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皇帝 >

第36部分

三国大皇帝-第36部分

小说: 三国大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句话,另一名副将眼睛一亮,凑前一步小声道:“何不故意送些装备给那些贼寇,若是能让陶商损伤一半兵马,纵使他得胜归来,也会被人耻笑,若再能让大将军给他定个懈怠军务,私通贼寇的罪名,就更好了!”

“嗯?”何苗思索一阵,忽然大笑起来,连上的肥肉不断颤抖着,恶声道:“陶商小儿,你想借此机会爬上来,老子偏偏让你一败涂地,哈哈哈!”

第70章 求援

北邙山位于弘农东北方向,山势并不算高,但由于靠近黄河,树林茂密,尤其是靠南的一面,更是人迹罕至,仅有一条水路通往河东。

卧牛岗的贼寇首领名叫黄三锤,此人臂力极大,用一柄打铁用的铁锤,生性彪悍,当初带着他的几十名属下四处流窜,吞并了无数流寇,没人能挡住他接连三锤攻击,故称黄三锤,如今也是有近千人的大头领,啸聚北邙山。

前一阵挟持弘农杨家的大小姐功败垂成,回到山寨之后黄三锤懊恼不已,还时刻担心官兵会来围剿,不仅加强了北邙山的哨探,也派人到洛阳城打听消息,听说官兵一直没有动静,才稍稍安心!

但就在昨天,黄三锤忽然接到喽啰报告,洛阳有两千官兵正在集结,马上就要来卧牛岗讨伐他,黄三锤虽然自负力大无比,但也没蠢到和两千官兵对抗,要是上次的行动成功,置换些兵器,他还有些底气,但现在他的手下连刀枪都凑不齐,何谈打仗?

消息传到山寨,顿时炸开了锅,闹得人心惶惶,大多数人都想着马上逃跑,但这是黄三锤苦心经营数年的老巢,如果放弃卧牛岗,他又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了,那种到处逃窜,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他可不想再过一遍。

就在他心急火燎的时候,独眼李从外面走进来,独眼李是一直跟着黄三锤的,是黄三锤的左膀右臂,为人精明,许多主意都是独眼李给他想的。

独眼李眨着仅剩一只的小眼睛说道:“大头领,这次官兵来得多,兄弟们听到就怕了,凭我们的实力恐怕很难挡住他们!”

黄三锤沉沉叹息,言道:“老李,这还是上次劫持人质惹的祸,兵器没搞到,还把官兵给惹来了,你看看现在怎么办,又要到处去喝风了?”

劫持人质的主意就是独眼李出的,闻言干笑道:“大头领,你当时也见了,我的计策本来是成功的,只是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个愣小子,打乱了我们的计划,要不然……”

“行了行了,不说这个了!”黄三锤知道这事的确不能怪独眼李,打断了他问道:“老李,官兵很快就要来了,你要赶紧想个办法才行!”

独眼李言道:“我来找你就是为了这事,我们是挡不住官兵了,眼下只有求援,先过了眼下这这一关再说。”

“求援?”黄三锤瞪着眼睛想了半天,茫然道:“这北邙山的小山寨都被我们扫荡了,哪里还有什么援军,如果实力不如我们的,还不如不来呢!”

独眼李沉声道:“大头领,北邙山是没人能帮我了,但你不要忘了河东的杨奉,当年你救过他一次,这么大的人情,他能不还吗?”

“杨奉?”黄三锤眉头一皱,沉吟道:“那些都是黄巾余孽,全都是忘恩负义的家伙,老子是看他身上没什么油水,那天收获也不少,心情好才放了他,现在人家有三千多人,还会记得这事?”

“嘿嘿,大头领,不去试试怎么知道?”独眼李笑道:“只要大头领肯把你的财产拿出来一点,有了钱,再加上他欠的人情,我亲自去跑一趟,保证请来援军!”

摩挲着土黄蜷曲的胡茬,黄三锤眼珠子转了好几圈,才勉强点头道:“好,我就再相信你一次,可不要再给搞砸了。”

独眼李嘿嘿一笑:“大头领,杨奉虽然当过黄巾军,但这家伙爱慕虚名,只要给他说些大义之类的,当着那么多手下的面,他定会答应,你放心好了。”

黄三锤狠狠拍了大腿:“妈的,时间也不多了,要是官兵真的来了,这些东西也保不住,你自己去库房挑一些,可不许给老子私吞了。”

独眼李不悦道:“大头领,我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你还不相信俺吗?山寨里的东西,俺可从没多拿过一分一毫。”

“哈哈哈,开个玩笑罢了。”黄三锤起身拍着独眼李的肩膀:“就是相信你,才让你跑这一趟,俺们只有三四天时间,你可要抓紧了。”

“事不宜迟,俺先去了。”独眼李也知道情况紧急,征得黄三锤同意之后,马上匆匆走出大厅。

黄三锤皱着浓眉发了会呆,终于恢复了大头领冷峻的神色,既然已经得到官兵围剿的消息,他就必须要事先做些准备,请援军只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

独眼李走后,他马上调集山寨各路人马到北邙山放哨巡查,甚至还派出三队人到弘农扮成百姓监视洛阳的动静,守护着任何一条可能进山的道路,又增派人手进入洛阳城,打探官兵消息。

剩余的贼军则由黄三锤亲自监督训练,这些喽啰也都听说了官兵要来的消息,训练时比往常认真了许多,倒让黄三锤欣慰不少。

下午时分,在洛阳的喽啰忽然送来消息,有一队官兵押送着一批兵装出城向北而去,据打探的情报,应该是运往河东谢县而去。

五百名官兵押送兵装,都是铠甲和武器,这可是黄三锤目前最最需要的东西,劫持杨家大小姐,就是为了换钱财买装备,听闻消息之后,他激动了好一阵,但冷静下来之后,马上又担心这可能是官兵的诱饵。

已经得到官兵即将围剿的消息,黄三锤不得不谨慎,万一带人去抢这些兵装,反而中了圈套,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天色将黑,手下再次送来消息,这一队官兵已经进入弘农境内,很快就要到达黄河岸边,如果再不行动,等过了港口,就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了,而且周围并未发现其他大队人马。

犹豫再三,黄三锤终于一咬牙,决心冒险试一次,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将人马分作两队,前后互相接应,就算有一队人马遭遇埋伏,也能及时解救。

当然黄三锤的另一个信心来源就是他们对北邙山地形的熟悉,尤其是在晚上更加利于行动,实在不行,还能依靠山势树林逃跑。

打定主意,黄三锤马上亲自带人出发,趁着月光迅速前往黄河岸边赶去。

第71章 出征

掌灯时分,已然月上半空,何苗沉着脸拍着桌子大骂那些贼军胆小无用,白白送出去的兵装不要,经过解县,已经算是送到门口了,难道还要送到北邙山去不成?

戌时,终于有士兵匆匆来报告,北邙山的贼寇劫走了那些兵装,押送的五百人死了一半,这些都是即将退伍的老兵,甚至有些事从监牢里随便拉出来的替死鬼,根本不堪一击。

“哈哈哈,这帮没用的东西,总算没让老子失望。”何苗大笑着,挥手示意那几个副将回去:“有了那一千多人的装备,我看陶商如何剿贼,损失太多兵力,他还有脸回来领功?”

“何校尉说得是!”

“何校尉高明!”

“此计大妙,料那陶商小儿也无能取胜。”

……

那几个副将拍着马屁,让何苗很是受用,直到他觉得心满意足之后才告辞而去,至于那些失去的士兵,根本无人过问,而逃回来的,也会以失职之罪押进大牢,自会有人妥善处置。

从准备到训练,三天的时间眨眼即到,陶商才在军营中和那些士兵熟悉了一天,有朱皓跟在一旁,倒也没有遇到太多麻烦,有几个不服气挑衅的,都被陶商徒手制伏了。

深秋的早晨凉意阵阵,城头上的守军全都换上了厚甲,银色的枪尖在东方鱼肚白的晨曦映照下泛着淡淡的冷光,洛阳城的西城门还未到开城时间就缓缓打开。

铿锵声中,一队人马迅速而来,守军站立在城门通道两侧,静静地等候着他们通过,只有铠甲摩擦的声音和一阵阵马蹄声,在静谧的早晨显得十分肃穆。

两千人的兵马鱼贯走出城门,当先两员将领,左边一人银盔银甲,手握一杆乌青色长枪,红色盔缨、带着半个面罩的头盔之下,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遥视远方。

右边之人面容方正,浓眉大眼,手里一柄大刀威风凛凛,在他们身后跟着三百名整齐的骑兵,其后则是五百步兵和五百弓箭手,最后还有两百骑兵压阵。

这两人正是此次带队剿贼的陶商和朱皓,或许是受历史演义的影响,陶商特别钟情于白色装束,显得更加飒爽英姿。

历史上大多年轻小将都被描述成白袍小将,银盔银甲,白马白袍,显得英武非凡,三国中更有人人皆知的常胜将军赵子龙。

和身边的朱皓对视一眼,陶商微微举起枪尖,凝视远方:“出发!”

朱皓也沉声下令:“各队人马保持阵型,沿途不得扰民,违令者,斩!”

晨曦微启,一道明橙色的霞光把东山的轮廓勾勒得十分雄伟,朝霞沐浴着他们的背影,两千人马浩浩荡荡离开西城,向着北邙山行进。

随着城门缓缓关闭,左侧角楼上,几个人影转出来,其中一人正是昨晚咆哮大骂山贼的何苗,冷冷地目光望着离开的人马,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哼哼,陶商小儿,此次出兵讨贼,就算能获胜归来,也必将损伤一半人马,看你如何交差。”

禾苗身边的副将撇了撇嘴,不屑道:“谅那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不必校尉出手,也难获大胜,不败在贼军手里就不错了。”

另一人谄笑道:“你有所不知,何校尉这是有备无患,贼军有了那些东西,再仗着地势之利,若是侥幸让陶商铩羽而归,岂不更妙?”

副将一愣,旋即看到何苗脸上一抹自得的笑意,赶忙抱拳道:“何校尉英明,属下不如。”

“哈哈哈,这也是你们二人的功劳!”何苗闻言一阵大笑,背着手向城下走去:“回去吧,派人盯着那边的动静,让我们等候陶商的‘捷报’吧!”

何苗这边才走下城墙,就从另一侧拐角处又走出几人来,正是城门校尉赵延,他看了看远处离去的兵马,最终目光落向何苗离去的方向,沉吟道:“这何苗亲自来为陶商送行,果然何进方面别有用心。”

东方一抹阳光透过皇宫的角楼照射过来,映着赵延阴晴不定的半边脸,站在原地凝眉思索了好一阵,才转身离去。

朝阳初升,深秋的天空显得格外空旷,深蓝色的苍穹令人心醉,几朵轻纱一样的白云悠然飘过,已经过了秋收季节,田野里光秃秃的,却有别样的韵味,大自然是最杰出的艺术家,不管在任何季节,都有迷人的景色。

走在队列的最前,陶商偶尔回头看一眼身后长长的队伍,不由新潮澎湃,纵使他前世也带过数万人的队伍,但在这个群雄辈出的乱世,冷兵器时代,却是不同的感触。

阳光洒在他和朱皓的身上,两人不时对望会心一笑,这是陶商第一次带兵,朱皓又何尝不是?

他虽然跟随朱儁有过数次出征的经验,但从未独自出兵,尤其是离开朱儁的指导之后,他背后那个隐然的依靠也荡然无存,朱皓的眼中,同样目光熠熠。

人马从弘农经过,顾盼之间,陶商忽然看到西南边一处小丘上有一顶小轿,没来由心头一阵跳动,甜蜜的感觉涌上心头。

那是一顶粉色的软轿,旁边站着几个身材高大的人影,轿子前方,有一位身穿鹅黄色长裙的少女,腰肢纤细,裙裾飞扬,如仙子欲乘风而去。

虽然隔得远了些,看不清面貌,但陶商凭直觉也知道那是为他来送行的杨蓉,手里还牵着一个孩童,应该就是杨修。

望着那道迎风而立的倩影,陶商情动不已,本是纨绔之人,如今能得美人如此牵挂,夫复何求?

两人遥望着,杨蓉似乎也发现了陶商的目光,忍不住向前走了几步,素手附额,想将那个拼死救她,无所不能的恩人看得更清楚。

“吁!”猛然间,陶商勒住了坐骑,对一旁的朱皓言道:“文渊,你带人马先行,我随后就到。”

朱皓也发现了山顶上的杨蓉等人,会意一笑,点头道:“贤弟尽管前去,此处还不到北邙山,无需谨慎。”

第73章 埋伏

陶商看着这些士兵忙忙碌碌,心中暗自和朱儁告诉他的经验做着比较,那一边朱皓也在指点着士兵们安营,其实阵营的部署也有讲究,胡乱安营会影响兵马出动速度等等。

当年刘备为了报关张之仇,亲率大军出征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这样的案例陶商自然铭记在心,前车之鉴,他可不想再犯同样的错误。

大到行军布阵,小到埋锅造饭,分派哨马,这些冷兵器时代行军打仗所必备的东西,他作为一军统帅都要尽数掌握。

等到晚饭做熟的时候,营寨也已经全部安扎完毕,士兵们按照分配好的各自用饭,吃饱的各自去歇息,一部分则拿起兵器集合,准备巡逻。

夜幕降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