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雄风 >

第27部分

大唐雄风-第27部分

小说: 大唐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劝皇上严惩太子,皇上必然不答应!那时我等在一起上奏,劝立魏王殿下!”
韦挺笑道:“岑大人老谋深算,此言大善!就这样吧,魏大人,你不会反对吧?”
魏征叹口气:“我反对有什么用?本官一生高风亮节,不想为了江山社稷,竟然暗算起皇上了!大是不该啊!”众人赶紧笑着劝解一番,各自告辞。
赵国公府邸,也是高官重臣济济一堂。房玄龄,褚遂良,等人以及关陇一派都在。长孙无忌率先道:“房相,虽然你家房俊和我家冲儿关系很好,但是你我一向不对付!不过这次事关江山社稷,无忌还是多谢你肯来!”
房玄龄拱手道:“小儿辈的事我不管!本相只是为皇上百年后考虑罢了!要是魏王登基,只怕皇上的子嗣不会剩下几个了!晋王虽然性格有些偏弱,不过肯定会善待兄弟!本相不为个人,只为我大唐!”
褚遂良笑道:“房相高义,我等都是佩服的!依你之见,明日应该怎么做?”
房玄龄道:“明日岑文本等人必然全力拥戴魏王,以我之见,我等只需要在‘亲情’二字上下功夫就是!”
长孙无忌抚掌笑道:“不愧是房相!一言中的!皇上眼下最担心的就是百年后兄弟相残,如今我等拥护晋王,可以确保皇上其他子嗣平平安安!”众人又详细商量好了细节,这才散去。





卷二 朝堂风云 第四十一章 尘埃落定(下)
 更新时间:2012522 10:14:33 本章字数:4655

 第二天的早朝前夕,太极宫前的空地上,气氛非常沉重。魏征和岑文本,杜楚客等拥戴李泰的占据一块地方,而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等拥护李治的又在另一边,各自低声密议。一些骑墙派俩边买好,中立派如孔颖达老夫子等人,则抱着俩不得罪的念头,俩边都不予理睬。
一般早朝时间都在卯时末,然而今天,李世民足足到了辰时末,迟了一个时辰,这才带上长孙皇后姗姗来迟,立刻满朝哗然。李唐立国以来,从没有皇后上朝的惯例,魏征,孔颖达等人不等进入太极宫,就上前进谏,李世民一概不理,牵了长孙皇后进入太极宫,令人搬了张凳子放在龙椅边上,扶着长孙皇后坐下,这才有内侍宣布早朝开始。
李世民高声道:“今日皇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驾临朝堂,众卿不需多言,要是有要进谏责令皇后的,朕一概不准!”
孔颖达和魏征本来准备再次进谏,见李世民这样说了,只好悻悻的退回去。
李世民见这俩人退了下去,这才道:“今日早朝,大家都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朕就不多说了!你们有什么话,现在就奏上来吧!”
又是魏征第一个出来,道:“皇上,微臣虽然还做过太子殿下的师傅,但是情义归情义,律法是律法!谋逆之罪,罪无可恕!请皇上下令严惩太子!侯君集怂恿太子谋反,理当诛九族,皇上明鉴!”岑文本和杜楚客,韦挺等人纷纷站出来,请求李世民严惩李承乾,以儆效尤。
李世民道:“魏征!你既然记得曾经做过承乾的师傅,怎么没有一点香火之情?苦苦相逼?”
魏征跪下道:“皇上,臣和太子的关系是私谊,而如今臣弹劾太子,是为了公义,如何敢因私废公?皇上!请严惩侯君集和太子,以防后人效仿,以为谋反没什么大不了的!”
岑文本跟着跪下道:“魏大人所言极是!皇上,此时若是纵容太子,如何警示天下人?”韦挺等人也纷纷跪下,随声附和。
李世民见长孙皇后脸色灰暗,心中一痛,看了长孙无忌一眼,长孙无忌几步上前道:“启禀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岑文本道:“赵国公!莫非你要为谋逆之人讲情吗?”
长孙无忌怒道:“是不是谋逆,皇上都没决定!难道你可以代替皇上吗?”
岑文本高声道:“岂有此理,皇上,长孙无忌曲解臣的意思,皇上明察!”
李世民喝道:“吵什么!先听辅机说说,没道理你等再反驳不迟!”
长孙无忌道:“皇上,俗话说君臣父子,自有伦常!皇上不但是承乾太子的君,更是他的父。对于犯错的儿子,教训一顿让他悔改就是!哪有儿子一犯错就要杀掉的说法?”
魏征道:“赵国公,不要强词夺理!承乾太子哪里只是犯了错,分明是谋逆大罪!”
房玄龄接道:“魏大人!本相想说几句话。本相为人,满朝皆知,你认为本相会说违心的话吗?”
魏征道:“房相言重了,请讲!”
房玄龄道:“承乾太子先前聪慧知礼,英明果断,人尽皆知!只是后来被侯君集等人蛊惑,又被东宫不良属官纵容,这才变了样子。依本相看来,这些人有罪,其实皇上也应当负很大责任!”
岑文本斥道:“房相,你怎么敢指责皇上,大不敬之罪!”满朝大臣也都议论纷纷,没想到一向稳重的房玄龄竟然敢指责皇上。
李世民道:“听房相说完!不要喧哗。”连喊几遍,这才安静下来。
房玄龄接着道:“养不教,父之过!皇上没有教好太子,自然有过失,理当承担责任!如此一来,皇上自然要替太子承担一部分责任!皇上可同意臣的意见?”
李世民拍案道:“房爱卿此言甚是!朕也有过,理当替太子承担一些责任!”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赶紧跪下齐声道:“皇上仁慈,此言大善!”其他拥护李治的官员也纷纷跪下附议,大殿里跪倒一片。
魏征高声喊道:“皇上怎么能如此袒护太子?如此如何服众?”
长孙皇后不等李世民回答,盈盈下拜道:“请诸位大臣体谅一个做母亲的心情,给我的儿子一条活路,本宫在这有礼了!”就要跪下去,李世民赶紧上前扶起,满朝大臣也都赶紧全部跪下,口称有罪。
长孙皇后起身高声道:“要是诸位爱卿一定要让承乾死,那么就连本宫也一起杀了吧!”
李世民怒喝道:“魏征!岑文本!你们想要逼死皇后吗?”
俩人身子一震,魏征道:“臣等不敢!既然皇后娘娘这样说了,臣等无话可说,承乾太子可免一死,但是侯君集等人不可赦免!”
李世民见不再要求自己杀了承乾,松了口气,扶着长孙皇后坐下,这才道:“既然如此,这事就这样了!朕下令将承乾幽禁在终南山微明道观,终身不得下山!侯君集等人稍后再议罪名!承乾既然被废,何人可继任太子?”长孙皇后见承乾无事,起身告退,众人恭送出了太极宫。
长孙皇后出去后,魏征道:“皇上,魏王李泰,聪慧多才,素有文采,为天下士人仰慕。可为太子!”
长孙无忌反驳道:“魏王虽有文采,心胸狭窄!而且只知道笼络士人,远离百姓,又将我大唐一干武将贬的一文不值!难道这天下可以靠一干士子去维持吗?外敌来了,难道也不依靠我大唐猛将,派出几个书生不成?”
岑文本道:“赵国公差矣!魏王礼贤下士,虽然不亲近武将,正说明魏王殿下对兵权没有染指之意!对皇上忠心一片,各位说是不是?”立刻有很多人跟着附和,一干武将却纷纷摇头。
房玄龄道:“岑大人,文采好不等于治国也好!再说了魏王和太子是一母同胞,竟然屡次苦苦相逼。要是魏王登上皇位,你等将皇上其他子嗣置于何地?”
长孙无忌高声道:“房相所言极是!晋王殿下性情温和,友爱兄弟,正是太子的最佳人选!皇上,臣等请立晋王!”孔颖达素来讲究孝道,听了这话,连同一干中立派也高声附和,一些骑墙派赶紧跟风,一时立晋王之声稳占上风。李世民问起一干武将,却都是沉默不语。
太极宫内吵成一团,互相攻击对方,抬高自己拥护的王子。李世民心中虽然有了决定,但是见俩派争吵没有结果,也不急着表态。正在吵得不可开交之时,内侍来报长孙冲求见。众人都深感诧异,长孙冲虽然深的李世民宠爱,又是驸马都尉,宗正少卿,不过朝堂之事一直不参与,如今怎么忽然来了?李世民令宣进来说话。
长孙冲手中捧着一副白布,上面依稀可见写了很多字,走上前来跪下道:“启禀父皇,这是众多皇子皇女联名写下的奏折,请父皇过目!”内侍过来将白布接过,呈给李世民。李世民仔细一看,原来以长乐为首,其他自己最喜爱的兕子,李秀,连同李恪幼弟李愔,越王李贞等人一致请求立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看完后,让人将这奏折呈给满朝文武看了,这才道:“尽管后 宫不得干政,没有职位的皇子也不得干政,但是这些都是朕的子女的心声!朕怎么会违背他们的意思?此事朕意已决!立晋王李治为太子!择好黄道吉日,朕将祭告天地,正式封李治为太子!”
长孙无忌率先跪倒,高呼道:“皇上圣明!顺应天命,我大唐自然会越来越富强!臣恭喜皇上,选了个最好的太子留给我大唐!”多半大臣连同大多数武将都纷纷跪下附和,魏征等人见大势已去,只得跟着跪下,山呼万岁。
李世民见太子之位总算解决了,松口气道:“这次谋逆人数众多,朕决定给侯君集留下一个庶子,家人皆斩,家产充公!已逃逸的李安俨,侯思成让刑部迅速抓捕归案,杜荷赵节夺其爵位,下旨严厉斥责其家人!汉王李元昌,伙同侯君集谋逆,朕当派人捉拿进京,汉王世子李浩,暂押刑部,等李元昌解压到京城一起处置!羽林卫大将军刘成恩,诛九族!侯君集亲信王千峰,候风等皆斩!”
褚遂良身为起居郎,赶紧将李世民所说一一书写下来,立即发下去,昭告天下。众臣山呼万岁后,李世民宣布退朝,严令刑部限期捉拿李安俨和侯思成。
长孙冲等到李世民宣布李治为太子后,就悄悄溜出太极宫,去立政殿拉了李治出来,见四下无人,这才低声道:“老九,恭喜你了!你是太子了!”
李治跳起来道:“你开什么玩笑!这种话也是敢乱说的?”
长孙冲笑道:“你也说了,这种话我如何敢骗你?实话告诉你吧,我刚才找到很多皇子公主,让他们联名支持你!这封联名奏折父皇已经看了,再加上本来就准备立你为太子,不再犹豫,当即就下旨立你了!太子殿下,在下有礼了!”装模作样就要行礼,李治一把拉住,仔细看了长孙冲一番,眼中一片感激。
过了一会李治道:“我能登上太子之位,舅父和你功劳最大!你放心,有我在一天,你长孙家永远是我大唐第一世家!”
长孙冲笑道:“这个我不稀罕!我只想将来能带兵开疆拓土!还有你一定要善待兄弟姐妹,这个你能做到吗?”
李治点头坚定的道:“你放心!我为天子,自然不会胡乱杀戮兄弟!至于你想带兵,嘿嘿,先给我拿个大红包贿赂下!”
长孙冲张口结舌:“老子带兵给你打仗,你还向我要贿赂?”趁李治不备,又是几个爆栗敲在头上,李治哪里肯答应,追着长孙冲满花园跑。
几天后,汉王李元昌在押解途中惊惧而死,李世民下令李浩终身幽禁,汉王封地被全部收回。而李安俨和侯思成也在咸阳城内被抓获,连同侯君集父子,刘成恩,王千峰等人等人一起斩首。
贞观十三年十月四日,李世民率满朝文武昭告太庙,正式立晋王李治为大唐太子。祭天之后,李治拜过太庙,立下誓言,永不伤害兄弟姐妹,继承李世民的治国方略,让大唐更加强盛!
十月六日,午时,长安城东,灞桥。
李泰全家除了李欣,都在灞桥边上,准备前去郧乡。原来李世民担心李泰在京,有人心怀不轨,将李泰改封为顺阳王,迁居于均州郧乡,没有圣旨不许离开。李世民喜爱李欣,也想给李泰留个指望,将李欣单独留在身边。
李泰前几日还意气风发,如今仿佛瞬间老了很多,头上已经微有寒霜。李泰妻子韦氏又有了身孕,行走不便,虽然李泰心中气闷,也只得好生照顾。不一会见长安城方向迅速驶来数十匹马和几辆马车,当先一人正是太子李治。李治走到近前,下了马,走了过来。
李泰叹口气,上前跪倒在地:“臣李泰参见太子殿下!”韦氏也挣扎着要跪下。李治慌忙先阻止韦氏行礼,这才双手扶起李泰,打量一番道:“四哥,你最近好憔悴!”
李泰起身惨笑道:“不料我和大哥争了半天,却便宜你了!你来是看我笑话的吧?”
李治道:“四哥说的哪里话!小弟是真心来为四哥送别的!知道王嫂有身孕,特意带了几驾马车过来,送给四哥!母后和父皇怕来了伤心,让小弟转告你,安心去均州,路上不必着急,慢慢走就是!”
李泰道:“欣儿可好?”
李治笑道:“四哥放心!欣儿自然有母后和我等看顾,而且五姐还准备将他带到家中教养!”
李泰道:“如此甚好!这一去,不知还能不能回到长安!老九,父皇母后面前你多尽孝,四哥去了!”不再多说话,扶着韦氏登上马车,数十人护卫着逐渐远去。
李治目送李泰远去,飞身上马,数十随从紧紧跟随,转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