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642部分

锦衣当国-第642部分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谈几句之后,话题却是转了,说起今日在宫内看到的事情,邹义也是颇为感慨,张诚去万历皇帝那里辞别,所说的没有什么政事,也没说宫内的人事,却絮絮叨叨的让万历皇帝注意些琐碎细节。

比如说叮嘱万历皇帝一定要记得天冷的时候多穿衣,不要逞强染了风寒,天热的时候,不要贪图凉爽喝什么冰镇的果汁,伤肠胃等等等等,说万历皇帝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耐烦,听到后来却眼眶红了。

张诚在万历皇帝很小的时候就和冯保一起照顾伴驾,后来更是陪伴万历皇帝到现在,经历过许多的风雨,说是长辈和孩童也不为过,双方还是有真情在的,临别之极,也算是真情流露。

众人感叹了一番之后,又是说起今后的局面,邹义有件事却是担心:

“那田义原来是冯保的学生,冯保的徒子徒孙现在还是把持内廷各个衙门,这一上去,上下勾结,咱家这边就难做了。”

王通没说话,吕万才那边却笑着开口了:

“邹公公不必担心,田义如果敢去上下勾结,那这位置也做不长远了,陛下让公公提督着东厂,不就是盯着他吗?”

邹义一愣,和三人交换了下眼神,都是一同笑出声来,王通还好,邹义和吕万才却都有些志得意满的意思,王通掌锦衣卫、邹义掌东厂,吕万才掌顺天府,这等局面的确是大好。

护送张诚去天津卫,这个差事就算万历皇帝没有布置下来,王通也会亲自前往,毕竟天津卫是他经营起来的,过去安排也是理所应当。

张诚出皇城的时候,邹义、赵金亮以及内廷各个衙门的亲信徒众都来送行,一番惜别之后,张诚让他们回去,就在皇城大门外跪下,向着乾清宫的方向磕了几个头,起身的时候,已经是泪流满面。

王通心里也不是滋味,过去劝了几句,可一向是宰相气度的张诚却控制不住,眼泪一直流淌。

张诚没有从宫内拿出什么东西来,就是一个包袱几件衣服,很是萧索的模样,出宫之后,王通这边也都是预备好了,早就有四轮大马车备下,请张诚上了马车,王通领着亲卫们骑马随从。

出了京师,马三标却有些感慨,他跟王通的时间长,和宫内的宦官也有接触,知道的也比旁人多,所以格外感触:

“侯爷,当年这张公公多风光啊,看看现在,就是几件衣服一个包袱,这人啊!”

王通摇摇头,却是没说话,不过马三标有件事却是没说对,张诚身上或者包袱里肯定装着三江钱庄的银票,最少也在一百五十万两,不少银钱都是王通经手,他自然知道。

当然,比起在宫中和天下的权势地位,再多的银子都算不得什么,张诚心中萧索那是难免的。

“车内地方宽敞,王通进来吧,陪咱家说说话。”

离开通州之后,张诚就招呼王通进车厢去,进了车厢,王通发现,不到半月的时间,张诚苍老憔悴了很多,但也比从前轻松了很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九百五十七

萧索、低沉、哀伤,应该出现在张诚身上的几个状态,王通全都没有看见,只看到了一个很轻松的老人。

“来来来,这茶可是武夷茶庄的最上品,每年进贡入贡的好茶也赶不上这个。”

马车车厢空间宽大,在张诚的身前摆放着一个铜炭炉,水壶中的水已经烧开,张诚拿起水壶开始沏茶。

张诚动作很是稳定,沸水注入茶杯恰到好处,车厢内立刻是茶香弥漫,王通注意到张诚的头发和眉毛比回京见到那次白了许多,因为这白眉白发,整个人看起来老了十余岁也不止。

“张公公,当权有当权的好处,可清闲也有这清闲的自在,您老已经不在宫中,也不必牵挂太多了。”

王通沉声劝道,张诚将水壶放下,又将炭炉上边上的一个烟囱移过来,在车中点燃炭炉,封闭空间总有些危险,所以三江匠坊还给这个陪了烟囱,也是颇为精巧,连通到车外走烟通气。

“咱家也去过天津卫两次,不过都是办差,这些年听说那里可了不得了,咱家本来还不信,但看你这个炭炉和烟囱,咱家倒信了。”

张诚笑着说了句,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自己先端起一杯茶,王通也是端起,微微抿了口,满口生香,自从身家富贵了之后,尽管不讲究,可美食美器还是见识了不少,也知道这茶这么好喝,茶是一方面,沏茶的手法也是一方面。

看到王通脸上赞美神色,张诚颇为得意的说道:

“咱家入宫之后,在这上面可是下过苦功夫,这炭炉的火候,水开到几成,点茶时候的手势,要一分不能错,才能出来好茶。”

他根本没接王通的话茬,不过张诚也是聪明绝顶之人,他也发现王通为何说这个,喝了口热茶,满意的长吐了口气,用手摸了下头顶,笑着说道:

“万岁爷年纪小,做奴婢的也不能显得太老,总要找些东西将头发染黑,你看那御用监的老韩,快八十岁的人了,还不是黑发,这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家还记得世宗肃皇帝那时候,宫内稍微有些岁数的都要将头发染白,这显得自家在宫中当差的时候久,世宗皇帝那边还是念旧情的。”

这个掌故倒是颇为有趣,王通忍不住笑了,端起茶杯又是喝了一口,真是不错的茶水,不过这时却突然反应过来,自从离开宫中,张诚看起来的确是个老人的模样,但却从没有什么老态。

张诚反应和思路都是迅捷灵活,动作也是精确,在御前表现的那种老态,早就不见了踪影,张诚将茶杯放在了茶几上,靠在椅背上微微闭上了眼睛,轻声说道:

“这么多年,白日里忙,黑夜里忙,何曾有什么清闲,这几日总算知道了什么是清闲,睡了几觉,感觉骨头和肉都散掉了,真是舒服啊!”

王通笑着点点头,却不知道怎么接话,他还是在想刚才突然想到的那些事。

“万岁爷从小就是咱家看着长大的,万岁爷叫别人总还叫个名字,叫咱家还要称呼个‘伴伴’,万岁爷如今也是成人,自然不愿意整日里对一个奴婢客客气气的,咱家也是关心关切,看到什么事情都忍不住去说去管,再说了,咱家在这个位置上,不知道是宫内多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日子久了,这就是招祸啊那个被万岁爷称为‘大伴’的是什么下场,咱家可是见到的。”

这“大伴”自然就是冯保了,他是位高权重,威压甚至是凌驾于天子之上,然后在宫内宫外的合力之下,黯然去南京看守皇陵。

“张公公急流勇退,实在是明智啊!”

王通奉承了一句,张诚笑着摇摇头,王通沉吟了下,还是忍不住问道:

“张公公,若是王某不去找邹公公劝您,您准备怎么办?”

“咱家在朝中也有些相熟的官儿,总有法子。”

张诚似笑非笑的回答说道,王通也是在笑,不过是笑着摇头,张诚拿起茶壶给王通斟了一杯,开口问道:

“怎么?”

“此事知道了个教训,切不能以为自己聪明天下人傻。”

王通没头没脑的感慨了句,张诚哈哈笑出声来,将手中的茶杯放在茶几,拿出手帕擦了擦嘴角,沉声说道:

“你这孩子心善,由你先开头做这个事情,咱家心里很舒坦,没看错你这个人啊!”

张诚在那里感慨,王通也是调整过来了情绪,不管怎么说,结果是好的,也没有出什么乱子,毕竟张诚帮过自己那么多忙,现在能颐养天年,太太平平的走完余生,这就是天大的好事。

“张公公去了天津卫,那是自家地方,有什么要张口的尽管讲,蔡楠都能做主,要不然让王某安排也是一样。”

“咱家手里这么多银子呢,就算没你们照顾一样活的快活,伺候别人这么多年,咱家这次也该让别人伺候伺候了。”

“这个好说,这个好说。”

王通笑着说道。

一路上没什么多讲的,这个队伍到了天津卫的边境,虎威军监军蔡楠和天津卫王通系统的一干人等都是过来迎接。

王通将张诚从马车上搀扶下来之后,蔡楠立刻是跪下磕头,开口说道:

“祖宗在天津卫住着,也让孙儿尽一下孝心。”

说起来,张诚是邹义的义父,邹义又是蔡楠的义父,蔡楠虽然现在位置也是不低,可在张诚的面前还是孙辈一样的人物,妥帖伺候尽孝也是他的本份。

但张诚眼下毕竟是个没品级没权势的老宦官,蔡楠却等于是宫中派到天津卫的内臣,地位权势都是相差悬殊,老人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虽说看得开,但心中不能说没有想法,蔡楠这般做派,却让张诚欣慰不已。

“张公公想住在海河边还是城内,宅子、用具还有一干伺候人都是准备妥当了。”

王通笑着说道。

前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在天津卫富贵起居有若王侯,所有去过天津卫的人都这么讲。没人觉得这件事有什么过份的,在朝中做过一任尚书侍郎的大臣,那个回乡不是富贵有若王侯,起居豪奢,内阁大学士更不必说。

这司礼监掌印,也就是内阁首辅的地位,富贵豪奢,这时理所当然的,若不是这样,岂不是显得朝廷刻薄寡恩。

这件事中的王通反倒是博得了不少美誉,王通从锦衣卫一小卒到如今的地位才不过十年的时间,是大明的传奇之一,王通的飞黄腾达,这其中张诚出力不少,王通接张诚去天津卫供养,而且如此舍得花钱,这可是知恩图报的义举。

万历十五年的五月,有山西道御史某人上疏,说如今归化城才是边境,大同、太原、延绥几处边镇外已经不见鞑虏踪迹,还在那里设边镇,屯驻大军是劳民伤财,糜费国帑,请朝廷予以裁撤。

这还是正德年开始到现在,第一次有人谈到要裁撤边镇的,消息一传出去,京师舆论都是鸦雀无声,各处边镇总督和巡抚设在京师的折子房都是拼命的活动,想要打听到更多的消息,了解到这件事有什么背景。

“兹事体大、岂可妄言!”宫内只给了这个批示,那位妄言的御史被打发到山东青州府做知州去了,好像是死水微澜,在京师也没有弄出太大的风波来,众人都是松了口气,想这个或许是书生做大言。

御史做知州,品级或许升了两级,但在时人看来却是个实实在在的降级,今后的荣华富贵都是没希望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御史在京师也是苦熬,如果能到地方上做几任牧民官,或许最多也就是知府这一级别,可日子却舒服的很,那可是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相比于这份奏折,蓟辽总督白庆臣的折子却让京师各方真的动作了起来,蓟辽总督的折子是请罪的折子。

辽镇参将秦得倚率领的兵马在苏子河的马儿墩寨,被女真军队设伏打败,折损了千余兵马之后仓促退回了辽镇,秦得倚的大腿和肩膀都是中箭,还是亲兵拼死将人抢了回来。

若是从前,这千余兵马的折损,李家自己就隐瞒的下来,随便找个理由就搪塞蒙混过去,可如今辽镇并不是李家一家天下,有马林在沈阳,有孙守廉在凤凰城,尽管李家在封锁消息,但马林这边还是通过别的渠道知道了,一封密信递到了蓟辽总督手中。

蓟辽总督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这件事很快就被确认,千余兵马折损,主将受伤,这不是一件小事,而且李家在辽镇边墙外打了快有大半年,一直报捷却没什么斩获,这次的失败却是结结实实的。

所有相关的人都怕被牵扯出别的事,大家也都知道王通和李家不对付,如果王通要动作,大家别被牵累才好,所以这消息尽管有人遮掩隐瞒,可奏折还是一路来到了京师

特别感谢“彭海帆”书友的慷慨打赏,您是锦衣当国粉丝榜的盟主,对您的持续支持老白感激感谢感动,一定会继续努力,坚持下去,谢谢,谢谢!

感谢“彭海帆,用心回复”两位书友的打赏,谢谢大家!

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谢谢大家!

九百五十八

马儿墩寨这个地名不是女真人或者蒙古人起的,而是汉人地名,明太祖的时候,辽镇边墙之外也是在大明军队的控制之下。

这里地形很简单,没什么险要之处,马队可以纵横来去,步卒行进也是容易,这里说是边墙之外,却不是从蓟镇向西那一干边墙外面的荒凉景象,而是村落密布,到处都是田地,只不过不是大明地盘而已。

辽镇参将李平胡和秦得倚率兵前去清剿,这差事其实不错,比起在草原上强出不是一点半点,因为这里都是村落寨子,和大明内陆的区别不大,要说区别,那就是山货和牲畜多些,抢掠起来,油水更大。

不过辽镇兵马和边墙之外的各部打交道也久了,烧杀抢掠倒也不会去做,无非是过境的时候,村寨要给出更多的财物供应,要被勒索的更厉害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