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皇帝 >

第155部分

三国大皇帝-第155部分

小说: 三国大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杨蓉,还留在崤山的陶应等人也是陶商最挂心的,这群人都等着他的消息和安排,但现在隔着荆州这么大的地盘,要想从洛阳来到荆南,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未婚妻远在千里之外,陶商在临湘却丝毫没有闲着,几月来,竟有十余家颇有实力的人前来提亲,都是二八佳人,要不是身边时时跟着貂蝉,陶商还真是颇为动心。

自从和银杏数度温存之后,陶商食髓知味,一年来忙于征战,无暇顾及身体方面,现在稍有空闲,再被人屡次提亲,又觉得自己某个部位蠢蠢欲动了。

饱暖思***虽然现在距离饱暖还差的远,但终究是解除了眼下的压力,即便要把正妻的位置留给痴情的杨蓉,但个人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看不上那些世家的庸脂俗粉,陶商的目光便盯向了任红昌。

这可是四大美人之一,陶商从来没想过要把貂蝉让给别的人,而且任哲现在担任训练斥候细作,是情报机构的一把手,这样重要的位置,要不是自己人担任,还真是不放心。

是时候,把任哲变成自己人了!

第316章 各自发展

离开洛阳之时,陶商其实已经和杨蓉有过婚约了,只是缺了洞房而已,那天入花轿,以天地为新房,两人已经心心相许。

所以当陶商请人说媒,和貂蝉的姻事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徐晃等人却清楚,他们的主母乃是杨家的千金杨蓉。

任哲兄妹也是知晓此事的,在武关之中,陶商为了貂蝉怒杀飞鹰,貂蝉就已经芳心暗许,任哲更是对两人的婚事乐见其成,这件事可谓水到渠成。

陶商和貂蝉的婚事传得沸沸扬扬,荆南文武及百姓都十分高兴,而在襄阳,刘表也纳蔡氏之女为妾,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诸般的巧合,让两人似乎在较劲一般,都是恩威并著,治兵有方,境内肃清、群民悦服,爱民养士,照拂百姓。

要说有一点不同之处,便是刘表开办经学方面要比陶商成功的多,毕竟刘表的身份和士林中的地位摆在那里,学肆之中名士如流,从学者也不计其数。

而陶商举办的学舍则显得寒酸了许多,大多都是一些不得志的寒士,在各郡县教导八岁到十五岁的孩童识字,而且都是免费教学,和刘表的经学不可同日而语。

但在另一方面,陶商的政策却要优越的多,四郡都免除了百姓三年的赋税,并且开辟了田地以租赁的方式交给百姓耕种,最长时间可达三十年,这对这个时代的庶民来说可是致命的诱惑。

所以中原战乱,投奔荆州的人不计其数,名士之流大多前往襄阳和江陵,而普通百姓,只要能渡江的,都是辗转来到荆南。

在公安港、罗县港和洞庭港,都有楚军设置接待处,专门安置这些来逃难的百姓,分配到四郡各地,给予粮食、田产和安身之地。

荆州在刘表和陶商的安排之下各自相安无事,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刘表顾着扩大自己的名声,结交名流,几乎每天都要设宴摆酒,汇集文士高谈阔论,在士林中地位越来越高。

而陶商则想着厚积薄发,在中原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他还是不要做出头之鸟,悄然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待乱世崛起,要是这时候再,扩张地盘,容易被周围州郡群起而攻之,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陶商给所有人下了一条铁岭,以荆南四郡为疆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安心发展!

荆州平定,但中原各州还是战火连天,乱贼此起彼伏,借着黄巾之名造反的不计其数,自称天子者也大有人在,所以陶商虽然被灵帝惦记着,但其他各处的消息也让他震怒不已。

先是郭太郭太率领的白波军,在河西河东等地十分猖獗,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和黑山贼遥相呼应,整个并州几乎被贼军完全占领。

紧接着巴郡黄巾军又起,板楯蛮乘势再起,攻打郡县,抄略城邑。

益州马相、赵祗等也借机于绵竹起兵,自称黄巾,还未等到刘焉上任,便杀了益州刺史却俭,一月之间,攻略三郡,马相自称天子,有兵数万人,声势浩大。

冀州刺史王芬等见天象不利于宦者,准备尽诛宦官,废掉汉灵帝,边结豪杰,预作准备,不料事败,自杀身死,以贾琮为冀州牧。

为平定各地叛乱,灵帝在西园讲武,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各地的叛乱唯有西凉传来好消息,皇甫嵩和董卓击败了王国,平定战乱,灵帝拜董卓为征西将军,并分兵进入河东,防止白波军渡河骚扰京都。

但朝中的昏暗依旧没有得到改善,随着灵帝病重,宦官和外戚的矛盾进入白热化。

这些变化基本都在陶商的预料之中,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倒是孙坚在渤海镇压黄巾军,声势浩大,竟将青州一半的黄巾军赶到了徐州,这些贼军听到孙坚的名号,都不战自败。

猛人就是猛人,不管到哪里,都能干出一番大事来,像孙坚这样的豪杰之士,又有程普、黄盖之流辅佐,攻打黄巾军,基本都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除此之外最让陶商担心的还是杨蓉,几日之前,他接到从洛阳送来的书信,正是杨修托人送来的,书信是杨蓉所写,还有一方丝绸手帕,上面绣着两只隔河相望的鸳鸯。

虽然杨蓉的书信只是让他照顾好身体,无论他如何抉择,她都会等下去,但手帕之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意,陶商又怎能看不懂。

一想起双方的处境,陶商就不由忧心起来,杨彪毋庸置疑是全心忠于汉室的,如今自己起兵造反,想必他在朝中承受的压力也不小,卢植已经告职还乡,老一代的大臣只有杨彪和朱儁、皇甫嵩几人了。

杨蓉的痴情让陶商感动,两人从认识开始便是患难相交,几经磨难,眼看就要成亲,却被十常侍诬陷,再次天各一方,如今分属不同阵营,要见面,更是难上加难。

不仅杨蓉,还留在崤山的陶应等人也是陶商最挂心的,这群人都等着他的消息和安排,但现在隔着荆州这么大的地盘,要想从洛阳来到荆南,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未婚妻远在千里之外,陶商在临湘却丝毫没有闲着,几月来,竟有十余家颇有实力的人前来提亲,都是二八佳人,要不是身边时时跟着貂蝉,陶商还真是颇为动心。

自从和银杏数度温存之后,陶商食髓知味,一年来忙于征战,无暇顾及身体方面,现在稍有空闲,再被人屡次提亲,又觉得自己某个部位蠢蠢欲动了。

饱暖思***虽然现在距离饱暖还差的远,但终究是解除了眼下的压力,即便要把正妻的位置留给痴情的杨蓉,但个人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看不上那些世家的庸脂俗粉,陶商的目光便盯向了任红昌。

第317章 犯我必诛

在中原的动荡之中,荆州虽然被陶商和刘表瓜分,却进入了平静的发展期,招募人才,训练兵马,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商业,一切都按照陶商的计划进行。

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陶商养精蓄锐,待时而起的时候,由张怡统管的商会出现了意外,在一次前往南越的途中,被山越军打劫了。

荆州宗贼之祸,自从刘表摆宴杀了一大部分之后,几乎灭绝,但在荆南地区,还活跃着一些,有的甚至和山越军勾结,穿行在绵延大山之中,神出鬼没。

这些人基本都在边境上活动,基本不会越境,陶商现在只想发展内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想到他们终究还是把注意打到自己的头上。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张怡汇报情况之后,陶商当即决定要给这些人迎头痛击,如果放任不管,其他观望的流寇又会出来生事。

这一次是为了杀鸡儆猴,同时陶商也想乘机练练兵,训练了多半年时间,该让这些士兵踏入战场之中了。

与山越勾结的宗贼首领正是祖郎,此人在历史上被陶商平定,最终归于东吴,倒也有些本事。

但这些乌合之众,对陶商来说,只是练兵的对象而已,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当即召集四郡新兵,抽调出三千人马,准备去找祖郎算账。

桓阶皱略有忧虑,对陶商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祖郎虽是盗贼出身,但他与山越联结,纵横在群山之中,其军中也有不少山越之民。山越民风彪悍,骁勇善战,急难对付,主公万万不可大意。”

陶商笑道“区区一些盗贼,何足道哉。我军训练日久,又有诸将统率,难道连这些盗贼都打不过吗?待我先派人打探他们的情报,探明清楚后,再做定夺不迟!”

桓阶知道陶商的脾气,于是不再多说什么,行军布阵,他不如陶商,只是提出自己的建议罢了,但转念想到陶商的能力,也觉得无可厚非。

一日后,斥候来报,祖郎苍梧等处县贼寇,攻掠郡县,遭殃的不止他的商队,苍梧、交趾也有不少人深受其害。

时值冬月,天气也逐渐变得寒冷起来,在经过一番谋划之后,陶商点齐兵马,带着徐晃、李通、刘贤、邢道荣四将,主动出击,留下韩霖等人负责继续训练军队。

陶商带领兵将,抵达桂阳城南四十里一个叫南柘的村子,准备在这里狙击祖郎、彭凯的军队。

于是,陶商让人将村子里的村民全部离开,前往他处避难,自己则将南柘村做为停留点,派出斥候,打探祖郎、彭凯等人的消息。

祖郎、彭凯二人联兵两万来犯,大军一路走一路抢,贼性不改,距离南柘村已经不足三十里。

当斥候回报陶商后,徐晃便道:“主公,祖郎、彭凯所率领的贼军颇多,我军较少,不如在这里设下埋伏,当贼军行至半道,我军再突然袭击,必然能够打破贼军,取得大胜。”

李通、刘贤、邢道荣听了,都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计策,一起随声附和。

但陶商却摆手道:“贼军虽多,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我军虽少,却是精锐之军。伏击贼军虽然能够取得大胜,但我要的不只是这些,还必须让贼军畏惧我军才行,只有这样,他们才不敢公然前来冒犯。所以,我决定直接正面与祖郎、彭凯交锋,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正面交锋?”徐晃惊诧的道,“主公,虽然他们是贼军,不如我军精锐,但他们当中有许多兵都是山越的百姓,其战斗力一点都不必我军差,若正面与其交锋,只怕我军会损失很多兵马。不如伏击来的稳妥,还望主公三思。”

陶商道:“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多言。诸位当听从我的号令,再冲锋时,努力向前,只要能够突入贼军之中,将祖郎、彭凯二人擒杀,其余贼寇群龙无首,自然会各自散去。”

徐晃、李通、刘贤、邢道荣都佩服陶商的勇气,知道再劝下去,也是无效,索性不再多言,而是听从陶商的安排。至于正面交锋的结果如何,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疑惑。但是四人毕竟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了,所以无论怎么样的环境,他们都会使尽全力,努力奋战的。

陶商集合队伍,带着徐晃、李通、刘贤、邢道荣四将,继续向南前行。

祖郎、彭凯的军队边走边抢,他们按照陈登的计策,一步一步的逼近陶商所在的桂阳。

这二人都是雄踞一方的盗贼宗帅,陈登带着太史慈抵达他们的领地时,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并且希望祖郎、彭凯能够归顺张彦。祖郎、彭凯自然不会如此愿意的归顺,在话不投机之时,太史慈突然出手,用他的过人武力,擒获了祖郎、彭凯,并且许以祖郎、彭凯太守之职。

祖郎、彭凯因为畏惧太史慈,同时也是为了利益,这才甘愿听从陈登的安排,聚集在一起,前来袭击陶商。

“报——”

一名贼军的斥候从前面赶来,直接来到了祖郎的身边,拉着长腔,一脸慌张的道:“启禀宗帅,前方发现敌人,是陶商的兵马,正向我军这里驶来。”

“哦?来了多少人?”祖郎问道。

“大约两千人。”

听到这个数字时,祖郎哈哈大笑了起来,叫道:“区区两千人,也敢来挡我们的大军?传令下去,准备战斗,我要给陶商一个下马威!”

备战的命令很快便传达了下去,祖郎陈兵于野,不再向前,让弓弩手分散在两翼,他步兵在前,他率领骑兵在中间,看上去阵容十分之强大。

很快,陶商率军便抵达了这里,见祖郎军容强大,而祖郎居于中军,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冷笑了一声。

“主公,祖郎军阵容强大,兵力是我军数倍,而且早已经列好兵马,一旦我军靠近,必定是矢如雨下。若我军正面发起进攻,只怕会损失惨重,还望主公三思而行。”徐晃苦口婆心的劝道。

陶商艺高人胆大,看了祖郎陈列的兵马,见中军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