来到汉阳甚至来不及休整就退回金城和报罕去了。

此时李通的前军已经到达城外,查探城中没有任何可疑之处,派兵占领了城头,城中的粮草和器械早被贼军洗劫一空,一片狼藉。

汉阳太守及官兵全都跪在城外,低伏在地上战战兢兢,叛军联合羌兵造反,他们迫不得已投降,如今联军退走,官兵又来,还是只有他们走不了,心中怎能不怕。

下马上前,汉阳太守在地上跪着前行过来,趴伏在地上,颤声道:“汉阳太守王昘恭迎将军!”

“恭迎将军!”后面的文武官员也跟着拜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